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的破壞日益嚴重,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宮腔鏡手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成為了婦科疾病的主要診斷和治療的手段,其具有微創(chuàng)、疼痛感低、對患者子宮傷害小等優(yōu)點,易被患者和醫(yī)生接受,而且應用效果顯著[1]。為探討健康教育新模式在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特選取90例婦科宮腔鏡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醫(yī)院進行護理治療的90例婦科宮腔鏡術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并依據(jù)護理干預措施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共44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新模式,共4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8-46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45.26±1.24)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8-47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45.36±1.1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方面的基本資料進行組間比較,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安慰、營養(yǎng)補給、基本健康知識宣教、病情監(jiān)護等。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新模式,措施為[2]:①引導患者完成相關入院手續(xù),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告知患者心理狀況對患者的影響,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教,提升患者對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配合護理人員對負面情緒進行疏解處理。②為患者講解疾病和護理措施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于疾病和護理干預的認知程度,在給予患者實施的過程中,提升患者的主動配合度。③為患者講解環(huán)境護理、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對于患者治療重要性,提升患者的自控力,完善患者的優(yōu)質的環(huán)境護理,合理、科學的飲食護理和用藥護理。
1.3 指標觀察
觀察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情況。護理效果判定標準:①優(yōu):通過臨床護理,檢測到患者的各項身體癥狀和體征相比于護理前,產生了明顯好轉或全部消失,護理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護理前明顯恢復或正常;②良:通過臨床護理,檢測到患者的各項身體癥狀和體征相比于護理前,產生了好轉,護理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護理前有所恢復;③差:護理后的癥狀和體征相比于護理前,數(shù)據(jù)無變化或惡化,護理后的各項指標相比于護理前,數(shù)據(jù)無變化或惡化。優(yōu)良率為優(yōu)與良之和的百分比。
1.4 統(tǒng)計分析
將相關的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7.0件對此次研究得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實施統(tǒng)計分析,用(±s)來對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進行表明,用對此次研究中得到的相關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P值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情況
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為93.48%相比于對照組的81.82%,觀察組明顯更高,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婦科疾病對女性患者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影響程度密切相關,隨著醫(yī)療技術的提高,宮腔鏡在婦科疾病的應用越來越廣,婦科疾病患者在使用宮腔鏡術治療后,如何提升應用效果成為了新的課題,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4]。
本文中,通過對比常規(guī)護理對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于健康教育新模式在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從結果上發(fā)現(xiàn),健康教育新模式在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更好,在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中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應用價值更高,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對于疾病和護理干預知識的認知度,充分的了解疾病對于患者的危害性和干預措施的必要性,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最終達到提升治愈率的目的[5]。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優(yōu)良率為93.48%相比于對照組的81.82%,觀察組明顯更高,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新模式在改善婦科宮腔鏡術后臨床護理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治療時間,提高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曹艷華.臨床護理路徑在婦科宮腔鏡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s1):57-58.
[2] 王興瓊.延續(xù)護理模式在宮腔鏡術治療不孕癥合并宮腔黏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24):196-198.
[3] 黃廷梅,張世淑.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應用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4):102-105.
關鍵詞:多媒體;心理健康課教學;作用
新形勢下,高校教育教學環(huán)境得到了改善與優(yōu)化,十分注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在高校心理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踐表明,多媒體課件教學不僅能夠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而且還能夠使得心理健康課變得生動、有效,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提升。
一、心理健康課的概述
心理健康課是高校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高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的目的,不僅在于相關理論性知識的獲取,而且在于通過學習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能夠應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是適應時展要求的教育變革,也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徑。從整體上看,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一種最新的教育技術與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以雙向交互的計算機為教學媒介,以此來為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提供先進的知識表現(xiàn)形式與獲取形式。多媒體課件在心理教育課堂上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以豐富的音頻資料、視頻資料以及動漫來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多媒體課件能夠為心理教育提供豐富的知識信息,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的也就得到了提升。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多媒體課件在心理教育課堂上的應用,有助于心理教育的良好開展,對心理健康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如今,多媒體課件已在很多高校的心理課堂上得到了應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為了一種普遍的共識,得到了高校心理教育者的肯定,它的使用對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多媒體在心理健康課教學中的作用
1.強化學生對心理學的認識
