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反應工程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有機化學教學;電子理論;化學史;安全意識
有機化學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1],是化學、化工、藥學[2-4]、醫(yī)學、食品[5]等眾多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涉及的專業(yè)面和學生面都很廣。如何上好有機化學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有機化學素養(yǎng)是有機化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機化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課程,涉及眾多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大量的有機反應,并且有機反應的變化非常豐富、應用及其靈活。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如何通過學習有機化學這門課程使學生具有較好的有機化學的思維和素養(yǎng),對有機化學教師而言是極具挑戰(zhàn)的。通過多年的有機化學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有機化學課程中必須抓住主線,利用有機反應中的電子理論[6,7]把眾多復雜的有機反應進行整合,如親電加成、親電取代、親核取代、親核加成等。反復利用電子理論對這些反應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使學生在本質上理解反應的為什么發(fā)生、如何發(fā)生及其反應結果。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化學史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他們的全面素質,以及在課程中加強安全意識的教育都不容忽視。
1在有機反應中引入電子理論進行教學
在講解有機反應過程和反應活性等知識內容時,引入電子理論教學,引入較為合理的邏輯概念,有利于學生對有機反應本質的理解和反應活性之間的差別。有機電子理論是用正負電荷吸引的性質,來說明化學反應的發(fā)生方式,即發(fā)生的位置和順序,發(fā)生的難易程度。因此,它把分子中電子攜帶的電荷分布情況,也就是以電子密度作為基礎概念來思考化學反應。電子密度的大小、增量已被量子中的理論計算和物理測定所證實,并獲得化學界的承認?;瘜W家中把這種電子密度當做類推的基本概念,廣泛用于說明和理解各種化學現(xiàn)象。電子理論認為,分子中,電子(攜帶負電荷聚集的位置,即電子密度大的位置),容易與攜帶正電荷的試劑(親電試劑具有吸引電子的性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反之,電子密度小的位置容易與攜帶負電荷的試劑(親核試劑,具有排斥電子性質的一方)發(fā)生化學反應。利用電子理論能夠輕而易舉的解釋有機反應中的離子型反應,而我們大學有機化學的教學當中,大部分反應是離子型反應,如親電加成反應、親核取代反應、親電取代反應、親核加成反應等。當然電子理論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的時候很難理解電子密度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逐步為學生打下一定的物理基礎,如電子-電子云-電子密度等概念,使學生能夠從微觀的角度、物理的角度去理解有機分子、有機原子,同時強化電負性、誘導效應、立體效應、共軛效應等概念,讓學生從高中學習化學的思維中轉變過來,使用一種全新的有機化學微觀思維方式來理解反應為什么發(fā)生、為什么在這個位點最容易發(fā)生、反應活性變化等現(xiàn)象。從而從本質上理解反應,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舉一反山,真正達到學習有機化學的目的。
2在課堂中引入化學史教學
在有機化學中有大量的人名反應,每個重要反應的發(fā)現(xiàn)過程都是一個傳奇,里面閃耀著人性的光輝,科學家對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比如第一堂緒論課中講解有機化學的發(fā)展史,介紹維勒偉大的工作-尿素的人工合成,以及維勒和伯者里之間的故事,他們的書信往來-關于尿素人工合成的探討,展現(xiàn)了維勒治學嚴謹、堅持科學真理的品質。在講解鹵代烴這一章時,一定會介紹格式試劑,介紹法國化學家格利雅的生平,向學生介紹他突然發(fā)奮圖強,并在幾年后在科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一個人無論什么時候努力都不晚。鼓勵學生,特別是高考發(fā)揮失常的學生,一定要振作,調整心態(tài),大學不是人生的結束,而是人生的開始,只要在大學期間認真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學習芳烴這一章節(jié)中,講解F-K反應時,引入法國化學家傅里德里和美國化學家克拉夫次之間國際合作研究以及科研工作無窮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崇敬和追求。在講解硝基化合物這一章節(jié)時,可介紹諾貝爾的事跡,他那種無畏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傊?,在有機化學各個章節(jié)中,傳插介紹有機化學史的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對真理的追求,學習化學家們各方面的優(yōu)秀品質。
3在課堂中引入安全概念
很多有機化合物性質活潑,在處理它們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安全在有機化學課堂中非常重要。很多學生聽說有機化學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理解的不深刻。對于學完一門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生來說,他必須建立一定的安全意識,知道它們的危險性并能夠正確的處理,這是有機化學素質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因此,筆者認為有機化學教師在有機化學課程上,要不失時機地介紹化合物安全性方面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建立安全意識,也有助于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正確合理的處理一些突況。比如,在講解正丁基和叔丁基的性質不同時,可介紹兩種化合物,正丁基鋰(n-BuLi)和叔丁基鋰(t-BuLi),介紹它們的性質差別,正丁基鋰很活潑,不能接觸空氣,需要惰性氣體保存,在使用的時候也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叔丁基鋰更加活潑,它遇到空氣直接燃燒,處理時要非常小心。在講解醇時,醇能夠與金屬鈉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氣,反應溫和,但金屬鈉與水的反應非常劇烈,因此可以提問,如果實驗室當中有過量的金屬鈉需要處理,我們該怎么辦?可以用水處理嗎?可以倒入垃圾桶嗎?該怎么辦呢?最后給出合理的方案,可以在空曠的水泥地上,讓金屬鈉與過量乙醇發(fā)生反應,反應溫和。大多數(shù)有機化合物容易燃燒,易燃易爆,因此要避免火源,在學生的頭腦中不斷的灌輸這樣的理念。
4板書與計算機教學相結合
使用計算機(ppt)進行教學的時候,信息量大,對教師來說比較方便,但是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反應方程式放的太快,并不適合有機反應方程的學習,以及有機化學機理的講解,反應過程的講解。在我們有機化學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對反應過程、反應機理的講解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較為合適,板書教學靈活,細致,可以把教師需要講解給學生的每一個細節(jié)步驟都表現(xiàn)出來,板書的過程就是教師教學的思路過程,速度相對緩慢,學生通過看教師板書,記筆記等方式跟上老師的思路和教師步驟,相對而言更容易掌握復雜的化學過程和反應機理,教學效果較好。
5結束語
在有機化學課程上,通過這樣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改革,學生通過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掌握眾多的有機反應,從本質上理解反應,從而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夠舉一反三,達到真正學習的目的。同時化學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化學家們的身上學到更多寶貴的品質,引導他們去閱讀更多化學家的傳記,拓展學習內容,提高綜合素質。安全意識教育在有機化學中非常重要,在有機化學課程中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黃冠,郭勇安,周紅,等.有機化學教學與實踐改革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14-17.
[2]袁霖,張敏,袁先友,等.制藥工程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J].廣州化工,2011,39(6):163-166.
[3]方方,吳培云,朱業(yè)寶,等.藥用有機化學本科教學實踐與教學體會[J].廣州化工,2010,38(4):230-232.
[4]郝文博,景德生,車文實.制藥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2,7(6):21-33.
[5]王峰.食品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中案例運用[J].廣東化工,2013,40(21):168-169.
[6]曹順生,胡杰.電子理論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靈活應用[J].江西化工,2008,3:141-142.
