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言文學范文

語言文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文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文學

第1篇:語言文學范文

摘要: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是高校漢語言文學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一門主干課程。由于中國當代文學是正在發(fā)展、變化的學科,對這門課程的研究、教學和教材編寫也呈現(xiàn)出難以把握的情況。所以本文探討了中國當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以及一些改革的措施建議。

關鍵字:當代文學教學改革語言文學

一、中國當代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地方區(qū)域性普通本科高校的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實際及其教學現(xiàn)狀以及培養(yǎng)對象的不同要求等因素決定了中國當代文學課程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我國一些地方區(qū)域性高校在高等教育結構大調整中對教育市場化趨勢做出的戰(zhàn)略選擇。所謂應用性人才,是指適應社會需求、動手能力強、基礎寬的多面手。這里包括如下涵義:其一,在專業(yè)知識的掌握上以基礎為主;其二,在知識結構上要求面比較寬:其三,在綜合素質上要求實踐能力強:其四,在培養(yǎng)方向上以社會適應性為主要特征。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專業(yè)教學的指揮棒.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所要求的實際上是一種高等職業(yè)教育,其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都是有自己的要求的。如何與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保持一致,是專業(yè)課程在教學上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中國當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無疑迎來了一次教學上的挑戰(zhàn),必須進行改革。

高校設置的專業(yè)從性質上分為理論素養(yǎng)型和應用技能二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高校的一個傳統(tǒng)專業(yè),屬于理論素養(yǎng)型的。它主要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教育對象的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的,而在實踐技能方面的要求則比較低.其專業(yè)課程的設置與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不是一致的。應用性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了所設置的專業(yè)及其課程應該是技能型的。這種疏離現(xiàn)象也造成了專業(yè)課程教學的尷尬。目前,由于專業(yè)源遠流長的慣性影響,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課程和許多課程一樣,在教學上依舊照搬素養(yǎng)型的教學傳統(tǒng)。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授課方式以教師灌輸為主,即使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學,也僅增加了一些內容的直觀性,并沒有偏離教師講授這個中心:教學內容依舊按照傳統(tǒng)的要求進行安排,知識傳播居于主導地位,能力的培養(yǎng)依舊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考試考查中,依舊偏重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力的測試沒有放在應有的位置上。這就明顯地形成了培養(yǎng)目標與課程教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要打破這種現(xiàn)象,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培養(yǎng)目標是高校人才教育的普遍性要求,并不是普適性原則。教育的普通適性原則是因材施教。對教育對象來說,其成才要求是多向的,其成才的潛質、潛力也是不一樣的。目前,地方性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成才上的要求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思想型,即希望成為更高級的人才,具體表現(xiàn)為對讀碩讀博的期待,目前只占少數(shù),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多;二是現(xiàn)實型,即滿足現(xiàn)狀,希望學有所用,期望本科學習能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為畢業(yè)就業(yè)打好基礎,這是大多數(shù):三是模糊型,既沒有明確的目的要求,更沒有理想期待,這是極少數(shù).這種情況對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無疑適應不了,必須進行改革。

二、中國當代文學教學改革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文學課作為中文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大多教師都把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放在第一位。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注重文學知識的傳授,注重文學史的勾勒,強調文學史規(guī)律的掌握以及思潮、論爭等等,而忽略了現(xiàn)當代文學課的“文學性”特點。在這種教學思想主導下,豐富的文學個案都塞納進一個靜態(tài)的文學史框架中,鮮活的文學作品成為文學史知識學問的填充物,這樣,文學便成了枯燥乏味的東西。如果文學課上缺乏活力,缺乏碰撞,那么我們的文學課教育也就有了問題。這種死氣沉沉的文學課堂令我們反思,現(xiàn)當代文學課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是文學史知識還是作家作品的分析能力?是知識的灌輸還是審美能力、欣賞力的訓練?反思的結果讓我們認識到文學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教給學生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一種文學審美能力和文學想象能力。根據(jù)這一認識,我們調整了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減少文學知識的授課時間,突出作家作品,回到文本分析中來。通過精細的文本分析學生可獲得對作品的豐富感受,培養(yǎng)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審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學觀念與教學目標的轉變,使我們現(xiàn)當代文學課的教學,由專業(y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升到人文素質教育的層面。

2.教學新方法的探索——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就是改變過去那種單純的以老師傳授、學生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綜合、貫通、運用,提升出新的成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

由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講、記筆記的教學模式,采用三種教學方式:

①講授與討論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辯證地處理學生自主與教師指導的關系,不僅強調學生要傾聽教師的觀點。更強調教師要傾聽學生的心聲,重視探究學生的個人觀念、獨特感受和體驗,并引導學生積極反思。讓學生躍出教材的刻板與束縛,系統(tǒng)地、立體地、動態(tài)地研究討論作家作品。

