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微觀經濟價格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價格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價格理論

第1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理論;均衡價格理論;經濟增長;生活水平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5-0006-02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個體的行為及運行規(guī)律的科學。經濟社會個體的總和構成經濟總體。因此,由個體的一般規(guī)律就有可能得到經濟總體的一些規(guī)律。

一、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分析了市場的需求、供給、供求均衡及供求變化對均衡的影響。

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該商品的數量。商品的供給是指生產者在一定時期內在各個價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夠提供的該商品的數量。需求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需求量之間呈反向關系。對應需求曲線D為負斜率。供給定理是對于經濟社會的大多數商品,價格與供給量之間呈正向關系。對應供給曲線S為正斜率。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供給增加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反之,向左平移。市場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作用的。當價格高于均衡價格時,供過于求,價格會下降;當價格低于均衡價格時,供不應求,價格會上升。市場通過價格杠桿作用的調節(jié)趨于均衡點E,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0,均衡數量為Q0。如圖1所示。

當非價格因素變動使需求或供給變動時,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改變,對應的均衡改變。如消費者收入增加,對于正常品而言,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平移為D1。均衡點為E1,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1,均衡數量為Q1。如圖2所示。再如,生產成本下降,供給增加,供給曲線向右平移為S2。均衡點為E2,對應的均衡價格為P2,均衡數量為Q2。如圖3所示。

二、微觀經濟學的均衡價格理論對宏觀問題的解釋

從圖2可以看出,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上升到P1。由于經濟社會大部分商品屬于正常品,就經濟社會整體而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收入水平會不斷提高,價格水平也會隨之不斷提高;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需求曲線向右平移,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1。均衡數量一方面是生產者的供給量,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需求量。在這里不考慮新產品的出現和舊產品的退出,只考慮現有產品。供給量增加意味著經濟增長,需求量增加意味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消費者收入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上升。

從圖3可以看出,當生產成本下降時,供給曲線向右平移,均衡價格由P0下降到P2,均衡數量由Q0增加到Q2。說明生產成本下降會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引起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有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要素的價格下降。在經濟社會中,生產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生產要素的價格卻一般是上升的。如果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引起的成本下降高于生產要素的價格上升引起的成本上升,就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同時伴隨價格水平下降。

三、由微觀經濟理論到宏觀問題的結論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消費者收入或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社會生活水平。但提高消費者收入會使價格水平上升,削弱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而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會使價格水平下降,提高人們的實際購買能力。

現實社會中的許多產品如彩電、冰箱、電腦、汽車等等,由于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產成本不斷下降。在供給量增加而不斷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價格也不斷下降?,F實生活中,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種物品的消費數量不斷增加,價格水平也隨之上升,如奢侈品、食品、旅游產品等。

第2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微觀經濟學是經濟與管理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屬于“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微觀經濟學是通過對個體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進行研究,運用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公式說明現代西方經濟社會市場機制的運行和作用,以及改善這種運行的策略。微觀經濟學作為理論經濟學中的一個部分,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門非實驗的科學,只能借助于真實經濟生活的觀察,與可控的實驗室實驗無關。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社會更加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尤其是近年來美國的“翻轉課堂”和慕課(M00C)的興起,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也為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

 

1經濟學實驗的現狀

 

Roth指出,20世紀30年代人們開始用規(guī)范的實驗室實驗研究經濟學[2]。Thurstone的個體無差異曲線的實驗研究[3]和Flood的囚徒困境博弈的實驗研究[45]都表明經濟學是一門可實驗的學科。1948年,哈佛大學的張伯倫教授在課堂上以學生為實驗對象,驗證市場的不完全性。Smith系統(tǒng)整理和闡述了經濟學實驗的方法論[6_7],尤其是2002年弗農史密斯[8]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標志著實驗經濟學開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步人主流經濟學舞臺。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多數美國大學早已將經濟學實驗教學作為傳統(tǒng)課堂授課模式的補充,提高學生的實驗和實踐能力。

 

在中國,金雪軍教授于2003年申報了經濟學教學案例與案例實驗室建設項目,成立了實驗經濟學研究小組,建立了經濟學實驗室和編寫了經濟學教學案例集。2005年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的教師與研究生合作翻譯了奧西多C伯格斯特龍和約翰H米勒合著的《Experim entswith Economic Principles》[9]。2006年暨南大學張耀輝教授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編著并出版了《實驗經濟學教程》[10]。2008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建立了實驗經濟學實驗室,為經濟學的實驗課程開展提供平臺。盡管我國部分高校已經先后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但真正將經濟學實驗運用于課程講授中的較少,尤其是系統(tǒng)闡述經濟學實驗過程的文獻則更少。

 

2微觀經濟學中經濟學實驗的教學價值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理論經濟學學科,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方面,具體表現在:一方面,教學方式單一、形式單調。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主要表現為課堂講授法,教師單純運用“黑板+多媒體課件+粉筆”的教學手段,由于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大量的圖形和數學公式的推導,教師需要板書的時間較多,繁冗的數學模型和數學公式導致學生仍習慣于中學時代的慣性思維和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為應付考試而考試[n]。忽視了對微觀經濟學的實踐價值的理解和理論的現實運用。另一方面,“滿堂灌”教學模式。鑒于課時量的縮減,各高校在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授時仍然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模式,偏重于對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對現實經濟問題的解釋和運用n2]?!疤铠喪健苯虒W方式導致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累,教學成為教師的“獨角戲”,學生仍然處于“要我學”狀態(tài),未轉變?yōu)椤拔乙獙W”狀態(tài)。

 

實驗經濟學的興起為變革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可以有效地改變紙上談兵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驗和實踐能力。具體的教學價值表現在:

 

(1)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體驗感受。將實驗經濟學引人到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其目的并不在于讓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實驗研究方法,而在于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濟學理論和現實經濟現象,把理論抽象的經濟學進行簡便的實踐還原,增強學生對經濟學的體驗和感受。

 

(2)豐富教學模式。在微觀經濟學中開展經濟學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到計算機或實物模擬的經濟活動中,教師的講述及實驗參與人員之間的對話產生的聽覺刺激、實驗過程中觀察的經濟現象產生的視覺和編碼刺激等都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產生的聽覺和視覺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較之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模式可以產生更好的互動性,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3)加強學生的科學訓練。微觀經濟理論的成立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為前提的,不同的假設前提可能導致不同的結論。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展經濟學實驗教學,主要是作為一種教學工具,用于輔助經濟學的傳統(tǒng)教學"3]。因此,經濟學實驗并不是用于驗證經濟理論的正確與否,而是一種經濟理論的展示。其目的主要是加強學生的科學訓練,在學習經濟學理論時嚴格遵循假設、推理到實驗的科學過程。

