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勞動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古詩教學 情感 環(huán)境
古詩以意境清新,含義深刻,語言生動,韻律優(yōu)美而著稱,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教育的一座寶庫,成為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在古詩教學中我根據(jù)不同內容,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一.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的教育?!拔槐安桓彝鼞n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娙伺R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教學時,我們可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3.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紳在《鋤禾》一詩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愛勞動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的教育。
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同時,我們可結合古詩教學,著重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1.熱愛水資源的教育。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幅壯麗的瀑布圖,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贊嘆之余,我們不禁要反思:假如沒有了水,還會有瀑布嗎?大自然的許多與水相連的神奇景觀還會存在嗎?
2.熱愛鳥類等動物的教育。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碧幪庿B語,使春天顯得有了氣息。杜甫在《絕句》中也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秉S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面反映出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此外,駱賓王的《詠鵝》,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等詩都是環(huán)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壞鳥類等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那么絕不會有“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的動人美景。
3.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的教育。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币猿鰤淼囊恢t杏贊美了滿園春色。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币院苫ǖ拿纴硪r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辈粌H描寫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表達了自己對小草的深切贊美。賀知章在《詠柳》中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边@兩句將柳樹、柳條描寫得非常美,既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又寫了碧綠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詩均有相關的描寫。這些用來教育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具體直觀,具有很強的教育性。
目前,很多的初中學生學習古詩詞,課堂上主要是聽老師講解,課后下功夫背誦,大都是以記憶為主,學一首掌握一首,根本不能舉一反三在考試時,很多學生賞析古詩詞,不知道該如何著手,更不用說深刻領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冻踔挟厴I(yè)學業(yè)考試說明》中關于古詩詞的考查要求是“能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領悟內涵并品味語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中不乏古詩詞賞析類的考題,而且有擴大的趨勢。下面本人就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略提幾個見解。
一、多角度把握詩詞的內容。
1、關注題目。古詩詞中有的題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內容、主旨。認真地分析題目,有時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寫的內容。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其實也暗示了作者在團圓之夜,卻不得不忍受離別之苦,通過題目能了解到很多詩文的深意。對理解該古詩文有很重要的意義。
2、關注背景資料。背景資料包括時代狀況、人文地理、作者思想、生活經歷等,它是為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來服務的。作為教師對這些背景資料都必須有所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根據(jù)學情以及教學的要求做適當?shù)倪x擇,以便于合理地運用于教學之中,使其發(fā)揮輔助教學的作用。
3、品味關鍵詞。古詩詞中的關鍵詞最能體現(xiàn)古詩詞豐富的內涵,慢慢品味,詩詞的韻味頓生。如劉禹錫的《秋詞》,“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勝”,一個字便否定了古來的悲秋觀念,表現(xiàn)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4、抓住古詩詞中的景色描寫。古詩詞的寫作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蓪懢?,可抒情,可議論,可敘事??梢钥隙ǖ氖?,每一首詩詞中都有景色的描寫。通過對特定景色的描寫,反映作者的心情,抒發(fā)表達的感情。如《西江月》一次中,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就把夏夜也有的幾個具體景物有序的排列,寫出了特有的夏夜美景。那種大雨將至,突見茅店的欣喜之情通過景物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5.領悟深層含義。古詩詞以含蓄委婉吸引讀者,必須通過字面意思去深刻領會詩詞的內容,意境。如《赤壁》一詩中,作者通過對一件古物,折戟,回想起三國時那場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以兩個美女的命運象征國家的命運。