②學生走上講臺主講。

學生自選作家作品,經過大量閱讀、研究,上講臺對作家作品作富有個性的講評、這樣,學生不但積極主動閱讀作品、查找資料、確立論題,質疑先賢定論,而且,通過講評,增強口頭表達能力,也使全班學生都拓展了知識面。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公眾場合的儀態(tài)儀表等綜合素質。

③認知實踐活動。

盡可能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作家故鄉(xiāng)實地考察,研究特定時代的人文環(huán)境和文學底蘊。

3.改革教學內容,體現(xiàn)中國當代文學的“當代性”

中國當代文學即包括已經過去的文學,如“十七年”的文學,“”十年的文學;和剛剛發(fā)生不久的文學,并且,隨著當代文學的歷史延續(xù),中國當代文學還將包括已經產生和正在產生的21世紀的文學。而以往的教材、教學大綱的編寫,限于時間的關系,常常把“十七年”的文學做為教學重點。而常常忽略中國當代文學最切近當代人生活節(jié)奏和審美情趣的文學現(xiàn)象,這應該由中國當代文學這門課程來關注和研究。所以在兼顧整個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有定論的名家精品的同時,應該把最新產生的文學做為研究的重點,甚至應該專門討論那些最新發(fā)生的、沒有定論的、甚至引起爭議的文學現(xiàn)象。

4.變革考試模式

考試模式的變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最終保障。一方面,考試方式要由全閉卷考試改為半開放式的考試。也就是說不只是憑期末一卷定成績,平時作業(yè)、小論文要在成績中占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考試內容上要作調整。減少客觀題目的內容比例,增加主觀發(fā)揮題的比重。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為學生出的考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例:“你認為《雷雨》的主人公是誰?說說你的理由”。同學們各抒己見,有許多獨特的見解。如“或許一個略為合理的答案只能是‘雷雨’了,盡管我承認這有些勉強。但似乎比由于稱最喜繁漪,大家便都認定繁漪是主人公要好。”“我認為《雷雨》的主人公是躲在戲劇背后控制一切的、不可知的宇宙間的神秘力量。”“我們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義為‘最掙扎的人’,我以為周萍無疑是‘最掙扎的人’”。等等。這類考題沒有標準答案,測試的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文學感受能力及分析能力。再如“你怎么看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悲劇?”“我眼中的阿Q”,“我眼中的方鴻漸”等這類題目,都可以做成小論文,發(fā)揮學生的水平,考察出中文系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和文學評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立新.大學生素質教育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黃濟,于策三.現(xiàn)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語言文學范文

一、學校初體驗

來到xx縣高級中學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里的校園很寬闊,地面很干凈,綠化也很好,整體環(huán)境也比較好。住的地方雖然擠了點兒,但總算是安頓下來了。收拾過后,去學生餐廳吃了午飯。這里的飯菜真的很不錯,借用我們中的一個男生的話就是:“量大份足,經濟實惠,一心打算來過苦日子,準備減肥,這下只能放棄了。”中午短暫的小憩過后,我們來到了學校的報告廳,這里的校長給我們強調了幾點紀律要求:①不要隨意亂跑,以免發(fā)生安全問題,一旦有人出事將中止本次實習活動; ②嚴格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③不要和學生走得太近,以免分別時學生們情緒波動,對于日后的管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④由于怕打亂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我們剛來就先跟著指導老師聽課,最后一周的時候安排我們上講臺。我們專業(yè)的6個人去的是高一語文組。來到語文組,隨意分配了指導老師,我們便都開始了實習生的生活,開始給老師改“導學案”和小作文,第一天的下午剛來就慢慢進入了狀態(tài)。整體感覺辦公室的老師們都很熱情,對我們也很客氣,大家就這樣融洽的開始了實習生活。

二、實習進行時

每天早晨不到06:00就在校園廣播的歌聲中漸漸蘇醒過來,簡單收拾過后便走、向餐廳,滿足的吃過早飯就徑直走向辦公室。每逢一、三、五都是語文早讀,我們也跟隨指導老師去班里,有時抽查背誦,有時在教室里走動,看學生是否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監(jiān)督他們學習,維持早讀秩序。每次抽查背誦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如果有人沒有背會就把他先挑出來,之后再去考。每次班里總有幾個學生背誦不過關。我的指導老師的懲罰措施是讓他們把課文抄寫五遍并交上來,之后還要考察,直到每個人都完成任務。這種方法做到了對班上的每一個人都負責,特別是對于后進生,讓他們努力趕上,不落在后面。高一剛開始就培養(yǎng)他們布置的任務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沒有人例外的習慣,這對他們日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很有幫助。