 

3微觀經濟學中經濟學實驗的教學應用

 

3.1教學模式

 

目前國內高校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開設經濟學實驗主要采用兩種教學體系模式:①將實驗教學作為課堂講授的補充,仍然以經濟學的課堂講授為主,但會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專門安排若干次的經濟學實驗,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體會和理解;②將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整理設計成若干個實驗,以經濟學實驗室中的實驗為主,學生通過參與經濟學實驗體會和學習經濟學[14]。這兩種模式的適用范圍不同,第一種模式是國內現在開設經濟學實驗的高校廣為采用的,一般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安排4或5次的經濟學實驗,開展方便、有效;第二種模式以實驗為主,但并不能取代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教學,因此往往作為選修課課程來開展,這種對經濟學的實驗要求較高。

 

3.2軟件平臺

 

20世紀70年代以前,經濟學的實驗主要以手工實驗為主,通過筆、紙、黑板和時鐘等設備來進行。經濟學實驗往往受到課堂時間、經費和學生人數的制約而存在較大的局限性。2000年以來,計算機技術的曰新月異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這為經濟學實驗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技術平臺,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實驗依賴于計算機來開展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記錄。這種實驗模式可以顯著提高實驗效率,實驗的參與人通過鼠標即可操作整個實驗的流程。

 

計算機在經濟學實驗中的重要性決定了經濟學實驗軟件的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F有的經濟學實驗軟件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然后結合國內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略微的修改。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在1972年成立了實驗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實驗室(LEEPS),普洛特教授主持發(fā)明的真實市場軟件(MUDA)使雙向拍賣的市場實驗開展從理論變成了現實。1985年,“實驗經濟學之父”史密斯教授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ESL),成功開發(fā)了Econpor的電子數據庫軟件,其中包括了NFC,MarketLink,0SA等軟件,主要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美國普渡大學為紀念史密斯教授成立了弗農史密斯實驗經濟學實驗室(VSEEL),設有數據采集和觀察實驗室[15]。

 

國內的經濟科學實驗室起步較晚,最早的一個經濟科學實驗室是由中國人民大學陳禹教授在1994年發(fā)起成立的。1997年之后,國內許多著名大學在“211”工程項目的專項資金資助下開始進行經濟學實驗室建設,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等均已成立了經濟學實驗室,進行模仿性質的實驗教學研究,通過對國外經濟學實驗軟件產品的研究,模仿和開發(fā)了相關的經濟學軟件,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網絡軟件平臺。

 

3.3微觀經濟學的經濟學實驗應用——以壟斷市場結構為例

 

3.3.1實驗目的

 

壟斷是微觀經濟市場結構中的一種,表示整個行業(yè)中只有唯一的一個廠商的市場組織。不同于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的形成可能來自于廠商對生產資源的獨占、廠商獨自擁有生產某種商品的專利權、政府的特許、自然壟斷等因素。通過經濟學實驗了解壟斷的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影響。

 

3.3.2實驗設計

 

本實驗的參與者包括:廠商、消費者。廠商將得到一份說明成本的信息表,消費者將得到一張根據需求信息表制作的卡片,卡片上的數字代表意愿價格。廠商和消費者還分別得到一張收益記錄表,所有的信息均保密。

 

本實驗的交易規(guī)則。把廠商公開報價的形式稱為叫價,廠商可以用舉手方式或者用語言告訴現場的所有人員。當消費者購買數量超過廠商所能夠提供的數量時,廠商可以要求用抽簽方式,或者直接決定賣給誰。每次叫價時間間隔為2min,超過2min仍然沒有成交,則為無效叫價。廠商有兩次報價機會,是否選擇兩次報價和如何報價由廠商決定。全部交易共有兩個階段8輪,16min左右。請每輪參加者記錄好自己的收益。第四輪、第八輪結束時,計算收益,并通告每位參加者收益情況。在第四輪和第八輪留下專門的時間給參加者一個計算收益的時間,大約為3min,3min以后重新恢復交易。每位參加者單獨計算收益并將各期收益累加得到總收益。收益的計算公式分別是:

 

廠商總收益(或企業(yè)利潤)=$(交易價格一生產成本)X交易數量

 

消費者收益(或消費者剩余)=$(意愿價格—交易價格)X交易數量3.3.3實驗過程

 

首先,進行實驗分組,假設班上有30名學生,可以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5人,其中4人編號分別為A、B、C、D,均為消費者,1人為廠商。每次交易之前,每個消費者得到一張撲克牌,撲克牌上的數字代表消費一單位商品得到的邊際效用(意愿價格,即愿意付出的最高價格),每次交易完成,將撲克牌收回重新隨機抽取。廠商之間的信息保密,其拿到的信息表上面的數字表示生產每單位產品的成本。

 

其次,開始交易流程,共進行兩輪8局實驗(每局4輪)。具體包括叫價、交易合同、生產3個環(huán)節(jié)。在叫價環(huán)節(jié)中,廠商在每一輪交易中先報價。廠商有兩次報價機會,每次叫價的時間間隔大約為2min,包括買賣雙方等待消費者的思考和準備;在2min以內,時間由廠商決定。假設當出售四個單位產品時,成本分別為3、4、5、6元,那么廠商的報價可以大于6元,但不能小于6元。對消費者而言,接受的價格不能低于所拿到撲克牌上的數字。雙方能夠共同接受的價格即是成交價格。價格僅由賣方報出,買方不能討價還價,也不能相互商量共同購買決策行為,只能各自決定買或不買。在交易合同環(huán)節(jié),如果消費者愿意購買,隨即與廠商簽訂合同,合同一經簽訂雙方不得反悔或違約。然后,廠商可以進行第二次報價,消費者可以決定買與不買并簽訂合同。如果出現廠商報價后出售數量不足時,廠商有權決定與哪一位消費者交易,沒有達成的交易不能簽訂合同,雙方都不能計算收益。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廠商簽訂合同后立即生產,不存在違約可能,也不發(fā)生運輸成本及交易成本;廠商是根據訂單生產的,不存在存貨機器成本。

 

3.3.4實驗結果與討論

 

在實驗程中,學生們將課本中壟斷市場結構的相關知識運用到實驗中,消費者只能決定買與不買,不能討價還價,更不能相互商議而做出共同購買決策,這充分體現了壟斷的市場特點,真實反映出了壟斷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影響。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充分體會壟斷市場結構的特點,并對現實生活中的壟斷理論和問題進行延伸討論。

 

4結語

 

