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民間器樂文化發(fā)展探討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間器樂文化發(fā)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民間器樂文化發(fā)展探討

摘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演奏文化融合和體現了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的智慧與情感。本文通過分析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展開其相應的幾點思考,以使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關鍵詞:器樂文化;民間器樂;鄂爾多斯

“乃日”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文化是蒙古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獨奏樂與合奏樂文化組成。其中,獨奏樂有四胡、蒙古箏、笛子和三弦等樂器;合奏樂由揚琴、笛子、四胡、三弦、蒙古箏等樂器合奏而成。不管是合奏樂還是獨奏樂,都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這一傳統(tǒng)器樂文化的重視、保護、認識和宣傳,結合時代特色,讓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文化在二十一世紀再上一個發(fā)展臺階。

一、鄂爾多斯蒙古族獨奏樂文化

據出土文物和有關資料記載,在鄂爾多斯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匈奴人就喜歡音樂,有胡茄等樂器。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記載了馬尾類樂器在鄂爾多斯蒙古族中的流傳,在當時,韃靼族群中流行一種樂器,這種樂器是一種二弦琴。胡琴的琴頸是卷頸,二弦樂器,但是后來在明代,胡琴由二弦變成了四弦,可以在包頭美岱召大殿中看到此樂器的演奏場面。蒙古族的四胡,也就是以前說的胡琴,對鄂爾多斯獨奏樂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一樂器真正流傳在鄂爾多斯蒙古族之前,是在明末清初,直至現在,也是鄂爾多斯非常具有民族代表性的獨奏樂器之一。在鄂爾多斯蒙古族獨奏樂演奏時,比較常用的樂器還有蒙古箏、三弦等。蒙古箏,蒙古語發(fā)音“yatug”即雅托嘎,它流行于內蒙古錫林郭勒和鄂爾多斯地區(qū)。這是鄂爾多斯較早的民間樂器,廣泛流傳于烏審旗、鄂托克旗一帶。鄂爾多斯的蒙古箏風格曲中,有許多獨奏代表曲目,這些曲調清脆空靈,都體現了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與思念之情。在鄂爾多斯草原至今還保留著祭祀成吉思汗的十二支古老箏曲。鄂爾多斯蒙古族三弦也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樂器。它的音色明亮、優(yōu)美動聽,是草原牧民們在勞動閑暇之余、大小型活動中、親朋相聚等場合中較多演奏的樂器。現如今,蒙古族人們在家庭聚會、婚宴、壽宴、升學宴等場合中,也會經常拿起三弦彈奏。蒙古三弦從外形上看,與漢族地區(qū)流傳的三弦基本相似,但在功能上卻有所區(qū)別。此外,還有笛子、揚琴等樂器也深受鄂爾多斯地區(qū)人民的喜愛。鄂爾多斯大多數農牧民家中都有四胡、三弦、蒙古箏、笛子、揚琴等樂器。有些家中農牧民們一人都會彈奏多種樂器,既會彈奏、也會演唱。大多都是鄂爾多斯民歌,使這一地區(qū)民歌器樂化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臻e時間家人團聚、朋友相見時,都能隨手操起樂器奏起來、唱起來,正所謂歌海之鄉(xiāng)。

二、鄂爾多斯蒙古族合奏樂文化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草原各個地區(qū)的人民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合奏樂體系。蒙古族傳統(tǒng)器樂合奏稱為蒙古族絲竹樂,并根據地域劃分為鄂爾多斯絲竹樂、錫林郭勒絲竹樂、和科爾沁絲竹樂三種形式。鄂爾多斯絲竹樂在伊克昭烏審旗、鄂托克旗一帶流行。這種合奏樂融合了當地的民族歌曲的特色,在演奏時,除了演奏器樂曲外,較多演奏的是鄂爾多斯民歌。鄂爾多斯蒙古族的合奏樂一方面是與草原傳統(tǒng)樂器發(fā)展而來,另一方面融合了中原地區(qū)的樂器文化。就大型器樂合奏而言,元朝時期較為發(fā)達,在宮廷或王府中是其表演的場所。有相關資料記載,在草原的夜晚上,蒙古族人民生起篝火,將四胡、三弦、笛子、揚琴等樂器合奏為演唱民歌者伴奏,大家一起載歌載舞,這就是有名的鄂爾多斯“乃日”音樂。而其中最具傳統(tǒng)特色的合奏樂“民樂四大件”組合,是鄂爾多斯“乃日”音樂中器樂合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鄂爾多斯器樂合奏就具有了鄂爾多斯蒙古族自己的地域演奏色彩,雖然這種合奏樂比較具有本土性,但是具有較高演奏技藝的民間樂手卻很多,甚至隨處可以找到。舉例來說,鄂爾多斯蒙古族有一首極具特色的音樂作品《沙浴》,出自民族舞蹈劇《鄂爾多斯婚禮》,在表演過程中,雖然看到只有幾件樂器在伴奏,并且音樂的結構也很簡單,但是,舞蹈和音樂的融合造成的氛圍,使人們能夠切身體會到姑娘在要出嫁時的那種內心的不舍。音樂在場景中具有渲染氣氛的作用,在音樂的潛移默化、逐漸滲入的過程中,展現一幅生動的畫卷。