記得第一天去聽課,我就聽了三個不同老師的課堂,他們所帶的學生情況各不相同,分別是實驗班、重點班和普通班。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而我也收獲頗多。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課堂學生才是主體,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和補充的作用,大多數(shù)課堂時間都是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這與傳統(tǒng)的教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大不相同,啟發(fā)式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去了三個班級,我也聽出了區(qū)別,實驗班、重點班和普通班的上課氛圍大不相同。前兩個班的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也勇于發(fā)言,而后面這個班的生與老師的配合不太好,學生做不到積極主動,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這也啟示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多與學生互動,抓住課堂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言,自信、大膽地為自己代言。

那天正好是周四,我參加了他們的“語文教研組會議”,了解了高中語文教學的嚴謹性,體會到了學校對教師的嚴格要求和對學生的高度負責,這個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我一直以為老師教什么內容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孰不知他們也要遵循年級組規(guī)定的一系列要求,如果違反了,處罰力度也是相當大的。其中請病假都要扣分,我頓時覺得要當一個語文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從會議中了解到高一年級的教學主要在搞一個叫“課課清”的目標,就是每節(jié)課上課前把學習任務和內容以“導學案”的形式設計出來,學生提前預習并完成上面的習題。這樣既明確了每天的學習任務,又達到了預習的目的。

每個周的周一下午,語文組的所有老師還要開一個“互研會”,主要是對上周教學工作在形式和方法上的總結,每個老師都要說自己的情況。同時,對于這個周所講課程的進度、方式等進行探討。我覺得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活動的質量,值得學習。

來到實習學校,除了每天批改“導學案”、小作文等日常工作外,還有一件工程量很大的任務,就是大作文的批改。從去那后到離開的二十多天時間里,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完成這一任務。我跟的老師帶的是兩個班,加起來有104人。因為是普通班,學生比較差,作文中的錯別字特別多,語句不通順的地方也很多,標點符號也不能正確使用,因此,批改起來很費事。為了鼓勵他們,我給每本作文都認真批改出有問題的地方,給了分數(shù),評語也都在一百多至兩百多字,主要是鼓勵的話語多一點。

三、班主任養(yǎng)成中

實習活動快結束的時候,我和另一個同學向趙老師一起申請了高一(8)班的見習班主任。趙老師是高一(8)班的班主任,也是體育老師,人挺好的,也很熱情。于是,每天早上06:20就和趙老師一起到操場負責班內學生的到位情況,督促他們快點整隊,拿出小卡片在操場上學習。06:30的時候開始伴著廣播中的節(jié)奏繞著操場跑步,每天都跑四圈,結束后以各班為單位列隊在操場做廣播體操。做操結束后,他們還得待到07:10才可以離開,這期間他們被要求在操場看書。半個小時的吃飯時間,早上07:50就開始上早讀課,班主任要提前五分鐘到教室查人以及班務打掃情況。這樣的形式一天有三次,中午數(shù)學輔導前,以及晚上理化輔導前也得進行這些檢查。這樣,每天的生活都是忙碌而充實的,這也讓我體會到了班主任老師的辛苦。

四、別后思憶深

雖然,感覺剛剛適應這種生活就要離開,但是,這二十來天的時間還是很讓我懷念和珍惜的。為了避免過分接觸學生在離開時學生情緒有所波動,平時除了課堂,不敢過多介入學生的生活。沒有和學生拍照銘記這段彌足珍貴的時光,這也是一大遺憾。臨走前和語文組的老師合影了,也和自己的指導老師單獨合影留念,照片上的大家都很開心,是對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相處狀態(tài)的一種展示,并沒有因分別而產生悲傷的情愫。我想,大家是想把這段時間相處的好感與歡樂永遠定格。以后的日子翻開這些照片,依然是滿滿的幸福感與喜悅感。前一天晚上,強老師還給我們建了一個實習生群,陸續(xù)加入了一些老師,把大家的照片上傳以便共享,回來后還偶爾互相在群里互動一下。

第3篇:語言文學范文

漢語言文學既能夠體現(xiàn)出我國文化語言和歷史傳統(tǒng),也能夠表達出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在發(fā)展民族文學過程中發(fā)揮出無法比擬的作用。語言文學是財富,能體現(xiàn)出人類生存的價值和人類文明的進程。漢語言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其畢業(yè)生通常開展與人事有密切關系的工作。在目前,為了滿足社會要求,教育以實用性為準則,然而漢語教育難以明顯的體現(xiàn)出實用性,其對社會的貢獻在于為文明化發(fā)展指明道路以及逐步完善人們的人文觀念,而難以在經濟效益方面體現(xiàn)出來。在逐步發(fā)展和更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我們將社會需求與遵守傳統(tǒng)相結合、相協(xié)調,推動我國漢語教育健康、持續(xù)發(fā)展,讓漢語教育實現(xiàn)與時展。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結合與發(fā)展