隨著實驗經濟學的興起,經濟學的可實驗性得到認可,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到實驗中來,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的理解和感受。本文以壟斷市場結構為例,通過實驗目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實驗結果與討論的闡述,探究了實驗經濟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過程。教師事前通過課堂上的理論講授,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經濟學理論,在經濟學的實驗過程中,通過規(guī)范設計,使學生較為容易地掌握實驗規(guī)則,認真完成每一個步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經濟學的魅力和學習經濟學的樂趣,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第3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1.微觀經濟學課程及其教學的特點

微觀經濟學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產生和發(fā)展而形成的經濟學說,其理論體系和教學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

微觀經濟學以價格理論為核心,以單個消費者和單個生產者為研究對象,主要由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構成;微觀經濟學中的眾多學派,產生了眾多的經濟學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有些經濟學理論是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的,也有一些經濟理論則相互排斥、相互對立。因此,對微觀經濟學各學派的理論和觀點要有分析、有鑒別的加以學習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具有多樣性

微觀經濟學的方法論方面有抽象化、數學化的特點。數學方法在微觀經濟學的應用是非常普遍的,如微積分、求導,幾何圖形,圖表等,但是學生習慣于以普通語言邏輯來分析問題。但是我們說數學在微觀經濟學中的應用只是為了說明經濟現象經濟規(guī)律,所以說如果只有數學是萬萬不行的,它會使經濟學流于形式主義;必須把數學與其他說明的經濟現象經濟規(guī)律聯系起來才能更好的理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方法。微觀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以實證分析為主,廣泛運用數學推導和數學模型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如需求函數、供給函數、生產函數等。在基本理論的論述中多將語言邏輯分析與數學分析相結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圖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別是邊際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具有可借鑒性。

1.3 研究的內容具有理論性與實用性

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會資源進行生產,以滿足人們的多方面的需求是一切經濟制度共同面臨的問題,不同的經濟制度只是以不同的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價格機制對資源的配置作用是市場經濟體制下所普遍存在的,因此,微觀經濟學中的價格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等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對我們正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企業(yè)政府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雖然微觀經濟學來源于西方,但它對于市場經濟運行環(huán)境、運行方式、調節(jié)手段的理論卻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所迫切需要的,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通過學習使學生擴展理論分析的空間,懂得多角度、多范圍、多層面來分析社會經濟問題,能對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進行客觀的描述。

1.4 教學表現出以下明顯的特點

一是現代微觀經濟學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門派很多,有的觀點針鋒相對,這種理論體系上的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要求我們要有所鑒別、博采眾家之長。二是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我們不能割裂它們的歷史性。在應用上是如此,在理解上也是如此。大多數理論在教科書中都缺乏充足的介紹,這是每本教材無法避免的特點。但學習過程中不了解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尤其是有關的學術背景,則不可能準確把握理論的淵源,對理論的認識就是不全面的。比如微觀經濟學中的關鍵術語,如邊際效用,我們最初是難于接受的,如果我們知道了邊際革命產生的歷史背景,邊際主義者的實用哲學主義的由來,邊際量的理解就不如現在那么生硬了。再如經濟學中的各流派的觀點,每一學派都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我們沒有對這些理論體系的研究,就不能了解理論的基礎。

2.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基本特點

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是未來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者,是未來的職業(yè)經理人的主要成員,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yè)經營效益的好壞。這個任務要求經濟管理類專業(yè)不僅要培養(yǎng)他們學習“知識”,更要培養(yǎng)“能力”,不僅要介紹具體的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方法、知識,也要研究公司運營中的戰(zhàn)略問題、生產問題、激勵員工問題,更重視實際應用性,因此就要求教師在使學生接受良好的知識性教育的同時,不斷進行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改革,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問題接觸,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工商管理類專業(yè)學生所處的知識氛圍、校園文化及其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未來就業(yè)方向與其他類專業(yè)的學生有很大不同,把握這類學生的特點對講好微觀經濟學這門課有十分重要??偟膩碇v,這些學生的基本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學生人文知識豐富,數學基礎相對薄弱

財經院校有很多文科生,有豐富的歷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識,在學習時,更希望把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純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來學習。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所學的一門專業(yè)課,一般在二年級上學期開設,這些剛剛接觸專業(yè)課的學生有一些相同的特點:他們雖然讀過或聽說過一些經濟理論,但經濟學知識不夠完善,沒有一條貫穿于經濟知識的主線,也不能形成體系。他們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微積分課程,但由于經管類專業(yè)文理兼收,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財經類院校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要求與工科專業(yè)的要求不同,他們只需學習“經濟數學”。這一明顯的知識結構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對定性分析感興趣,對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驟不愿深入。

2.2 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

教學中講到經濟學家的生平、經濟學的淵源時,學生非常感興趣,而講到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等內容時,則不習慣接受。西方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政治經濟學之處就在于它廣泛使用數學工具進行經濟分析。但經濟學畢竟不是自然科學,而是社會科學,對許多經濟理論的深刻理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文知識、歷史知識和社會學知識,這正是財經類院校學生的優(yōu)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因勢利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組織教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師要在教學中要把感性的東西理性化,理性化的東西給感性化。

2.3 學生缺乏對企業(yè)和社會的深入了解

微觀經濟學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大學生剛剛從高中畢業(yè),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學了很多,但實踐活動卻很少,有少數同學甚至對國家的基本經濟方針都難以理解?,F代社會的發(fā)展特點決定了學生迫切需要了解國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指導企業(yè)運營管理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了解我國現在的企業(yè)的管理體制、管理現狀及其深層次原因。因此,“理論聯系實際”是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必然選擇。

2.4學生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復習

給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yè)題不及時完成,在上課時有些同學才趕作業(yè),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同學直接就是抄別人的作業(yè)答案。

3.提高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

3.1 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這點學生往往容易忽視,他們在遇到問題以后不知如何使用頭腦中的知識,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樣的理論、什么樣的工具來解決。學習過程中他們關心的是知識點而不是微觀經濟學的統(tǒng)一性,結果是他們難以將知識點串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科體系,把握它的基本框架更易于掌握它包含的知識點。我在講完這門課時進行復習時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比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需求的均衡)生產者均衡(供給的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guī)律(定理):比如需求規(guī)律、供給規(guī)律、供求定理、恩格爾定理、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科斯定理等。四是要掌握二個失靈: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也就是說市場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缺陷,需要政府調節(jié);同時政府有時也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斷改革完善。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另外要區(qū)分政治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是從西方引進過來的,它和宏觀經濟學構成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在學微觀經濟學這門課之前,許多同學已學過政治經濟學,學習微觀經濟學,要注意不能把這兩門課混淆起來。雖然他們都屬于經濟學,但它們的理論體系與內容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經濟學以研究生產關系為主,要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fā)展及將來滅亡的規(guī)律,微觀經濟學不研究經濟制度本身,只研究具體經濟問題;政治經濟學屬于規(guī)范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屬于實證經濟學,二者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經濟問題的。所以,它們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都完全不同。

