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史料資源的初中歷史教學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強調(diào):“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保?]由此足見,歷史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性。史料作為歷史的記錄,在幫助學生認識歷史時發(fā)揮著關鍵作用。因此,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意識素養(yǎng)離不開教師對史料資源的有效挖掘與充分運用。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歷史與社會教材為例,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一、耦合圖史資料,深化歷史理解
歷史理解是歷史意識素養(yǎng)中的一個關鍵部分,它希冀于學生能以史料為載體,設身處地去了解歷史事件,并能對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出合理解釋。我們通過《鴉片戰(zhàn)爭的烽煙》課例中的“虎門銷煙”片段來細細感受。本課旨在讓學生回歸歷史現(xiàn)場,理清鴉片戰(zhàn)爭的來龍去脈,并以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為基點去感受中國人民的抗爭史?;㈤T銷煙作為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故教師可耦合圖史資料來幫助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去全面把握虎門銷煙的原因。在教學時,筆者首先用教學助手在電子白板上展示插圖。(詳見圖)其次,再輔以“鴉片輸入與白銀外流關系表”(詳見史料1)和“林則徐上書道光皇帝的奏折片段”(兩個史料內(nèi)容。隨后請學生結(jié)合所給圖史資料思考虎門銷煙的背景。學生借助上述史料進行自主探究。例如,有學生通過觀察圖中吸食鴉片百姓骨瘦如柴的慘狀,推知鴉片會損害中國人的身心健康;再如,有學生以鴉片輸入與白銀外流關系表為切入點,特別是白銀外流從1800-1809年的51339100銀元激增到1830-1839年的243958005銀元,認為大量白銀外流是禁煙的理由;也有學生從史料2中“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shù)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等文字中發(fā)現(xiàn)鴉片泛濫會嚴重削弱軍隊的戰(zhàn)斗力。更有學生結(jié)合圖史資料給出更全面的理解。此時教師可適時歸納總結(jié),正是這些原因合力促使道光皇帝下決心禁煙。可見耦合圖史資料有助于學生對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出更全面的解釋。一方面,歷史圖片帶給學生以視覺沖擊并幫助其形成初步認識;另一方面,圖史資料的細致耦合則給學生以更深層次的歷史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其實要深化歷史理解并不僅僅局限于圖史資料,我國各地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特別是歷史名人紀念館都是豐富的歷史教學素材。正如所指出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嘗一嘗?!盵4]因此,教師還可以適時開展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從日常生活中去挖掘教學資源。
二、精選“矛盾”史料,感悟歷史評判
歷史評判是歷史意識素養(yǎng)的又一要素。它是指對歷史人物、事件、現(xiàn)象等從事實和價值等方面做出評價或判斷。對此,清華大學歷史學家楊奎松說的好:“對歷史和歷史中的人,最需要的,首先是理解,然后才是評價。”[5]換言之,當學生面對史料,特別是一些看似有“矛盾”的史料,如果能先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入手去理解,那么往往能做出相對客觀的評判。筆者以評價李鴻章為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探究活動。首先,給學生提供一組觀點“矛盾”的史料(詳見史料3、4),讓學生結(jié)合史料找出材料中他人對李鴻章的評判并據(jù)此簡述理由。其次,在他人評判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歷史評判;最后嘗試亮出自己的觀點(假使回到晚清,我們將如何評價李鴻章)。史料3:1895年后,李鴻章傷感地反?。骸拔肄k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笔妨?:李鴻章因為洋務,被天下的讀書人唾罵;也因為洋務,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責備他、惋惜他,也是因為洋務……李鴻章出生以來,實為中國與世界發(fā)生密切關系的時代,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艱難的時代?!簡⒊独铠櫿聜鳌穼W生閱讀史料開展小組探究,有小組從讀書人入手,發(fā)現(xiàn)讀書人貶低李鴻章,因為他們對洋務運動嗤之以鼻;有小組看到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鴻章,因為他們可借助洋務運動獲利;也有小組發(fā)現(xiàn)梁啟超先生推崇、責備、惋惜李鴻章,因為梁啟超把對李鴻章的評價放到了晚清的背景中去理解。隨后學生自己去感悟史料對李鴻章的評判,最終學生結(jié)合史實作出判斷??傊?,精選“矛盾”史料能給學生呈現(xiàn)更多樣的視角。囿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實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本身就是復雜的,而教師有效挖掘具有爭議性的史料,既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也有助于突破固有定勢,避免出現(xiàn)評價的標簽化。
三、活用史料資源,提升歷史認同
歷史認同是歷史意識素養(yǎng)的又一個維度。它是指從歷史視角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政治等的認同和贊可。如在學習了中國古代史之后,就要求學生能對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產(chǎn)生認同感,認識到統(tǒng)一始終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主流等等。要達成這些目標離不開教師對史料資源的充分挖掘。欣喜的是,近年來以《河西走廊》《大國崛起》《絲路》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紀錄片和時政新聞都是不錯的教學素材。因此,教師可針對教學內(nèi)容有選擇性地活用素材以幫助學生提升歷史認同。舉個例子,在學習《探尋絲綢之路》一課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絲綢之路開辟與哪位著名歷史人物有關?與絲綢之路開辟有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我國哪個著名城市?)去欣賞《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的演講》片段。附文字如下:“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我的家鄉(xiāng)陜西,就位于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盵6]在這段2分鐘新聞的鋪墊下,學生能迅速捕捉到“張騫”“張騫出使西域”和“西安”等關鍵線索,同時也為之后認同絲綢之路的作用埋下伏筆。還比如在學習《探討乾陵盛世的危機》時,為讓學生對馬戛爾尼使華時中國與同時期西方世界的差距有個大體認識,筆者鼓勵學生帶著思考(18世紀的中國正處于哪個盛世時期?此時的英國正在孕育人類歷史上哪一種嶄新的生產(chǎn)方式?)去觀看《大國崛起工業(yè)先聲》片段。借助海外貿(mào)易、殖民擴張和工業(yè)革命等提示信息,學生能切身感受到英國當時已逐漸邁向工業(yè)文明,而中國則處在危機之中。經(jīng)過橫向?qū)Ρ?,學生更能認同歷史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進步。
四、結(jié)語
總之,培養(yǎng)歷史意識素養(yǎng)既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個聚沙成塔的過程。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有效挖掘史料資源,聚焦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歷史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實現(xiàn)中國夢需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N].光明日報,2015-08-24(01).
[2]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鴉片戰(zhàn)爭檔案史料(第一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7.
[3]陳萬雄、張倩儀.中華文明傳真(第十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361.
[4].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
[5]楊奎松.忍不住的關懷[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
[6].弘揚人民友誼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N].中國青年報,2012-09-08(02).
作者:高陳其 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魯迅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