(一)建立起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

我國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型人才,而語言教育要發(fā)揮出培訓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人才,在語言學習方面,語言教育和語文教學的差異性明顯。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具有較明顯的契合點,了解并掌握相同部分,將實踐與理論結合在一起,探索綜合性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上,兩者具有統(tǒng)一性,在學生運用和分析文學作品時可以看出來,兩者體現(xiàn)在學習和賞析中國文學作品以及寫作方面。基于此,我們認識到要在日常教學中提高對實踐課程的重視,增加此類課程的數(shù)量,形式上要體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讓學生在多層次、標準化的課程中,調動他們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能力。讓漢語言和語文教學全面結合在一起,可以讓他們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研究共同進步的新模式,讓學生獲得較強的實踐能力。漢語言文學屬于特有專業(yè),應該提高其專業(yè)應用能力和專業(yè)發(fā)展。其專業(yè)方向是與編輯、文秘、教師等相關的工作。而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也逐步拓展就業(yè)面,為新興領域提供服務。所以高校要重視將實踐與教育相結合,培養(yǎng)出具有專業(yè)素質和綜合素質的人才,來滿足社會對于復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教學中引入科學技術應用是發(fā)展的方向,運用遠程教育可以建立很多教育方式,進而實踐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而此方式對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的結合與協(xié)作發(fā)揮出關鍵性作用。我們要在網絡上獲得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用計算機不斷拓展教學資源,實現(xiàn)多元化、多層次教學。在計算機網絡介入教學過程的大背景下,我國很多中小學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并廣泛在應用在語文課堂上。在漢語言教學方面,從高中到大學階段會進行接觸和拔高。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能夠推動漢語言教學的發(fā)展,技術為教學設想提供必要的支持。語文和漢語言學習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漢語言知識將會更廣泛的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中循序漸進的認識并了解漢語言文學。該專業(yè)的學生既要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也要擁有很強的漢語情感和文學底蘊。教師則要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的擁有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

(三)重視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實踐中的人文關懷

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較強的契合點,如價值理念、課堂教育以及師生關系等方面。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始終對人文教育特別重視,兩者都是文學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在文學教育方面,其教學重點是學生的心靈和生活,因此語文教學和漢語言教育都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讓學生身上既體現(xiàn)出專業(yè)精神,也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首先老師要關心并關懷學生,學生擁有的情操和情感是完善漢語言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要重視對學生人格和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次師生關系從另一個方面體現(xiàn)教育的人文性,如果使用得當?shù)姆绞剑湍芴岣哒n堂的趣味性,學生在富有活躍性的課堂上可以學習豐富的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另外學生和教師間的交流會更加順暢,進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知識,逐步完善漢語言體系,更好的繼承、發(fā)展中華文化。

第4篇:語言文學范文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重要性;人文素質

漢語言作為語言文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廣博的內容,博大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們這一輩學習和借鑒。大學生是高素質人群,是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群,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人文素養(yǎng)決定了我國人才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1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現(xiàn)狀

1.1國外的漢語言學習掀起熱潮

當今世界已經掀起了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熱潮,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廣泛建立,并廣納人才,將漢語言文學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漢語作為第二外語在歐美國家廣泛流行,日本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熱情也非常高,日本很多大企業(yè)家自己愛讀《老子》、《論語》、《周易》、《孫子兵法》、《三國演義》、《西游記》等,這些我國的經典名著在外國大行其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1000多所各類學校開設漢語課,不少大學設置了中文系。漢語言文化正是因為其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才具有如此強大的魅力,傳承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它值得人們潛心學習。

1.2大學的漢語言學習重視程度不夠

相比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漢語言學習,大學漢語言學習課程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工科類院校并不設置漢語言文學課程。很多大學生也認為漢語言學習在未來的就業(yè)中并不重要,對漢語言學習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小學生和初中生。其實,漢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他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一個人的談吐禮節(jié)就看得出他的文化素養(yǎng),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也決定著其未來的發(fā)展空間。對新時期中國的每一個大學生來說,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應當責無旁貸。

2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就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其價值觀及行為準則。漢語言的內容有《論語》、《老子》、《孟子》以及唐詩宋詞等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其中不乏古人的人生經驗和哲學智慧。學習這些古典文化有利于提高閱讀者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從古典文化中體會到真正的人生智慧,古為今用,用先人的智慧來解決人生中的困惑。漢語言文學學習具有培養(yǎng)學生文學修養(yǎng)、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的作用。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具備堅實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基礎,并具有語言文字分析、解讀能力。大學生要將優(yōu)秀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轉化為自身氣質,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素質、文化底蘊是否深厚,不在于其是否滿口的之乎者也,而是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影子。