3.2 著重講清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微觀經濟學的內容很多。學生要在短暫的時間內掌握這些內容是有困難的。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時就要務求精而不求多,抓住重點,講清講透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于其概念,決不能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要側重于理解。對于理論要注意它本身的推理邏輯,不要以個別現象來否定或批評一種理論。

3.3 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的并用

以講授法為主,案例教學法為輔。講授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也是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它一般是由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知識,學生在課堂上聽取知識,教師處于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微觀經濟學內容較多,這種教學方法適合于人數比較多的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內容的含量比較大。對于大堂課主要使用這種方法。但是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對于小班課,也就是學生人數30—60人之間的,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了解眾多企業(yè)的營運狀況,培養(yǎng)了自己獨立處理企業(yè)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組織案例教學可以結合我國當前經濟改革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收集信息、數據、案例,組織學生圍繞著老師給定的思考題進行課堂或課外討論。在案例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和有理有據的論證,條件允許的話,甚至可以采取辯論的形式,發(fā)揮財經院校學生能言善辯的特長。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并用能取長補短,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課前,教師布置一個案例或閱讀材料讓學生準備,提出討論的問題。要求學生對布置的案例或閱讀材料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解析;課堂上,通過提問、記錄,促使學生討論及提供可能有益于班上思考和學習的數據、理論或見解來引導案例討論;最后對學生的參與進行評價,根據原定的教學目標對案例和其他材料進行評價并更新教案。在這里要首先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時先小組討論,再由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言。教師最后總結。另外案例討論也必須在講解了相關的經濟學原理之后進行。

3.4 傳統(tǒng)方法與現代多媒體教學法緊密結合

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各有所長,應該把兩者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多媒體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信息量大,生動形象。但如果掌握不好僅僅拘泥于多媒體,效果反而不理想,也就是多媒體僅僅是一個工具,是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橋梁,學生有時候往往重視了那些華麗的外表而忽視了課程的內容,加之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速度快,學生可能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印象就不深刻。而傳統(tǒng)方法粉筆加黑板,學生可能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理解所學的內容。所以要把兩者很好的結合起來。一部分內容可以采取板書,涉及到的案例、圖表等資料用多媒體展示以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

3.5 考核方式要多樣化

考試集多種功能于一身,在教學過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對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的一次客觀的評價。科學的考試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使老師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因此,應該設計一套科學合理的考試制度,變過去一次性閉卷考試為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成績可包括課堂發(fā)言、課堂討論,課堂出勤等,目前我院這一部分可占到總評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我們認為應加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而不至于只在考試之前突擊幾天,臨時記憶以應付考試,使學生能牢牢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體系。

3.6 注重習題訓練,多做習題

第4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定為財經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21世紀初,教育部把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互依存、互為基礎,兩者并不存在對立的關系,只是針對的研究領域不同,所用方法等都差不多。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科基礎課,微觀經濟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該課程將為以后學習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后續(xù)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觀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在學生了解、認識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經濟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

當前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授課教師的缺乏和學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一般都采取大班的教學模式,課堂紀律難以保證,師生互動很難開展。第二,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教學任務繁重,部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整個課堂就是在“灌”⑴。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光死記硬背一些結論,并做一些與理論相關的題目,但對這些理論到底是干什么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何作用、如何利用這些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學生卻甚少關心,更不用說弄清楚?!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苯處煵粌H要讓學生“知其然”,也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更重的是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第四,部分年輕老師注重理論模型的推導,數學化嚴重,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可接受度,進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積極性。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從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入手探討改革對策,以期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多,課時偏少。微觀經濟學需要講授的內容特別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鴻業(yè)的《微觀經濟學》作為教學用書,該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內容包括需求、供給和均衡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結構論等,教師很難在規(guī)定的50個(左右)課時之內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弱。微觀經濟學主要是對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介紹,理論性非常強,難免會有些枯燥。并且,現在講授經濟學的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缺少實踐經驗,對一些經濟問題、經濟現象缺乏深刻理解,講起理論來自身都感覺空對空,沒什么依托,底氣不足。學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課件和記筆記上面,很少聯系實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喪

失了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熱情反過來也受到了打擊,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第三,研究方法多而雜。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很多,經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邊際分析法、靜態(tài)分析法和數學方法等。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學生所接受。像有些數學模型,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就難以接受。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很重要。

第四,教材的選用存在問題。國內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原版的《微觀經濟學》,主要闡述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思想,為西方學者所寫,更有權威性;第二類是中國學者根據自身對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綜合中國的實情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國內得到大多數的認可并運用;第三類是照抄別人的教材而組編形成的教材,編者對研究一些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徹,易誤導學生,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材質量層次比較低。

第五,考試方法單一。選擇什么樣的考試方式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目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試方式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微觀經濟學課程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學以致用,現有的理論閉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情況。

2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對策

第一,調整教學班級的人數規(guī)模,班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這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課堂交流中,學生可自由提問、自由發(fā)表觀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當然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上課前要充分備課,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講授的理論,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

第二,教師應首先把理論講透,再聯系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論。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科學,對消費者、生產者和商品價格等進行研究,其實就是對日常經常經歷的事情進行討論。比如,物品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當一方發(fā)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價格的波動。教師可聯系實際生活,如夏天熱就會引起對冷飲的需求增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需求發(fā)生變化時會影響價格的波動,那么需求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影響需求增減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價格、收入、偏好、預期等等是屬于什么因素呢?

第三,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經濟學理論。通過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糖的東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東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現代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具體化數量化,而數學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經濟學中有很多數量方面的關系,有時候數學模型可以幫我們清楚地了解這些數量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它們的真實存在性。但數學模型的建立也要適當,對數學基礎好的班級可適當多講一些。

第四,教師應盡量采用雙語教學。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都是外國人寫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譯過來的教材,有的用國內學者組編的教材。由于翻譯上的習慣和文化差異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學的原始概念,而這種原始概念更能體現經濟學的精髓,因此教師應該盡量采用雙語教學,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和表達經濟學的一些思想。

第五,建立更科學的考核體系。以高鴻業(yè)的《微觀經濟學》版本為例,章節(jié)內容非常多,48個課時連課程內容都講不完,根本沒時間復習,有時學生學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僅通過閉卷考試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應該建立更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如可以把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期中測試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考核。

3結語

第5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教學;理解;掌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290-02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特點

