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調查內容:舊城區(qū)乞丐的生活狀況,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
調查目的:通過對底層人民的了解來反映大良乃至順德目前建設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進行我區(qū)的現代化建設。
調查時間:xx年2月1日星期二下午3:00~6:00(即除夕前一天)
調查地點:大良舊城區(qū)繁華區(qū)(包括:東樂路、清暉路、華蓋路、鐘樓公園、青少年宮、華蓋市場、鳳山路的大部、藍天街、馬地街,詳見下面的調查報告)
問卷內容:
1、 被訪者的年齡、故鄉(xiāng)及受教育程度;
2、 被訪者不去打工或做生意的原因,以及被訪者對救助站的了解情況;
3、 被訪者的家庭狀況;
4、 被訪者乞討的時間,被訪者一個星期能討到的金錢總額,及被訪者對未來的規(guī)劃;
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共涉及乞丐8人,收回有效信息6份.(有效信息均來自“常駐乞丐”)
1、 乞丐的個人信息
·8名乞丐的年齡分別為70、85、50、78、65、42,另外兩位一個大概30歲,另一個大概十歲。
·8名乞丐中有3個沒讀過書,2個上過小學(包括掃盲班),2個來自大學。
·8名乞丐中有3人來自河南,1人來自山東,1人來自北京,其余未知。
2、 乞丐的乞討狀況
·8名乞丐中有6人是“常駐乞丐”,另外2人是急事所需。
·8名乞丐中3人表示一周只能討到5元左右,3人表示一周能討到十余元,其余未知。
·6名“常駐乞丐”中,乞討時間在“一個月內”“幾個月”“幾年”的各為2人。
·6名“常駐乞丐”中,有3位表示未來(幾個月內)不會再繼續(xù)乞討,另外3人表示沒有改變生活的打算。
3、乞丐的分布狀況
(注:乞丐的流動性很強,所以分布情況不具有一般性,但總體范圍大致不變)
4、乞丐的家庭狀況
·6名“常駐乞丐”中,3人表示自己有家人,2人表示已無家人,還有1人不愿透露。
·3名有家人的乞丐中,2人表示家人不養(yǎng)自己,現在已經沒有聯系了;還有1人表示家人養(yǎng)不起自己。
5、 關于救助站及自力更生
·6名“常駐乞丐”5名年齡為50以上,已無力打工及做生意,其余未知。
·6名乞丐中,4名不知道“救助站”這回事,2名表示知道但不愿意去,因為自己能養(yǎng)活自己。
年齡
70
85
50
78
70
42
10
35
性別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類別
“常駐乞丐”
急事所需
學歷
無
無
大學
無
掃盲
小學
無
大學
家鄉(xiāng)
河南
山東
河南
/
河南
北京
/
/
家人
無
無
有
有
無
有
/
/
每周所得(元)
5
5
15
15
5
15
30(一天)
/
乞討時間
幾個月
幾個月
幾年
一個月內
一個月內
幾年
/
/
未來是否繼續(xù)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
/
備注
有病沒錢治療
【關鍵詞】生物教學;課外實驗;綜合素質
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讓學生親自嘗試和實踐。生物課外實驗是生物教材的重要內容,在整個實驗內容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币虼耍匾曋袑W生物課外實驗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通過課外實驗加強課內外知識的聯系
許多課外實驗的進行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通過課外實驗讓學生掌握了許多生活中實用的技術,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在學習“種子的萌發(fā)條件”前,讓每位學生利用家里的綠豆、南瓜等種子在廢棄的杯中試驗,隨時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再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對比,取長補短,重復試驗,彌補不足,最終取得成功??朔苏n堂實驗的時間局限性,更具體、更直觀地獲得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鞏固和深化了課內知識。
二、通過課外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
課外實驗參與實驗人數較少,實驗延續(xù)時間較長,所用器材一般容易自制,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如講植物生殖的教學內容,在課堂實驗的有限時間內無法看到實驗結果,我讓學生進行扦插,既可以按照課本上的選擇紫背天葵扦插,也可以選擇玫瑰花、榕樹等地方上常見的植物進行扦插,這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既可克服時間限制,也有利于學習掌握課內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三、通過課外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奇思妙想,培養(yǎng)學生的獨特創(chuàng)造能力
許多課外實驗都是探索性實驗,如初二生物中植物的生殖,我安排課外實驗,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嫁接,并且鼓勵學生上網搜尋相關的嫁接知識及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及創(chuàng)造,每兩人一小組進行課外實驗,然后約定一個時間,將自己的嫁接成果展示,不能搬來的出示實驗照片,你會驚奇的發(fā)現,學生的嫁接確實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有的學生居然在仙人掌上嫁接成功幾種花。學生在這樣的實驗中通過動手操作、親自觀察、記錄,并且動腦筋去比較、分析和思考,大膽的嘗試,不怕失敗,不僅獲取了新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探求新知識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特創(chuàng)造能力。
綜上所述,課外實驗是中學生物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怎樣使課外實驗達到預期目標,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一、因地制宜地組織好靈活多樣的生物課外活動
生物課外實驗,要因地制宜,選取身邊熟悉的物種進行實驗。在時間上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情況,應以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身體健康為前提,活動可以安排放學后、周末等空余時間,學生方面以自愿和興趣為參加原則,教師擇優(yōu)組建成立生物興趣小組,同時必須報請學校領導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爭取他們的支持和經濟幫助。此外可制定激勵機制,把課外活動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努力擴展課外活動的氛圍,歡迎廣大師生積極參加??梢詭ьI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到大自然懷抱中去領略綠色美景,去公園里觀賞動物的生活習性,去農村參觀農民伯伯們收獲蔬菜水果,如此等等。使生物課外活動豐富多彩,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最大發(fā)揮,為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將生物課外實驗聯系生產生活
生物學知識和人的生產、生活實踐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課外實驗的進行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我特意安排學生課外種植番薯塊莖、榕樹扦插、金銀花壓條栽培的實驗,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條件選擇一個進行實驗。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融入自然,向自己的父母學習,向有經驗的農民請教,在大自然的試驗田中積極大膽地求證課本知識,探索生物的神奇,既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又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學生受益匪淺。
三、開展課外小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生物技術