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發(fā)展的歷史不是很長,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淺薄,認識得不深刻,大多數(shù)學生未接觸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說他們對心理教育的內容、目的以及意義是十分模糊的。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夠對學生進行心理學基礎知識的普及,強化學生對心理學的認識。從整體上來看,心理學的涵蓋內容廣泛,心理學中許多基礎性的知識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起來不僅吃力,而且學習的熱情也不夠高。倘若一直采用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方式,學生必然會對心理學的學習產生厭煩,教學效率也得不到提升,因而必須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不僅色彩明亮,視覺、聽覺效果好,而且重要的是多媒體課件的容量大,提供的知識信息多且豐富,承載著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夠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多媒體課件能夠創(chuàng)設場景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以老師的講授為主,學生往往是被動的在下面聽講,很多學生十分厭倦心理教育課,認為其不僅乏味,而且枯燥、難懂,由此可見,簡單式的理論說教已不適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狀態(tài),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采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境。事實上,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再現(xiàn),不僅是心理治療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起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心理體驗,讓學生討論,如若自己遇到了此種情況將會怎么做,老師可以利用制作好的一些課件,展示偉人們是如何做的,進而達到對比教育的目的,加深學生的體驗。
3.多媒體課件能夠展示課外知識
多媒體課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應用已十分普遍,借助多媒體的使用,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外知識,延伸學生對心理前景應用的認識。心理學知識是極其豐富,其知識覆蓋面遠遠超過了我們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由于課堂時間與教學內容的限制,學生所獲得知識面存在不健全的現(xiàn)狀,廣大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展示豐富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對心理學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們對心理學發(fā)展前景的認識。
三、結語
多媒體課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心理教育課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多媒體技術將會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開創(chuàng)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一、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誤區(qū)
1.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對于大多數(shù)學校而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升學率是學校追求的最重要目標,因此,抓好學生文化課學習是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則可有可無,少數(shù)學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幾乎為自習課或其它主科的補課。部分初中管理者觀念較為落后,甚至部分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意義,學生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心理問題或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改善,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流于形式。即使部分班主任已經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為學習成績壓力及缺乏連續(xù)、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時,無法開展適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4],僅在班級有學生因學業(yè)壓力誘發(fā)心理疾病或突發(fā)精神障礙時求助于相關精神心理科醫(yī)生。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安排不合理。有調查研究表明,雖然90%的初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課程,但62%的初中于初一階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且只有少數(shù)學校將其設為必修課,多數(shù)學校將其列為選修課或活動課,難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質量。[5]相對于初一而言,初二、初三學業(yè)壓力、人際關系沖突、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及心理發(fā)展沖突更為明顯,而在這一階段卻沒有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心理輔導。此外,多數(shù)學校即使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僅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教學效果完全依賴教師的理論灌輸,忽視學生的實際應用,在缺乏相應的心理健康互動教學、實踐教學、團體心理輔導和素質拓展訓練的條件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對于部分較為復雜的心理學理論和觀點,初中生確實難以理解和掌握。
3.心理學相關師資缺乏,業(yè)務能力相對欠缺。受制于教師編制限制及中考壓力,多數(sh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師資不足,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教師多為政治、德育、團委等教師兼職,其從事心理咨詢僅為個人興趣愛好或學校任務要求,未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僅經歷短期培訓,對于心理咨詢難以整體把握,無法保證心理咨詢效果。部分初中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學專業(yè)教師,但因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臨床心理咨詢偏少,缺乏足夠的咨詢實踐,專業(yè)技能有所減退,難以達到有心理咨詢需求學生的期望。筆者甚至接觸過因初中心理咨詢教師對心理咨詢整體把握存在問題造成求助學生心理問題惡化的個案。
4.社會對心理咨詢存在誤區(qū),心理咨詢室利用率偏低。在我國,多數(shù)人習慣上認為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疾病,受社會偏見的影響,許多初中生認為接受心理咨詢就等于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簽。因此,即使部分初中生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受制于其他同學的偏見也很難求助于心理咨詢教師。而接受心理咨詢的初中生也反復要求心理咨詢教師不要將自己心理咨詢經歷外傳,以免“丟面子”。同時,初中課程安排相對緊湊,學生沒有大段空余時間前往學校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咨詢,而多數(shù)學校心理咨詢室開放時間與學生上課時間雷同,造成心理咨詢室主要用于處理各類心理問題突發(fā)事件。從整體來看,初中心理咨詢室利用率偏低,多數(shù)學校心理咨詢室僅用于應付上級檢查,部分初中心理咨詢室開放不定期甚至不開放,形同虛設。[5]
5.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重治療輕預防。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初中心理健康工作重心多在學生突發(fā)心理疾病的處理,而對于初中生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壓力、人際關系調節(jié)、家庭教育方式不當、青春期性沖動等心理問題根源并不重視。因此,不妥善解決潛在的心理壓力與沖突,忽視日常心理疏導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不能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還有可能使心理問題長期積累,在生活事件誘因下惡化。
6.忽視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是青少年最受困擾的問題之一。在初中階段,隨著第二性征的發(fā)育成熟,初中生對自身性器官的變化產生好奇、不安及恐懼感,適當開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緩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緒,適應其自身性器官變化,同時有助于減少早戀、婚前甚至早孕等不良現(xiàn)象。然而,我國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講解性生理知識,教學方法過于簡單,內容較為枯燥,對學生吸引力不足[6],部分學校甚至對性問題避而不談。如果學校不能對初中生性發(fā)育現(xiàn)象和性沖動予以合理教育、引導,初中生會將性神秘化,或產生性刺激,造成不良結果。
7.心理健康關注對象存在偏差。長期以來,教育界習慣于將學困生作為心理健康工作對象,但相關研究表明,學優(yōu)生同樣受困于心理問題。[7]學優(yōu)生因學校、家長及自身過高的期望,使其相對于學困生更容易從學業(yè)中體會到壓力,對成績波動敏感,過分關注周圍人群對自己的評價,產生錯誤的認知,導致心理問題甚至心理障礙。
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1.學校重視,構建高效心理健康管理機構。學校及各級教育部門應當加強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初中設置相應的教師編制。同時,學校有必要成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切實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活動經費、場地需求、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時間及相應師資培訓,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除招聘心理學專業(yè)優(yōu)秀畢業(yè)生充實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崗位以外,學校及各級教育部門還要經常選派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教師定期參加心理診斷、常用心理測驗的使用與心理咨詢與治療技能的培訓、進修,邀請相關心理學專家講座、指導。同時,由主管部門定期組織轄區(qū)內各初中的心理學教師參加案例討論會,針對近期各學校心理咨詢個案提出心理干預方案,提高其臨床診斷與心理咨詢技能。此外,多數(shù)師范類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生沒有醫(yī)學背景,對神經癥、精神分裂癥、抑郁癥及部分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臨床特點及其與一般心理問題的區(qū)別把握不準,因此,有必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前往相關醫(yī)院見習,使其了解相關精神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免誤診。