1890年,馬歇爾(1842 —1924)發(fā)表《經濟學原理》,初步建立20世紀微觀經濟學。這是對19世紀邊際效用論及其以前的庸俗經濟理論進行綜合的結晶。該理論率先采用“經濟學”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政治經濟學”一詞,以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yè)為基本假定、運用邊際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系統(tǒng)闡述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創(chuàng)立了現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構成20世紀微觀經濟學的主體,后經過20世紀中期的擴展,微觀經濟學不僅研究內容有所擴展,如增加了一般均衡理論、建立了福利經濟學,而且研究方法得到創(chuàng)新,如引入數理經濟分析法、博弈論等,還關注經濟理論的實踐應用。

微觀經濟學研究資源稀缺性條件下社會經濟主體的決策與選擇問題。屬于“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下的“西方經濟學”二級學科,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在高等教育中,微觀經濟學不僅已經成為所有經濟類課程和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也成為大多數非經濟管理專業(yè)學生的素質教育課程。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基礎性、思維性、理論性和實用性并重的課程,在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教學課程體系中具有平臺性和不可替代的基礎性意義

學習該課程要具備一定的《微積分》知識。要學好《微觀經濟學》,需要具備《微積分》的知識。這要求學生要把微積分課程學好,這對學習好《微觀經濟學》課程有很大幫助。而學習好《微積分》課程本身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加上經管類的學生是文理兼收,特別是對于文科生,學好《微積分》非常困難。《微積分》學不好,對于理解《微觀經濟學》課程的相關內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比如對于利用數學方法推導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有的學生在做題時,計算方法知道,可是由于沒有較好地掌握求導公式,導致計算出錯誤的結果。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該課程難度大?!段⒂^經濟學》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它的知識體系來源于西方。故《微觀經濟學》教材有國外的原版教材,還有把國外的書翻譯過來的教材,還有就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前兩種教材的思路都是西方人的,造成國內學生理解的困難。即便是國內作者所著的教材,其內容也都是西方的,其中的一些假設、案例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會讓學生感覺比較生疏,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該課程中的很多概念、理論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接受起來難度大。此外,這門課的內容邏輯性強,前后章節(jié)聯系比較大,所以,如果前面的內容掌握不好,要學好后面的內容,更是難上加難。還有就是這門課所涉及到的圖形多,坐標的表示又與數學上所學的相反,這些都增加了這門課學習的難度。鑒于上述原因,再加上《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和基礎課,該課程都安排在大一下學期,而此時,這些學生剛接觸了一兩門經濟管理方面的課程,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更是剛剛接觸。而對學生本身來說,因為這門課是考研課程,所以,一部分早早立志考研的學生,會下工夫去學;而對于其他學生,特別是把大量精力花在兼職上的學生,花在學習上的精力有限,就會選擇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不高而影響教學效果。

2.該課程內容多?!段⒂^經濟學》包含的內容很多,它包括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福利經濟學和微觀經濟政策等等,而這些理論本身又各自包含很多內容,如市場論又分為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市場、壟斷市場。雖然這門課邏輯嚴密,學生們依然會覺得內容繁多,要全部掌握比較困難。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領域面非常廣闊,如數學、金融學、財政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和心理學等等,無論對老師或者學生,要求都很高,很多人望而生畏。

3.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大學教學活動中,老師一般都是站在講臺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坐在下邊聽邊記的教學形式,學生只能理解和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上,很少有同學去主動學習和研究同課堂教學有關的經濟學知識,也很少能獨立進行社會調查和獨立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經濟學的課堂上缺乏老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缺少學生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大多數教師也缺乏所教專業(yè)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講課的針對性也不強。

三、解決的對策

1.學好微觀經濟學應多做習題。做練習題的目的是檢查學生對經濟學概念、原理的理解,然后再讓學生運用經濟學原理解決所提出的經濟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啟發(fā)式和對比式教學。啟發(fā)式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啟發(fā)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教師在轉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觀念的時候,還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中國本土案例興趣的教法。由于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的特點,應理論聯系實際,多運用本土化的案例開展討論、解釋微觀經濟理論,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微觀經濟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把學習微觀經濟學的潛力挖掘出來,從而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段⒂^經濟學》一些章節(jié)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如果注意對相關內容的對比,就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供給理論和需求理論的比較,二者的概念、影響因素等大都一一對應。又如,消費者行為理論和生產者行為理論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消費者以效用最大化為目標、以預算收入為約束條件,而生產者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一定的成本為約束條件;在幾何圖形的分析上,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和生產者的等產量曲線、消費者的預算線與生產者的等成本線具有相似的特征,消費者消費的均衡條件與生產者生產的均衡條件具有相似的形式等等。再如,在市場理論部分,不同類型市場的含義及長短期均衡的分析都具有相同的過程,如果在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對比不同類型市場的異同,就非常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突出對圖形的講解。在《微觀經濟學》里,有大量的圖形。學生如果對這些圖形不理解,想死記硬背就太困難了,也會漏洞百出。而一旦學生理解了這些圖形,會幫助他們掌握相關的理論,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加強對圖形的講解,講清它的推導過程,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某個圖形是什么樣的,還要明白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同時,還要注重圖形和理論的結合,讓二者相得益彰,使學生能夠作到通過圖形來理解和闡述相關理論。比如在講解需求變動和需求量變動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時,就可以通過圖示法來說明。圖表可以清晰地說明了需求量變動是指由于商品本身價格變動引起的消費者購買量的變化,需求的變動是指商品價格本身不變情況下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需求的變動。又比如,在講解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時,把概念和畫圖結合起來,更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再比如,在講解斯威齊模型時,通過它的假設條件可以畫出彎折的需求曲線模型圖,結合圖形可以很清楚的推導出寡頭壟斷市場的價格剛性。此外,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其他要注意的問題。如,《微觀經濟學》中的很多名詞都有英文縮寫,也要求學生掌握。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些縮寫,需要教師把這些概念的英文表達告訴學生,從而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又如,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課外經濟讀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包括經濟思想史,一些經典著作,反映經濟學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如《經濟學動態(tài)》等,介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的書籍,還有經濟理論應用方面的書籍如茅于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等等。這樣即可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聲音的大小、語調的抑揚頓挫、表情的豐富程度、語言的幽默詼諧、板書的工整程度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總之,《微觀經濟學》教學就像是一門藝術,不可能達到盡善盡美。而作為任課教師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思考,經過不斷地改進,讓我們的教學趨向完善,進一步地提高教學效果。