二、了解古詩詞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1.直接抒情:作者在詩詞中把內心強烈的感情不加掩飾地直接敘述出來,讓強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傾瀉而出。如蘇軾《水調歌頭古》中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直接抒發(fā)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直接表達了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的美好愿望。
2.借景抒情: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巧妙地將依依惜別的深情借助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3.托物言志:通對事物的描寫和敘述,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的《沁園春雪》,“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詩人通過多北國的雪景的描寫,抒發(fā)了對無產階級革命者的贊美之情。
4.用典:它是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說明白己觀點的一種修辭方式。如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懷舊空吟聞笛賦”,“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作者借這個典故寄托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暗洁l(xiāng)翻似爛柯人”中的“爛柯人”的典故見《述異記》,作者借這個典故比喻自己長期貶謫在外,乍回家鄉(xiāng),仿佛有隔世之感。
三、歸納古詩詞的題材和作者作品的風格特點。
古詩詞的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而且在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初中階段常見的古詩詞題材及作者的寫作風格有:
1.送別詩: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fā)別離之愁。特別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別詩給人以回腸蕩氣的美感享受,絲毫沒有送別詩所慣有的感傷與悲涼。
2.邊塞詩:這是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歌。大多是反映邊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鄉(xiāng)親人,渴望國家安寧和報效祖國、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情懷。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更多地表現(xiàn)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
3.愛國詩:表達強烈的愛國之情;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統(tǒng)治者的擔憂、不滿。如陸游、杜甫(沉郁頓挫)、文天祥(慷慨激昂視死如歸)
4.哲理詩:是一種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fā)某種哲理的詩歌。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朱熹的《觀書有感》等。
5.詠物詩。這是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比擬。如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關鍵詞:小學古詩;教學方法;嘗試;激發(fā);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6-0149-01
教學的方法是“誦讀優(yōu)秀詩文,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我嘗試運用目標不變、自主探究、立足現(xiàn)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進行教學。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一、 充分發(fā)揮古詩“興觀群怨”的功能,激發(fā)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我國古代詩論中,詩歌具有抒發(fā)感情、認識自然和社會、團結群眾、針砭時弊的重要功能??鬃诱f:“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他是把詩歌作為治理國家、教化人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來看待的。這也是我國古詩千百年來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是從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出發(fā)編選的,如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美麗風光的《望廬山瀑布》、《暮江吟》等;描寫自然景物和吟詠天成之美的《春曉》、《江雪》等;歌頌勞動和勞動人民的《鋤禾》、《蠶婦》、等;抒發(fā)愛國主義情感和親情、友情、鄉(xiāng)情的《示兒》、《靜夜思》等;闡發(fā)生活哲理和自然規(guī)律的《草》、《題西林壁》等;描寫兒童生活的《所見》、《小兒垂釣》等。
在教學伊始,教師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精心引發(fā)學生興趣。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采取“引趣”之法,可使學生興趣倍增,情感激蕩,再引導他們學習全詩,教學效果往往會出人意料。
二、充分挖掘古詩的美學價值和學生
的想象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我國古代詩歌在千百年的發(fā)展中日臻完美。它不僅是一種語言的藝術,而且是一種包容了音樂、繪畫等在內的綜合藝術,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寶庫,有著巨大的美學價值。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這些古詩,有平仄、押韻、格律的音樂美;有對仗、對詞的對稱美;有詩中有畫的繪畫美,很好地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詩歌的美學價值。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所以,教師在讓學生知道古詩的作者、朝代;會說詞義;會說詩句的意思;知道寫的景(事);知道抒發(fā)的情感的同時,要注意學生心理、態(tài)度和情感的變化,采取放錄像、賞圖片、配音樂、想畫面等手段,努力擴展學生的想象,維持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就會有意外的收獲。
