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語文文學教育對接思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文學教育對接思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語文文學教育對接思索

一、通過獨特的語言現(xiàn)象來實現(xiàn)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作為一門藝術,一方面文學作品有別于議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體,它最獨特的優(yōu)勢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語文教育要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另一方面,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料,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又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體的性質有相同之處。對語文的學習既包含了對語言形式與內容的學習,也包含了對語言成品的文學形式與內容的學習,文學教育自然成為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高爾基曾說:“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也就是說,文學是離不開語言的。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用優(yōu)美的語言寫成的,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是中學生必備的一種素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能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恰當?shù)剡\用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形式,能通過自己的語言積累來推敲、錘煉語言,力求做到準確、鮮明、生動。準確、鮮明、生動也是對文學語言運用的基本要求。準確,要求作品語言要能確切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鮮明,要求作品要通過明確的語言表述,把事物的性質、情狀明朗而突出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生動,則要求作品的語言運用要新鮮、靈活、動人。從語言學角度看,語言的性質可通過其目的和功能來體現(xiàn)。語言最普通的功能應該是傳達和溝通思想,但這只是實用語言的特征,實用語言力求簡略、節(jié)省,它的運用標準是明白、清楚。而文學語言則不同,其目的不僅是要客觀地描述事實,更重要的是還要為讀者提供一種全新的情感體驗。重新喚起新鮮、獨特、靈妙的體驗,才是文學語言運用的真正目的。文學語言教育的重點不在于語言本身,而在于它對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其所具有的特殊的表現(xiàn)力。文學教育不僅要以語言教育為基礎,還應把完成語言教育目標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學教育如果離開了語言訓練,不能滿足語言教育的普遍性要求,不去顧及文字和詞句,同樣也是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的。中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應注重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和現(xiàn)象,使學生始終浸潤在文學情境中,并廣泛地接觸語言,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

二、通過情感體驗來實現(xiàn)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

文學語言和藝術思維都洋溢著強烈的情緒情感,蘊涵著極其豐富的情感因素。在語文教育方面,我國古人很早就提出了“知、情、意、行”相互滲透的思想。因此,在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中,情感體驗應成為知識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包羅萬象,蘊涵著各種各樣的情愫,在語文教育中應將其充分利用起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隨著作品的思路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領會文章的真情實感。讓學生在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感悟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新《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強調,“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fā)現(xiàn)和構建作品意義的過程。作品的文學價值,是由讀者在閱讀鑒賞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去感受和體驗作品,注重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注重作品內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課文意義”。文學可以突破狹窄的現(xiàn)實生活的范圍,可以使學生在更廣闊的時間、空間里感受和體驗生活,這種體驗的過程也就是培養(yǎng)情感的過程,是廣大學生日后體驗美好情感的重要基礎??梢哉f,體驗也是語文教育的一種追求。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全面地進入課文的情景中,這樣的體驗才會真實,也才夠深刻,應使這一過程成為語文教育的常態(tài)。讓學生突破個人實際生活的狹窄范圍,使其能夠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真實,這是語文教育的一種優(yōu)勢,也是語文教育增強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方法。在語文教育中,如果我們能夠和學生一起感受和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情感,并領悟全文的要旨,相信學生一定能把自己心中的課文意義建構完整,從而真正實現(xiàn)語文與文學的有效對接。

三、通過讀寫訓練實現(xiàn)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文學創(chuàng)作同樣也離不開閱讀。海量的閱讀能夠使學生積累足夠的詞匯,形成通暢的語感和貫通的文氣。在閱讀的基礎上使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能夠培養(yǎng)學生想象和思維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及文學寫作能力。閱讀教學的歸宿,就是要通過有效的閱讀,讓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體味文學的美妙,領悟智者的思想,并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生活閱歷、情感體驗而產生自我呼應與感悟。教師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能夠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終達到能被文中描繪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者對文中所闡述的道理有所領悟的目的。而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應建立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之上,沒有語言文字為依托的“感”和“悟”,必定是空洞而蒼白的。因此,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理解、品味重點字詞和句子,體會文中所蘊涵的“情”和“理”。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理念,即知識要在訓練中獲得,體驗要在訓練中完成,理念要在訓練中形成。這里的訓練是指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錘煉學生的閱讀思維。閱讀教學應巧妙地設計語言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學習是為了運用,運用是知識的實踐過程,也是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實踐證明,認真地朗讀、深刻地剖析以及正確地引導是指導學生運用文學語言寫作的基礎。作文與文學創(chuàng)作也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從小就不會寫或不愿寫作文的學生,他長大后是不可能成為作家的。假如把作文比作孩子,那么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成人。孩子雖然是幼稚的,但沒有孩子,哪來的成人呢??梢哉f,作文與寫作之間最密切的聯(lián)系就是在閱讀的基礎上多多練筆。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意境要深遠,而且語言要精妙,并富有文采,這樣才能令人百讀不厭,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具有文學色彩。有文學色彩的語言往往具有音節(jié)和諧、形象生動、委婉含蓄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選取一些音節(jié)和諧的詞語、短語及句子,運用具有感官特點的詞語來記敘和描寫,同時要使用形象色彩豐富的詞語進行極具感染力的描繪??傊?,要用形象的語言描寫來替代抽象空洞的交代。如果語文教師都能重視對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我們的學生就能學會觀察與表達,從而進入和諧的交流語境中。語文課文具有一定的文學性,語文課文也是作文的范例,只要利用好這一資源,就不怕學生寫不出像文學作品一樣優(yōu)秀的作文來。

四、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實現(xiàn)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

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既要重視學生在有組織、有目的的教學活動中的“學得”,也要重視學生在各種語言實踐中的“習得”。只有在語文學習和實踐的廣闊天地中,才能使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運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而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寫聽說能力、思辨能力等要想通過幾本教材、幾百篇課文培養(yǎng)出來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應重視語文活動課,這也是彌補課堂教學不足的重要途徑。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活動形式,能夠幫助學生廣泛地汲取文學中的養(yǎng)分。新《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這就提示我們,在語文教育中要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內容選擇教材,確保語文教育活動形式的多樣化。比如,通過編排課本劇,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通過文學名著品賞活動,按照學生的接受程度,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還可組建文學社團,通過創(chuàng)辦學生刊物和舉辦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培育文學新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也可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開展網絡閱讀活動,促進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還可通過網絡閱讀的指導,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文學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實用的學習工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通過開展網絡寫作比賽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寫作的快樂,讓學生想寫、敢寫、能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育與文學教育的有效對接。綜上所述,利用文學性來灌溉語文教育園地,充分顯示這一特性的育人功能,已經顯得刻不容緩。尤其是在這樣一個思想意識多元化的時代,語文教育更要自覺發(fā)揮育人功能,這不僅是新時期語文教育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更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