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心理學初步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學初步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心理學初步認識

第1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各級學校課程教案中教學目標表述舉隅

(一)高等學校課程與課時教學目標某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案中的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群體及群體心理的概念,理解學校群體的心理功能及效應;理解集體和班集體的概念和心理特點,掌握班集體形成的過程和班集體建設的措施,掌握班集體中非正式群體特點;理解人際關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某大學心理學課程教案中的教學目標[2],教師使用的是學習目的與要求:通過本章學習,理解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心理的實質以及心理學研究的任務,了解心理學研究的意義、原則,初步認識心理科學發(fā)展的現狀與趨勢,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心理的興趣與愿望。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育心理學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學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論(學習理論、動機理論、學習的遷移理論等),了解本學科領域新近研究成果與發(fā)展趨勢,能夠運用人的心理與行為改變的規(guī)律,以及以本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觀察、分析學校教育教學中現實問題,并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可行的建議。可是有一個管理心理學的教案使用的是教與學的目標[4]:準確掌握管理心理學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深刻領會研究管理心理學的意義,在一般意義上掌握管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師范學校申書景設計的教育技術學教案中的教學目標是[5]:(1)知識與智能:認識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了解教育技術學發(fā)展過程中,影響較大的學習理論;掌握各個學習理論的起源時間,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觀點;能夠概括出各學習理論與教育技術的關系;能夠理解信息技術條件下有效學習的特征。(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找出問題,并體驗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影響;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將查找的學習理論進行加工整理與其他同學共享或交流的愿望,體驗寫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矯正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能夠在學習新知識中,感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學習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學習方式。某大學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目標是:(1)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了解人體各大系統(tǒng)肉眼結構的總規(guī)律,正常、變異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態(tài)與功能的關系,形態(tài)結構與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內部結構和體表標志的關系等;掌握人體各系統(tǒng)的組成、基本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及其機能意義,臨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標志。(2)智能的培養(yǎng):自學能力,人體解剖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學生通過解剖實踐和閱讀教材,掌握要求的內容,教師只作少量的重點講解。神經解剖學的理論性較強,故講課內容稍多,但仍強調重點和難點為主,學生要掌握要求的內容仍然離不開實踐和自學;基本技能,人體的檢查,切開、剝離、暴露和檢查器官的方法,正規(guī)和系統(tǒng)地觀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結構和顯微結構(神經解剖學)的正常形態(tài)。(3)通過有選擇的病例討論,初步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了解人體解剖學與臨床的密切關系。(4)組織學生參加課外讀書小組,查閱有關文獻并寫讀書報告,進行學術交流。(5)組建課外科研小組,指定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語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課程講授和考試的論述題都用英語。其他班則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學英文詞匯及閱讀部分英文參考資料。(二)中等學校課程和課時教學目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要求[6]:反復朗讀,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大意,理清課文層次;領會文章的豐富內涵,理解“天下為公”。再看中學教學目標設計。某高中化學教案第一節(jié)物質的分類教學目標[7]:知識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認識膠體的概念,鑒別及凈化方法,了解膠體制取方法。認識膠體的一些重要性質和作用;能力培養(yǎng),通過丁爾現象、膠體制取等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科學思想,通過實驗、聯系實際等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依靠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觀點,教育學生關心環(huán)境;科學品質,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依靠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觀點;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歸納比較、邏輯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課程教案《讓世界充滿愛》[8]:使用的是活動目標概念:活動課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該課讓學生懂得助人為樂的美德。認知目標:認識到生活中友愛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標:使學生體驗“助人自助”的快樂感受;行為目標: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學會主動對身邊的人伸出友愛之手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顒臃绞绞怯螒蚧顒?,討論分享經驗。人教版初三《數學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教案[9]第一課時素質教育目標:(1)知識教學點:使學生了解圓柱的特征,了解圓柱的側面、底面、高、軸、母線、過軸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矩形;使學生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或全面積。(2)能力訓練點:通過圓柱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通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正確、迅速的運算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能力。(3)德育滲透點:通過圓柱的實物觀察及有關概念的歸納向學生滲透“真知產生于實踐”的觀點;通過應用圓柱展開圖進行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向學生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教學,向學生滲透化曲面為平面,化立體圖形為平面圖形的“轉化”的觀點;通過圓柱軸截面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質”的矛盾論的觀點。(4)美育滲透點:通過學習新知,使學生領略主體圖形美與平面圖形美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層次。(三)初等學校課程與課時教學目標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0]是:(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5)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統(tǒng)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習數學興趣,養(yǎng)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人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少年閏土》教案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1]:(1)預習課文,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詞語。(2)通讀課文,從總體上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及文章的思路。(3)學習描寫閏土外貌的部分,指導課后思考練習作業(yè)。(4)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質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目標理論與課程教學目標的表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前蘇聯教育學理論支撐下的教學目標設計概念,教學論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教學進度計劃、教學方案(教案)、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過程、考試、考查、考核等前蘇聯的概念。查閱當代中國高等師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學教材,基本沿襲著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教育學體系,素質教育思想也只是作為一種理念,并沒有成為學科理論進入教材。由于這樣一種現狀,無論是小學教師,還是中學、大學教師,在教學大綱或者課程標準制定中,許多教師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概念,比如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掌握目標、能力發(fā)展目標、技能訓練目標。教學大綱制定和教師備課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發(fā)展什么能力、運用什么技術、解決什么問題,或者識記什么、理解什么、應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以全面發(fā)展教育理論為邏輯結構設計的教學目標理論,這就是德育目標、智育目標、美育目標。我們的教育學要求教學活動中完成智力開發(fā)目標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課程和課程整體都要設計德育和美育目標。但是,具體到教師的備課中往往很難實現。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引進有關美國教學目標設計理論以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B.S.Bloom)的理論為代表。他把人類學習分為3個主要的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我國中小學生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分類主要依據的是布魯姆等學者的分類方法。九年義務教育階段17個學科的18種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表述,都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3個領域,也稱“三維目標”,并作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衡量學生學習水平時重要參考依據。在這3個領域中,知識是指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技能是指動作技能以及觀察、閱讀、計算、調查等技能;過程與方法是指認知的過程和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認知過程中人際交往的過程和方法。特別強調在過程中獲得和應用知識,學習和運用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對己、對人、對自然及其相互關系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判斷以及做事應具有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這實際上可以看作20世紀以來發(fā)展起來的本土素質教育理論支撐下的教學目標設計概念。