在學習中可以采用學生自學――小組交流――小組匯報―――全班交流――師生共同小結的教學流程,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求學生反復誦讀、背誦,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吟誦,可以自然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二是教師要講清詩歌的字面意義及其蘊含的意義。如“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坐著”的意思,而是“因為”的意思,再如“可憐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憐”,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值得同情”的意思,而是“可愛”的意思,類似這些字、詞都應讓學生準確理解。三是要求學生在誦讀和理解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力,在自己的腦海里再現(xiàn)詩歌的意境,從而感受詩人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創(chuàng)作源泉,學會用自己眼睛、耳朵等感受周圍的世界,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描繪美。
三、充分運用古詩的寫作特點和優(yōu)美語言,提
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我國古代詩歌講究煉字、煉句、煉意,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多彩,搞好古詩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賦、比、興”的創(chuàng)作手法,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古詩的顯著特點。如《鵝》、《早發(fā)白帝城》等,都是不假雕飾,直陳其事,任意鋪排,運用了“賦”的手法,或刻畫出生動的形象,或將人帶入一種悠遠的意境?!锻麖]山瀑布》、《暮江吟》等,有著精彩、生動的比喻,“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霜葉紅于二月花”、“露似真珠月似弓”,都以“比”的手法創(chuàng)造了鮮明生動的形象,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芭d”的手法的運用,更是俯拾即是。如《鋤禾》以鋤禾起興,從而引出節(jié)約糧食的道理;《草》則以“離離原上草”起興,從草的枯榮揭示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自然規(guī)律。學生了解這些寫作手法,無疑會對提高作文能力大有裨益。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描寫,如何敘述,如何以比喻來描寫事物,如何從淺近的事物引申出深刻的道理。
一、做好預習,明確學習要點
古詩凝練含蓄、形象生動、意境深邃、內涵豐富,并且表現(xiàn)手法多樣,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正確的古詩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可以教會學生為人處世之道,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引導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時間,使學生愿意主動思考,并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堂語文課要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預習必不可少。如果所有的知識點都需要在課堂上講述,不僅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也不利于學生聽課效率的提高。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指出重難點,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自主預習,比如說作者、背景、生澀字詞等。例如學白的《贈汪倫》,如果不了解詩的寫作背景,學生不禁會迷惘,水真的深千尺嗎?寫的是友情還是愛情?還有南宋陸游的《示兒》,如果學生不了解當時南宋朝廷屈辱求和、偏安一隅的背景,就難以體會詩人臨終前滿腔的悲慨。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主學習,可以自己解決這些疑問,不但加深了印象,還提高了自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會有所增強。
二、激發(fā)興趣,豐富古詩教學
當前的網絡文化、快餐文化充盈著學生的日常生活,加上古詩文特有的含蓄凝練使學生潛心學習古詩變得十分困難。而且在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中大多是“灌輸式”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教師講什么,學生聽什么,方法單一,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完全感受不到詩歌的意境美、韻律美,體會不到作者在寥寥數(shù)語背后寄托的深厚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應付考試,往往注重對字、詞的解釋,將很多精力和時間放到了古詩翻譯上,缺少對全篇的整體把握,學生無法展開想象,于是很難理解古詩的深層內涵,領悟不到詞的意境。想要改善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邏輯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還比較差,對于學習知識往往是憑借感性認識,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會深入研究,不感興趣的知識便無法繼續(xù)。學生無興趣、無精打采,必然會影響教師的授課,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夠成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學生對所學內容飽含興趣,就不會排斥聽課,反而會以學習為樂,勤于研究,這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時,可以給學生講述關于“陽關”的歷史典故,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成功地引起學生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課堂上。多媒體教學存在諸多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突破自身條件的限制,補充設計教材難以涉及的生活內容,輸入生活信息,向學生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料,使學生全面理解教學內容。同時要保證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具有趣味性、新穎性,同時還要具有針對性。還是用王維這首詩舉例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在上課伊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陽關的照片,介紹有關的旅游景點,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古詩意境的理解。