4.穿插講解式案例教學。穿插講解式講授案例側重于講述與解釋方式呈現案例,用于說明和論證微觀經濟學原理與規(guī)律。教師在講解某一章節(jié)基本原理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這一形式主要用于理論講解過程中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如在講授“機會成本”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自己選擇就業(yè)還是就學來解釋,機會成本的含義就是當選擇了就學而放棄了就業(yè),失去了四年就業(yè)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就學的機會成本;在講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時,學生難以理解,就以學生自己喝水的親身體會為例,渴了喝第一杯水特別舒服、到第二杯舒服、到第三杯不舒服,甚至最后難受,以此講解說明效用理論和邊際效用的遞減規(guī)律;通過鄰居種花及工廠污染來講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通過“囚徒困境”和“田忌賽馬”等案例講授簡單的博弈論等等。此外,還可以引人國內外有關理解經濟學原理的寓言故事、歷史故事等作為案例,使學生真正在心理上“樂”起來。通過所學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學生感到了微觀經濟學就是身邊的學問,學習的興趣高漲,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微觀經濟學理論。但這一形式的案例不能過于復雜,最好是一些對重點、難點能闡述透徹的小案例。這要求教師自己能深刻地理解和思考現實生活,組織和積累一些案例,在課堂上能信手拈來。穿插式講授的方法主要是知識點案例,能起到加強學生理解知識點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4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施揚.《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探討[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2).

[3] 張秋.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科技經濟市場,2009,(8).

第6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關鍵詞] 微觀經濟學 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

微觀經濟學是高校財經類各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如何改進課堂教學過程,增加教學效果,一直是該課程教師所關注與探討的問題。但是,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現狀表現為:教學方法單一,教材過于理論化、數學化,教學內容與實際脫節(jié),考評方式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難懂、學習興趣不高等現象。鑒于此,本文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出發(fā),對教學中的一些經驗和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對微觀經濟學教學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看,該門課程特點表現為:

第一,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規(guī)律屬于社會科學,由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理論是以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fā)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理論介紹中包含各種假設條件,理論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使學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經濟學思想、經濟數學及經濟曲線三者的相互融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該課程以其新穎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它又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極強的課程。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圖表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fā)展。同時,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通過數學證明其自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因變量變化及變化的程度,對數學知識掌握應具備應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

(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備課、資料準備、授課、學生做習題、專題討論、考試等主要環(huán)節(jié)上都努力體現這個目標性特征。做到每章節(jié)目標明確、重難點清楚,緊緊扣住《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微觀經濟學》課程實驗。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1.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了解該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特點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關心微觀經濟學的統(tǒng)一性,以便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tǒng)的學科體系,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邊際、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guī)律:如需求規(guī)律、供給規(guī)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

2.增加前沿教學內容的介紹

教學中充分反映學科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教師科研,豐富教學內容?!段⒂^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把經濟學的最新發(fā)展引進到課堂,形成了一種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機制。比如,結合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介紹經濟學學科前沿的發(fā)展情況,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科方法的學習,實施方案為刪減一些不必要重復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傳統(tǒng)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之上,對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都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研究拓展視野。

(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強調改變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努力探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從傳統(tǒng)的“講課”向“綜合性教學系統(tǒng)”轉變,形成一套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教學系統(tǒng)。突出表現在多媒體教學的不斷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為:從經濟現象入手――提出問題――引出課程講授內容――提問式教學――穿插課堂思考、身邊的經濟學故事――多種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散文式語言、圖表、模型、案例等)――討論、課堂實驗――網絡、媒體資料――經濟學理論應用――復習小結――課后練習和閱讀參考資料加深理解。該過程充分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這樣的系統(tǒng)教學,有利于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滿意度。

2.組織微觀經濟學實驗

為學生營造了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發(fā)掘自身對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對于激發(fā)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沒有修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生和有一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都十分有用。每一個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實驗說明部分,對實驗進行指導說明;實驗討論部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實驗報告部分;課后作業(yè)。實驗和討論的交替使課堂變得富有節(jié)奏。實驗報告幫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經濟理論和分析結果。課后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對市場配置資源運行機制的規(guī)律總結,其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講解理論要點,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將案例融入到理論要點的講解當中,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為授課教師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聯想力,為案例教學準備素材。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以電影票分為成人票和學生票,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

三、結論

微觀經濟學作為公共管理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經濟學理論和思想,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知識積累與能力提升并重,達到學以致用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曉慶.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及教學方法探討.經濟研究導刊,2010,(31).

[2]雁.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教學研究,2008,(1).

第7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一、引言

 

作為國家教育部指定的經管類專業(yè)核心主干課程之一,經濟學在全國各個專業(yè)財經院校和非專業(yè)財經院校的財經類專業(yè)課中普遍開設。尤其是微觀經濟學,是大部分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yè)性學科,因其對微積分、線性代數及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有一定的學科要求,加之其理論性較強、邏輯性較強的特性,使得相當數量的學生對其產生愛橫交織的感覺。

 

二、類比分析在微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

 

類比分析(analogical analysis)主要應用在數學物理工程類的學科中,它通過兩個或兩類對象的比較,找到兩者在某些方面(特征、屬性和關系)的邏輯類似點,從而把其中一個對象的有關性質移植到另一對象中去。因此,類比推理是從特殊到特殊的思維方法,其客觀依據是客觀事物的相似性。

 

相似性是客觀世界的一種普遍性,微觀經濟學的知識體系也不例外。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闡述知識體系之間的邏輯關系,尤其是具有類比性的知識體系。

 

(一)類比分析在“彈性”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在講解“彈性”概念時,將經濟學的彈性與物理意義的彈性比較。彈性的本意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是指材料物體對外界力量的反應程度,引出彈性的數學定義。則彈性大的含義是伸縮性強,體現在經濟學中為“可有可無,無所謂”,則其代表為對于中低收入者的高檔消費品。

 

對需求的價格彈性的講授應相對細致詳細,這樣有助于學生把需求的價格彈性類比到對需求的收入彈性、需求的交叉彈性以及供給的價格彈性等學習中。

 

(二)類比分析在“d曲線與D曲線的關系”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由于壟斷競爭廠商提供了有差別的且可替代的產品,所以,每個廠商面臨著兩條交叉的需求曲線。d需求曲線體現行業(yè)的壟斷性,產品的差別性,表示個別廠商單獨行為時所面對的需求狀況,即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而其它廠商的產品價格均保持不變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是廠商的理想產量,其斜率較大,相對于橫軸平坦。D需求曲線體現行業(yè)的競爭性,產品的替代性,表示許多廠商共同行為時所面對的需求狀況,即集團中的某個廠商改變產品價格,其它廠商也使價格發(fā)生相同變動時,該廠商的產品價格與銷量之間的關系。D需求曲線體現的是廠商的實際產量,其斜率較小,相對于橫軸陡峭。