3.加強心理咨詢室基礎設施建設,規(guī)范心理咨詢工作,保障其有效運行。多數(shù)初中心理咨詢室較為簡陋,缺乏心理咨詢的環(huán)境和必備的硬件設施。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需要引進必要的專業(yè)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人員以外,還應加強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改善心理咨詢室的環(huán)境,咨詢室墻壁應以淡黃色等柔和色調為主,避免教室的白色,配置沙發(fā)、茶幾等家具,使心理咨詢環(huán)境優(yōu)雅、舒適,易于產生信任感和放松感,避免使咨詢室環(huán)境與教室或教師辦公室過于相似,使學生產生壓抑感;盡可能配置心理測驗軟件,輔助心理咨詢教師初步診斷各類心理問題;此外,心理咨詢室還應該盡可能遠離學生教室,以免使求助學生感到周圍同學的歧視和偏見,產生心理壓力。同時,切實保障心理咨詢室開放時間,在學生自習課、午間或晚自習前安排相關心理咨詢教師值班,使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能夠在其課余時間尋求心理幫助。
4.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置,避免傳統(tǒng)理論講授教學模式。多數(shù)初中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在初中一年級完成教學,這種安排在適應初中學習、人際關系協(xié)調、情緒調節(jié)、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心理健康概述的認識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但隨著初中生年級的上升,學業(yè)、升學壓力逐漸加大,性困擾逐漸出現(xiàn),人際關系逐漸復雜,自我意識矛盾出現(xiàn),卻沒有安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初中生適應其心理發(fā)展,幫助其了解自身的變化。因此,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每學期均開設的課程,根據(jù)不同年級面臨的不同心理壓力開設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完成學業(yè),維護心理健康,順利成長。如可以在初一學生入學時開設初中生心理特點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學業(yè)壓力調適、人際交往心理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初二年級開設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識別、青春期心理矛盾、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情緒控制與調節(jié)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初三階段開設考試焦慮、人際矛盾處理、壓力釋放等方面的專題教育;中考前兩個月開設考前壓力調節(jié)與放松訓練,必要時考慮安排考生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如有可能邀請心理學專家開設考試壓力與情緒緩解方面專題講座。根據(jù)不同階段初中生面臨的心理壓力安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助于從整體上改善初中生面臨的心理問題,更好的維護初中生心理健康,緩解心理壓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應避免灌輸式的理論教學,盡可能采取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多樣化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例如,在初中生性格特點方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卡特爾16因素人格問卷、艾森克個性問卷、人格體液問卷等心理測驗,要求學生完成測量并將相應的測驗結果予以恰當?shù)慕忉?,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性格特點,達到塑造良好性格的教學目的;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學專題中,除教授學生自我調節(jié)及人際關系調節(jié)的技巧,促進學生與他人和諧共處、有效交流外[8],還可以采用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游戲或素質拓展訓練,在實踐中完成人際交往及團隊合作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在心理疾病方面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臨床癥狀的理論講授方式難以使初中生理解,可以通過電影教學的方式,通過對影片中人物表現(xiàn)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對各類常見的心理問題初步認識,達到教學目的。
5.盡可能在其它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不能僅依賴于相關心理學課程教學和心理健康輔導,還需要全體教師的努力,通過在其它相關科目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最佳選擇之一。例如,在地理學科教學中,通過設置開放性題目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9];在生物學科教學中,通過實地調查,訓練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通過青春期發(fā)育使學生了解心理變化的生理基礎,同時對初中生的性心理特點予以合理的解釋,使其對性發(fā)育有客觀的認識,避免將性神秘化;在遺傳與環(huán)境相關章節(jié)教學中,教育學生在挫折、沖動、憤怒時,能夠客觀分析內因和外因[10];在人體生理衛(wèi)生中神經系統(tǒng)相關內容教學時,幫助學生理解心身相關的含義;在體育課教學中,通過合理的安排體育活動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等。[11]
6.重視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完成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承擔班級日常管理,與學生接觸較多,相互較為熟悉。因此,通過對初中班主任簡單心理培訓,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學相關知識和理論,能夠初步判斷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能進行簡單的心理疏導與心理支持,并結合所掌握的學生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將相關信息報至校心理咨詢室,提供參考意見,便于心理學教師做出準確判斷。讓班主任參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單純依靠心理咨詢教師的局面,緩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與相關教師相對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12]
7.開展豐富的校園心理活動,緩解學生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學校通過開展一定數(shù)量的校園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初中生的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賽、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主題簽名活動、心理圖片或心理影片展等。同時,開展校園活動提倡集體創(chuàng)作、表演,在集體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心理特征,改善人際關系。
8.定期舉辦家長培訓,尋求家長配合。學校有必要舉辦家長心理培訓,使家長了解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和青春期心理特點,能夠識別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并掌握簡單的心理溝通技巧,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精神,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13]
參考文獻
[1] 姚樹橋,孫學禮.醫(yī)學心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 姚樹橋,傅文青,唐秋萍,等.臨床心理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3] 鄭亞楠,魏澤紅.某綜合醫(yī)院心理門診就診狀況分析.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7).
[4] 辛永林.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吉林教育,2012(8).
[5] 侯一波.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現(xiàn)狀調查研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
[6] 唐曉君,鐘朝暉,汪海英.重慶市中學生性知識、性態(tài)度和現(xiàn)況調查.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15).
[7] 薛暉.高中優(yōu)秀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教學與管理,2009(5).
[8] 闞學章.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教育探索,2007(4).
[9] 劉若靜.地理教學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2(8).
[10] 張志儉.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理科:綜合,2008(2).