【關鍵詞】 教學實踐; 有機化學; 教學效果
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全面發(fā)展的醫(yī)學復合型人才,是當前高等醫(yī)學教育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醫(yī)用有機化學教學是醫(yī)學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培養(yǎng)科學的觀察能力、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醫(yī)用有機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廣泛,概念比較抽象,分子結構復雜,化學反應多,但是由于課時的限制,不能深人展開講解,學生普遍感到難于理解,難于掌握。因此,作為授課教師,如何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教師經常思索的問題。筆者近年來在承擔該門課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一些經驗,認為如果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醫(yī)用有機課程的特點,處理好教學中的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精心設計緒論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等醫(yī)學院校,一般將《醫(yī)用有機化學》放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與《醫(yī)用有機化學》同時開設的還有《解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許多學生只重視專業(yè)課,對學習化學興趣不大。針對這種現(xiàn)狀,必須重視緒論課的教學,要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用心安排好緒論課的內容,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醫(yī)學離不開化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熱情。為此,我認為在緒論課上除了介紹有機化學的發(fā)展簡史外,還要講授以下兩個方面內容:一是有機化學新的成就和貢獻以及有機化學與生命科學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局限于教材,備課時應該查閱文獻,了解有機化學的前沿,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列舉上世紀80年代以來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要工作來分析化學的發(fā)展方向。因為通常諾貝爾化學獎所表彰的工作是10年前甚至20年前完成的.但是這一評選則是以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的眼光來進行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化學發(fā)展趨勢和方向的看法[1]。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化學諾貝爾獎至少有10項之多。這些實例能夠激發(fā)學生科學地認識到化學在生理過程、疾病的防治、診斷、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人類全面揭開遺傳、變異繁殖、疾病、死亡等生命的奧秘必須依靠化學、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家們共同努力..。二是有機化學學科的特點、自己對學生的具體要求,以及授課計劃等。使學生對教材知識結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讓學生明白應如何學習該課程。有機化學教材一般是按有機化合物的官能團體系劃分章節(jié),在每一章節(jié),先學習命名,然后對其中一種或幾種典型物質進行結構、性質、應用等內容的學習,并掌握它們同系物的相似性和規(guī)律性,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要通過學習簡單有機分子的反應,掌握有機化學的普遍原理,并初步具備聯(lián)等系體內復雜反應的能力。例如,醛與醇的親核加成反應是糖的環(huán)狀結構形成以及成苷反應的基礎,含氮化臺物的性質是蛋白質和核酸中涉及的一些反應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授予學生有機反應歷程的理論知識,而不是孤立地陳述一個個具體的反應。因此緒論課上有必要介紹有機化學反應幾大類型,使學生初步接觸自由基、親核試劑、親電試劑等概念,對有機化學反應過程形成初步認識。
2 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相結合,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主要是課堂講授、板書和實物、模型的展示等。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多媒體在教學中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機化學結構、反應機制、電子效應等教學,因學生缺乏空間結構意識和空間想象力,故而在板書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學實踐中,在一些內容的講解上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如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按SNl歷程進行時,碳原子由SP3雜化的四面體構型到SP2雜化的平面構型,親核試劑有機會從這個平面兩邊與碳結合,理想狀況下得到一個外消旋產物。若按SN2歷程進行,則化合物經歷一次瓦爾登轉化,發(fā)生構型翻轉。我們用多媒體的三維動畫功能直觀地表現(xiàn)了這兩種不同的歷程,使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反應的詳細過程和立體化學變化,學生對內容掌握較好。但是,同其他新技術的應用都具有兩面性一樣,多媒體教學手段也有其局限性,如果過多地使用,學生會感覺速度過快,來不及深入思考和做筆記等。所以,我們在講解化合物的基本性質時,仍主要采用板書形式,使師生間保持良好的互動。這樣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結合應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3 以“性質一結構”作為教學主線,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歷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有機化學時覺得有機化學內容太多,頭緒太亂,難記難學。其實有機化學課程的中心內容就是有機化臺物的結構和性質,因此學習有機化學的重點應放在認識化學結構上。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結構性質”就是掌握有機化學的“金鑰匙”。 在各章的教學中,講解化學性質之前,以“結構決定性質”為出發(fā)點,對各類官能團的結構特征,反應特性作全面的剖析,使學生在接觸具體性質之前,對結構這一內因對化學性質的決定性影響先有一個輪廓認識。有了這種理論對實際的指導作用,學生就會擺脫“不知其所以然”、“規(guī)律難尋”的狀況。
4 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
有機化學課程屬于實驗性較強的基礎課。特別是在目前理論課學時減少的情況下,實驗與理論課內容充分結合具有深刻的意義,教學中應高度重視。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可驗證和鞏固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化學性質,而理論又可作為實驗的依據(jù)。如果某些理論內容也安排了相應的實驗,則在理論教學中著重強調基本理論、反應機理,具體的反應條件及影響因素等可以在實驗課上結合相應的實驗進行詳細的講解。實驗課上教師通過提問或與學生討論將所學的基本理論與相應的實驗結合起來,督促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用所學的理論解釋實驗中每一步操作的目的及出現(xiàn)的問題和實驗現(xiàn)象,通過實驗達到對理論內容的強化理解,加深印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做實驗的熱情,避免只單純地做實驗、敷衍了事、簡單應付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有機化學實驗與其他學科實驗一樣,對培養(yǎng)學生縝密思考、仔細觀察、主動探索問題、操作技能、嚴謹?shù)目茖W作風、搞科研的能力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5 建立多種考核方法
即使課堂講授,大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基本內容都能掌握,但往往是期末考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有機化學的內容多,前后各章聯(lián)系密切,學習后面忘記前面,難以做到融會貫通,不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為改變一考定乾坤的局面,可以設想采用多種考核的方法,綜合、公正、客觀地給出成績:①加強平時成績的管理。書后習題作業(yè)、自學報告等都要進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到總成績中。②分散考核。把整個有機化學分成幾個模塊,如烷烴、烯烴、炔烴、共軛二烯烴、環(huán)烷烴作為一個模塊學習后,進行一次小范圍的考核,期末考試時,有關內容可以少考或不考,以減輕學生期末復習的負擔。這樣的模塊可以分成幾個,如含有苯環(huán)的、具有相似性質的化合物等,最后將期末考試與幾種考核方法結合起來,綜合分析,得出學生的最后成績。這樣能使學生抓緊平時學習的時間,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水平,避免考試前突擊學習,考試后印象不深的局面,為提高學生的素質做出有益的嘗試。
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艱苦、難度大的系列工程。在此只進行了初步探討,但還不夠深入和完善,我們會將此項工程伴隨整個化學實驗體系教學改革繼續(xù)開展下去。醫(yī)學有機化學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只有不斷跟蹤科技發(fā)展、與時俱進,才能滿足高等醫(yī)學教育不斷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鐘益寧.21世紀醫(yī)學有機化學教學與科研的改革設想.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8(2):137~139.