2.2有利于提高道德品質

文學作品,語言文化本身就具備許多優(yōu)越的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如此優(yōu)秀的文化能夠起到文化熏陶、文學感染、道德規(guī)范的作用。漢語言文學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史記》作為司馬遷的傳世之作,其中記錄了許多的人物傳記,魯迅先生評價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史記,是對人道德品質的洗禮,無論是崇高的理想,還是普世的價值觀,都是漢語言文學的巔峰之作。正是從小在漢語言文學的熏陶之下,才讓我們形成了初步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法律是約束人們行為的最低標準,而道德使我們建立一個更好的社會。

2.3有利于充實自己的精神

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傳播的學術載體,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xiàn)代社會多數(shù)人追求金錢名利,卻忘了精神的追求,內心的安逸。漢語言文學正是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在黑暗中指引人們依舊追求光明、追求信仰的羅盤。漢語言文學用其自身廣博的知識,為人們的精神之路開辟道路?,F(xiàn)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精神卻越來越匱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缺少內心的堅持和信仰,在挫折中選擇放棄生命,這些都是漢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找到自我,不隨波逐流,有精神追求。

2.4有利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告訴我們要“以和為貴”,要懂得“禮義廉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序,這些來自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正是要通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才使社會發(fā)展井然有序,才有了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準則。這正是漢語言文學的作用,讓中國社會千百年來遵循著“百善孝為先”的價值觀和社會觀。正所謂,法律可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而道德規(guī)范著人們的思想,漢語言文學就具備規(guī)范人們思想的強大力量。無論是漢語言文學的內容還是漢語言文學的潛在規(guī)范,學習它們都有利于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修正人的思想,保證社會健康有序地向前發(fā)展。

3結語

漢語言文學在當今社會中依然重要,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學習漢語言文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唐麗珍.對外漢語專業(yè)古代漢語課程內容構建設想[J].科教文匯,2009,(10):29.

第5篇:語言文學范文

教學策略是教學方案的集中體現(xiàn),它是為了促進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改革,按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fā)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策略的選擇與制定過程中,務必根據(jù)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具體實際,充分考慮各種相關因素,結合目前漢語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已經存在的或者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根據(jù)漢語言文學教學目標,順應目前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方向,以培養(yǎng)更多的現(xiàn)代化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宗旨。

一、重點搞好教育理念的培訓工作,使得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指導思想得到統(tǒng)一

教育理念是廣大教師在深刻領會教育工作實質的前提下產生的有關教育的基本觀點以及信念。漢語言文學有四個方面的教育理念:即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準確把握語文教育的核心;努力提倡協(xié)作、自主以及探究的學習方法;構建開放而又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對于這種指導性的綱領廣大教師必須系統(tǒng)而全面地進行學習,在準確掌握大的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必須遵循理念指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而并非在膚淺的學習過后,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隨意制定教學方法,從而無法有效解決應試教育所存在的種種問題,素質教育也就難以順利實施。漢語言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其教學工作更加應當遵循教學改革的理念,在統(tǒng)一的教學指導思想下,根據(jù)具體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順應漢語言文學發(fā)展趨勢的對策。

目前有不少教師為了適應課改的趨勢,發(fā)明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這種創(chuàng)新發(fā)展?jié)h語言文學的教學的觀念無可厚非,然而其可行性還有待檢驗。問題在于教師不能為了應付課改而隨波逐流進行創(chuàng)新,僅僅憑著應試教育的實踐經驗,所制定的教學理念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對于教育理念產生較大的誤解,造成教學效果并不明顯。

二、掌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質,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針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實質說法眾多,事實上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本質主要涵蓋了文字、文章、文學以及文化等諸多元素的教學,是以言語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活動,工具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符號性以及人文性是其輔助的特征。尤其是在教學改革的情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工具性就顯得愈來愈重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以語言作為工具,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以及工作過程中是其關鍵所在,而并非應試教育中通過考試、升學,唯分數(shù)論成敗,所以,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根據(jù)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基本特征,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

應試教育下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考試成績,主要體現(xiàn)在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教師教學的本質是為了學生能夠取得好成績,分數(shù)是根本,對學校而言升學率則是教學的根本目標。而通過教學改革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本質應當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思維能力等,由之前有形的的表現(xiàn)形式轉化為有著極為深刻內涵的內在無形的形式,按照這種本質上轉變來制定科學可行教學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目標教學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享受,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導向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始終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多樣化探究式的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教學成效非常明顯。

三、確定理論指導實踐的教學思想,將教學法的研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運用

第6篇:語言文學范文

專業(yè)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使學生活動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以外的附加值,如文學素養(yǎng)等。由此看來,目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目標確定并不合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把握和應用,以及文學素養(yǎng)的建立應該都是漢語言文學教學所追求的目標。然而,人文素養(yǎng)這個本應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目標的重要素養(yǎng),卻并沒有滲透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未成為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組成部分。