任何技術都要有一定的實用性,圍繞著生活、生產服務,因此,我有意識地在學生的生物實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技術。首先必須讓每個學生親自去做每一個實驗,確保每個學生都動手,如通過開展“西瓜的人工授粉”,“月季、榕樹的扦插育苗”等課外實驗,學生不僅掌握了有關知識,而且還學會了人工授粉,壓條和扦插等實用技術本領,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中掌握了一定的生物技術。
四、開展生物科技小制作和撰寫生物科技小論文活動
科技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應用生物學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首先,我將教材上與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聯系較緊的知識作恰當地擴展,引導學生在課外獨立完成。這樣教師在實驗前啟發(fā),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學生將觀察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五、積極開展生物社會實踐活動
結合當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我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到農村、工廠和街道進行社會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如對廢氣的污染、沼氣的使用等環(huán)保問題進行了社會調查,寫出了調查報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社會生活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主人翁責任感。
學生在學校相對比較封閉,與社會有較大距離,但學生終究要走入社會,在人海茫茫中尋找自己的位置。而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社會和適應社會。因此,我們要加強中學生物課外實驗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朱慕菊等編: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力、李杰主編:《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初中生物》
關鍵詞: 高職高專語文教學 應用文 寫作訓練
一、強化高專學生應用文寫作的現實意義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信息化時代擴大了語言交流的范圍,應用文是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處理公私事務時使用的一種具有固定或慣用格式的文體。應用文的使用范圍非常廣泛,實踐性很強,既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又要具備語言運用基礎和寫作能力。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文的寫作對各行各業(yè)的工作人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更是一項必備的基本能力。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高等??茖W校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把應用文寫作列入大專語文課程教學計劃之中,但大多數高專院校教師在教學中對應用文寫作教學仍然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使得應用文寫作教學處于可有可無、可教可不教的邊緣化狀態(tài),有的院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甚至成了語文教學的盲點,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和未來就業(yè)的成功。
二、高等專科學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瓶頸
在高等??茖W校,應用文寫作雖然得到一定的重視,但實踐性不強,主要原因是應用文寫作教學并不屬于專業(yè)課范圍,在各高專學校不同程度強調學生的專業(yè)實踐技能訓練的環(huán)境中,應用文寫作作為基礎課的教學內容,仍然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很難得到多數人的認可,尤其是考評部門和學生。另外,擔任應用文寫作課的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大學寫作教師,存在客觀上的差距,教學方法不當,必然嚴重制約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影響應用文寫作教學實效。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從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教師往往都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自身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應用文寫作訓練,更缺乏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導致應用文寫作部分的教學乏味,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往往一晃而過,應付了事。有的教師干脆將這部分內容舍棄,部分高專學校雖然專門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但是因為應用文寫作具有特定的對象、內容和形式,寫作方式相對固定、規(guī)范,所以大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講講寫作格式和注意事項,給學生歸納幾個條條框框,然后提供幾篇范文。而學生認為應用文的文學性不強、枯燥無味,認為有些內容在中學階段已學過,有些內容與己無關,學無所用,因此練習寫作時就是強迫自己依照范文照葫蘆畫瓢。總之,應用文寫作教學在高職高專學校基本處于教師不愛教、學生不愛學的狀態(tài)。
三、強化高專學生應用文寫作訓練的措施
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加強高等??茖W校應用文寫作技能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方法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老師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改變高專學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就要求每一位從事應用文寫作教學的教師首先提高素質。教師要結合現實需要和當前的發(fā)展形勢,潛心研究應用文寫作的相關知識,并結合自己的寫作實踐,提煉一些比較實用的寫作經驗和技巧,但這只是方法的傳授,真正的技能需要長期積累和不斷練習才能掌握。教師要結合高職高專的專業(yè)特點,輔導學生寫作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各類應用文體,利用互聯網加強教學交流,促進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要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和使用應用文的興趣,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實踐中認識到應用文的重要性,而且常常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用應用文傳遞,這樣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又能強化應用文寫作訓練,為學生未來參加工作提供優(yōu)勢條件,奠定寫作基礎,是值得推崇的教學方法。要教會學生寫應用文,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在各種應用文文體教學中,因為各類應用文寫作的教材和辭典中都闡述得很詳細,所以學生并不難掌握。對高等??茖W校的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的難點是應結合專業(yè)知識,進行與專業(yè)相關的應用文寫作訓練。比如在講授事故調查報告這一應用文文體時,首先向學生講清這一文體的特點、書寫格式、適用范圍以及寫作中的注意事項,并通過例文使學生掌握以上知識,然后進行寫作訓練。如讓學生調查近期內教室的教學設備有沒有損壞的情況,學生一一列舉諸如打球時,由于沒做準備活動,不小心受傷;教室的投影儀由于沒有按照操作規(guī)程操作,發(fā)生損壞等,然后讓學生分組調查、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寫出一份詳盡的事故調查報告。由于這些事情就發(fā)生在他們身邊,學生知道寫什么,怎么去寫,因此,寫起來得心應手,也愿意寫,無形中調動寫作積極性,使寫作訓練很好地開展。對應用文寫作來說,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重在應用,而且必須結合專業(yè)知識,如此繁雜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顯然是沒有多大趣味性的,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鼓勵。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應盡量做到言簡意賅、不必過多的修飾語言。在高等??茖W校的應用文寫作教學中,某些教師只是把書本上的寫作原則搬到黑板上,把教科書中的理論重復于課堂教學中,從而收不到顯著的效果。必須加強應用文寫作實踐訓練,教師必須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化繁為簡,讓趣味教學方法與知識技能含量融合在一起,強化應用文寫作訓練。
