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問題意識滲透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問題意識滲透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問題意識滲透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解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應試能力矛盾的突破口。針對不同類型的文本,教師將問題意識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方式如下:學生預習提問,教師概括共同問題,課堂合作討論;教師預設問題卻含而不露,學生“戴著鐐銬跳舞”;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互問探討。

[關鍵詞]問題意識;課例研究;教學方式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教學探索的起點?!皢栴}意識是對現(xiàn)實的質疑精神,是思維創(chuàng)新的根基,也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催化劑,但是在當代的高中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最缺乏的卻是問題意識?!保?]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激活語文課堂的關鍵,也是解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提高語文解題能力矛盾的突破口。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和尋求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法、討論法、情境活動法等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問題。針對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本文以《囚綠記》《合歡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課例,探索如何將問題意識滲透到提問法、討論法、情境活動法等教學方式中。

一、預習生成問題,展開課堂合作探究

有些文章比較艱深,教學中需要教師采取預習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疑難點,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對于內容相對淺顯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預習讓學生發(fā)揮自主性。針對內容相對淺顯的文本閱讀教學,筆者以《囚綠記》為教學課例,將問題意識滲透到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式中。

(一)學生自主預習提問

課前預習目標旨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培養(yǎng)自主閱讀能力,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質疑精神,促進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提煉問題。課前,教師布置學生預習《囚綠記》,提五個問題作為家庭作業(yè)。課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作品,從結構、思想內涵、寫作手法等方面展開分析和探討,開展散文閱讀方法訓練。

(二)根據(jù)學情和教學重難點概括共同問題

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可以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收集和分析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概括共同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設計教學方案。教師可以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和關注焦點,經(jīng)過分類分析和篩選,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具體操作上,經(jīng)過分類和篩選,教師可以提煉和選定幾道典型思考題作為教學導向與突破口。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同,關注焦點各異,提出的問題比較散。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閱讀的關注點,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多集中在結構、思想內涵、藝術手法等方面。在《囚綠記》教學中,筆者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教學目標,篩選出如下幾個典型問題:“囚綠記”的含義是什么?課文中哪幾段是寫“囚綠”的?“囚綠”前后主要寫了哪些內容?意象“綠”的特征與含義是什么?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本文的主題是什么?這些問題是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產(chǎn)生的,教師提煉與篩選后將其作為課堂教學要解決的任務,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就上述問題展開自主合作的探究與討論。

(三)課堂合作討論問題

在課堂教學階段,師生可以對教學設計中篩選的問題進行課堂合作探究。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他們在思考、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得出答案,在互動、交流中生成答案?;趯W生的預習提問和充分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圍繞已經(jīng)挑選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討論可以從結構到內涵,從寫作手法到文章主旨,這有助于學生對《囚綠記》的深入理解。經(jīng)過深入思考與廣泛互動,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教學內容,對課文也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提升閱讀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實踐證明,問題合作探究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品質和交流能力的發(fā)展。

二、提升問題的藝術性,啟發(fā)學生

在《囚綠記》的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討的問題是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中的問題概括與篩選出來的。這樣的問題討論方式流程清晰,能高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推進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與解答方案的探究。然而,很多常態(tài)課課前沒有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文本,教師不了解學生預習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問題,沒有機會與學生進行初步的反饋交流,就無法針對學生實際的反饋情況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改進教學方法。針對此類沒有課前預習的閱讀教學,筆者以《合歡樹》為課例進一步探討在沒有預先收集學生預習問題的課堂教學形態(tài)下如何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問題意識滲透到課堂教學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式中。教師預設問題含而不露,激勵學生自主提問,啟發(fā)學生探討解答。

(一)充分解讀文本,預設教學問題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閱讀文本,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的重要問題,為即將展開的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堂交流做準備。教師要有清醒的問題意識,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把握文本閱讀中的核心問題,這樣,在和學生進行交流對話和問題探究時就能夠有效指導。散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從宏觀整體層面分析文章結構。教師要恰當選擇提問視角,做好宏觀引導,引導學生由結構到內涵深入解讀作品。在《合歡樹》閱讀教學中,筆者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式,用問題預設指導學生交流以及師生之對話。筆者根據(jù)教學重難點,預設問題如下:文中寫合歡樹的文字并不多,為什么文章卻取名為“合歡樹”?“合歡樹”有什么象征意義?怎樣理解作者想去看合歡樹,又終于未能成行的復雜心情?結尾處作者寫那個小男孩有什么深刻含義?上述預設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起到如下作用:第一,這些問題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可以檢驗學生所提的問題和他們給出的解答方案。第二,針對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用以引導和啟示學生深入閱讀。第三,問題具有開放性,能夠包容和啟迪學生在質疑和解答中給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