2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改進和優(yōu)化策略

2.1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形式多種多樣,如文學作品、文章和文字等,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根據(jù)教學目的的不同而選用不同的學習形式,比如是選擇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進行欣賞還是選擇傳統(tǒng)式的誦讀等。對傳統(tǒng)教學手段我們不應一味地批判,而是應該有所取舍,一些教學形式還是很有存在的必要性的。在具體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考試不能僅以分數(shù)論成敗,而是要讓學生將這種技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根據(jù)漢語言教學的特征來確定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的首要職責。

2.2創(chuàng)新專業(yè)教學內容,構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實需要有所改變,基于此應改變和重組教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不應該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應該加強對專業(yè)技能的培訓。教師在備課及授課時應加強對最新知識的把握,在講解過程中,無論是現(xiàn)代文學、古代文學還是作文都應該加強課程結構的優(yōu)化,課程體系應用發(fā)展的科學理念加以優(yōu)化。此外,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育。一方面,教師本身一個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要有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提出一些較為獨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行為上應善于探索,不斷實驗、不斷總結。另一方面,要做到勤于思考,勤于行動,進一步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擁有豐富的知識,以此為背景,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激勵學生去思索、去探討。

2.3用實用性理念指導專業(yè)教學

第7篇:語言文學范文

一、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的重要影響

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漢語言文學作為我國語言的基礎與文化的精髓,可以提高初中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為初中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其次,漢語言文學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文學世界,感受各種文學魅力,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養(yǎng),讓初中生學會感悟人生,促進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最后,漢語言文學包含了我國各種歷史文化,通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加強初中生對祖國的了解與認識,從而加深初中生對祖國的喜愛之情,讓初中生每每提到祖國時,內心就會涌起一股自豪感。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對初中生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初中老師必須重視并做好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保證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探索

(一)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重點

語言是初中生學習的必要內容,也是保證初中生生活與學習的基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與語言的應用。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第一,加強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具體而言,就是指讓初中生積累豐富的諺語、歇后語以及詞匯等等;第二,加強學生語言形式的積累,語言形式積累是指讓初中生多背誦一些好的句型、段落以及短語等,比如,一些較典型的總分結構,一些較好的頂針句等等;第三,加強學生語言范例的積累,語言范例積累是指,老師讓學生在日常學生與閱讀中,將一些優(yōu)美的文章收集起來,并將其背誦下來;第四,加強學生語言形象的積累,老師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對一些名著內容與名著人物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語言,不能只認識語言,還要學會應用語言。老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來為加強學生的語言應用。

(二)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需要老師注意,即課堂主體問題。老師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質量。

(三)合理使用教學工具

很多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仍采用語言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雖然有其優(yōu)點,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缺點,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課堂教學的氣氛也不夠生動。老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氖褂媒虒W工具來輔助教學,比如使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老師通過多媒體可以對學生進行圖片教學、視頻教學以及音頻教學。特別是音頻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聲音來感受語言,感悟情感。案例:某初中語文老師為了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效果,在《背影》這一課中,首先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xiàn)了《背影》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介紹,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后,老師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文章的朗讀音頻,聽完音頻后老師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并鼓勵學生主動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下課文。一節(jié)課下來后,老師發(fā)現(xiàn)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且對文章的了解,對情感的感悟也非常的到位。

結語:

第8篇:語言文學范文

漢語言文學屬于文學院,漢語言文學的業(yè)務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文藝理論素養(yǎng)和系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漢語言文學畢業(yè)生具備的專業(yè)知識與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

掌握的基本原理和關于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掌握本專業(yè)的基礎知識以及新聞,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具有文學修養(yǎng)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了解我國關于語言文字和文學藝術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了解本學科的前沿成就和發(fā)展前景;能閱讀古典文獻,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第9篇:語言文學范文

摘要:隨著全球融合不斷加快,茶及茶文化逐漸融入英國,并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文化體系。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形成確立過程中,發(fā)展、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文學作品,許多文學作品的經典情節(jié)中都與茶文化有重要關聯(lián)。本文擬從英國茶文化的內涵極其形成歷程分析入手,結合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和外國語言文學的發(fā)展狀況,從而探究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fā)展表現(xiàn)。

關鍵詞:英國茶文化;外國語言文學;融合發(fā)展

文學作品是對該時期文化特點、文化內涵的最真實反映和最有效繼承。英國茶文化是近代全球融合的重要表現(xiàn),該文化體系在形成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系列極具內涵的文學作品,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內涵特點進行了解和認知,可以看到這一時期的社會發(fā)展和價值理念。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我們對文化及文學作品研究不斷加深,可以看到文化對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關聯(lián)和影響,因此可以說英國茶文化就是在近代以來英國語言文學發(fā)展的重要風向標,所以想要認知英國茶文化及其文學作品的特點,就需要對其內涵及發(fā)展狀況進行全面認知。