關鍵詞:高職;應用寫作;教學改革
一、應用寫作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根據崗位群和專業(yè)崗位的需要,解構學科型課程體系,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適合行動導向教學的新課程體系,并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機制是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稇脤懽鳌纷鳛橐婚T高職教育的公共課程,它培養(yǎng)的是各專業(yè)學生能力結構中一項重要的職業(yè)通用能力--學生將來工作和生活實踐所必備的基礎素質和技能,它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這門課程目前還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課程目標過于模糊,缺少職業(yè)針對性。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目標通常表述為:“使學生能夠較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有關應用寫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應用寫作的規(guī)律和要求,提高學生正確、科學地運用應用寫作知識規(guī)范制作各類公文和常用事務文書的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對文秘專業(yè)尚可,對于其他專業(yè)則不行,一是不可能,二是沒必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結合專業(yè)特點,關注學生實際情況,根據職業(yè)崗位要求、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律來確定課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教學更具有職業(yè)針對性,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并收到較好的實效。
2.教材編寫仍然呈現較強的學術化特征。應用寫作教材長期以來存在大而全、過于強調知識系統(tǒng)性的傾向,內容包羅萬象、華而不實。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忽視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律。尤其是教學用的例文遠離學生生活,因跳躍太大,缺少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過渡內容,學生難以適應。我們應該以學生現有基礎為依據,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參照,安排貼近學生生活、易為學生理解接受的學習內容,并逐步體現從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的延伸和拓展。
3.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率低下。多數教師一般按照先理論后實踐的模式教學,學生學習理論沒有興趣和動力,動手實踐更是應付了事。雖然也有不少教師施教時對教材進行了一定的整合,并采用了活動中心教學模式、交往教學模式、項目本位教學模式等新教法,但由于沒有建立在基于工作過程和行動導向教學的職教理念上,也沒有聯合專業(yè)課教師配合教學,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整合經驗、知識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效果仍很有限。
4.教學評價的嚴重滯后。教學評價仍停留在以理論知識考查和終結性評價為主,過程性評價缺失,對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力度還不夠。因此,教學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難以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增強教學實效性。
由此可見,《應用寫作》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應用寫作教學改革的嘗試
我們針對應用寫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著重從重新確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塊),以及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評價改革四個方面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嘗試。
1.教學目標的確定。為了改變舊的課程目標缺少職業(yè)針對性和過于模糊的特點,我們根據我院學生的職業(yè)要求重新設定新的課程目標。
總的來說,學生學習應用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辦事,為了辦好事,因此我們把課程的直接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以文辦事”的能力。把課程的總目標定位為在“以文辦事”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求職競爭能力,增強學生職業(yè)長遠發(fā)展能力。其涵義有兩層:一是要求學生能寫出格式規(guī)范、能辦實事辦好事的應用文,這是課程的結果目標;二是重視過程目標,即: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圍繞辦事活動,以學生樂于辦理之事吸引學生“辦文”,以“辦文”的要求指導學生開展相關活動,通過各種相關活動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相關的素質。比如,通過集體制定“班級計劃”的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組織協(xié)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論辯能力、會議記錄能力、綜合別人意見提出有益建議等能力。
培養(yǎng)“以文辦事”的能力的最大特點是突出了教學的職業(yè)針對性和應用性。因為“以文辦事”貫穿一個人的整個職業(yè)生涯,求職階段的求職信、個人簡歷,職業(yè)生涯中的計劃、通報、專用書信、函、通知、調查報告等等,無不需要應用寫作,無不涉及“以文辦事”。
2.教學內容的確定
我們以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要求并在社會實踐活動或者說具體的職業(yè)崗位活動中產生正遷移發(fā)揮積極作用的知識、智能、技能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能力,作為課程內容的主導取向。以學習者的經驗為核心整合學科知識,謀求概念原理知識與寫作過程方法知識的統(tǒng)一,謀求過程方法與崗位需求和職業(yè)發(fā)展的統(tǒng)一,謀求教學過程與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場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統(tǒng)一。據此,我們對應用寫作課程的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
