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閱讀;結合;寫作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閱讀是吸取,寫作是傾吐."這就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把閱讀與寫作緊密的結合起來,既能很好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又能有效地促進作文教學,不失為一舉兩得。從我?guī)啄陙淼恼Z文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具體方法:
課文題目往往包涵以下信息:寫作對象、寫作范圍、寫作中心、寫作重點、體裁類型等,學生作文審題時也主要從這幾方面入手。因此,就可以在解析文章題目的同時進行作文審題教學。如:閱讀學習課文《滹沱河和我》時,標題是個并列短語,包涵了寫作對象和兩對象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文章寫了“我”和滹沱河之間的不解情結,反映了“我”與故鄉(xiāng)的血脈相連,濃重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戀情感,從題目中就自然流露出來。我就順便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題目《我和同桌》與《我的同桌》的區(qū)別,《校園和我》與《初秋的校園》的區(qū)別;再如閱讀自讀課文《誘人的海洋能源》時,題目中“誘人”這一修飾詞揭示了海洋能源蘊藏量巨大,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梢跃蛣莘治觥稌f話的目光》《難忘的旅行》等類似的偏正結構的作文題目所暗示的寫作重點;另外,如課文《一件小事》與作文《生活中的一道難題》都表明要寫“一件”事。類似的事例很多,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并且操作起來也不困難,只需要在引導學生閱讀時稍加補充、提示就可以了,何不多此“一舉”,而取得一舉兩得的收效呢?
二、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或分析結構特征時,滲入作文構思及寫作前列提綱的教學
每篇課文都有合理的層次結構。議論文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常用結構;記敘文中常以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經過結果為順序,又可靈活運用倒敘及其他方式使文章結構搖曳多姿;說明文中常用的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這些都使得文章層次井然、詳略分明,都是同學們寫作時構思的借鑒。同時,課文中過渡段,總起句及小標題的運用,使文章結構謹嚴、中心內容突出、醒目,也是學生作文列提綱時的借鑒,因此,我們可以在解讀課文的結構特色及段落層次時,提醒學生學以致用,把作者的構思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時先理清思緒、編好提綱再動筆的好習慣。
三、分析課文首尾的藝術特色時,滲透作文開頭和結尾的教學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開頭就有極強的吸引力,如《白楊禮贊》開頭一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直抒胸臆,讓讀者去分享他的情感,茅盾為何對白楊樹如此傾情,又懷有敬意呢?讀者會充滿好奇心的讀下文。有些課文結尾如清脆的一聲鞭響,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如《林中之冬》的結尾“我只乞望太陽能夠永遠掛在當空,在依然寒冷的冬末,陽光就是生命?!睂ι完柟獾馁潎@之情深沉含蓄、充滿哲理。我們在引導學生盡情欣賞諸如此類的典型的開頭和結尾時,就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有意模仿運用,能運用恰當者,在作文課上給予細致講評。
四、分析名篇名段時,進行作文中的表達和修改教學
例如,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兩段描寫,一是百草園的自然風物,一是冬天捕鳥的過程,魯迅之所以能把春夏秋季的百草園描繪的有聲有色,趣味無窮,是由于他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更是由于他在表達時,從多側面、多視角入手,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精心選詞的結果。冬天的百草園,短短一段,既寫出了情感的變化,又描寫了捕鳥的全過程。那一連串動作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改,這也是練字選詞的結果。對這樣的段落,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在領悟、欣賞的基礎上進行口頭創(chuàng)作,從不同角度生動描繪一片段如《校園一角》,盡量恰當運用各種修辭,由高到低,有動有靜;或者描繪一段擲鉛球、投籃球的動作過程,動詞運用必須準確,用詞不當者,討論修改。這樣進行摹仿式的片斷創(chuàng)作,能開拓學生的空間,及時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對寫作的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在閱讀教學中的作業(yè)布置中,適時的布置寫作,激發(fā)寫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習慣
有些課文內容,學生很感興趣,學完之后,他們都有話要說,這時,就及時布置練筆,如《一塊燙石頭》學完,就可以寫《假如我見到那塊燙石頭》,學完《我的叔叔于勒》就可以讓同學們寫后續(xù),續(xù)寫于勒的結局,學完《愛蓮說》寫一篇散文《我也愛蓮》......這樣,即加深了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又養(yǎng)成有感而發(fā)的寫作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文周,王潔.“研究型學習實施指南研制”課題組.初中研究性學習案例.上??萍冀逃霭嫔?2001年9月.
[2]周衛(wèi)勇.怎樣上好課.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3]衛(wèi)建國,張海珠.課堂教學技能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8年9月.
作者:陳瑞黎 單位:現(xiàn)工作單位江蘇徐州沛縣大屯礦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