關鍵詞:大學生;實驗技能;培養(yǎng)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不斷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門學科。學生則主要通過親自動手實驗,熟練掌握操作技能、技巧,及時記錄、整理獲取的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撰寫實驗報告,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成宏觀,抽象變成具體,無形變成有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1]。目前,大學生一味強調書本理論知識的汲取,不太注重實驗操作技能的提高,表現(xiàn)出實驗動手能力較差,操作流程不夠規(guī)范,安全意識不強等現(xiàn)象。筆者長期深入實驗教學、科研一線,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培養(yǎng)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方面著重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取得明顯成效,得到師生好評[2-5]。
1認真預習實驗,做到心中有數(shù)
為了使大學生在每次實驗課上能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實驗前認真預習實驗內容。要求學生仔細研讀實驗涉及到的內容,明確本次實驗的目的,掌握實驗操作步驟,記住實驗操作過程和注意事項,寫好預習筆記,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發(fā)生。預習的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通過提前預習實驗內容,避免在實驗正式操作過程中表現(xiàn)出盲目性,效果不佳;二是參照預習報告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克服邊看書邊實驗的陋習,使之集中精力做好實驗,實驗課堂節(jié)省時間,確保安全;三是檢驗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對似懂非懂的知識重新學習,若仍有不懂的知識,帶到實驗課堂請教老師,及時消化、吸收;四是對有毒、有腐蝕性及易爆炸等實驗做到胸有成竹,穩(wěn)妥、慎重處理實驗中可能出現(xiàn)的事故,將隱患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中,確保學生安全及實驗的順利進行。
2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
在實驗課上,合理選擇實驗所使用的儀器、設備,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正確洗滌儀器干凈是保證本次實驗能否順利完成的必備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有效進行課堂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啟發(fā)學生邏輯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揭示知識內在聯(lián)系,使掌握的書本知識更加系統(tǒng)化。
2.1明確實驗原則,正確選用實驗儀器
在無機化學實驗中,反應條件很多,常溫、加熱、加壓、催化劑、光和電等。反應條件不同、反應物的性質各異,制取新物質時所選儀器就完全不同。諸如氧氣的制備實驗課上應著重向學生闡明以下兩個知識點:一是所有對固體物質進行加熱制取氣體時,均可采用制取氧氣的這套反應裝置;二是集氣的方法與操作,應根據(jù)氣體的溶解性、與空氣的相對密度、常溫能否與空氣中任一成分反應等因素來確定。另外,可根據(jù)控制化學反應速度快慢來選擇不同儀器設備。在實驗中,為了達到安全、迅速地制取某種物質,有些反應需加快反應速度,有些則要控制生成物的量,有些則反之。為此,在不同的實驗中,要采用適應這些各自要求的裝置,在制取氧氣實驗中就要著重向學生講明教材中選用分液漏斗而不是長頸漏斗的理由。
2.2掌握化學反應規(guī)律,規(guī)范操作行為
無機化學實驗具有很大地危險性,這并不是聳人聽聞,筆者從事無機化學實驗多年,耳聞目睹了不少實驗的危險情景。諸如,在鋅和鹽酸的反應制氫氣的實驗過程中,當鋅粒反應完后,打開反應器的塞子又裝上鋅粒,塞上塞子就會引起爆炸,這是由于實驗過程中打開塞裝鋅粒跟實驗開始裝鋅粒不同,反應器里進入了空氣,氫氣和氧氣混合,氣體不純,達到爆炸極限,點燃就會發(fā)生爆炸;制乙烯時,在大試管里倒入酒精和濃硫酸,在加熱時為了防止液體噴出造成事故發(fā)生,要求應該加入瓷片;做紅磷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時,放入藥品要適量,否則會發(fā)生意外;在對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實驗中,錯把木炭粉當成二氧化錳加入試管,容易造成爆炸等。
2.3弄清化學常見術語,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在做無機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要勤動手、動口、動眼,而且還要善于用腦去分析、判斷問題。對于容易混淆的化學概念、化學術語要搞清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否則,在描述實驗現(xiàn)象過程中易出現(xiàn)張冠李戴的錯誤,表述不清。如“光”與“火焰”,“煙”與“霧”,“渾濁”與“沉淀”,“溶解”與“熔化”等概念。觀察實驗現(xiàn)象時不能只一味關注突出的現(xiàn)象,而忽略了不太顯著的現(xiàn)象,務必仔細、認真,否則,影響學生判斷力。如觀察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時,只看到有“火星四射”,而忽略“有黑色固體產生”。特別是對相似的實驗,更應細心觀察。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淡藍色”火焰,而在純氧中燃燒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另外,還要防止學生用結論代替現(xiàn)象?,F(xiàn)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結論是通過現(xiàn)象的分析得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二者有聯(lián)系但不等同。如鎂條在氧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是“有白色粉末產生”,而不是描述為“有氧化鎂產生”,因白色粉末并不是只有氧化鎂一種物質。
2.4實驗完畢后應及時洗滌實驗儀器,確保實驗效果
學生在日常實驗完畢,往往在儀器內壁上有殘留物附著,一些經過高溫加熱或放置反應物質時間較長的玻璃器皿更不易洗凈。使用不干凈的儀器不僅會影響實驗效果,甚至讓實驗者觀察到錯誤現(xiàn)象。因此,化學實驗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須及時洗滌干凈。對于容量瓶、移液管等一些構造比較精細、復雜的玻璃儀器,無法用毛刷進行簡單刷洗,只能用配置或購買的特殊洗滌液浸洗;對于試管、燒杯及燒瓶等附有易除物質的簡單儀器,可用試管刷蘸取合成洗滌劑進行必要的刷洗。對于特殊的附著物,可選用不同的試劑處理,若為堿性物質,可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使其溶解;若為酸性物質,可用氫氧化鈉溶液使其溶解;若為有機物質,根據(jù)相似相溶原理,可選用有機溶劑清洗。諸如選用稀硫酸洗滌久盛石灰水的容器內壁;用碘化鉀溶液或者酒精清洗碘升華試驗后附著紫黑色的碘;用濃鹽酸洗滌久盛高錳酸鉀溶液的儀器壁上附有黑褐色附著物;用硝酸來洗滌做銀鏡實驗時儀器壁上附有的水銀;用純堿來沖洗儀器上的油污。經過特殊試劑洗滌后,再用自來水沖洗,當?shù)怪脙x器,器壁形成一層均勻水膜,既不聚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證明使用后的玻璃儀器已經洗滌干凈。在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時,需注意用力適當,避免由于用力不當導致?lián)p傷儀器或學生受傷。
3及時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認真撰寫實驗報告
學生每次實驗完畢應及時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撰寫實驗報告,通過撰寫實驗報告,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基礎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平時應要求學生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地觀察、分析、記錄實驗現(xiàn)象及數(shù)據(jù),做出合理科學的解釋,歸納出結論,切不可不經過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學生憑胡主觀臆斷編造數(shù)據(jù),或抄襲他人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報告主要包括:實驗目的、使用儀器、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或數(shù)據(jù)處理、實驗討論等內容。只要我們嚴格遵循實驗客觀規(guī)律,認真掌握實驗原理,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嚴把預習、操作、整理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就會很快提高自身實驗技能,同時提高大學生判斷是非能力。
4結論
本文從抓好學生日常實驗預習、規(guī)范實驗操作、及時整理實驗數(shù)據(jù)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淺出地剖析,事前、事中、事后層層夯實,提出作者獨到的見解。只要我們嚴格遵循實驗客觀規(guī)律,認真掌握實驗原理,規(guī)范實驗操作流程,嚴把預習、操作、整理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就會很快提高自身實驗技能,對提高大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同時提高大學生判斷是非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宏軍.高校實驗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10(36):112-113.