第2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

一、《學前心理學》的課程性質和地位

《學前心理學》是高等職業(yè)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具有基礎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的作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獲得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并能依據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水平和特點,指導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為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奠定基礎。

通過該課程教學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學前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及研究方法。

2.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的主要表現及特點的基本知識。

3.掌握學前兒童注意、感知覺、記憶、想象、思維、言語、智力、創(chuàng)造力、情感、個性和社會化等方面發(fā)展的趨勢和規(guī)律的知識。

4.掌握學前兒童游戲、學習等活動心理的發(fā)展。

(二)職業(yè)技能目標

1.能運用學前心理學的知識和原理區(qū)分不同年齡段具體幼兒的心理特征。

2.初步具備根據幼兒心理特征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幼兒良好心理品質的能力。

(三)素質養(yǎng)成目標

初步形成對幼兒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研究幼兒心理及行為的興趣,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發(fā)展觀,為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質打基礎。

二、當前高職院校《學前心理學》教學現狀

《學前心理學》課程性質以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決定該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相適應的職業(yè)技能和能力,為將來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但是因為本門課程知識較為抽象,使得當前高職院?!秾W前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基本上是沿用傳統(tǒng)的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課程教學重理論講解而輕實踐能力培養(yǎng)。一方面,從學時分配上來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相對于理論教學來說,實訓學時遠遠低于理論學時。另一方面,課程實訓環(huán)節(jié)比較薄弱,形式比較少,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較少。

第二,課程教學注重知識系統(tǒng)性而輕應用性。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忽視知識的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理論學習的難度,又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具體的實際工作相脫節(jié)。