[11] 趙光權.學校體育教育對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吉林教育,2009(8).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概念
關于心理健康的涵義,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定義是:“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tài),不僅指個體社會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亦指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币虼?,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不具有某種心理疾病或病態(tài)心理,廣義的心理健康則是指一個人心理上發(fā)展健全、 具有正常的智力、 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穩(wěn)定的情緒。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體現(xiàn)在具備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有健全的人格,情緒穩(wěn)定,能適應各種競爭,心理特征符合年齡特征和性別特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六個方面。
2、大學生心理教育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1)學業(yè)問題。學習壓力大,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困難等學業(yè)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學生。尤其對于剛入學的大一新生而言,剛剛從高考的重壓下解放出來,很多學生如釋重負,開始享受生活,對很多專業(yè)課程明顯不適應。而高年級學生很多時候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功利化,所以,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學而無所獲,對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感覺一片迷茫。
(2)情緒問題。穩(wěn)定的情緒、積極良好的情緒反映,是學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學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視的問題。但是,當代社會,很多大學生的負向情緒高于正向情緒。他們或者自卑、或者孤獨,或者妒忌,更多的是焦慮,而且還無從找尋焦慮源,很多學生陷入了自我困惑之中,這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成人成才。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沒能抓住重點
很多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習慣把教育對象和解決問題的重點放在少數(shù)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的學生身上,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采取堵、截、防的態(tài)勢,但對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性發(fā)展重視不夠,所下功夫明顯不足。
2、心理健康教育過于課程化,沒能產生實效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實踐性、針對性、實效性和靈活性很強的課程,但是高校教學模式的單一性使這門課程更傾向于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心理學原理和概念,忽略了其實用性和實效性。
3、專業(yè)師資隊伍缺乏
高校中,具體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主要是一些德育和政工干線上的黨團干部。他們非心理學、教育學科班出身,自身缺乏專業(yè)的心理知識和技能。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而且還經常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政治工作來抓,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呆板,學生不買賬,收效甚微。
三、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管理對策
1、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級管理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艱巨而復雜,需要學校各層面人員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家庭、社會的積極配合。因此,從宏觀角度看,需要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大體系。家庭是學生的港灣,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站,家庭的助力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家庭的阻力會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阻礙,社會是學生的最終歸宿,對社會的主流的認同,是學生成長方向正確的關鍵;而對社會缺乏正確的認同,會導致學生的成長軌道出現(xiàn)偏差,因此,只有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優(yōu)勢,才能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貼近生活和社會,更具有實效性。
另外,在學校內部來看,應構建校、院系、班級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校、院系、班級分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層次、中觀層次和微觀層次,他們任務和分工的各有不同。只有讓學校、院系、班級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功能,同時又是一個整體,才能更好地調動各方資源和力量,幫助大學生們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區(qū)別,向大學生正確解讀和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續(xù)有效有序的進行。
2、豐富和擴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陣地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應該是,以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渠道,結合課內和課外,通過豐富大學生的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的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面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fā)生。
(2)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素質拓展訓練。采取“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入難”的步驟,通過設計各種情境和活動鍛煉大學生的意志,提升他們的自我調適能力,滿足大學生精神和心理的需求。
(3)開設心理輔導工作工作室,定期或不定期的開設專題講座。通過各種輔導形式,對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給予心理指導,對少數(shù)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行為進行治療和矯正。幫助大學生獨立生活,具備社會環(huán)境適應性,學會處理學習與社會工作的關系、人際交往關系、戀愛問題等等,幫助大學生解決適應性和發(fā)展性的問題,獲得成長。
(4)構建大學生成才服務體系。如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和各類獎學金、助學金機制幫助貧困學生渡過求學難關。開設學習與考研輔導班,幫助有學習困惑的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搭建就業(yè)平臺及時可靠的為畢業(yè)生提供就業(yè)信息等等,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
3、以專業(yè)師資力量為核心,建設高效能的師資隊伍
關鍵字: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3-143-00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1.涵義
對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的定義是:“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tài),不僅指個體社會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亦指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毙睦斫】到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通過開展符合心理學原理、適應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的活動,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主觀感受和內心的體驗,從而實現(xiàn)學生心理素質優(yōu)化和發(fā)展的目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為主要依托,并結合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包括自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
2.標準
根據(jù)大學生這一特殊社會群體的生理和社會角色特征,綜合近幾年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進行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應該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l)人際關系和諧。在今天的大學,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孤僻、刻薄,行為偏激,人際關系不和諧。心理健康人際關系和諧的大學生應該有協(xié)作精神,集體意識。
(2)有健全的人格。大學生應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學習、工作、生活樂觀積極,有自己的思想、見解,思考問題角度合理,行為方式適中。
(3)情緒穩(wěn)定。情緒不穩(wěn)定的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幻想、幻覺、焦慮、憂郁,不能合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長期不健康就可能形成強迫癥,嚴重的產生精神分裂。
(4)能適應各種競爭。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社會現(xiàn)狀有清醒的認識,能及時修正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為和社會協(xié)調一致。
(5)符合年齡特征和性別特征。在人的一生中,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同時,男女兩性在社會生活中也有相應的性別角色特征。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其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必須符合其相應的年齡特點和性別特征。
(6)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心理行為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時代特點,能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意志堅強,明事理,懂知行。
3.重要性
2001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報告強調:“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奔訌姾透倪M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培養(yǎng)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認真研究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切實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素質,使他們全面、充分、和諧、主動地發(fā)展,是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二、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社會環(huán)境影響
我國社會處于轉型期,各種思想交織并存,現(xiàn)在信息社會使得各種思想快速傳播,如網(wǎng)絡論壇上低級、庸俗的信息;一些媒體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對一些負面新聞報道過多,忽視了此類新聞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
改革開放在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隨之改變,大學生不再是生活在圣潔的象牙塔里面,社會上的腐敗現(xiàn)象、不良風氣無時不刻都在考驗著他們。由于制度的缺失,使得一些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對大學生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2.教育方式醫(yī)學化
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解決學生已經出現(xiàn)的心理疾病為己任,因而出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醫(yī)學化的傾向。心理教育工作者大多著眼于“問題心理與行為”的研究,如抑郁、焦慮、恐懼、適應不良、學習困難等等。把教育的對象局限在少數(shù)犯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的學生身上,進行的是防范性教育,對人的發(fā)展性教育方面重視不夠。工作方法以臨床心理醫(yī)生為主的人員配備、坐堂接診式,藥物治療式的治病方法等等,這種醫(yī)學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需求,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要求和內在規(guī)律,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發(fā)揮,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開展。
3.教育途徑課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現(xiàn)代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強的課程,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許多高校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采用專業(yè)學科教學模式,向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只注重系統(tǒng)性,而忽略了其實用性,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實際教育收效甚微,這種課程化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4.師資隊伍缺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專業(yè)性極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對從業(yè)人員在知識結構、專業(yè)技能以及職業(yè)道德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我國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構成中以心理學、德育、醫(yī)務工作者以及黨團干部為主,而心理學、醫(yī)療工作者僅占少數(shù),大多數(shù)是由德育工作者以及黨團干部兼職。許多德育工作者以及黨團干部僅僅參加了短期培訓,專業(yè)理論水平不高,缺乏經驗,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政治工作來抓,在實際工作中,力不從心,收效甚微。