[2]黃宏妙,易蔚,李靈,等.在無機化學開放性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能力的實踐[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15(1):124-126.
[3]張洪奎,朱亞先,夏海平.構建實驗課程體系,培養(yǎng)合格化學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7-10.
[4]趙春青,姜詠芳,劉玉升,等.加強實踐教學資源建設,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1):161-163.
課程設置與產業(yè)行業(yè)技術進步、與企業(yè)崗位要求相銜接,體現(xiàn)為后續(xù)課程服務、為行業(yè)、企業(yè)服務的宗旨,積極打通產學合作的培養(yǎng)途徑,拓展技術與技能培養(yǎng)的教育資源,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職業(yè)教育特色,保證教學質量。組織來自教學一線的教師和生產管理一線的專家、領導、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yè)(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開發(fā)、設計和決策課程體系,切實地將職業(yè)崗位的人才需求轉化為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并將此要求在課程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課程中所涉及的專業(yè)理論的內容和深度以理論在指導實踐工作中能達到“必需、夠用、能發(fā)展”為總要求,突出專業(yè)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有效性。在課程安排中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形成模塊,注意課程教學內容內在屬性的連續(xù)性和相關性以及與前導后續(xù)課程的合理銜接,實現(xiàn)課程體系的整體優(yōu)化,便于不同專業(yè)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需要,適當選擇增減相關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職業(yè)崗位需求的變化,根據(jù)客觀需要及時、準確、有效地予以調整。
2課程設置依據(jù)
課程是培養(yǎng)食品專業(yè)技術領域職業(yè)素質和基本職業(yè)能力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對食品職業(y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起重要支撐作用。課程以食品的基本成分知識為主線,以食品加工過程常見的生化變化為引伸,以各種類型的食品特性為拓展組建教學模塊。對食品基本組成、特性及其變化等食品基礎知識的介紹為本課程設計的主要依據(jù)。課程設計充分體現(xiàn)專業(yè)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緊貼食品專業(yè)技術領域職業(yè)崗位(群)任職要求,堅持專業(yè)理論和生產實踐相結合,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應用相結合。課程充分利用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安排學生實踐技能訓練,將不同類別食品作為單元項目設計教學,在了解各類食品原料組成基礎上,以典型產品的加工特性為主要實踐訓練項目,結合企業(yè)真實工作任務、頂崗實習等的反復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食品成分的定性測定技術、離心沉淀技術、層析分離技術等各種基本職業(yè)技能。改革傳統(tǒng)的以理論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技能考核、形成性考核,根據(jù)學生任務完成、項目實施、實踐完成情況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等方面來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3明確課程目標
3.1知識目標
(1)要求學生掌握食品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水分、礦物質)的分類、化學性質及其在加工貯藏過程中的變化;(2)掌握酶相關知識;(3)掌握食品中呈色物質、呈香物質和呈味物質的組成和性質;(4)掌握食品添加劑和嫌忌成分的化學組成和性質;(5)掌握食品中的其它功能成分的組成、性質。
3.2能力目標
掌握實驗室的規(guī)范化操作技能;了解食品組成物質的重要化學反應,并掌握各種食品成分的含量測定和化學變化以及功能性質的測定方法。
3.3素質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獨立思考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與創(chuàng)新精神;(4)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4)培養(yǎng)學生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素養(yǎng)。
4確定課程內容結構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以“必須、夠用、能發(fā)展”為原則,強調理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突出專業(yè)理論在生產實踐中的直效性。理論與實踐同比,內容結構與學時分配見表1。
5選用合適教材
依據(jù)培養(yǎng)目標,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選用我院教師主編的江蘇省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食品生物化學,該教材章節(jié)編排合理,內容新穎,信息量適度[2],由于食品生物化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科技發(fā)展及教學改革新的成果不斷涌現(xiàn),課程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對理論和實驗教學的內容及時進行更新、調整,自編了新的校本教材,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用,形成了理實一體的食品生物化學新教材,目前已由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6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教學應該根據(jù)人的學習和認知規(guī)律,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訓練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目標,學的不單是知識,更是一種學習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發(fā)掘適合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改革以往的老師一個優(yōu)盤、一個屏幕、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滿堂灌,學生課堂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的教學現(xiàn)狀,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作為一個整體傳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達到適應學生學習的目的。教學的核心是“學”,而不是“教”,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在課堂上,老師的角色不再是一個知識的講說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咨詢師,教師不代替學生思考。通過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獨立自主的學習,老師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來,幫助學生熱愛自己所學的內容是每位老師要做的事情,犯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提高方法。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精神狀態(tài)、參與度、理解的準確性),并做好記錄,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其自主學習并完成任務,事后給與評價、分析和指導。比起傳統(tǒng)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教學方法,其教學質量和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些方法的應用不但起到了傳授知識的作用,并且極大程度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提供了重要的機會和環(huán)境。
7改革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的考核方式由傳統(tǒng)重結果考核向重過程考核轉變,加強實踐性技能的考核,采用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實施評價主體的多元化[3],學生總評成績由平時考核30%、實驗項目考核40%、理論考核30%組成。期末試卷從試卷庫中在考前隨機抽取,這樣就避免了教師有針對性的復習,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教師在上課之前提前告知學生考核辦法,以督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8建設課程網站
堅守魅力教師的信念
1997年,22歲的魏建穎大學畢業(yè),走進向往已久的神圣課堂,成為名副其實的初中化學教師。初為人師,她堅信一名好教師等于一批好學生,但也深深地知道,一名高素質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之路是漫長的,不能急功近利,沒有捷徑可走,需要腳踏實地和勤學苦練,要不斷地前進,不斷地奮斗。做一名魅力教師是她一直堅守的信念。
參加工作初期,魏建穎沒有授課經驗。為了盡快地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化學組里每位教師的課她都去聽。夜晚,繁星點點,魏建穎于燈下認真整理聽課筆記,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魏建穎不是簡單地照搬,而是聽后仿、仿中改,力爭由“模仿”轉化為個人特色。她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只要得到有市級、區(qū)級化學公開課的消息,都堅持去聽課,長途跋涉、風雨無阻。記得有一年冬天去大港聽課,途中突降大雪,公交車路邊拋錨,急得她團團轉,很長時間等不到車,寒風中的魏建穎凍得瑟瑟發(fā)抖。雖然回到家后就高燒不退,但她卻因為聽到了精彩的好課而感到快樂。魏建穎知道這些辛苦的付出正是充電和磨礪的過程,她自信地說:“正因為這些積累,我現(xiàn)在做到了課堂上不翻動有形的教案、不動用教科書就能上好每一堂課?!?/p>
在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中,魏建穎感悟到:教育是事業(yè),事業(yè)的關鍵在于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核心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有領導、專家指導的公開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快車道。作為年輕教師,要有勇氣挑戰(zhàn)自我,于是,魏建穎找教研員和校長主動請纓上教學公開課。然后,用攝像機錄下自己的教學過程細聽細看、嚴謹推敲,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記在心里,爭取下次課改進。幾年中,她做校、區(qū)、市級公開課、指導課達30多節(jié)。2009年,魏建穎迎來了教學生涯中的第一次飛躍。她承擔了做一節(jié)天津市新課改指導課的任務。她一次次進行教學設計,一次次試講,經常有較大的改變。不滿意的地方再重新設計,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句話都反復推敲,課件也是一改再改。每天下班后,她都一個人留下來試講。指導課這天,200多位教師聽課,由于精心準備,魏建穎鎮(zhèn)定自若。巧妙的情境創(chuàng)設,生動的語言點撥,和諧的師生交流,恰到好處的精美課件,打動了學生和聽課的教師。教師生涯的重要一階,魏建穎邁得鏗鏘有力。