第三,課程教學偏重教師教而輕學生學。教學方法上重視教師“教”的主導

作用,相對忽視學生“學”的主體性,學生基本處于被動學的狀態(tài),積極參與和互動較少。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高職院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導致畢業(yè)生一方面缺乏實踐經驗,另一方面又由于所學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缺乏相應的專業(yè)技能和能力支持,表現出人適應困難。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如何根據幼兒教育職業(yè)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進行《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建立突出專業(yè)技能、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實訓模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函待解決的問題。

三、提高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目前,《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已引起高職院校重視,但從總體上看,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學前心理學》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過分注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教授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對學前心理學知識的應用和分析幼兒園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較少。針對以上問題,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升《學前心理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態(tài)度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為了學生真正熱愛和學好學前教育學,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體驗幼兒園的生活,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書本理論知識,真正充分認識學前教育學的價值,進一步明確學習學前教育學的目的,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真正認識到學習學前教育學重要意義,增強他們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要目的,與學生雙向互動的良好師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善于傾聽不同意見,讓學生共同參與,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和觀點,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樂學、好學。

第三,課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樹立學生的科學教育觀。為學生展現典型案例,可配以圖片或文字,盡量形象生動,一步步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覺獨立思考問題,從而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第四,強化實訓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把幼教理論知識融入幼兒的真實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增設教學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模擬練習,如: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思維布置班級環(huán)境;組織學生表演智力游戲;根據一定的要求自制玩具等。第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習時間,積累經驗,提升教育技能。學生實習的內容可包括幼兒園每日生活的觀察、對幼兒及教師行為的觀察、觀察幼兒教師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怎樣開展幼兒游戲等。學生在實地觀察可以對幼兒園進行全面的了解,通過與幼兒的接觸,發(fā)現自身的幼教興趣點,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參考文獻:

[1]徐靈芝.略議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學科實訓[J].南昌教育學院學院學報,2013(4):94-95.

[2]胡雪芬.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前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5(4):33-38.

[3]李雪巖.基于全實踐理念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J].時代教育,2016(4):57-57.

第3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隨著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的飛速前行,心理學儀器的發(fā)展也將朝著信息化邁進,并日趨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故本文將研究對象定位在具有數據采集、存儲并通過專業(yè)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等功能,為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提供參考的非演示類心理學儀器—心理輔導室專用儀器(以下簡稱“心理學儀器”)上。研究者走訪了多所上海市普通中小學,通過問卷調查、儀器試點等方法,對普通中小學心理學儀器的配備進行多方位探究,希望借此進一步推動心理輔導室建設工作,使其更科學、有效地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學儀器配備的功能定位

學校心理輔導室是組織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輔導的專門場所。它能幫助使用者學習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常識,進而促進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從這一基本點出發(fā),配備在心理輔導室中的心理學儀器應具備如下3方面功能。

1.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借助心理學儀器能幫助大多數學生正確認識常見心理現象,并將所掌握的心理健康基本知識靈活運用于學習和生活中,以優(yōu)化自身心理品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

2.開發(fā)學生心理潛能

在普遍促進學生自我成長的基礎上,通過發(fā)展性心理輔導,使用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心理學儀器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在認知、情緒、人格等方面的一些心理特點,為教師因材施教、實施心理輔導提供依據,用以進行針對性培養(yǎng)和訓練,提高學生學習和人際交往等綜合能力。

3.初步篩選學生心理行為問題

即發(fā)現少數具有學習困難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情緒問題、常見行為問題的學生,并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矯治與輔導。

二、心理學儀器配備的需求分析

在明確了心理學儀器的功能定位后,為了使這項配備工作能更科學、深入地開展,研究者對上海市19個區(qū)的小學、初中、高中等三類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作了問卷調查。這類來自心理健康教育一線的教師是學校中對心理學儀器認知最專業(yè),也是最有發(fā)言權的群體。通過對他們的調查研究發(fā)現,當今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重視學生品質的培養(yǎng),智力類、學習類、情緒類、個性類、人際類和健康類等能綜合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高與發(fā)展的儀器及測量工具受到了普遍歡迎。