三、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的發(fā)展與探討

(一)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播

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是蒙古族音樂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不管是哪種音樂形式,都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演變與融合。它們所具有的文化影響力、藝術表現力和原生文化價值都是無可替代的。但是,目前的研究中并沒有對這方面的器樂文化開展系統(tǒng)的、整體的研究,大多數人對這方面的認識還存在很多不足,這種文化的魅力在現在社會應該通過多種形式有一個整體、系統(tǒng)的傳播。

(二)繼承傳統(tǒng)

藝術家對于藝術的傳承作用是普通人無法替代的。有能力的演奏藝術家通過演奏樂器的方式,能實現讓觀眾在欣賞音樂時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并能領悟到這種藝術所表達的情感,以及這種藝術獨特的魅力。在20世紀時,就有了色拉西、孫良、鋼鐵等一批極具藝術表演力和感染力的演奏家。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培養(yǎng)新一代的演奏藝術家,特別是借助當下發(fā)達的科技手段,與其他領域融合,使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演奏文化同時具有傳統(tǒng)性和時代性兩個特色。相關部門要重視傳統(tǒng)音樂的保護。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演奏文化在融入現代藝術色彩的時候,也要注意對傳統(tǒng)器樂色彩的保護,而不是失去原來的民族特色。相關的音樂研究者和作曲家首先挖掘器樂文化所具有的民族色彩和素材,以其為主,向外擴展融合。在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迎合當下大眾審美品味的作品。

(三)發(fā)揚傳承

要重視對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演奏文化的宣傳。鄂爾多斯音樂文化近些年雖然得到了一些普及,人們對于這種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筆者在調研中,采訪到鄂爾多斯鄂托克旗的一所鄂爾多斯“乃日”傳習所。該傳習所由自治區(qū)級鄂爾多斯“乃日”代表性傳承人芒來巴特兒藝人所建,正式成立時間為2018年9月29日,傳習所由大小兩個蒙古包組成,分別由鄂托克旗民族宗教事務局少數民族文化發(fā)展項目和鄂托克旗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文化戶建設項目扶持所建。該傳習所以傳承鄂爾多斯“乃日”為己任,弘揚鄂爾多斯民族民間文化為宗旨,通過“師徒幫帶”“面對面授課”“微課授課”等方式教授鄂爾多斯民歌彈唱、民間三弦、鄂爾多斯四大樂器、大琴等民樂民歌的民間技法。諸如此類的文化宣傳地應大力的發(fā)揚,使鄂爾多斯蒙古族器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揚。

(四)開拓創(chuàng)新

在當地藝術高校中開設傳統(tǒng)器樂演奏課程。新生代力量才是傳承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支柱力量,作為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他們對于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因此,相關部門要著力開設傳統(tǒng)器樂演奏課程,不僅從意識上提高人們對傳統(tǒng)器樂的認識度,而且將新生代力量作為傳統(tǒng)器樂文化與時代接軌的渠道,通過新生代的發(fā)展將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帶出去。

四、結語

傳統(tǒng)文化就像一條河流,這條河要源遠流長,就需要人們世世代代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文化經過了漫漫歷史長河進程中發(fā)展、演變,融合了過去和現代人民的智慧與精神財富。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在音樂中表達了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情、對于草原的熱愛,人們通過音樂可以體會到蒙古族人們敦厚的品質、草原的廣袤和游牧民族生活的自由。然而,隨著現代演奏技藝的流行,鄂爾多斯蒙古族民間器樂演奏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沖擊。因此,我們更應該加強對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宣傳、保護,讓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恩和.漫談蒙古族器樂現狀與傳承[J].北方音樂,2020(03):21-22.

[2]崔健.蒙古族傳統(tǒng)民族民間器樂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J].北方音樂,2016,36(01):20.

[3]尹丹.蒙古族器樂現狀與傳承[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9):27-29.

[4]蘇雅汗.試論馬頭琴及其音樂與蒙古族草原文化[J].高考(綜合版),2015(04):159.

[5]岳瑩瑩.初探蒙古族的音樂文化[J].音樂時空,2014(15):115.

作者:畢力格圖 單位: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