1英國茶文化的內涵極其形成歷程分析

英國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說是英國近代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同時也是世界文化融合的客觀展現(xiàn)。但是英國茶文化的形成過程,并不順暢。1848年,就職于東印度公司的羅比特到中國進行游覽,在其離開中國時,帶走了茶樹的種子,并將其種植在印度等地,印度地區(qū)有著適合茶樹生長的天然良壤,至此茶葉就在印度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茶園。在印度生產之后,茶葉就大規(guī)模進入歐洲。但客觀的說,以前,茶葉也經過遠洋貿易進入歐洲,但是歐洲人對茶葉并不認可。而茶葉在運往英國之后,隨著其逐漸實現(xiàn)與英國本土的融合,從而被廣大英國人所認可。隨著越來越多的英國居民認可,茶也逐漸融入英國文化之中,同時大多數(shù)英國人也形成了與茶相關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理念,經過幾百年成熟發(fā)展之后,英國自身也形成具有獨立特色和內涵的茶文化體系,這就是英國茶文化體系。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中,其有著早茶文化、上午茶文化、下午茶文化三種文化內涵及形式。早茶文化指的是在英國,早上醒來之后,就會品茶。而對于多數(shù)英國人來說,早茶極為必要。無論是選擇材料,還是其沖調方法都有著較高要求,如果說,英國人將早茶看做是一種文化,并非是簡單的飲食習慣。其次,上午茶文化則是多數(shù)英國人所不具有的。

整個上午茶文化中,其比較短暫,且簡單,英國人通常會在上午茶品用期間來進行短暫休息,從而調節(jié)自身生態(tài)和生活內容,因此上午茶文化是一種價值理念,也是英國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最后,則是下午茶文化。其實這一文化是最能反映和代表英國茶文化的。該文化體系,不僅內容多樣,同時其表現(xiàn)形式也極為豐富,展現(xiàn)過程也更加優(yōu)雅。在英國下午茶文化中,無論是其對飲茶時間的約定,甚至是佐餐都有著極高要求。其在茶源選擇上極其講究,通常是伯爵茶。而在喝茶時間的選擇上,則通常約定為下午的四點。在下午茶飲茶過程中,為了表現(xiàn)對客人的尊敬,通常會有女主人對客人進行服務。在選擇的佐餐上,則往往會配上傳統(tǒng)的點心和蛋糕。整體來說,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反映和詮釋了英國文化的性格特征及價值理念,從很多經典文學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有關下午茶文化的描述,可以說很多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素材都來自于下午茶文化,因此認知下午茶文化對我們了解和研究英國文學作品有著重要幫助和作用。

2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分析

同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相比,英國茶文化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和內涵。而整個英國茶文化產生和形成與工業(yè)文明時期,其植根于貴族文化之中,因此可以說整個英國茶文化中有著濃厚的貴族文化。而我國茶文化則是經過幾千年發(fā)展起來的,因此中英茶文化有著實質性區(qū)別,可以說我國茶文化是一種歷史積淀的產物,而英國茶文化則更多是一種融合。而整個英國茶文化的價值理念主要有:首先,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有著豐富的貴族氣質內涵。茶葉最早是作為藥物推廣至英國的,而茶葉進入英國之后,其整個社會已經發(fā)展進入現(xiàn)代社會,因此其更加注重的是茶葉的營養(yǎng)價值和養(yǎng)生內涵,而茶葉更多是貴族的生活元素。尤其是茶葉作為一種高檔次消費,其需要較高消費能力的階級。所以,其在品茶過程中,不僅有相應飲茶活動,同時還有比如舞蹈和音樂藝術等等。其次,隨著下午茶文化完善發(fā)展,英國茶文化正式形成了獨立內涵體系,其全面詮釋和表達了英國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實質性提升。整個下午茶體系中,其不僅展現(xiàn)的生活理念,更多是一種貴族的生活方式和英國人普遍的世界觀和處事規(guī)范。最后,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有著極為豐富的茶道藝術形式。通過對茶文化體系進行研究可以看到茶道和茶藝都是整個茶文化體系成熟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在英國茶文化形成過程中,其整體水平也實現(xiàn)了重要提升。而在這一過程中,也形成了較高品質、復雜元素、完善程序的茶道藝術。比如在英國茶文化體系中,尤其是其在參加下午茶活動過程中,都會對自身服飾打扮有較高期待,而這也發(fā)展成為英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社會發(fā)展不斷成熟,如今茶文化也逐漸融入英國人的生活理念,成為其日常行為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