三、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營造和諧社會環(huán)境
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外部環(huán)境。努力營造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是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弘揚先進文化,改良社會風氣,主流媒體要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心理氣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改良社會風氣。社會還應主動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當今的大學生在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是很正常的,社會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社會也要與時俱進,用發(fā)展的眼光去幫助大學生解決問題,正視他們的不足,關愛他們的健康成長。
網(wǎng)絡上低級、腐朽、庸俗的內容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凈化網(wǎng)絡信息,在鼓勵大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wǎng)絡。依法加強各類網(wǎng)站的管理,凈化文化市場和網(wǎng)絡環(huán)境,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2.走出心理健康教育誤區(qū)
教師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必須認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充分理解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的區(qū)別以及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區(qū)別,充分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將全體學生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以課堂教育和課外教育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渠道,結合課內和課外、咨詢與自救、教育和指導,對大學生的成長過程給予心理指導,對少數(shù)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行為進行治療和矯正。其次,大學生必須從觀念上破除輕視心理素質發(fā)展的這種錯誤的認識,不能一味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分數(shù),而忽視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他們成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3.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一方面,配備一定數(shù)量專職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兼職教師為輔的,相對穩(wěn)定的,業(yè)務能力較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保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的穩(wěn)定,并不斷培養(yǎng)壯大這支隊伍。另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政治性、專業(yè)性都很強的工作,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的教師既要有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又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guī)律,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入腦入心管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常態(tài)化,提高教學水平。
4.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件復雜而系統(tǒng)的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各個層次的教育管理人員的參與,也需要教師的積極投入,因此需要構建學校、院系、班級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層次的教育與管理單位,院系作為中觀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單位,而班級是微觀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單位。在學校、院系、班級三位一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各自需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和相應的聯(lián)絡人員,學校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領導與教師負責,院系有大學生心理輔導員負責、班級建立班級心理委員,讓學校、院系、班級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功能,同時又是一個整體,共同負責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導大學生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此用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南京財經大學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立項編號DJ201223
參考文獻:
[1]烏英嘎.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2]許岱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
[3]王春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河南科技,2011.02下
[4]安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 無錫南洋職業(yè)技術學院論叢,2010年6月
[5]韓曉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第二期
[6]楊立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有效實施的幾點思考[J]科技文化,2012年1月號上旬
[7]黃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2月
[8]陳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以網(wǎng)絡游戲成癮為例[J] 科技文化,2012年1月號下旬
[9]徐曉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和諧校園建設[J]健康教育,2012年第1期
[10]李國金.地方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和思考[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第12月
[11]趙亮.班主任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文教資料,2011年3月號上旬刊
[12]孫嵬,黃俊鵬.高校輔導員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2011年06期
[13]王敬國.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世紀橋,2011年第3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高等教育
1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的概念是由前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研究者賽里格曼在上世紀末所提出的,是一個相對較為新穎的心理學研究方向。根據(jù)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理論,人的心理活動受兩種力量的作用和影響,既積極的心理力量和消極的心理力量。積極方面的心理力量能給人以積極向上的驅動力,消極方面的力量則相反。哪種力量會在人的生活、工作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取決于人的主觀偏好。積極心理學注重通過個體內在優(yōu)良品質和積極力量的激發(fā)來發(fā)掘個體自身的強大潛能力量,并盡可能的為他人提供更多的幫助。
2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提升大學生的挫折承受和自我調控能力,讓他們具有更強的自我教育水平,進而實現(xiàn)大學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心理障礙克服能力的提升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非常注重學生對心理學相關理論的學習,而對學生實踐、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則缺乏應用的重視水平,這使得他們很難將學習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之中進行有效的應用。此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非常有限,這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效能非常有限。根據(jù)相關研究總結,常見性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社交問題、環(huán)境適應問題、兩性心理問題、學習問題、情緒問題和神經癥問題等。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廣大高校青年學生的生長和發(fā)展,需要引起高等教育教學的注意和重視,并根據(jù)實際問題和學生特點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引導。
3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論述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社會組織和積極的人格三個部分,這三個方面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目標存在著很強的一致性,是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理論基礎。
3.1能豐富大學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積極心理學提倡個體應在日常生活積中極的進行情緒管控和自我認知體驗,以培養(yǎng)自身積極健康的生活品質,其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是非常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因此,在大學生教育教學過程和各教育領域中,積極心理學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應用,能有效激發(fā)廣大高校學生的潛在能力,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多方面的驅動作用。
3.2能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積極心理學的作用和影響下能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問題處理能力,用積極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心理問題,讓學生更偏向好于自身積極力量的發(fā)揮,并對自身的潛力和優(yōu)勢形成客觀認識。
3.3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要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脫節(jié)的問題,當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內容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會獲得很大拓展,學生會對生活和社會中的積極問題產生更多的潛在關注,進而在問題面前具有更為積極的問題思考方式。
4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規(guī)劃
4.1工作目標的完善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來說,積極心理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創(chuàng)新手段,幫助廣大高校青年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并通過積極心理學方法的應用來干預和引導自身的心理問題是積極心理學的基本目標。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定位自己,有效發(fā)揮自身的潛在能力,進而實現(xiàn)大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是其重要工作目標,因而,兩者之間的結合可以使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4.2工作方法的調整
通過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主客體關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育對象,是被動接受教學內容的客體,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是教育者,被動的教育身份使得學生的自我情景規(guī)定狀態(tài)非常不穩(wěn)定,個體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很難獲得有效發(fā)揮。而在心理學的實踐教育活動中,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學生可以通過調節(jié)自身的心態(tài)實現(xiàn)個人潛能的開發(fā)和自身人格的完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營造和諧的氛圍,用積極的心態(tài)來引導學生吐露自己的心聲,與學生建立和諧、穩(wěn)定的伙伴關系,在問題面前,樂于換位思考,體驗學生內心感受,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能。5結語總之,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具有很強的積極引導作用,因此,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切實可行的,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高校應不斷探索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以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水平。
作者:蔣志超 單位:南通大學
參考文獻:
[1]周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以《大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yǎng)》為例[J].社會心理科學,2014(5).