 

d曲線與D曲線的關系主要有三點:(1)當集團中的所有廠商都以相同方式變動價格時,整個市場價格的變化會使得單個壟斷廠商的d需求曲線沿著D需求線上下平移。(2)d需求線與D需求線相交意味著壟斷競爭市場的供求相等狀態(tài)。(3)d需求線的彈性大于D需求線的彈性,即前者比后者更平坦一些。

 

d曲線與D曲線的三個關系可以類比于成年人尋找配偶進行類比分析。第一,假設某位女青年小G希望自己找到一個理想的男朋友,對男朋友的要求可能有很多理想的條條框框,例如,“高富帥”。這種對異性朋友理想的需求狀態(tài)就類似于d曲線。隨著時間的流逝,小G發(fā)現,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完美的異性朋友。因此,小G就只能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同時這種調整也是圍繞著理想預期來進行調整。這種對現實朋友的需求狀態(tài)就類似于D曲線。第二,當理想與實際達到交點的時候,小G就很有可能與之成為戀人,感受到幸福,實現均衡。第三,在此過程中,可以發(fā)現,小G對理想朋友的要求高很多,條件也偏多。因此,現實朋友更類似于生活必需品,理想朋友類似于奢侈品,其彈性當然也比實際朋友的彈性大很多了。綜合來看,小G找朋友與d曲線、D曲線的類比關系參見表1。

 

因此,不難發(fā)現,作為微觀經濟學理論中的重難點之一,“壟斷競爭理論中的d曲線與D曲線”之間的三層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作為三本院校的學生,理解這個知識點就更具有難度。但是采用這樣非常生動的類比分析,學生能夠很快地理解其含義,結合對完全競爭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的利潤最大化方法的五步驟,很快就能完全掌握壟斷競爭的短期均衡了。具體而言,第一步,根據MR=MC找到均衡Q*;第二步,根據Q*在d曲線上找到對應的P*;第三步,根據Q*在AR曲線上找到對應的TR;第四步,根據Q*在AC曲線上找到對應的TC;第五步,根據π=TR-TC得到利潤最大化或虧損最小化的值,詳見圖1。

 

三、結論

 

綜合來看,雖然微觀經濟學的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適當的類比分析,找到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似關系,例如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與生產者利潤最大化條件的相似性;或者找到知識點與現實生活中消費者行為的相似點,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并掌握經濟學概念和原理,為其鋪墊好相關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將學習到的經濟學理論學以致用,實現微觀經濟學教學的預期目標。

第8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制定的經管類專業(yè)的重點主干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及應用性。學好《微觀經濟學》,對于后續(xù)的會計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專業(yè)課的學習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面對該課程繁多的理論假設、數理統(tǒng)計及圖形分析,如何提高學生的上課自主能動性及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將內容龐雜的微觀經濟學相關理論清晰、明確的掌握并運用于實際就顯得至關重要。而傳統(tǒng)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只有通過教學模式的綜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學效果。本文試圖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程特點,基于行程式考核的創(chuàng)新方法,提出如何優(yōu)化學習效果的建議。

 

1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1.1課程的基本特點

 

1.1.1課程的系統(tǒng)性

 

以高鴻業(yè)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五版)為例,該教材系統(tǒng)全面,共十一章節(jié)。首先在引論部分全面闡述了西方經濟學的特點、演進過程及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隨后詳細介紹了商品市場的需求與供給理論,廠商理論、四種市場結構(交換理論)及生產要素市場理論(分配理論);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實施宏觀調控,從而引出《宏觀經濟學》。由此看出,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結構清晰,邏輯嚴密,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1.1.2理論假設的抽象性

 

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而財經類院校的學生思維方式偏重于感性認識,對教學過程中的邏輯推導、圖形分析、數學公式等內容,很難系統(tǒng)掌握。比如在第二章中重點掌握的彈性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全面理解五大彈性分類且容易混淆。

 

1.1.3數理統(tǒng)計、圖形分析的復雜性

 

《微觀經濟學》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運用到很多數理統(tǒng)計知識進行推導,來求證相關的經濟學理論,也需要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比如第四章的重要曲線圖:分析規(guī)模報酬遞減規(guī)律的三個階段及短期生產三個階段的總產量、平均產量及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面對兩張類似的曲線圖形,學生很難在課上及時看懂并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在不容易牢固掌握的同時,還會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信心。

 

1.2《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式

 

結合本課程的特點及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能滿足教學實踐改革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微觀經濟學體系龐大,內容繁多,教學課時不能滿足內容的需要。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單向傳播知識,普遍缺乏師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的互動,從而學習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第二,通俗易懂的案例偏少。西方經濟學起源于西方國家,教材中缺乏適合我國國情的熱點問題的具體案例(比如為何書中列舉的總是牛奶咖啡而是茶葉?),使得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了解和運用相關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第三,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以講授為主,沒有設置學生提問、課堂作業(yè)及案例分析,從而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及學習積極性,學生接受性普遍較差。

 

2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正是以往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在民辦高校改革的同時,課程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而行程式考核融入教學過程的應用體現出諸多益處。

 

2.1教學方式多種多樣

 

在教學大綱的設計過程中,除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外,還將設計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小組團隊作業(yè)等等。首先,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并讓學生嘗試尋找現實世界的熱點問題或經濟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及運用。比如講到商品的價格彈性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列舉不同階段菜價或服裝的價格起伏加以理解價格彈性,通過案例式教學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其次,設置恰當的課堂討論課時,每講完相關章節(jié)后,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尋找案例制作PPT進行課堂討論,以考察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案例分析能力及PPT制作能力,并加強學生團隊之間的組織及合作能力。最后,導入游戲教學法改善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改變學生對該課程枯燥無味的看法。如在講授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的理論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完全信息的特點,可以設置一個信息傳遞的游戲,讓全班同學參入,使學生在“快樂學習”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上課積極性。通過行程式考核的課程設計,豐富教學方式,更好的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及課堂參與度。

 

2.2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

 

《微觀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往的考核方式都是平時成績占30%,期末成績占70%,這樣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期末一張試卷也不能完整的反映學生一個學期的表現。按照行程性評估的相關機制,課程學習及成果評價分為三個部分,共占50%:一是考勤及課外作業(yè),不間斷點名以考察學生的上課情況,在課堂理論講解結束后布置適量的課外作業(yè),以測量學生對所學理論、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分小班小組進行案例討論,測量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方法,并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及動手能力,提升其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維。三是團隊考核。通過組建團隊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及應急應變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最后融入期末考試,占50%,評估學生整個學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并考核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2.3融入導師教學,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教師應該大量閱讀該領域的研究成果及現實案例,根據教學大綱的設置,選擇生動、通俗易懂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演示所學理論的含義,調動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除此之外,還應鼓勵學生在課后多聽多看多寫。鼓勵學生參加相關專業(yè)專家、學者的講座,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經濟學領域文獻,擴充其課外知識,開闊其專業(yè)視野,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案例分析、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方法,在強化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其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課程結束后設置相應課時的期末課堂成果展示,邀請相關領域教師或專家組成評委,以此考察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案例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力求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