三、強化朗誦,體會古詩情感
古詩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F(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浮躁、蒼白,我們可以從優(yōu)秀古典詩文中攝取精神的雨露甘泉,洗滌我們的靈魂,從這些美的境界中,感悟古人的智慧才情,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國學修養(yǎng),提升我們的品味。有感情的朗讀古詩有利于更好地感知意象,有利于畫面在腦海中的展開。例如,學習到《敕勒歌》中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時,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腦海中會勾勒出這樣一幅畫面,一望無際的草原在盡頭仿佛和天空融為一體,一陣輕風吹過,有牛羊閃現(xiàn),但瞬間又被淹沒在綠色的海洋里,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經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師再加以適當講解、引導,古詩的神秘面紗便會被揭開。古詩是語言的藝術。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會對古詩的內容有一個初步地理解,還可以體會到古詩和諧的韻律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在對古詩內容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表達自己的看法,對于不同的見解,教師要加以尊重。例如,唐代王翰的《涼州詞》,有同學認為體現(xiàn)了詩人對戰(zhàn)爭、對生死的豪放,有同學認為表達了作者極度悲痛的心情。對此,教師可以作進一步的講解和補充,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朗讀方法,如個人朗讀、小組朗讀、優(yōu)秀學生示范朗讀等。
四、學以致用,回歸日常生活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既要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原則,又要遵循古詩教學的特殊原則。
(一)從屬原則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要從屬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要以古詩的語言文字為媒介,以指導學生理解運用古詩中的語言文字為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目的,實現(xiàn)古詩教學中的美育目標。
(二)滲透原則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要滲透在初步的古代漢語知識的傳授中,滲透在古詩的意境體驗中,滲透在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中。同時,它還滲透于古詩教學本身。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課堂結構是否合理,是否疏密有致、節(jié)奏和諧;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是否切實有效,富于變化;教師的語言是否準確生動,富于條理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板書是否簡明扼要,富于美感……都將影響古詩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
(三)情感原則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要以情感為基礎。要重視古詩中的情感分析和情感體驗,要做到導情、帶情、動情、傳情,情貫始終。
(四)趣味原則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要注重情趣和意味。這種情趣和意味來自于古詩中語言文字的理解,來自于古詩意境的再現(xiàn)和情感的體驗。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方法
古詩的美是多方呈現(xiàn)的,語言、情節(jié)、意境、聲韻,不一而足。因此,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其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因為古詩本身是一個整體,這些方法通常是同步或者綜合運用的。
(一)在理解詞句中領略古詩語言的美
古詩是用古代漢語寫成的,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距較大。要欣賞古詩的語言美,必須首先理解它的字詞句,讀懂它的意思。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字詞句的理解,有一個度的問題。隨便疏通一下,讓學生似懂非懂,不行;想要講深講透,讓學生全盤掌握,又不可能。只能著眼于為理解古詩的思想內容、情感意味服務,讓學生具有初步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從而體會古代漢語的凝煉、含蓄與變化,領略古詩的語言魅力。
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初步認識古代漢語中的同源通用及通假現(xiàn)象,如《敕勒歌》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見”和“現(xiàn)”,《鹿柴》中“返景入深林”的“景”和“影”;要讓學生初步了解古代漢語中詞的活用,如《別董大》中“千里黃云白日曛”的“曛”屬名詞活用為形容詞,《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屬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要讓學生初步懂得古代漢語中的詞義變遷。
古詩的語言美,集中體現(xiàn)在它的凝煉、生動、含蓄和變化。教師要在教學中幫助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體會。如教學《題臨安邸》時,就要注意讓學生體會“暖風熏得游人醉”中“熏”和“醉”的精妙用法。這兩個字,將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確實生動形象、凝煉傳神。而教學《早發(fā)白帝城》時,則要注意讓學生揣摩“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的意義。這里的“輕”,其實不只是小船的輕快,更是詩人心情的輕松。當然,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是需要適當介紹古詩的背景的。