正確的信念和追求就是進步的不竭動力。在前進的道路上,魏建穎永不停步。2004年,她成為學校中最年輕的學科組組長,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使化學學科成為學校的強勢學科,多次、多人奧賽獲獎,化學學科組被評為2010年優(yōu)秀學科組。魏建穎帶的徒弟快速成長,多次在全國優(yōu)質課大賽、市雙優(yōu)課比賽、區(qū)百節(jié)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作為指導教師,在“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中,魏建穎和學員們一起大膽實踐,勇于嘗試,每一次聽課后都進行收獲和思考的交流,努力做到優(yōu)點說透、缺點不漏、策略給夠。2010年,她為天津市的初中化學教師和“265”的學員們做了一節(jié)市級指導課,這節(jié)課改變了以往的授課模式,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迎來了她教育生涯中的第二次飛躍——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評為河北區(qū)第三屆名教師。
營造教師的特色課堂
魏建穎說:“教師僅有專業(yè)追求是不夠的,還要在行動上擁有專業(yè)探索精神。風格是教學的境界也是教師成熟和成功的標志。永遠跟在別人后面,沒有值得自己回味和驕傲的地方,是一種遺憾。我成了一個‘不安分’的人,不喜歡做教參的‘奴隸’,而以公開課的標準要求每節(jié)課,‘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變’。我努力讓課堂成為自己的名片,彰顯獨特風采?!?/p>
在課堂教學中,魏建穎注重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泵抗?jié)課中,魏建穎都渴望讓每一個學生能夠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這個多彩的化學世界。為了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印象深刻,她設計了多種授課方式。如,在講授《愛護水資源》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她搜集了大量資料,從介紹全世界的儲水量到我國的解決措施,再到節(jié)水意識的建立,使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吸納了大量的信息,自主建立了知識體系和環(huán)保意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在發(fā)展,因此,許多化學反應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無法應用,所以,實驗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鄙鷦拥幕瘜W實驗可以讓學生更加信服,而且對化學反應現(xiàn)象、原理、過程印象深刻。
《二氧化碳》這節(jié)課是單元教學的核心和紐帶,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獲取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趯W生“有基礎、難深入、有興趣、少方法”的學情,魏建穎充分利用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樹立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在授課過程中,她利用了視頻播放、學生實驗探究、自制汽水等多種授課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們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化學源于生活。她還通過電影片段、公益廣告形式介紹溫室效應的危害。這樣,魏建穎在這節(jié)課上為學生帶來的不只是視覺上的沖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震撼,并且倡導了當今社會的主旋律——低碳生活。這節(jié)課,魏建穎最深的感受就是:“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學生留有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思考和感悟,并獲得成功的成就感,在學習中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責任感,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學習的快樂!”
魏建穎還努力將化學知識引向自然,引進社會,引領生活,著眼化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拓展學生的生活閱歷,拓展學生的視野。每年,在帶領學生參觀天津科技館、北京科技館時,她都會向學生發(fā)調查問卷,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參觀海河、新開河改造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護環(huán)境、珍惜水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離不開教師的敬業(yè)、愛生和務本。走進學生的心中,做他們青少年時代最親愛的人是魏建穎老師一直的追求。每天批改作業(yè)是她和學生最愜意的交流。在作業(yè)后面她都會寫上評語,及時點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困惑。天道酬勤,魏建穎登上了教育事業(yè)的一個又一個新臺階。“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教學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關鍵詞】動物生物化學;多媒體;應用
動物生物化學是農業(yè)院校動物醫(yī)學、動物科學、動物藥學、水產養(yǎng)殖等專業(yè)必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后繼一系列課程的基礎課,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動物生物生物化學主要討論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有機分子的代謝及其調節(jié),以及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等內容;其涉及的內容龐雜抽象,代謝反應錯綜復雜,又加之該學科發(fā)展更新速度快,學生要想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全面的、系統(tǒng)的掌握動物生物化學知識困難重重。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對于學生擴大拓寬知識面,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lián)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動物生物化學的課程特點決定了采用多媒體教學具有諸多優(yōu)勢,筆者最近幾年一直堅持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和影響有了更深的認識。
1 多媒體技術在動物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1.1 圖文并茂, 形象直觀, 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動物生物化學抽象概念多、信息量大、重點和難點多、教學難度大。把單一的文字變成圖文并茂的生動的語言,對學生予以感官刺激,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如緒論講解生物化學發(fā)展史時, 插入科學家的畫像或照片;講解各種維生素時,插入蔬菜、水果、雞蛋、肝臟等其所存在的食物圖片;講解基因工程時,插入克隆羊“多利”的照片等,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數(shù)據(jù)和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能有效地克服生物化學課教學手段落后、直觀性不強、生物化學理論和概念抽象難于理解等難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確保教學質量達到預期效果。例如,以往在講解DNA 分子的雙螺旋立體空間結構時最多有一個模型,而應用計算機特有的三維顯示技術就可以很清晰地向學生反映出此空間結構的特點。又如脂肪酸氧化分解過程所包括的脫氫、水化、再脫氫、硫解,以往很多學生難以理解這四步反應是如何進行的。我們在制作多媒體時, 讓反應步驟動態(tài)顯示,使其脫氫、水化、再脫氫分子部位以鮮艷的顏色著重閃爍三遍,硫解時隨著動畫箭頭標明部位,并配以清脆的鈴聲,使反應直觀,便于比較、理解與記憶,較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更為生動、有趣。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提高。
1.2 增加教學容量增加,優(yōu)化教學內容優(yōu)化,提高教學效果
動物生物化學主要講解蛋白質、核酸、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以及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調控等,教學中理論授課一般在40~80學時之間,青島農業(yè)大學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是54學時,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重,時間緊。傳統(tǒng)教學中課堂知識的傳播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授與黑板板書,這二者的速度大大限制了課堂信息容量,使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糖的有氧氧化部分,需要向學生講解全部的分解代謝過程,包括每一步反應步驟的催化酶和涉及到的能量變化,這些內容僅在一次課(2學時)內完成,教師講課難度非常大,學生接受起來也很困難。而通過多媒體教學,應用圖片、動畫等媒體素材就可以輕易得展現(xiàn)這一代謝過程,教師節(jié)約了大量的板書時間,留給學生充足的記憶和理解時間,教學效果自然大大提高。又如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過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配以圖示逐步文字講解,耗時較多,而學生需要借助于想象才能似懂非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插入一段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光盤動畫,短短幾分鐘就可讓學生對整個過程有一個動態(tài)、連續(xù)的認識。在同等的時間內,多媒體傳授的內容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傳授的內容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信息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1.3 促進教師的自我提高,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知識與信息的日新月異,動物生物化學這門課所要講述的內容和深度都在增加?;蚬こ?、蛋白質工程、克隆等高科技技術都屬于生物化學的內容,如何生動地將生物化學反應、基因轉錄、蛋白質表達等微觀世界的生命活動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是每個生化教師的目標。這促使教師掌握更多的知識,對教師素質提高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原先單一的描述性文字和補充說明性的圖形、圖表,成為一種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使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內容均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這要求教師在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的同時,還要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近年來,本教研室各位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均感到理論及實際教學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另外,多媒體課件修改、充實、操作方便,因此可減輕教師教學的勞動強度,有助于教師授課時講授得更清楚、更有條理、更生動。而且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可以減少粉筆的使用。因此,可以減少粉塵給師生健康帶來的損害。