(1)課程內容結構。根據上述課程價值觀以及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的總體目標,我們把應用寫作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層面:應用文及其相關文種的基本知識、運用文體知識寫作的方法和技能、與專業(yè)特點相關的核心知識和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專業(yè)核心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場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律作為課程內容的主線,以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的作為追求目標。(2)根據我院專業(yè)設置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教學內容:①公共模塊。各專業(yè)畢業(yè)生都必須掌握人才需求調查報告、計劃、競聘演說辭、日常應用文、新聞、求職信、求職簡歷、專用書信以及行政公文中的通知、通報、函等常用應用文文種的寫作。②專業(yè)模塊。該模塊根據專業(yè)教學的核心內容和核心能力來確定。這是教學改革的關鍵步驟。核心能力就是,能制約專業(yè)水平發(fā)揮,甚至影響職業(yè)生涯成敗的能力,與之相關的知識、方法就是教學的核心內容。比如,經貿類畢業(yè)生的核心能力應該是市場調查能力、經濟合同寫作等,因此,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習實踐就是其教學的核心內容。
我們確定的專業(yè)模塊內容如下:
園林專業(yè)重點培養(yǎng)工程建設招投標書、建設工程合同等的寫作能力。
經貿類各專業(yè)重點培養(yǎng)市場調查報告、經濟合同(如買賣合同,供電、水、氣合同,貸款合同)等的寫作能力。
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室內設計、城市雕塑設計、環(huán)境景觀設計、展示設計等專業(yè),重點培養(yǎng)工程建設招投標書寫作、建設工程合同等的寫作能力。
汽車和機電類各專業(yè)重點培養(yǎng)廣告文案寫作、加工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的寫作能力。
綜合考慮以上情況,我們擬定的校本教材內容如下:
公共模塊(以學生入學到走向社會為序,立足學生實際,并向就業(yè)崗位拓展)
項目一認識專業(yè)任務:人才市場需求調查、調查報告寫作
項目二制定行動計劃任務:個人學習計劃、班工作計劃
項目三參與競選(聘)任務:競選演講辭寫作、模擬演說
項目四學寫日常應用文任務一:條據;任務二:啟事
項目五學做宣傳工作任務:新聞
項目六步入職場任務一:求職信;任務二:求職簡歷
項目七做好行政事務工作任務一:介紹信、證明信;任務二:通知;任務三:通報;任務四:函
專業(yè)模塊(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要體現專業(yè)特點,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以及良好職場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項目八投身市場競爭任務一:經濟合同;任務二:招標書、投標書
項目九巧做商品銷售任務一:商業(yè)廣告;任務二:營銷策劃書
3.教學方法改革。教改思路及措施:借鑒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以應用為導向,促進學生應用寫作能力形成。(1)借鑒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突出實際運用。①改變傳統(tǒng)教學先系統(tǒng)學習理論知識,講析例文,然后學生思考練習的教學模式,通過設置情境來吸引學生參與,以較多的應用寫作來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以文辦事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充分認識到應用寫作的重要性,直接功用性,他們才會有自主學習的動力,才會自覺地多練多寫。比如,以為班級獻計獻策為目標,推動學生寫班級工作計劃;結合班干部或學生會干部競選活動,布置和指導學生撰寫競聘(選)演講辭;結合求職活動,要求學生練習求職信和求職簡歷的寫作等等。②結合具體工作任務,讓學生以職業(yè)人的身份進行寫作。譬如提供材料要求學生以部門工作人員的身份編寫會議簡報,或對本部門人員寫作的文書(病文)進行修改。圍繞實際工作任務進行寫作,學生覺得既有吸引力又有壓力,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懂得應用寫作要“方便辦事、有利于辦事”的寫作理念,他們的學習內驅力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激發(fā)。(2)配合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專業(yè)應用文學習。專業(yè)應用文寫作是許多教師不敢涉足的領域,因為他們之中的絕大多數是不很懂專業(yè)的,這無可厚非。但,是不是專業(yè)應用寫作就可以回避呢?也不盡然。我們應該配合專業(yè)課教師進行專業(yè)應用文教學,首先要設置好專業(yè)學習情境,然后讓專業(yè)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專業(yè)指導的作用,寫作教師則側重從格式、語言與寫法的角度指導學生,通過二者的密切配合來真正提高學生專業(yè)應用文寫作的能力。(3)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來學習應用寫作。比如,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yè)及專業(yè)崗位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給自己準確定位,確定好將來要從事的具體崗位工作。入學初,我們就配合系部專業(yè)認識教育要求學生進行本專業(yè)的人才市場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為了讓學生學會條據的寫作,我們要求學生平時借錢、借物時一定要寫作相應條據。配合班級野炊活動,要求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等。
這種強調應用的寫作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相關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場行為習慣。這樣的寫作訓練,其意義已遠不止于寫作范疇了。
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多媒體演示、四步教學法、六步教學法、練習法、張貼板教學法、引導文法等等。
4.教學評價改革??茖W的教學評價能起到一種導向作用,能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盡快提高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這是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和總要求。
(1)由傳統(tǒng)的注重理論考試和結果性評價,轉向既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既考理論更重視考查以文辦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學要“以生為本”,掌握學生學習動態(tài),建立學生學習評價檔案,以此來反映學生學習、進步、成長的趨勢和過程。
一、作文教學生活化是語文教學觀的需要
1. 作文離不開生活
葉圣陶還說過:“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抒發(fā)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鄙鐣钬S富多彩,大自然神奇美妙,人間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開花落、陰晴雨雪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關于社會生活的素材,比比皆是。學生的生活閱歷豐富,接觸過各色各樣的勞動者,經歷過多姿多彩的生活,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就等于獲得了大量的教材上沒有的第一手材料,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寫作時,不僅有內容可寫,更有真情實感和豐富體驗的流露。