3外國語言文學的發(fā)展狀況

闡述客觀的講,外國語言文學是相對于我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學來說的。而在整個外國語言文學發(fā)展過程中,注重對語言文字本身和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行認知,語言作為交流的基礎,也是不同文化之間實現(xiàn)共同交流的前提和關鍵。因此,全面認知外國語言文學的發(fā)展狀況對我們了解語言發(fā)展應用狀況,以及相關歷史、民族文化及文化特征有著重要影響和幫助。通過對外國語言文學的創(chuàng)作過程及其具體內涵進行認知,可以看到外國語言文學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該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文化作為一種內涵,一種價值理念,其形成過程充分反映了社會生活、社會活動的成熟發(fā)展。因此外國語言文學與自身文化理念發(fā)展之間有著重要關聯(lián)。通過深層次認知英語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化的融合思路,能幫助我們完善了解英國茶文化內涵,同時也能幫助我們全面認知與茶相關的外國語言文學的具體形式。英國茶文化對外國語言文學的形成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不僅提供了創(chuàng)作素材,同時其在交往過程中,也大大豐富了相關詞匯內容,從而推動了外國語言文學的成熟發(fā)展。通過對外國語言文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關于英國茶文化的內容和元素。雖然英國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體系化區(qū)別和差別,但是英國茶文化對英國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社會習慣、行為理念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英國人飲茶時間不超過兩個世紀,而且茶葉本身也并非英國本土食材,但是茶葉卻在英國有著重要影響。據(jù)說,整個英國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有飲茶的習慣,從這可以看到茶在英國的成熟發(fā)展,而英國由于氣候原因,其更多飲用的是紅茶,也可以說英國的茶文化就是紅茶文化。

4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fā)展表現(xiàn)分析

根據(jù)相關歷史記載,茶源自我國,而飲茶及茶文化更早出現(xiàn)在我國。隨著新航路開辟完成,尤其是近代以來英國成為全球海洋霸主,加上我國對外開展各種茶葉和絲綢貿易,茶葉與茶文化就逐漸傳入英國,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英國自身特點和內涵的茶文化。通過對中英茶文化體系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兩者有內涵到實質上的區(qū)別。但是英國茶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一樣,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內涵,尤其是通過對描述和承載茶文化的文學作品進行了解,可以看到其中具有完善的教育價值??梢赃@么認為語言文學與文化之間有著內涵上的關聯(lián),也就是說外國語言文化其本質上就是應是茶文化中所具備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全面融合,盡管英國茶文化形成歷史較短,但是其中還是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在一些人看來,英國茶文化缺乏獨立的文化內涵,但是從本質上看,其仍然對外國語言文學形成了無可替代的影響。不僅可以在英語中有很多關于茶的詞匯和有關茶的語句表達,同時更重要的是英國茶文化對其文學作品和文化內涵的深層次影響。從詩歌創(chuàng)作來看,其中有很多與茶相關的作品。比如在濟慈的詩句中,有關于綠茶的描述,其將茶與自身感傷相結合,這無疑是茶文化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直接影響,詩人借助茶表達了自身情感理念。此外,茶文化對其散文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散文是一種文學方式,同時也是巧妙表達自身情感內涵的重要方式,而散文創(chuàng)作技巧與英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內涵上的一致性,而人們在品讀散文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茶文化元素。而在很多英國小說中,我們也能夠看到有很多關于茶的描述,可以說茶為其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素材,不僅如此,在各種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其完善全面的應用了茶文化體系中所具備的價值理念和情感內涵,這是英國茶文化與語言文化深層次融合的重要表現(xiàn)。

5結語

近代以來,尤其是在全球東西方融合加速以來,我國的茶和茶文化逐漸涌入西方,尤其是作為近代海洋文明的核心,茶傳入英國,并在英國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英國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實質上區(qū)別,從本質上看這與茶文化形成的歷史時期有著重要關聯(lián),因此想要了解英國茶文化的內涵,就必須對其形成過程進行全面了解和認知。想要了解英國茶文化體系,就必須對與其相關的茶文化內容進行準確認知。而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fā)展,不僅推動和提升了整個文化發(fā)展的品質,同時也大大豐富了外國語言文學發(fā)展的素材。

參考文獻

[1]陳傳萬.中英茶文化內涵的對比研究——從物質、精神和語言方面[J].中文學術前沿,2013(2):27-31.

[2]高曉薇.英國文學語言對“茶”及“茶文化”的應用研究[J].文學理論前沿,2013(5):169-173.

[3]李田心.知識經濟時代下外國語言文學的變化和發(fā)展綜述[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13(15):116-122.

[4]王憶云.外國文學作品中的英國茶文化[J].農業(yè)考古,2015(17):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