(二)在融合情境中體味古詩意境的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多數(shù)是寫景的。教學這些古詩,要特別注意讓學生感受古詩的融情于景、情境交融,進而體味古詩的意境美。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的是乍雨還晴、風云變幻的西湖景象。詩人先在船中,后在樓頭,抓住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風卷地、水如天,由遠及近,動靜結合,寫得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
(三)在分析情感中感受古詩境界的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少數(shù)古詩敘事議論直抒胸臆,情感熾烈,思想境界較高,如《夏日絕句》《示兒》《題臨安邸》《石灰吟》,至今仍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教學這些古詩,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深沉的情感,感受詩作崇高的境界。如《示兒》是陸游的臨終之作。一個人臨終之時有多少話想說??!“死去元知萬事空”,詩人什么也不掛念。只有一件事情讓詩人直到死也牽腸掛肚,那就是國家的興亡,民族的命運――“但悲不見九州同”!詩人唯一要囑咐子女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教學《示兒》,必須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濃烈的愛國情感,感受詩人相信國家一定能夠統(tǒng)一的堅定信念。
一、激情導入,自讀自悟。
課前,我要求學生搜集自己知道的古詩,并在課前三分鐘互相交流。然后,我用激情的語言導入新課:“同學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古代的許多詩人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詩,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唐代詩人賈島所寫的古詩《尋隱者不遇》?!睂胄抡n后,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古詩內容。學生很快就感悟到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作者訪問隱者,而沒有見到的情景,初步感知了古詩的內容。這樣,學生的自讀代替了老師的分析、啟發(fā)、誘導,培養(yǎng)了他們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二、扣讀導悟,讀出情趣。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指出: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怎樣才能點燃學生朗讀古詩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這首詩是用尋訪答問的形式寫的,雖省去了一些語句,但從三句答句中可知道作者問了什么。朗讀時要啟發(fā)學生想象作者訪問的經過,并讀出作者訪問時心情的變化。讀“松下問童子”時,語速平緩,充滿希望;讀“言師采藥去”時,語速稍緩,語調降低,由希望變得失望;讀“只在此山中”時,語調升高,語速加快,從失望中看到了希望;讀“云深不知處”時,語調又降低,語速緩慢,聲音拖長,表現(xiàn)出作者悵然若失、無可奈何的心情。
三、以寫見悟,寫出情趣。
書寫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在教學本課時,我特意安排了書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書寫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記憶和理解。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地寫一遍。
(生抄寫古詩,師重點指導“松”“采”“藥”這三個字。)
四、以演見悟,演出情趣。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我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詩中所描寫的內容,一人當詩人,一人當童子,按一問一答的形式表演。鼓勵學生根據(jù)詩的內容,大膽想象兩人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然后自由發(fā)揮,現(xiàn)場表演,并進行評議。
五、以畫見悟,畫出情趣。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語文情趣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顯現(xiàn)出來。于是,我設計了師生共畫隱者生活環(huán)境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同學們,這首詩沒有直接寫出隱者,而是通過詩人與童子的對話來表現(xiàn)出了隱者的生活,你能想象一下隱者的生活環(huán)境是怎樣的嗎?
生:山中云霧繚繞,山上長滿青松、野花、野草,非常美麗。(自由說)
師:你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老師與兩名同學在黑板上作畫,其余同學在本子上畫。)
師:我們三人誰畫得好呀?
生:老師畫得好!
師:這兩位同學畫得也不錯,他們的想象真豐富!
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畫環(huán)境是手段,想象隱者的居住、活動環(huán)境是目的。讓學生畫環(huán)境的意義有三: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否了解了隱者的生活;二是這樣做符合小學生善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三是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六、虛擬情境,說出情趣。
教學藝術,是移情的藝術。于是,我做出了別出心裁的移情設計。
師:我知道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小童子,想不想當小童子?
生:想!
師:我是中國古詩研究會的成員,想采訪你們,寫一首古詩,讓更多的小朋友來讀,你們愿意接受我的采訪嗎?
生:愿意!
師:詩人賈島去找你師父時,你在干什么呀?
生:我在松樹下等師父回來。
師:那你師父去哪了?
生:到山里采藥去了。
師:那賈島見到你師父了嗎?
生:沒有,因為山里云霧繚繞,看不清師父在什么地方。
實踐表明,這種采訪調動并調節(jié)著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活內在所需的因素,把認識與創(chuàng)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統(tǒng)一起來,十分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提高。
七、含英咀華,誦出情趣。
讀古詩,要善于含英咀華,才能真正把握古詩的神韻和精髓、賞閱古詩的美感所在,同時,也才能不斷陶冶自身的語文情趣。
師:通過采訪,我打算把剛才的對話寫一首古詩,讓更多的小朋友讀到它,有現(xiàn)成的古詩嗎?
生:有!