2. 生活離不開作文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隨著一天天長大,由會說一句話到會說一段話,由會觀察到會表達,會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講給別人聽。“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隨時需要作文。寫封信、打個報告、寫個總結……諸如此類,不是各行各業(yè)的人經常要做的事嗎?”生活處處離不開作文,看田間綠草,想抒發(fā)感情;聽小鳥啾啾,想與小鳥對話;找人幫忙,要講究說話技巧;寫計劃訂措施,要井井有條……如今網絡生活中的聊天、博客、論壇更離不開寫作??梢哉f,從日常生活到工作事業(yè),作文已是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文伴隨人的一生。
3. 作文與生活密不可分
作文與生活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作文材料和文章情感體驗的寶庫,生活豐富,作文材料和文章的情感體驗就如涌動的泉水將源源不斷;較高的作文水平,也將使生活更充實、更多彩。
《語文課程標準》里有這樣一段話:“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弊魑慕虒W生活化是語文教學觀的需要,我們應明確樹立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教學觀。
二、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幾種途徑
1. 置身于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們去做生活的參與者,引導他們融入社會,置身于生活中。其次,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古跡等語文資源,我們應努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走近它,了解它。如針對環(huán)境被污染的問題,教師可引導他們去觀察環(huán)境被污染的程度,借調查、訪談了解環(huán)境被污染的原因,思考面臨的問題,引導學生寫調查報告、所見所聞感言評論等,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2. 體驗生活
只有體驗了生活,才會有真實感情。教師不妨親自帶學生到外面看一看、做一做,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植樹節(jié)植樹,節(jié)假日做一日家長、當一日交警,到街頭賣報紙,做清潔工打掃街道衛(wèi)生……讓學生親身體驗大自然的純真,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感知人間冷暖。優(yōu)秀的作家不是在教室里培養(yǎng)出來的。這些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在過程中充當帶頭人。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豐富了生活內容,增加了生活經驗,提高了生活認識,寫出的文章定會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
3. 觀察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但多姿多彩的生活并不能定格在學生的頭腦里,盡管很多東西他們日復一日地見和做,可是往往熟視無睹。因此,教師必須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師應指導學生留心去觀察,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觀察事物特點,用一雙慧眼,在觀察中發(fā)現思考,養(yǎng)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其次要學會及時記錄,寫觀察日記,為以后作文積累材料。第三,觀察要連續(xù),要堅持。就拿校園的玉蘭花來說吧,春天來到,玉蘭花是一天一個小變化,三天一個大變化,前一天晚上還是花骨朵,第二天早上就展開了它的笑臉。這樣的觀察,可以說是對生活的發(fā)現,對生命的發(fā)現,是真情的流露。學會了觀察,生活就像可以被拍照、錄像一樣定格下來,隨用隨取。
三、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幾個策略
1. 口述作文
愛說是孩子的天性。自己經歷過的、感興趣的東西,孩子們更會急于表達。口述就是練習習作的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它是寫作的前站和階梯。教師可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入手,讓學生口述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如旅游歸來,興奮之情肯定溢于言表,可讓孩子們講講自己的所見所聞;當了一日交警,那時的表達絕對是真情流露;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禮物,描繪起來定是繪聲繪色……
教學時,教師還應想方設法開啟學生記憶的閘門,啟發(fā)回憶,觸動思維,喚起他們對過往生活表達的欲望。例如三年級有一習作是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本領。我結合著剛剛學過的課文《絕招》,問:“同學們,你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練的有絕招嗎?”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絕招,我又說:“今天咱們就來一個絕招大比拼,本領大比賽。”學生興趣高漲。這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的絕招或本領,大家閉上眼睛聽,腦海中根據他的描述想象這個絕招或本領是否了不得。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厲害”,把自己的本領描述得形象生動。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完,教師又說:“你們的絕招和本領是怎么練出來的?”學生為了證實自己本領的厲害,把學本領的過程描述得非常具體??谑鲋辛暤米魑模瑢懽鲿r自然輕車熟路,寫出來的文章自然內容充實。
2. 再現情境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作文教學只通過語言文字來說教,那就等于在課堂彈催眠曲。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可以使用一些教學手段,再現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激發(fā)回憶,創(chuàng)造想象。比如班上發(fā)生的事情,可通過讓學生演一演來再現情境,還可以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再現情境。多媒體形象、直觀、生動等特點能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充分刺激學生多方面的感官,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如活動歸來,教師就可以將當時的照片或錄像進行播放,再現生活場景,喚起學生的記憶,在興高采烈的觀看氛圍中,學生暢所欲言,習作時就有話可說、有話要寫了。
3. 授之以漁
如何將米做成飯,如何將豐盈的泉水自然地、活潑地流到紙上,對小學生來說是又一個難題。教師要授之以漁,可通過傳授作文技巧、點撥習作方法,讓學生豐富的生活實踐成為開啟寫作之門的金鑰匙。讓學生知道取材時與中心無關的堅決舍棄;寫作順序上,記事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寫,狀物從事物的不同方面寫,寫景可按空間轉換順序寫;在表達手法上可以用一些比喻、擬人、排比等,篇章結構的安排上可以首尾照應,也可開門見山……有了方法,生活才能真正成為作文的寶庫,隨用隨取,順手拈來。
一、深挖資源
語言文字來自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善于挖掘、利用這些資源對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十分重要。
1、人力資源
語文老師是提高語文能力最重要的資源。教師資源的利用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該在課下多與學生接觸;多方面貼近一個“完整”的學生,讓學生用足老師這一語文學習的資源。老師的學識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同老師交流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老師的良好品質可以為完善學生的品格起到“潤物細無聲”的熏陶作用。卓越來自與他人共同努力。同學互助互學也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寶貴資源。同學之間取長補短,互補互助,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父母、親朋、鄰居,乃至接觸的任何人,都可成為語文學習的資源。在同他們的接觸中,走進故事、走進心靈?!读凝S志異》不就是蒲松齡在與他人的聊天中,經過個人整理成書的嗎?