關鍵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心理健康是人們追求的一種終極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很難達到這一理想狀態(tài),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就曾指出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主要有三類因素:首先就是人們的原有的心理健康素質;其次是外界環(huán)境對人們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最后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對人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心理健康從狹義來講可以認為是一種自我滿意而持久愉悅的身心狀態(tài)。對高職院校的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時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一種必然要求。國家教育部門就曾發(fā)文提出在高校開展德育教育,而德育工作中主要包括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進行整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院校在校生的重要性。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高職在校生合理的調節(jié)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態(tài),使他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面對生活、工作和學習。
二當前高職在校生的主要負面心理特征
(一)高職在校生的自卑感強烈
盡管高職院校隸屬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高職院校與普通的高等教育本科院校相比還有其特殊性,由于高職院校的招生批次排在最后,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是一些高考失利的學生,他們在文化課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種高考遺留下來的痛如果不經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很有可能成為這些學生一生揮之不去的傷疤。在許多高職在校生的心目中,他們總認為自己與同樣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普通本科學生相比社會競爭力更低、社會地位、認可度也更低,這種片面的認識使得他們在面對競爭時自卑感更為強烈。
(二)高職在校生不思進取
高職在校生中還有一部分群體是屬于自小貪玩、對考試不上心、成績不理想,導致高考失利,但由于年齡過小或家庭經濟狀況較為良好,家長對學生懷抱一定的期待等因素,使得他們不像其他高考失利的學生一樣過早的步入社會。這部分學生由于缺乏進取心,在高職院校的學習生涯多是以“混”為主,將三年的高質生活荒廢在游戲廳或者寢室。有的學生還在高職求學期間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學心理,經常逃課曠課,自暴自棄。
(三)高職在校生情緒波動較大
在高考結束、學生逐漸步入高職校園后,同時也意味著高職學生開始步入成年人的世界,各項生活瑣事、人生面臨的各項選擇都要逐漸由自己完成,這也是高職學生的一個人生過渡階段,此時,如果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相應的指導很有可能會在面臨是非抉擇、矛盾問時不知如何化解而導致情緒波動較大,嚴重的甚至會激發(fā)學生的暴力傾向、長此以往,學生的在處理問題時往往總是憑借情緒化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常常會怨天尤人,不能真正將問題很好的解決。
(四)高職在校生缺乏修養(yǎng)
受計劃生育的影響,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是屬于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從小生活在優(yōu)渥和寵溺的環(huán)境中,家長常常處于疼愛孩子而對孩子身上的小缺點不予置評,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一種飛揚跋扈的性格品性,尤其是獨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有許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是第一次體驗大學的寢室集體生活,這時如果不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的學生可能很難形成一種集體主義的思想觀念,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處理好人際關系。(五)高職在校生是非觀念淡薄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段大都處在17~23歲左右,社會閱歷以及知識儲備有限,很多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是一些成績較差有的學生家庭組成較為復雜,使他們的性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很容易沖動行事,缺乏一定的是非觀念,過分崇尚“義氣”等,有的學生在這種所謂的“義氣”引導下盲目行事、甚至在高職院校內滋生事端。
三對高職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在校生的心理素質
近些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呼聲日漸強烈,值得注意的是素質教育所包含的重要內容主要有這么幾方面:首先是要求高等教育的學生接受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在素質教育的號召下要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這也是高職院校乃至接受高等教育學生最重要的教育內容;最后,素質教育同樣強調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而心理健康素質的形成主要受三方面條件的影響,其中學生原有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及各種外應環(huán)境的影響很難在短期內進行有效的改變,唯一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的途徑就是在高職院校內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幫助高職在校生化解他們的心理矛盾
高職學生可以說是處在一個過渡的年齡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逐漸由父母包辦到獨立自主,逐漸由家庭生活過渡到寢室集體生活、也逐漸由學校生活過渡到社會生活等。這一系列轉變下也暗含著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尤其是環(huán)境的改變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這其中他們的自我意識與集體意識的沖突、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等都會使他們的心理備受矛盾的摧殘,而此時,合理有效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有效的化解他們的心理矛盾。
(三)能夠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整體效能
高職院校是由一個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整體,只有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得到了很好的滿足,高職院校的整體效能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這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不可忽視,只有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提高了才能在高職院校內營造一種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才能真正有效提高高職院校的整體效能。
四高職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通過制度規(guī)范加強高職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制度規(guī)范是高職院校規(guī)范學生行為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工具。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同樣可以利用制度規(guī)范來加強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舉例來說,在一些文明規(guī)范行為上就可以采用這一方法,例如為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修養(yǎng)水平,可以給他們制定一定的課堂遵紀守則、食堂就餐文明規(guī)范等一系列提高他們文明修養(yǎng)的制度規(guī)范,使他們在一點一滴中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這種通過制度規(guī)范的方式對高職在校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外應式的環(huán)境教育法。
(二)加強高職在校生的情感管理,幫助在校生消除心理障礙
高職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階段,這個年齡段的他們感情更加豐富、多變,因此,教師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用“大愛”來教化他們,尤其是對許多受過心理創(chuàng)傷的學生更應該如此。在進行情感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時高職教師要通過實際的案例去教導學生如何自我化解他們內心的矛盾、障礙,從而能夠自我療愈心理問題以及心理創(chuàng)傷。
(三)針對高職在校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
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高職教師還要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來自不同的家庭、社會背景也都不盡相同,面臨的社會問題也都不盡相同,為了能夠有效的幫助每一位學生解決他們的心理障礙,高職教師、輔導員要善于抓住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因材施教,要用耐心、愛心去了解、化解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以及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四)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加強高職在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也為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這樣得背景下,高職院校為了能夠時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可以開設專門的高職院校內部心理健康平臺,鼓勵師生在心理健康平臺上進行互動;同時,高職院校的教師也要定期設計一定的心理健康問卷到網(wǎng)絡平臺,使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定期完成問卷,通過學生填寫的問卷反映出學生暗含的心理問題,對這些問題做到早治療、早預防;最后,就是高職院??梢岳没ヂ?lián)網(wǎng)廣闊的大數(shù)據(jù)庫資源,搜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料、案例,依托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網(wǎng)絡平臺,給學生,供他們學習、思考、自我糾偏。
參考文獻
[1] 馬曉園.如何做好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改革與開放,2009,(10):189.