師:誰能聲情并茂地讀給我聽聽?(生讀)請同學們再認真練習誦讀。(背給自己的同桌聽)
八、學生自己總結收獲和感受。
可以說,在小學的各個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在古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從低年級段開始,便明確要求學生“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而到了中、高年級段,這種能力和要求也不斷地在提高與深化。在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一下在古詩的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對情境的想象。
小學課本中,所選取的古詩絕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寫景狀物的詩,當然其中也有少許篇幅的敘事或抒情性的作品。這些詩,生動傳神地描繪出了祖國大好山河的風光美景,或一年四季不同時節(jié)、不同地域的面貌,絕大多數(shù)都是經過遴選的名篇佳構、傳世之作,這些詩篇中包含著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需要學生深入到詩文所描繪的境界中,才能更加真切地領略到其中的韻味。
比如,杜甫的《絕句》一詩中,僅僅只有二十八字,卻形象鮮明地描繪出了初春時節(jié)鄉(xiāng)村一隅的景色,在這短短的七言絕句中,詩人寫出了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船等諸多的景物,并有黃、翠、白、青等到多種顏色,以及鳴、上、含、泊等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語,可謂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容量確實是很大的,讀后讓人如同身臨其境,與詩人一起走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春色美景之中。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初步閱讀和感知的基礎上,將景物在大腦中想象組合成為一幅實實在在的圖畫;或者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教師的朗讀,邊讀邊浮現(xiàn)畫面;或者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這首詩所描述的景色說給同學和老師聽;還可以在學完之后,動手將詩中的景物用一幅簡筆畫或水彩畫構勒出來。這些做法雖然形式不同,但都將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其透過表面的文字深入到詩歌所呈現(xiàn)的意境中去。這幅畫面中,有著不同的事物,但它們不是單獨的互不相聯(lián)的個體,它們共同地組成了這幅畫面的有機整體。
當然,有的詩所描繪的景色,意境是十分深遠的,單憑一兩幅靜止的插圖是難以畢現(xiàn)的,必須讓學生調動自己的大腦去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才能領悟到其中的意境。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是一首送別詩,特別是后兩句所描繪的景色,意境是十分深遠廣闊的,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的情景:李白站在黃鶴樓上,望著摯友孟浩然坐著的一葉扁舟,在煙波浩渺的長江之上,順著悠悠的江水,越行越遠,一直地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詩人卻茫然地佇立在那里,久久不愿離去。如此,詩歌外在的畫面和內在的意境,必然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得到進一步的彰顯和再現(xiàn)。
二、對情感的想象。
“詩言志”,每一首詩都是作者為了表達一定的情感而作的,不論是寫景詩,還是敘事詩、詠物詩、離別詩、懷鄉(xiāng)詩等,都包含著詩人特定的情感和態(tài)度。由于詩的篇目字數(shù)的限制,以及古詩用字講究精煉的特點,絕大多數(shù)古詩在表情達意時都十分委婉含蓄,對于理解能力本身還很薄弱的小學生一下子是很難以感悟到的,必須加以想象和體會,才能領略到。
在古詩中,像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悉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那種直抒胸臆的風格并不多,即使一向以狂放豪爽而著稱的李白,他的一些詩在表情達意上也是十分地含而不露,讓人猜度的,如在他的詩《早發(fā)白帝城》中,詩人獲罪被流放,不料中途又被赦免,可以說是興奮之至的,但屢遭不幸的詩人此時已經不再放縱情感了,只是在他的詩中我們能夠觸摸到按捺不住的喜悅之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在對景物的描寫中帶著濃厚的情緒色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詩人出發(fā)時的天氣晴朗、朝霞滿天,行船時順水順風,途經三峽時,兩岸原本悲哀的猿猴啼聲在詩人聽來竟也十分地動聽處感受。從中我們不難感受詩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而“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兩句,表面是寫行船之快,實際是寫詩人的心情之歡快,這些都需要學生細細地想象、玩味才行。
三、對道理的想象。
不少古詩中都有一些千古傳唱的名言佳句,這些句子雖然往往十分的精短,但卻能包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耐人尋味,給人以啟發(fā)和思考,蘊含著一定的哲理或思辯色彩在其中。這些詩句需要學生做細細的品味,方能解讀到其中的真諦。在低年級的教材中便安排了《鋤禾》一詩,這首詩教育學生要懂得勞動人民勞動的辛苦,從而培養(yǎng)從小勤儉節(jié)約的詩,詩的后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便是帶有勸喻說理色彩和名言警句的意味,極易使學生聯(lián)想到自身;而《登鸛雀樓》一詩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同樣也是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
【關 鍵 詞】 古詩教學;誦讀;質疑;拓展
古詩詞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的學生望“詩”生畏。因此,如何尋找一套比較適合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容易陷入讀一讀、背一背、抄一抄、寫一寫的尷尬局面。因此,如何引導讓他們有意識地構建自己學習古詩的體系,真正體會古詩學習的樂趣,成了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重中之重。我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清平樂?村居》為例,談談小學古詩詞教學。