2、物力資源
我們身邊的物力資源也是學習語文的寶貴資源。清代的李漁說:“若能實具一段閑情、一雙慧眼,則過目之物盡是畫圖,入耳之聲無非詩料”。學校、社區(qū)、圖書室,還有廣播、電視、網絡,博物館、名勝古跡等等都是我們學習語文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為學生開闊視野、學習語言表達、積累寫作素材,還激發(fā)了我們探索外面世界興趣,和關心社會、關注人生的自覺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分辨善惡美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勇于創(chuàng)新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僅關系到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還關系到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
1、趣味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鋪墊
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誘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強烈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課文,深入思考,積極探究。
2、思考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載體
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來自不斷思考的過程,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教師應在文章內容形式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以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面欣賞體味這些文章,讓學生拓寬思維、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
3、質疑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起點
陶先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边@“問”就是質疑。質疑是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起點。因此,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是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的起點。當學生帶著興趣進入課文后,教師要適時設置疑問,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并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爭取提出自己獨到見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三、勤于實踐
學好語文,既要注重課程學習,也要多做實踐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想像生活、熱愛生活。
1.多些“說話”活動
有關“說話”方面的培養(yǎng),教師除了按照教材編排的專項口語交際訓練之外,還有在講課文時,突出人物對話的內容,有意識讓學生學習人物之間口語交際技巧,還要組織不同形式的“讀”課文訓練,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另外,教師要設法組織有價值的有關說話方面的課外活動,如演講活動、主持活動、辯論賽、詩歌朗誦會、主題班會、座談會、模擬導游、服務員等文娛活動。這些活動學生大都表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僅鍛煉文筆、磨練口才,還凈化了心靈。
2.多些“動手”活動
關鍵詞:語文教學 生活化 情境 生活經驗
所謂“教學的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學習語文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這樣的課堂里,語文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是學生尋求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引導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怎樣才能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
一、語文教學的生活化體現在課前、課堂和課后
1.語文課前指導,帶領學生有目有的體驗生活,做好課程的預習環(huán)節(jié)。語文教材是生活的記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提前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去預習教材,為課堂中再現生活奠定一定的基礎,并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實踐中積累經驗,養(yǎng)成在生活中預習語文的習慣。如在教學《楊修之死》一文之前,我專門從圖書室搜集出一些有關三國時其的書籍和資料,借給學生,讓他們讀一讀,然后利用課余輔導時間以“故事會”的形式,讓學生講三國故事,學習并體會楊修、曹操等人的性格特點;最后,再讓學生自讀課文,聯系自己熟悉的故事理解課文。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而且對三國概況和課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描述準確客觀。
2.讓課堂展示生活,在課堂中再現生活,從而深刻領會語言文字。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可以體會到生活的苦與樂、感受到生活的悲與喜。教學時,教師要通過演示語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感染學生,通過課本劇表演再現生活等,讓學生通過再現的生活直接體驗、感受和領悟生活。如教學《皇帝的新裝》一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進行了一場由我主持的朗讀比賽,然后又引導學生把課文串編成生動有趣的課本劇,分角色進行了表演活動,表演結束后,讓學生說出這樣表演的道理,并讓他們評價表演是否正確,神態(tài)、動作、情感是否到位。有什么好的建議。這樣以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以表演為形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讓課堂展示生活的本質目的在于課后緊密聯系生活,使課堂教學向課后生活延伸,把課堂教學中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一步消化、理解并運用。語文學習向課后生活延伸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課本劇編演、影視欣賞;有調查訪問、參觀游覽;還有書寫體會、感受(緊密聯系生活實踐)等。如教學完《消逝的仙湖――羅布泊》一文后,為了讓學生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有位教師帶領學生去搞了一次社會調查,以此明確被破環(huán)的生態(tài)資源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和危害,該怎么處理、怎么做,引導學生展開了研究性學習,并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所見所想書寫了調查報告和心得體會。這樣使語文教學走進了生活,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就自然地融入了日常生活。
二、營造情境,再現生活,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
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中,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使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很抽象,不易把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臨這樣的問題應該怎么辦了?我認為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引起高度注意,從而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記得有一次聽了這樣一堂課,課題是一首古詩《觀滄海》的欣賞。該詩選《樂府詩集》,作者是曹操,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該詩的篇幅不長,容量也不大,但這節(jié)課的課堂內容卻很豐富,學生參與積極,興致很高,氣氛非?;钴S。原因就在于這位老師善于營造生活化的情境:他一開始不是急于講解詩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看了一些有關滄海的圖片,這些圖片主要是滄海波瀾壯闊,氣勢澎湃的畫面,接著老師又介紹了曹操到滄海時他自己的狀況,然后再借助詩歌的伴樂朗誦,將學生一步步引入詩歌的美妙境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更可貴的是,他沒有停留在詩歌本身,而是在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讓學生從自身生活體驗去領會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對照反省,看看自己的胸襟如何,該如何達到曹操的那種境界。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欣賞詩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的修養(yǎng)。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語文問題
學以致用,語文也不例外。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語文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語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币虼耍處煈e極構建生活化的教學體系,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相結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獲取新知,再用于指導生活實踐,解決生活中的語文問題,從而體會語文的研究、應用價值。這樣將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不僅鞏固所學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位各色別樣人生。讓我們“展開語文與生活的雙翼,自由地飛翔”,在新課程指導下,使語文與生活雙贏。
參考文獻:
[1]陳娟娟.“小課堂”與“大社會”――談語文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研究與評論,2011,(03).