[2] 邱開金.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心理科學,2007,(02):444-446.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064—03
隨著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由最初的公選課改革發(fā)展為全校的公共必修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盵1]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應對挫折和承受壓力的能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作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問題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沒有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有針對性的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者咨詢活動,“甚至有的高校認為心理健康屬于道德教育的一部分,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對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矯正等,長期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性目標和人格完善目標等高層次的目標。”[2]
(二)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對著PPT照本宣科,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xiàn),參與性也很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知識的單向傳遞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帶來單調的課堂氛圍,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效果自然不甚理想,更談不上課堂的趣味性、新穎性和科學性?!盵3]
(三)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不高,實踐經驗不豐富
部分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仍然欠缺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老師,缺乏專業(yè)心理學老師來講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仍是把輔導員等其他的學科的老師推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第一線,這些老師一方面對“心理學的學術前沿及信息動態(tài)沒有太多關注,不能及時捕捉新穎的專業(yè)理論,沒有堅持更新和充實自身的知識,致使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始終停滯不前。對專業(yè)知識的了解片面,僅僅關注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與課堂教學相關性較強的教育學知識、計算機知識掌握不夠,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論積淀?!盵3]另一方面,由于有其他工作的牽制,無法將全部身心投入到心理健康教學課程教學中來,“除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任務之外,還得按照學校工作的需要參與各種行政事務,導致從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只能忙于完成各種繁瑣的事務?!盵3]
(四)教材選取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選取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偏重于知識性、理論性的陳述,側重于心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的介紹,更像是針對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教材,“沿襲了心理學知識體系和科學邏輯,忽略了知識的應用性和實際操作與體驗,遠離了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邏輯和實際生活邏輯,從而導致大學生學習期待與學習內容不匹配,以致學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動力不足”。[4]
(五)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存在認知障礙,興趣度不高
很多學生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機不足,只是被動的聽老師在課堂上講課,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做其他事情,聽講極不認真,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的課堂氣氛總是不好,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很差。
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實現(xiàn)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從課程教學中受益,是很多高校正在思考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對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二、教學目標應分層推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理論性與操作性相結合、理論知識教學與團體心理訓練相結合的課程,具有互動性、體驗性、實踐性、自等特點,因此其教學目標是多層次的,也是逐層推進的,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基礎上,實現(xiàn)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自我意識與自我發(fā)展、自我調整與自我適應、自我管理與自我規(guī)劃三個層次的目標,分別表述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素質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大學期間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以及有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心理異常情況,“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了解大學階段人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異常表現(xiàn)、掌握自我調適的基本知識”。[1]
(二)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心理自我判別與調試等通過技能,“使學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適技能及心理發(fā)展技能。如學習發(fā)展技能、環(huán)境適應技能、壓力管理技能、溝通技能、問題解決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生涯規(guī)劃技能等?!盵1]
(三)素質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心理健康觀,具備樂觀、積極、誠信、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奉獻、協(xié)作、感恩等意識。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點,對自己有客觀的認知,“能夠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況、行為能力等進行客觀評價,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盵1]
三、教學內容應涵蓋全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應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課程的設計要遵循“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為中介、以經驗為起點、以活動為核心、以過程為重心、以合作主線”[5]的原則。豐富、全面、有趣的教學內容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分為四個情境設計:
(一)情境一,走進心理健康
教學內容包括心理活動的特點和實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咨詢的概念和功能、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意義和特點、大學生心理咨詢的內容與類型、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惑及異常心理、大學生常見的心理疾病及其應對等。
(二)情景二,自我意識與自我發(fā)展
教學內容包括自我意識概述、大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特點、大學生自我意識偏差及其調適、自我意識的評估、人格概述、大學生的人格特征、人格發(fā)展異常的表現(xiàn)與評估、大學生人格完善的途徑和調適方法等。
(三)情境三,自我調整與自我適應
教學內容包括大學生學習特點與心理機制、大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及潛能開發(fā)、大學生常見的學習心理障礙及調適、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概念、影響因素、原則與技巧、大學生人際關系障礙及調適、大學生性心理的特點、相關問題及調適、大學生戀愛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點和常見問題、健康戀愛觀和擇偶觀、生命的意義、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xiàn)、預防與干預等。
(四)情境四,自我管理與自我規(guī)劃
教學內容包括大學生情緒特點及其影響、認識不良情緒的表現(xiàn),掌握合適的調適方法,并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大學生壓力和挫折的產生與特點、壓力和挫折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大學生活的特點及生涯規(guī)劃、根據(jù)自身的能力與發(fā)展目標制定大學期間的生涯規(guī)劃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上,也可以進行專題教學,但專題必須涵蓋把握人生、認識自我、發(fā)掘潛能、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愛情教育、挫折教育、情緒管理、網(wǎng)絡心理、感恩教育、生涯規(guī)劃等內容。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應厚此薄彼、顧此失彼,應當從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當代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現(xiàn)象出發(fā),有理有據(jù)、充分調查研究來合理科學安排,這樣才能最大效果的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實習教學目標。
四、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
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學方法能否符合學生的興趣,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以情促學,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跳出“粉筆+黑板+PPT”的教學模式,拋棄“填鴨式”灌輸?shù)姆绞街v授,充分運用案例分析法、情感體驗法、團體輔導法、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心理測驗法等,在給學生講授知識的基礎上,突出課程的實踐性、應用性和互動性,讓學生在討論中學,在情境中學,在游戲中學,在體驗中學。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列出某個典型案件,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相互啟發(fā),提高對某類心理問題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學生討論結束后,由老師進行匯總和點評。再如,播放電影視頻,進行電影案例分析,通過情景模擬訓練、情景劇表演,進行情景案例分析等,加深學生對影視中、現(xiàn)實中的心理問題的體驗和感受?!鞍咐虒W法強調讓大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即通過教師對案例進行具體描述,再現(xiàn)當事人經歷的事件與情境,引導學生對當事人所處的情境及糾結進行討論,提出不同的解決辦法與心理調整思路,促進學生的思考,提高問題解決能力”。[4]