2 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毫無疑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比,多媒體教學可以準確、直觀、形象地演示教學過程,它集文字、聲音、圖像、靜與動于一身,為師生打開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強了教與學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2.1 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
好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能真正集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及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于一體,并具有信息載體的多樣性、媒體形式和媒體設備的集成性、信息表現(xiàn)的交互性等重要特征。目前,許多院校教師使用的課件多是網上下載而非自己制作的,不可能代表任課教師的教學思路、表達方式。況且不同院校學生層次不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因此使用時常會出現(xiàn)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同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容易出現(xiàn)的另一個問題是片面追求課件漂亮的外觀,過多的使用不必要的視頻、音頻材料,對課件界面作過分的渲染,其結果是形式掩蓋了內容、而不是表現(xiàn)了內容,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采用此種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奇的表現(xiàn)形式上,而忽略他們真正應該掌握的內容。還有許多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只是將課本的內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了屏幕上,把屏幕當成電子黑板,多媒體課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的優(yōu)勢得不到體現(xiàn)。
2.2 過分依賴多媒體,影響教師自身素質提高
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老師不用板書,只需講解,教學時很容易出現(xiàn)講解速度過快,忽略與學生交流等問題。教師在課堂上成為多媒體的放映員、播音員,講課只是照屏幕宣科,缺乏恰當、生動、形象的講解,而學生則成為記錄員的現(xiàn)象,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單純的記筆記。個別教師過分依賴預先制作好的多媒體課件,不注重教學基本功訓練,課前不充分備課,很少引入課外知識,且授課中經常出現(xiàn)錯誤,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或停電等,就無法采用傳統(tǒng)方式教學。傳統(tǒng)教學對教師語言的清晰準確,邏輯的明白無誤,板書的長短緩舒等都有明確的要求。但多媒體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我們對復雜事物的表述、對內容的梳理,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變成了平面式的解釋,形式的創(chuàng)新代替了對內容本身的研究,時間長了,這種代替會慢慢地積累起來,鈍化我們的思維,降低我們的教學能力,削弱我們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fā)揮能力,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課堂效率。
2.3 教師運用多媒體不當,影響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學生學習新的課程,需要一個思考、理解的過程。好的課堂教學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使之能得到一定的消化。以前用黑板上課時,教學節(jié)奏較慢,學生相對比較適應,采用投影片時,部分學生就不適應了,而使用powerpoint信息量更大,如控制不好,會造成學生眼花繚亂。故教學內容必須少而精,重點難點突出,不必面面俱到。每一張都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使文字和圖片都有時間看清,以便學生能記下標題和關鍵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雖起主導作用,但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眾所周知,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流非常重要,是課堂教學的精髓。利用電子教案授課時,切忌使教師變?yōu)閱渭兊碾娔X操作員,不可忽視動作語言對教學的作用。根據(jù)課堂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語言、表情、手勢等,調動整個課堂氣氛。同時,學生也能從教師旺盛的精力、飽滿的情緒、富有表現(xiàn)力的眼神、手勢中受到感染。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直采用教師站在屏幕旁邊,面向學生的方式教學,使學生在看大屏幕的同時也能看到教師的活動,增進師生的直接交流。使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與課件的圖文聲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tǒng)一,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多媒體教學中得主導地位。
3 解決的辦法
3.1 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培養(yǎng),提高課件制作水平
在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下,提高教師自身的業(yè)務素質,適應時展的要求,是每位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隨著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活動不再是簡單的講解者,而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yè)業(yè)務,更要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設計和開發(fā)適應要求的精品課件。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大綱,不同專業(yè)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另外采用多媒體教學可將大量的信息帶給學生,但由于信息多、節(jié)奏快,難免重點不突出。同時,由于學生忙于記筆記,跟不上老師講課進度,所以只能被動接受,缺乏思維。所以要求教師一定要注意字數(shù)適當,內容簡潔,重點突出,且字體顏色與背景顏色反差要大,避免因視覺疲勞影響聽課效果。評價一個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劣,不僅在于它是否采用了多媒體的外在形式,還要考慮到其在制作和應用上是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多媒體的內在特性。所以只有培養(yǎng)較強的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意識,才能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從而使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智能發(fā)展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2 充分備課, 把握好課件的播放速度
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多媒體教學要求整個教學過程應該自然流暢、緊張有序、生動活潑。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課前必須對課件進行充分的熟悉, 反復備課, 使教學內容進度與多媒體充分結合, 做到課堂節(jié)奏緊湊,課件播放的速度不要太快。據(jù)調查,在實際的應用中,許多學生反饋的信息表明,對教學媒體輸出的信息,往往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感知、理解和消化,這樣就造成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再次,克服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應用中的形式主義色彩,要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的內在特性、教學內容三者很好地聯(lián)合起來。要明白不是因為為了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而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而是要樹立現(xiàn)代教育理念、需要使用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更好講解教學內容、提高教育效果而使用多媒體。
3.3 以有效教學為原則,多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相得益彰
多媒體只能在必要時作為一種補充,而不能用多媒體課件完全替代傳統(tǒng)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完全放棄板書的使用會大大縮減多媒體教學的效果。這主要是由于多媒體使用時每一頁顯示的內容不多,一般每一頁顯示的都是對某個具體知識點的講解,往往都是一次性、較短時間出現(xiàn),不能進行保留,因此部分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不如利用黑板教學緊湊、連貫。其實黑板教學和多媒體教學各有相互無法取代的優(yōu)缺點,只有將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教學相結合,兩者才可優(yōu)勢互補,達到互相提高效果的作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需結合應用板書,把各章節(jié)中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保留在黑板上,以便學生更好地把握每次授課的進度和總體內容,也更易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連貫性。
綜上所述,無論是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還是現(xiàn)在的多媒體教學,都只是在教學的形式上有所改變, 教學的核心思想仍是以提高教學效果為主,我們既要與時俱進,做好、用好多媒體,同時也不必生搬硬套,完全依賴。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結合起來,在教學中相互補充、取長補短,達到教的好,學的也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動物生物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高學軍,李慶章.動物生物化學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92- 95.
[2]何金環(huán),梁月麗.高等農業(yè)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4(4):59-60.
[3]索江華,李鳳玲.獸醫(yī)專業(yè)《動物生物化學》教學改革嘗試[J].廣東農業(yè)科學, 2009,8:347-348.
[4]黃小紅,陳文銓.提高《動物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環(huán)節(jié)和關鍵[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0(6):99-101.