 

3行程性考核對其他課程的啟示

 

微觀經濟學理論抽象復雜,數理統(tǒng)計、圖形分析繁多,內容體系龐大,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吃力,學習興趣也隨著內容的過渡慢慢降低。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本文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基于行程性考核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同時,行程性考核的機制也適用于其他專業(yè),如市場營銷學、管理學、會計學等。也可以行程性考核為平臺,集合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融入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課后習題演練法、小組團隊作業(yè)和期末課堂成果展示以及前沿課題和互動式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相關熱點事件,突出教師導學、小組自學、課外課內的學習互動。行程式考核具體運用的重點在于分解了學生平時成績,更加看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監(jiān)督能力,關注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通過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對教學理念、課程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及合理性,也對教師的導修水平、專業(yè)領域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傊?,在當今互聯網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接觸的信息量越來越龐大。因此,不僅是微觀經濟學,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當中要不斷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求適應不同階段的教學動態(tài)。本文針對這一現狀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行程式考核在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出一些探索。

第9篇:微觀經濟價格理論范文

【關鍵詞】經濟周期;經濟增長;通貨膨脹

一、引言

宏觀經濟學主要討論經濟社會中總體經濟的運行,一國經濟運行主要包括三大類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經濟波動問題和經濟政策問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指社會中勞動力的收入增加,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經濟的波動問題主要是指存在的工人失業(yè)問題和物價上漲的通貨膨脹問題。經濟政策問題主要是指政府能否對經濟出現的波動進行干預,通過制定相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熨平經濟的波動,從而改善經濟的運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互聯系和補充,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的內容是以微觀的個體活動為研究對象,在社會資源總量既定的情況下,個體在進行經濟活動目的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個體的所采取的行為,根據經濟活動的后果說明市場機制如何實現社會中各種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宏觀經濟學是從宏觀層面在社會中資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情況下研究經濟中各相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微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個體經濟活動的參與者所采取的經濟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主要對市場機制下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微觀經濟學是基于價格理論,通關觀察商品價格的波動,利用個量分析的方法對個體經濟行為進行研究。

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側重討論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宏觀經濟學主要依靠的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研究的方法是總量分析。宏觀經濟學主要包括三類經濟模型,其中分析經濟增長的模型,以及反映經濟波動的長期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和短期總供給——總需求模型。經濟增長模型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社會中資本的歷史性積累和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各國增長率差異造成的原因,以及分析要素投入的積累和技術進步對提高生活水平產生的影響。總供給—總需求模型主要研究經濟社會中物價的波動對產出造成的影響,總供給水平是指經濟社會在資源和技術條件不變的條件下,經濟能偶生產的商品產出量??傂枨笏绞墙洕鐣ι唐废M、政府進行投資、政府采購以及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長期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與社會中價格水平無關,取決于生產能力提高,其中價格水平取決于總供給曲線和總需求曲線的相互作用。短期中總供給曲線是水平的,是指在技術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就業(yè)機會充裕,不存在失業(yè),經濟社會提供商品的數量保持不變。

二、宏觀經濟周期與理論經濟

周期是指國民收入波動獲經濟總量波動,總體經濟活動存在交替型的擴張和收縮的過程。在現代社會中經濟周期的波從主要衡量指標是經濟增長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經濟總量的上下起伏。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在繁榮階段經濟得到不斷提升,通過發(fā)展到達頂峰。衰退階段主要是指當經濟社會達到繁榮階段的頂峰時,經濟社會趨于平衡的狀態(tài),當經濟處于收縮階段時,才是正是處于經濟的衰退階段。在周期中蕭條階段,經濟出現急劇的收縮和下降,經濟活動很快從最高點下滑到最低點。

在復蘇階段,經濟活動開始由低估逐漸上升,經濟中的活動量不斷提高,隨著經濟活動的不斷進步經濟周期慢慢趨向繁榮。經濟增長理論一國國民收入增長的理論,代表國家總產量的增加,戰(zhàn)后經濟增長理論主要分為三個主要時期:第一個時期是20世紀5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研究內容是建立各種經濟增長模型,主要包括哈羅德-多馬模型、新古典增長模型和內生增長模型。第二個時期是20時期6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定量分析研究各種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需求經濟增長的途徑。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之后,主要研究經濟增長的極限。

三、宏觀經濟中的通貨緊縮和膨脹

通貨緊縮是指經濟社會中流動的貨幣供給量小于社會需求量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下跌。從本質上而言,通貨緊縮屬于貨幣現象,通貨緊縮在實體經濟中主要反映在總需求相對于總供給的偏離,即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于潛在經濟增長率的偏離。當實際增長率持續(xù)小于潛在的經濟增長率時,總需求持續(xù)小于總供給,經濟就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通貨緊縮往往與經濟衰退相伴隨,主要表現在投資的機會減少和投資所帶來的邊際收益降低,屬于實體經濟的現象。

因為投資收益降低造成銀行信用的緊縮,信貸增長缺乏動力,貨幣供給量增長持續(xù)下降,消費者的需求和投資積極性降低,企業(yè)生產能力降低,非自愿失業(yè)增加,社會中消費者的收入繼續(xù)放慢,經濟市場發(fā)展較緩慢,因此通貨緊縮也是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通貨膨脹主要是指社會中一般物價水平的普遍提高,因為中央銀行發(fā)行的貨幣超過為支付商品流動所需要實際貨幣量,進一步引起貨幣的貶值現象。紙幣發(fā)行量不能超過所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所代表的金銀貨幣量就會出現貨幣的貶值進而引起貨幣價值降低,物價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在金銀流動的經濟社會中不會發(fā)生,只有在紙幣流動的社會中才會可能出現。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儲藏價值的功能,由于本身具有使用的價值,因此可以自發(fā)地調節(jié)流動中的貨幣量,從而使得金銀貨幣供給量與商品流動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因為紙幣不具備儲藏價值,自身也不具備價值,當紙幣發(fā)行量過多,從而超過市場中金銀貨幣量,從而出現貨幣貶值,物價水平持續(x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現象。

參考文獻

[1]鐘春平,田敏.預期、有偏性預期及其形成機制:宏觀經濟學的進展和爭議[J].經濟研究.2015(05).

[2]陳雨露.重建宏觀經濟學的“金融支柱”[J].國際金融研究.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