一、吟詠誦讀,感受詩意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詩詞語言精煉含蓄,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適合朗誦。一位好的語文老師在教古詩詞時,應該通過變換不同的閱讀方式,層層遞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吟詠誦讀中明白詩意。
(一)范讀文本,感知想象
《清平樂?村居》是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整首詞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勞作的情境,雖然只有區(qū)區(qū)幾十個字,卻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恬淡舒適的農村生活的畫面。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上課伊始,我配樂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認真聽,并在腦海中想象詞中描寫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聽完老師的誦讀,我讓學生們說說你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面對這樣的畫面,你想到了什么?這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二)初讀詞作,讀準字音
有了之前的范讀做鋪墊,接下來我讓學生自讀古詞?!肚迤皆?村居》這首詞中有幾個難讀的字“翁”“媼”“臥”“剝”“蓮”“蓬”。在初讀古詞前,我把這幾個字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出來,讓同學們重點把這幾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再讀古詞時,基本能較準確地讀準字音,宋代朱熹曾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而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永遠不忘。”只有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詩詞,而且讀得字正腔圓,才能讀出自己的體會。
(三)再讀古詩,讀出節(jié)奏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5~6年段)學習古詩文的階段目標:“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盵3]古詩講究的是平仄押韻。課前我做了分析:《清平月?村居》的平仄組合是,上闋: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下闋: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聲就是陰平和陽平,聲音要拉長,仄聲就是上聲和去聲,聲音要短促。上闋的停頓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溫媼?下闕的停頓是: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押韻,上片四句尾音:ao,ao,ao,ao;押韻押ao韻;下片四句尾音:ong,ong,ai,eng。下片一、二、四句押韻,押ng韻;上下片換韻。上課時,我告訴孩子們詩詞的音韻美,引導他們邊讀邊打拍子,讀出節(jié)奏。學生用這種打節(jié)奏的方式讀出了快樂,讀出了詩的韻味和情感。
二、巧妙質疑,體會詩情
古詩詞所表達的情感總是滲透在詩詞當中,如何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所描寫畫面的展開聯(lián)想,以及如何體會詩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巧妙的質疑,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當中體會詩詞的意境美,并內化于心。
(一)緊扣關鍵字,感悟情感
俗話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抓準關鍵字,深入理解文本,感悟作者情感,是學習語文的一種策略。在讀懂了詩的意思之后,教師的關鍵性引導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如在教學《清平月?村居》時,為了突破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我先拋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請找出能表達作者心情的三個字“醉”“喜”“媚”。當學生找出關鍵字后,我又追問:“這些字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喜悅)我繼續(xù)提問:“我如果選擇其中的一個字作為板書,應該用哪一個好?”(學生很自然就說出了“醉”字)。由于引導質疑巧妙,而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整首詞中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關鍵字,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樣整首詞所表達的意境就很容易突破了。
(二)聚焦關鍵詞,感受人物品質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聚焦品味關鍵詞,點準文章的穴,把好文章的脈,去感悟人物品質。當學生已經體會到了整首詞所要表達的情感后,我趁熱打鐵,繼續(xù)追問:“這三個可愛的兒子已經走到我們跟前了,瞧,多棒的兒子呀,我們如果用四字詞來夸夸他們,用什么詞好呢?”大兒子( )、二兒子(
)、小兒子( )。學生這時已經能說出好多恰當?shù)乃淖衷~了,有“任勞任怨、心靈手巧、活潑可愛”等等。我再提問:“你們想用詩句來贊美哪個兒子呢?”這時讓孩子們再讀詩句時,這種贊美就能發(fā)自內心了。因此,巧妙的質疑在詩詞的教學當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突破詩詞的情感,達到學生自主學習,樂于探究的目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中華語言的博大精深。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升華
古詩詞來源于實際生活,也要服務于生活。學生們學習了古詩詞之后,除了學習語言,領悟詩魂,更為了陶冶情操,美化心靈。
(一)引導創(chuàng)新,延伸課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提到:“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盵4]學習了這首田園詩詞之后,怎樣讓學生把詩中的美表達出來,我設計了這個練習:“讀了這首詞,你想起了怎樣的美景?”我讓第一組的同學寫寫小草,第二組的同學寫寫小溪,第三組的同學寫寫茅屋,把他們心目中的村居美景寫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古詩詞之后能夠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