關鍵詞:工科專業(yè);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網絡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18-0191-02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如化工工藝、食品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工程等工科相關專業(yè)的必修基礎課,對學生科學素質、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高等院校對大學化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一直按照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及物理化學這一順序進行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課程體系過于強調教學內容完整性,且自成體系,但使得各課程間內容重復度大,不利于目前學生的學習。因此,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程體系、打破學科間的壁壘、建立新課程體系勢在必行。無機及分析化學是將原來的無機化學(或普通化學)和分析化學進行改革整合而來,目前已有多種版本教材可供選擇。各校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改革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xiàn)結合多年理論課教學經歷,談談這方面體會。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與發(fā)展概況
目前存在的問題有:(1)課時與教學內容的矛盾;(2)教材編寫純理論化;(3)大班教學忽視學生的主體性;(4)生源高中化學基礎參差不齊。
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整合的課程改革始于20世紀80年代,首先在國家一些重點院校中進行,經過近30年的探索和實踐已逐漸得到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取得了一定成果,相繼出版了多本教材。如197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陳榮三教授主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一書是我國最早正式出版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是在1975年南京大學自編講義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它首次將四大滴定融入四大平衡中講授。再如華東理工大學1992年出版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隨后,在1995年,由華東理工大學組織的“面向21世紀理科應用化學專業(y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項目被國家教委高教司批準為首批教學立項課題。在教育部有關部門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數(shù)十所高校教師成立了“全國高校‘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建設與教學研討會”,歷次研討會對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建設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實現(xiàn)了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整合、優(yōu)化和教學體系改革,《無機及分析化學》 (第四版)于2002年初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針對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現(xiàn)狀,我校對《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進行了調整,并將實驗單列為一門課程,建立了相應的考核方式和辦法。同時,隨著全校新專業(yè)的增加,開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專業(yè)增多,課程建設力度加大,為了提高《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組的整體素質,滿足課程建設的需要,加強相關人才的引入力度,逐步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在2005年獲得了學院首批精品課程建設的立項資助,在2008年成為蘭州理工大學的校級重點課程,建立了精品課程網站。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已建立了科學、系統(tǒng)的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體系,并于2008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大力協(xié)助下,與五校合作正式出版了《無機及分析化學》。
二、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索
(一)潛心研究,整合內容,構建教學新體系
原無機化學教學中包括四大化學平衡,即酸堿、沉淀、配位及氧化還原平衡,而在分析化學中也涉及相應的四大平衡體系,這樣的教學安排,既浪費時間,又讓學生感到枯燥。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將原理和應用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原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中內容聯(lián)系最緊密和重疊最多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兩個部分有機結合起來。濃縮精簡后的課程安排,體現(xiàn)少而精的原則,使得必須掌握的理論重點突出。
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內容廣泛,涉及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基礎、化學反應原理、溶液平衡、化學分析、元素化學和儀器分析6大部分,這教師必須熟悉教學要求,認真鉆研教材,潛心研究教學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同時,課程內容還引入了無機與分析化學學科近年來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注意了知識面的補充和延伸,以滿足現(xiàn)代無機及分析化學對各專業(y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多平臺教學層次滿足不同專業(yè)要求
對于不同專業(yè),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的安排要有所區(qū)別,為了保證基本的教學要求和整體教學水平,不同專業(yè)開設無機及分析課程要統(tǒng)一界定基本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約占整體的75%)。以多平臺教學層次編寫教學大綱,提出各專業(yè)教學內容的基本點與側重點,以及相應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要求。
(三)結合實際,改革教學方法
根據(jù)講授與自學相結合的原則,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抓好課堂教學,確保教學質量;采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配以大量圖片,一些較難的公式推導通過課件可以一目了然,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在部分適合自學的教學內容學習中引入自學模式,課前給出自學提綱,并將提綱中的相關部分以提問的方式予以檢查,了解學生完成的情況,通過輔導答疑方式,及時了解自學的效果,使學生由被動向主動學習方式逐步過渡。為進一步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課開展“部分雙語教學”,對章節(jié)標題及專業(yè)術語標注英文并配以中英文講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介紹學科發(fā)展的前沿知識和發(fā)展動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的新教材中編寫了部分前沿知識內容,例如稀土元素化學簡論、生物無機化學簡論、無機高分子物質簡論和化學分離方法,這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該領域的前沿研究動態(tài),將新方法、新成果融入教學相關部分,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成果的熱情,也有助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的“授業(yè)傳道”定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經過近7年的理論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實踐,已初步建立了一套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課教學體系,實踐證明該體系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今后,還需進一步使之完善,使課程教學質量有更大提高。
參考文獻
[1]芮光偉,蔣珍菊,岳松.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
[2]薛德平.無機及分析化學(第四版)教材的編寫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7,(3).
[3]李英杰,張文治,陳國梁,等.淺談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改革與建設[J].高師理科學刊,2002,22,(4).
[4]李艷輝,許興友,馬衛(wèi)興,等.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考試周刊,2008,(35).
[5]王運,董元彥,張方鈺,等.面向新世紀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體系的構建[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4).
[6]鐘國清.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關鍵詞】培養(yǎng) 觀察 思維 記憶 創(chuàng)造
Brief talk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junior chemistry teaching
Li Mingchong
【Abstract】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going deep,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changed in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scientific culture and the old chemistry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ode has also been replaced by the modern teaching idea. Then, teachers should accept the new teaching idea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hrough new teaching style.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introduced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observe, to think, to remember, to create and to learn independently in the high-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course.
【Keywords】Cultivation Observation Thought Memory Creation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帶動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在教育學術領域引發(fā)了新的變革。特別是在化學科學領域,短短幾十年內新的知識層出不窮,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僅使學生學到盡可能多的化學知識,而且還要教會他們掌握一把開啟化學知識寶庫的“鑰匙”,使他們在化學知識寶庫中獲取更多的新知識和技能?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當前中學化學教學應關注的主要問題。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瓊•皮亞杰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能創(chuàng)新的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前人已做過的事的人”。
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能力尋找高效率的途徑和方法。面對新的挑戰(zhàn),我孜孜不倦的探索著,以下是本人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所做的粗略的探討:
1.以實驗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是人類智力的窗口,是人們順利地掌握知識,完成某種活動的基本能力。著名的電化學家法拉第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的發(fā)現(xiàn)誕生于仔細的觀察之中。”可見觀察與發(fā)現(xiàn)新知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更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在化學教學時,做化學實驗前,要引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重點,這是非常必要的;實驗時,指導學生觀察化學反應;試驗后,還需要指導學生制訂周密的觀察計劃。若沒有周密的計劃,就可能錯過觀察到現(xiàn)象的機會。例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觀察計劃要點如下:
①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顏色。
②鐵絲與氧氣燃燒產生的現(xiàn)象。
③生成物的顏色和狀態(tài)。
④在燃燒鐵的集氣瓶底為什么要鋪一層細沙或少量的水?
同時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實驗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也有一些教師怕麻煩,少做或不做實驗,只是在黑板上畫實驗,要學生硬背實驗,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它會導致學生對學習化學失去興趣,嚴重影響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2.以理論為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學生喜歡以不尋常的眼光觀看世界,喜歡對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他們的內心永遠充滿問號,就是“是什么”和“為什么”,這種心理特征,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內在動力,我們教師必須充分激發(fā)它。
思維常是疑難問題產生的開始。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提出質疑,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提供條件。例如: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學中,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
①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的原理,藥品與反應條件是否相同?
②能否用制取氫氣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
③采用收集氫氣或者氧氣的方法,能否用來收集二氧化碳,為什么?