關鍵詞:實施;綜合性學習;促進;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0
綜合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提出課題研究或專題活動的全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并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經驗,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yǎng)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一、 實施綜合性學習,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
綜合性學習,其首要特點就體現在其綜合性上。而其綜合性,又主要體現在其學習內容的綜合上,它包括了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除了按照語文教材規(guī)定的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之外,其學習內容還具有極廣的外延。除了語文學科,它還涉及涵蓋自然、社會、美術等等學科,甚至學校、家庭、社會生活......都是其活動的內容。
如果說傳統(tǒng)的課堂分科教學人為地割裂了學生知識的整和性,那么,綜合性學習的實施開展,就恰巧彌補了這一不足。在綜合性學習中,學生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識。為完成活動,學生會積極主動的查閱資料、搜集他所需要的知識......他在進行著各種自覺甚或不自覺的學習,而這一學習過程,正是其積累知識的過程。
如我們組織的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小小提示牌》。目的是通過設計小小提示牌的方式來喚起人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在設計提示牌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各個方面的知識。比如:要設計宣傳語言,從他著手的側重點不同,他可能需要去了解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需要去了解我國現有資源的儲備,需要去了解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現狀......這是有關于自然社會的;在調查了各種資料過后,準備寫宣傳語了,他要去了解宣傳語的特點是什么,怎樣寫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及重視,他要去組織自己的語言,并力求語言的簡練、順口、號召力強,這是有關于語文方面的;在制作提示牌時,他要考慮所選的材質、如何制作、怎樣美化裝飾等方面。通過這次活動,學生的知識豐富了許多,他對環(huán)保知識、語文知識、美工制作知識等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 實施綜合性學習,可以提高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誰掌握了更多、更及時的信息,誰就掌握了更多判斷與決策的依據,增加成功的幾率?,F在的學校教育,特別是課堂教學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學生的學習活動僅限于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等等,教師教什么就學什么。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很少,掌握的知識面窄、不靈活。因此,探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結合教學內容搜集、處理課本外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
培養(yǎng)學生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具體的載體,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積累經驗,形成能力。而我們的綜合性學習,由于其自身性質特點,決定了其學習過程必然需要搜集處理很多的信息。學生為了完成學習活動,會利用自己現有的書籍或去學校的圖書館借閱相關的圖書查閱資料;會通過采訪、調查周圍的人來收集信息;會利用網絡來查詢自己所需的信息。在搜集各種信息之后,學生會對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優(yōu)化選擇等等??梢哉f,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最為有效的途徑。
三、 實施綜合性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對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多年來一直是語文教育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空白。而綜合性學習也就是學生群體的合作學習,綜合性學習強調"共同討論",強調"在活動中學會合作"、"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其目的正是著力提供一個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如《建立班級圖書角》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我協(xié)助學生來進行策劃:第一步:征求意見,擬訂建一個班級圖書角;第二步:商定讀書角位置;第三步:按小組收集圖書并給圖書分類;第四步:制訂圖書借閱制度;第五步:推選圖書角負責人。整個學習活動自始至終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四、 實施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在多學科的交叉中體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因此,其實踐性是非常強的,是第一位的。要讓學生在人人參與、全過程參與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樂趣,得到感受、體驗,習得方法,形成能力,提高素養(yǎng)。而且,綜合性學習成果的展現形式也不拘一格,如調查報告、記敘文章、展板、主題講演、建議書、研究筆記、活動方案、手抄報等等。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這個平臺上,可以盡情地發(fā)揮,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思維,同時必然會促進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如在教學《林海》一課時,為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提出綜合性活動主題--《江山如此多嬌》。我讓學生自己制訂活動方案,并對此進行了審閱,也對他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接著,同學們就按照各自的方案實施自己的學習活動。有的同學去過一些地方,就回去找了當時拍的照片,留下的記錄等。大部分同學沒去過什么地方,他們有的寫了采訪提綱,準備回家去問問爸爸媽媽,了解一下他們去過的地方;有的去圖書館借了相關的書籍;有的購買了一些刻錄祖國山水的VCD;有的上各個旅游網站下載了許多圖片等。匯報交流時更是形式多樣,有的同學畫了描繪祖國山水的連環(huán)圖畫;有的寫了贊美祖國山水的小詩;有的編寫了河南省的旅游指南;有的甚至對旅游的開發(fā)提出了一些建議......真是令我刮目相看。真讓你體會到: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還你一個奇跡。
五、 實施綜合性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心理現象,包括目的、興趣、習慣和氣質好奇心等方面的因素。非智力因素得到發(fā)展可以彌補智力因素的不足。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自己確定主題、制訂活動目標、親自動手實踐等,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并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興趣被激活的同時,學生就會表現出迫不及待的、更強烈的自我表露的心理。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比如在上文提到的《建立班級圖書角》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同學們因為有了自,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他們積極為圖書角的建立出謀劃策,一旦建議被采納,就會興高采烈,體會到了思維的樂趣。
總而言之,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它對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雖然,綜合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教師可能開發(fā)實施得仍然不夠。但是,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對其認可與接納,并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對綜合性學習的探索研究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綜合性學習必然會蓬勃發(fā)展,學生的素質必然會得以提高!