(二)情感體驗法
情感體驗法“強調在特定情境中給參與者提供心理體驗與領悟,幫助參與者在拓展活動中達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和悅納自我的目的,達到理解、互助、支援和形成團隊精神的目的,以打破舊的、建立新的生活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盵4]讓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學生的親身體驗活動為導向,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的討論與分享為主體,以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訓練為目標,讓學生先體驗、后分享,先感性、后理性,大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更好的達到體驗式的教學效果。
(三)團體輔導法
團體輔導法是“以活動為載體,團體成員之間通過互動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相互分享其團體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從而達到使每個成員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和成長的目的。”[4]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設置一些團體活動,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們學會如何熱愛生活、善待自我、悅納他人,也讓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悟,有助于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增進對學習、對生活的熱愛。
五、教學評價應科學合理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必須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監(jiān)督和評價體系,不僅要加強對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監(jiān)督,更要重視對學生學業(yè)的考核。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學督導機構,發(fā)揮其教學督導作用,有效監(jiān)管和評估課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評價內容方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應從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對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能力兩大方面進行評價,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評估重點。在評估方式方面,可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課程教學進行評估。對于知識可以采用考試等量化的評價方式;對于實際的操作能力,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以及老師和學生的訪談等方式進行?!盵6]
全面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當前高校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當今社會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時代要求,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科學確立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對課程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發(fā)展,對建設成課程體系完備、學生歡迎的優(yōu)質課程,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教思政廳(2011)5號文件.
[2]周文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初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
[3]莊洪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8).
[4]王蘭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2,(4).
新媒體是在數(shù)字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信息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xiàn)的媒體形態(tài),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新媒體發(fā)展使大學生交往方式出現(xiàn)了新變化,因此,需要掌握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以及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現(xiàn)狀。
1、新媒體
“新媒體”是指利用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以電視、電腦和手機為終端,向即受眾提供媒體數(shù)據(jù)服務、遠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的一種傳播形式。
從內容上來講,新媒體既可以傳播文字,也可以傳播聲音和圖像;從過程上來講,新媒體既可以通過流媒體方式線性傳播,也可以通過存儲、讀取方式非線性傳播。
2、新媒體發(fā)展特征
以數(shù)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其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具體講:
第一,媒體個性化突出
新媒體卻可以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新聞。每個新媒體受眾手中最終接受到的信息內容組合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受眾選擇性增多
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當信息者,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的細分需求。
第三,表現(xiàn)形式多樣
新媒體形式多樣,各種形式的表現(xiàn)過程比較豐富,可融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的、無限的擴展內容,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
第四,信息實時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新媒體交互性極強,獨特的網(wǎng)絡介質使得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的關系走向平等,受眾不再輕易受媒體擺布,而是可以通過新媒體的互動,發(fā)出更多的聲音,影響信息傳播者。
二、新媒體對大學生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影響
大學生是具備一定知識,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人群,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面臨著學習和生活問題,還包括人際交往等問題,新媒體的發(fā)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存在著巨大影響,包括學習、價值觀、情感、能力四個方面。
1、盲目追求,忽略學習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新媒體,帶來了龐大的信息量,當信息量超過一定承載又無法甄別時,就會導致思維混亂,無所保證學習的質量。
2、大學生價值觀易迷失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及使用,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多元化,傳統(tǒng)意義下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被顛覆,同時一些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價值觀等也會跟隨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新媒體進入大學生的視野中,良莠不齊的信息充斥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3、人際交往有所下降
新媒體如互聯(lián)網(wǎng)、微信等長時間的使用會導致人際交往能力下降,文字、符號等代替了面對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實踐的限制,方便了人們的交流,同時,也讓人們之間的交流變得程序化,?畝?導致學生喪失直接表達情感的能力,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4、自我思考能力受限
新媒體的開放性特征對于大學生是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的,在這種開放式的虛擬環(huán)境中,學生的思考受到嚴重影響,產生對于網(wǎng)絡等新媒體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使得學生心理十分脆弱,無法承受強大壓力,從而導致情緒失控,自我思考能力也就受到嚴重影響。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教育
借助網(wǎng)絡化的載體以及跨學科整合等方式改變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教育觀念,借助新媒體如微信等傳播特點,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內容,拓展教育渠道,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加強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創(chuàng)新教育。
1、有效利用新媒體,積極轉變思想
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現(xiàn)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為導向,充分認識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體引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等的現(xiàn)代化轉變。同時也要意識到新媒體環(huán)境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壓力,從容面對新媒體環(huán)境給心理健康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2、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媒體素質
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不良信息、消極價值觀等無處不在,時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此加強新媒體道德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人格,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是提高新媒體運用素質的核心。
3、加強宣傳力度,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合理運用新媒體信息傳輸方式的多樣性,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增加互動溝通,在調動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的認知。有效利用新媒體資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及時把握大學生心理動向,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學習。
4、學科融入整合,拓展教育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