④檢驗氧氣或者氫氣的方法,能否運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并產生疑難問題。還有在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在教學思路中,必須以學生思路為基礎,以教材思路為軸心,以教師思路為導向,做到“三思”相互結合,這才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3.引發(fā)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中學教學大綱中,雖然沒有明確規(guī)定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但是初中化學課本中有不少內容是必須要記的,如,化學用語,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符號等等。如果記不住,將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正如宋代學者張載所說:“不記則思不起?!币虼?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記憶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記憶能力的培養(yǎng),一定要有科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記憶得到發(fā)展。下面簡單的介紹一種以聯(lián)想培養(yǎng)記憶的方法,就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歸納所學過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構織形成網絡系統(tǒng),使零散的記憶變?yōu)槁?lián)想記憶,使機械記憶變?yōu)槔斫庥洃?。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記憶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例如,歸納物質的分類時可以用下圖表示。
物質的分類:
聯(lián)想,在記憶能力培養(yǎng)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記憶能力培養(yǎng)還有不少的科學方法,但是教師在化學教學中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才能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
4.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創(chuàng)造發(fā)明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根本途徑,而科學技術發(fā)展與教育是相輔相成。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教育。當前,國內外都進行教育改革,把原來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傳道授業(yè),釋疑解惑”改革為培養(yǎng)人的素質教育,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成為創(chuàng)造型的人才。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川上正先教授指出:“獨創(chuàng)能力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關鍵所在。”所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是重要的工作,也是中學化學教研和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那我們教師如何開展這個課題呢?這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
好奇心、求知欲,都是學生的共同心理,而它們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那我們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曾說過:“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欲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社會和人類具有大價值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笨梢娨磺邪l(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來源于對事物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產生的,而不斷地創(chuàng)造疑問情景,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探究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用藥品鋅粒和稀硫酸(或者稀鹽酸)制取氫氣,同時,介紹如果用鐵或者鎂代替鋅,也可以產生氫氣,并且進行實驗演示。但此時,有不少同學提出疑問說:“老師,假如我們用其它金屬代替鋅粒,能否產生氫氣?”我沒有立即回答,因為這個問題以后在第八章中的第三節(jié)會出現(xiàn),而是讓他們首先回去探研這個問題。等到講這一節(jié)時,我重新提這個問題,并再次進行實驗演示分析,這使學生質疑興趣大增,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他們積極思維,探索新知識的欲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同時,教師必須愛護勇于質疑的學生自尊心。不要因為學生想法怪異或答案錯得離譜而感到驚訝;也不要因為學生問題膚淺而不屑一顧,以這種態(tài)度對待學生是教師的不稱職,我們應該滿腔熱情對待,還要引導學生給予支持,這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5.提倡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獨立探求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無論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還是走出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閱讀是學生自學教材知識的主要途徑。中學化學教科書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因此,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自學能力形成大有裨益。而培養(yǎng)閱讀要有計劃有步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例如:
5.1 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提高興趣。除了要重視教材的閱讀之外,還要幫助學生選擇有關的課外讀物,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5.2 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計劃。漫無目的的自學,到最后也沒有什么收獲,所以,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周密計劃,才能取得成功。
5.3 應該配合教學進度,循序漸進。自學要深入淺出,由易到難,這是學習的共同規(guī)律。教師要以輔導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為主,切忌急于求成,例如,建筑大廈的地基建不牢固,就急于建摩天大廈,這樣會導致怎樣的后果?那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自學一定要循序漸進。
5.4 要手腦并用。閱讀時要手腦共用,一是要做筆記、注釋、習題;二是要勤于思考。
5.5 要善于總結知識點。在閱讀時,每讀完一個內容之后,要進行小結,把知識形成有條理的,這便于日后使用。
掌握了科學的閱讀方法,就可以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沒有教師的輔導,把自學變?yōu)榉湃巫粤?自學取得成功的機會也就很小。因此,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對于學生在自學中出現(xiàn)的疑難,要進行輔導,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才能促進學生化學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最易忽視的天氣因素
智能手機是打發(fā)碎片化時間的最佳“武器”,因此無論嚴寒酷熱、街頭巷尾,到處都可看到邊玩手機邊走路的用戶。問題是,智能手機所用的鋰電池大都設置了低溫保護機制,比如在冬季我們剛從室外回到家中,或在室外直接用移動電源和手機相連,會經常出現(xiàn)無法充電的問題(圖1)。而這就是因氣溫過低導致鋰電池中的金屬鋰沉積,不再和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進而導致電池內部短路。
碰到此類情況,我們只需在稍暖的環(huán)境等待片刻,等鋰電池溫度超過低溫保護的閥值之后就可正常充電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數(shù)碼產品對鋰電池的低溫保護閥值設置不盡相同,比如kindle fire HD、iPad和絕大多數(shù)筆記本的閥值在5℃左右,而手機則通常設在0℃左右。
總之,手機在剛剛經歷嚴寒的“考驗”出現(xiàn)短時間無法充電的現(xiàn)象是正常的,這是對鋰電池壽命的一種保護機制。同理,在溫度過高的環(huán)境下,也會出現(xiàn)無法充電等異常現(xiàn)象。因此在適當?shù)沫h(huán)境下給手機充電,是我們應該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注意充電器的電流規(guī)格
除了iPhone,Android和WP8平臺的智能手機都采用了Micro USB充電接口,而且不同品牌手機標配的充電器都是標準的5V,因此很多用戶習慣于充電器的“混搭”。比如新買手機的原裝充電器從不開封,而是用家里另一部手機的充電器給新機充電,而手機充電速度變慢,普遍就是這種非官方的充電器所導致的。
Android手機根據(jù)電池容量,廠商普遍會為其配備5V/1A~5V/2.5A(輸出電壓/電流)不等的充電器。理論上一塊3000mAh的鋰電池,用5V/2.5A充電器只需1.8小時即可充滿(圖2)。但如果錯拿了5V/1A的充電器,雖然也可正常充電,但充滿電力所需的時間就延長了2.5倍。因此,在給手機充電時,盡量選擇原裝充電器或輸出電流不低于原裝標準的其它品牌充電器。
隱藏于數(shù)據(jù)線內的秘密
除了充電器本身,連接它與手機之間的數(shù)據(jù)線也可能是減緩充電時間的“兇手”。一根品牌數(shù)據(jù)線三四十元一根,而在街邊或天橋上可能只需3元就能買來,你能指望它們能擁有一樣的品質?很多低價數(shù)據(jù)線看著挺粗,但其內部的線芯卻很細,或者由純銅換成了鋁線。此外,劣質數(shù)據(jù)線接頭的觸點材質和焊接可能都存在隱患,上述問題都會導致電阻增大,進而影響充電時間。
筆者就曾買過一根仿諾基亞手機的數(shù)據(jù)線,結果睡了10小時才給手機充了50%左右的電,差點以為是手機本身出現(xiàn)了故障。標準的數(shù)據(jù)線電阻應該為0.5歐姆,而劣質線可能達到3~6歐姆,充電效率自然下降6倍到12倍!
如果你的手機出現(xiàn)了充電速度過慢的問題,可以利用Galaxy Charging Current這款APP檢測手機的實時、平均和最大充電電流,如果最大電流數(shù)值太低(圖3、圖4),就可證明連接的數(shù)據(jù)線電阻太高,需要更換。
系統(tǒng)電量記錄搗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