(二)拓展閱讀,知識遷移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盵5]“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6]為此,我讓學生收集課外讀過的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交流后張貼教室,讓他們自編詩刊,熟記好詞佳句,思考其共性與個性,和同學交流,試著把古詩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讀寫結合。
從上述課例可以看出,不管小學古詩課堂如何變化新的模式,其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新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實現(xiàn)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要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7]
【參考文獻】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3.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一.《考綱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二.抓好鑒賞的切入點:
1.從標題入手。
2.從作者的生平情況及藝術風格入手。
3.從注釋及題目的相關提示入手。
4.從作品中所選取的物象入手。
5.從作品中的重點詞語入手。
三.常見題型及套路。
(一)表達技巧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運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詩人巧妙地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寫中,請結合詩歌進行賞析。這首詩歌是怎樣動靜結合的。等等。
解題套路:(1)指出運用的手法。(2)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要結合詩歌具體分析。(3)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二)形象意境類:
A.形象
命題形式: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形象的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題套路:(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
示例:試分析下面詩中畫眉鳥的形象。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
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
不及林間自在啼。
詩歌描寫了一只畫眉鳥出籠后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形象。其中一二兩句具體描寫鳥出籠后自由飛翔,無拘無束地歌唱的特點。其實畫眉鳥的形象就是擺脫束縛后自由舒暢的詩人自身形象的寫照。
B.意境
命題形式:這首詩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首詩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解題套路:(1)描寫的景象。(2)意境的特點。(3)作者的思想。
(三)語言特色類
命題形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風格?談談這首詩的語言藝術。詩歌中哪句話或哪個詞或哪個字比較妙,妙在哪里?
解題套路:(1)總述語言特色。(2)結合作品具體分析。(3)這樣的語言的好處。
(四)思想內容類
命題形式:請分析某句詩的思想感情,內涵。概括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和內涵。闡述詩歌所表達的觀點,態(tài)度,主張。
解題套路:(1)塑造的形象。(2)作者的感情。(3)作品的思想意義。
籠統(tǒng)地說:從藝術節(jié)手法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具體題目。
四.詩歌之比較鑒賞
所謂比較鑒賞就是將語言、內容、形象、表現(xiàn)手法相近或相反的兩首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鑒別、賞析。
古典詩詞比較鑒賞題測試形式大體有如下幾種類型:
1.比較人物形象的特點與意象的內涵。
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詩人的形象(亦稱抒情主人公)和詩人之外的特定對象的形象。解答此類題,要把握刻畫人物的常用方法,諸如細節(jié)刻畫、烘托、對比、襯托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語境中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
例:閱讀下面兩首詩,簡析兩首詩中采蓮少女形象的異同點,并分析詩人通過塑造的采蓮少女形象,各表達出什么樣的感情。
采蓮曲 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
荷花深處小船通。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逢郎欲語低頭笑,
碧玉搔頭落水中。
答案:兩首詩中的采蓮少女都熱愛勞動,辛勤勞作。王詩中少女美麗、歡樂,充滿青春活力;白詩中少女羞澀、純真,情感真摯。兩首詩都傳達出作者的歡悅、驚喜之情。
2.比較情感基調。
古典詩詞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產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憑空而發(fā),總要借助一定的物象來傳達。解答此類賞析題,要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調,從而達到與作者的情感共振。
例:下面兩首唐詩都表達了送別友人的離情。試簡要分析兩首詩感情的不同之處。
送柴侍卿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這里要求比較賞析兩詩不同的情感基調,扣住《送》詩“不覺”“一道”“何曾”等詞細心品味,就會把握詩中表達了灑脫、樂觀、豪爽的感情;扣住《黃》詩“煙花”“孤帆”“盡”“唯見”等詞反復品味,就能理解到詩中表達的惆悵、難舍、牽掛的感情。
3.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
古典詩詞講究遣詞煉句,甚至有人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詞煉句其實就是作者力求選擇最能準確傳達自己情感的詞句。解答比較遣詞煉句的技巧題,可以按照分析詞語含義、結合作品具體分析、表達技巧與表達作用的步驟來進行。
例:閱讀下面兩首詩,簡要分析李詩中“逐”字和曾詩中“倚”字的不同表達效果。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