中國基礎教育的特點是進度快、難度高、知識點多。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我國學校教的知識難于、多于美國,這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必然比美國的教育省略了很多東西。省略的是什么,與創(chuàng)造力有何關系,這需要我們進行具體而細致的分析。譬如,美國小學四年級的課本中涉及熱空氣上升原理的課程教法是:指導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熱空氣氣球,學生要自己準備各種材料、自己動手制作,失敗了再重新做。這樣,整整一個星期的教學時間都花在制作一個熱氣球上。相比較,我國學校同類課程的教法則是,教師照課本講原理,學生聽講后背熟即可。
不難發(fā)現,美國學校一星期的課程,我們只用10分鐘就可完成。正是由于進度快,所以課程內講授的知識點多,但我們的快進度是有代價的,即我們省略了動手制作的全過程,因而我們的學生不會像美國學生那樣嘗試到成功,也不會體驗到失??;不會知道照著書上的程序做仍會遇到很多困難,包括材料的性質是否符合實驗要求,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是否有誤差。在這樣一個自己動手的全過程中,學生必然要思考、要選擇、要尋找失敗的原因、要克服各種困難。如此學到的原理,就不只是書本上的抽象定義,而是包含著自己親身經歷和真實體驗的生活道理。
中美兩國教學過程的差異向我們顯示,同樣是一個知識點,對中國學生來說,這只是書本上枯燥乏味的并與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的抽象理論;而對美國學生來說,書本上的內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因此,與實際生活相連的教學過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們形成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正確的知識觀,同時激發(fā)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這是個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驅力。毫無疑問,當我們用10分鐘完成美國學校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時,我們的學生就不可能像美國學生那樣得到多方面的知識收獲和多方面的能力訓練。
我們常?;\統(tǒng)地說中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比美國難,其實,我們只是難在數學課程上,而其他課程,尤其是社會人文課程,美國學校的要求則遠遠高于我國。美國的孩子從小學起就開始學習按規(guī)范要求查文獻、寫論文,搞社會調查、寫調查報告。從中美兩國社會人文課程的比較來看,我國學校教育的課程難度低,教學要求更低。這意味著,在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方面,我國的教育落后于美國,而人文素質是構建創(chuàng)造能力的總支撐,這方面的缺陷則是影響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根基性的缺陷。
即使是數學課程,我們的難度也只是集中在數學的解題技巧上,而不在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上。也就是說,在使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我國學生的數學優(yōu)勢則不再顯現。當中國的學生把大量時間花在解高度抽象的數學難題的時候,美國的學生在參與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從中積累相應的經驗和形成相應的能力。中國的基礎教育與學生的未來生活和工作脫節(jié),而美國的孩子卻在中小學階段就不斷積累未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經驗。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我國學生由于深埋在智力游戲般的數學謎題中,使他們沒有時間參與各種對他們的未來有更重要影響力的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際生活與實際工作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包括自我表達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的能力。對于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的教育是基本忽略的,而美國的教育卻極為重視。在美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中,含有很多非常實用并且學生無論將來干什么都用得著的內容,包括如何在最短時間里介紹自己,如何說服別人,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在眾多可能性面前恰當地選擇等等。顯然,美國學校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多方面能力,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非常細致的能力訓練。
美國的學校教育注重在“做”中學,而學生正是在完整地做完每一件事的過程中,完整地了解實際境遇、完整地體驗實際感受、完整地遭遇實際困難、完整地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完整地獲得新的發(fā)現。在接觸真實的情景、完成真實的任務中,必然會鍛煉出處理問題的真實能力?!白觥钡倪^程是增長智慧的過程。相比較,我國的基礎教育沒有要求學生完整地“做事”,我們省略了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大部分過程,只是取出其中一個細節(jié)要求學生做好,即熟記教科書上需要考試的內容。
創(chuàng)造力是人的綜合智慧的產物,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支撐,而我國的基礎教育是在遠離社會生活實踐的狹小天地里,集12年的時光,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一種能力,即通過記憶的手段完成應試任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