(二)課堂教學中預設含而不露的問題

教師預設含而不露的問題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加強交流,開展對問題的探究活動,學會質疑,積極尋求解答問題的方式。教師預設的問題要具有藝術性,做到含而不露,如箭在弦,引而不發(fā),把握問題分析的節(jié)奏和方式。教師要利用含而不露的問題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上,把思考和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質疑、討論、交流,激勵學生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三)以“戴著鐐銬跳舞”的提問藝術激勵

學生自主提問和探討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盡情質疑和各抒己見,也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在文本解讀與問題預設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宏觀引導,以“戴著鐐銬跳舞”的提問藝術組織學生提問和討論。例如,筆者在教《合歡樹》這篇課文時,設計的教學思路如下:從標題和結構入手,重點突出文章的后半部分,因為這一部分思想深刻、敘述精彩,然后解讀前半部分。在分析文章結構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宏觀引導學生提問的思路:本文標題是“合歡樹”,哪一段開始出現(xiàn)“合歡樹”,將文章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前后兩部分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準確分析文本結構,進而分析文章更為精彩的后半部分。在上課時,筆者引導學生自主提問、解答問題,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對問題有了自己的思考,他們有回答問題的表現(xiàn)欲。筆者請三位學生提問,他們提的問題基本涵蓋了筆者預設的三個問題。問題提出之后,全班學生一起思考,共同討論,在交流與互相補充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更深刻了,他們給出了較完善的解答。這樣,學生在教師設定的問題范圍內(鐐銬),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進而自由發(fā)揮,展現(xiàn)了自我(翩翩起舞)。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語文活動中深入探究

“語文教學最大的弱點往往是讀懂了文字,卻沒有讀懂作者在特殊語境中的心靈?!保?]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讀懂作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文情境和語文活動包含許多具體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問題意識滲透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激勵學生參與活動并思考、探究問題。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情境和活動,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文本與其他教學內容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為了進一步探索將問題意識滲透在語文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深化教學,筆者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中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的同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開展了活動,以促進學生互動討論。

(一)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前期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可以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思考問題,產(chǎn)生問題意識下的困惑、焦慮、思索的心理狀態(tài)?!皢栴}意識也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是指當學生面臨著需要解決的令人疑惑的問題時的一種想要去探究的內心狀態(tài)?!保?]這種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參與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首先,布置學生以質疑的精神自主閱讀和翻譯文本;其次,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作品內容,揣摩作品中人物性格;最后,準備進行課本劇表演。在課本劇表演環(huán)節(jié),五位學生分別扮演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他們翻譯文中對話,將其作為課本劇臺詞,教師要求他們表演出人物的性格。除了主人翁之外,學生還要推薦一名學生朗讀旁白、串聯(lián)劇情,推薦1—2名學生導演編排。對于課本劇表演,學生表現(xiàn)積極,踴躍報名參加。在情境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體現(xiàn),他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細讀文本和思考問題,在行動和體驗中深化對問題的探索和解答。

(二)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活動

活動任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想辦法解決各種問題,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欲望和成就感,他們帶著問題參與課本劇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例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的教學過程如下: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表演課本劇;觀看課本劇的學生交流、評論,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評價表演者對文章內容的解釋是否正確,對人物性格的詮釋是否到位;對課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物的志向展開評價,對孔子的態(tài)度展開評價。教學中的活動、討論、評價都圍繞問題展開。編創(chuàng)和表演課本劇需要學生解決許多具體的問題,編創(chuàng)過程是學生在問題意識引導下的細讀文本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在編劇、創(chuàng)作、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去思考問題、解決疑惑,問題意識貫穿始終。這樣,學生被問題意識激發(fā)出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激情,創(chuàng)設出探索生動的問題情境。

(三)觀看課本劇表演,開展互動交流

觀看課本劇表演后,學生可以圍繞原文和課本劇展開對話和交流,他們可以自由提問,也可以分小組提問或者開展小組間競賽,目的都是對課本劇表演進行質疑與評價。準確翻譯古文是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要求,而細讀人物形象并展開評價是文言文學習的關鍵。根據(j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的教學重難點,在討論交流中師生要注意以下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是臺詞是否準確解釋了原文,學生可以提出不懂的問題(包括字詞的含義),由本小組親友團互助解答;第二個層面是對角色的把握,評價表演者的人物塑造是否表現(xiàn)出了原文中的人物性格;第三個層面是展開評價,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言志”的內容展開評價,理解孔子對四位弟子志向的評價。上述三個層面涉及的是教學中的重要問題,這幾個問題是理解課文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提出特定情境下的問題,對于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在小結和問題延伸階段,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志向,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思考結合起來,達到升華教學主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毛云瑞.高中語文課中學生問題意識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5:1.

[2]孫紹振.孫紹振解讀經(jīng)典散文[M].北京:中華書局,2015:182.

[3]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7.

作者:郭紅輝 單位:廈門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