1.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視情況

調查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心理品質的重視情況發(fā)現,教師對學生的注意、情緒、意志、記憶、思維、觀察想象等方面都很重視??傮w來說,注意是所有類型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都很關注的心理品質

對心理品質的重視情況圖

2.心理輔導教師對心理學儀器使用價值的認識情況

調查中,研究者將使用價值從高到低依次分為:有很高價值、一般、沒有,分別賦分值3,2,1。3類學校的心理輔導教師的總體平均分為2.56分,其中,小學平均分為2.5分,中學為2.46分,高中為2.71分。這表明:目前心理輔導教師對相關的心理學儀器使用價值的認同都很高,高中心理輔導教師相對更重視心理學儀器的使用。

3.心理輔導教師對心理學儀器的類別需求情況

關于心理輔導教師對心理輔導相關儀器的需求調查表明,教師對情緒類、人際類、學習類、個性類和健康類的儀器及測量工具都表現出較高的需求,50%以上的教師認為這些儀器是學校心理輔導很需要的器械

對心理學儀器及測量工具的需求情況圖

三、心理學儀器配備的方案初擬

根據心理學儀器的功能定位及使用者的需求,研究者從不同學年段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點和教師主要關注的心理品質出發(fā),為小學、初中、高中的心理學儀器分別提出了建議方案。

1.小學心理學儀器配備需突出游戲活動性

小學心理學儀器的配置要符合游戲化、操作化的特點。小學兒童身心發(fā)展迅速,對未知世界充滿認知興趣,其學習心理表現出強烈的好奇、探究和好問等特點。因此,研究者建議小學階段可配備如下心理學儀器

小學階段心理學儀器配備建議

2.初中心理學儀器配備需突出體驗性

初中心理學儀器的配置主要體現活動性(輔以實驗操作),突出對學生品格修養(yǎng)的輔導,指導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因此,研究者建議初中階段可配備如下心理學儀器(見表2)。

表2 初中階段心理學儀器配備建議

3.高中心理學儀器配備需突出自主探究性

高中心理學儀器的配置以突出學生的自我體驗(推理、解析)為主,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因此,研究者建議高中階段可配備如下心理學儀器(見表3)。

高中階段心理學儀器配備建議

四、心理學儀器配備的方案試點

為進一步了解師生對心理學儀器的態(tài)度,以及心理學儀器對師生心理輔導工作的作用,研究者在上海市普陀、徐匯、閔行和浦東4個區(qū),對包括小學、初中、高中在內的13所學校按上述建議配備方案進行了為期3周的儀器現場試點工作。研究者收集了大量數據,并對其進行了科學地統(tǒng)計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自我認識水平的提高

根據學生自評問卷,研究者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分別進行了測試,試圖了解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是否會對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及自我認識產生影響。根據735名學生的1470份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實驗組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自我認識水平有顯著提高。

(1)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科學態(tài)度提高程度的比較

為了了解心理學儀器的使用對促進學生科學態(tài)度形成和發(fā)展的作用,研究者計算了學生自我認識水平的前后測差異,以后測減前測的差值作為衡量科學態(tài)度提高程度的指標,對兩組被試的提高程度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實驗組學生科學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如圖3所示)。

(2)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

為了解心理學儀器的使用對提高學生自我認識水平的作用,研究者同樣計算了自我認識水平的前后測差異,以后測減前測的差值作為自我認識水平提高的指標,通過比較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我認識水平上的提高程度,對兩組被試的提高程度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心理學儀器的使用有效促進了學生自我認識水平的提高(如圖4所示)。

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自我認識水平提高程度的比較

2.師生對試點儀器一致好評

為了了解師生對試點儀器的總體態(tài)度,研究者通過儀器試用反饋表的8個問題了解師生對儀器使用的便捷性、趣味性、安全性和價值等方面進行評分,滿分為5分,分數越高,表示評價越高,分數越低,表示評價越低。同時,研究者還進一步通過儀器試用報告了解了教師對儀器試用的態(tài)度、認識和意見及建議。

(1)學生普遍表示喜歡本次試點儀器

此次試點工作共發(fā)放學生反饋問卷385份,收回374份,回收率為97.14%。所有儀器的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表明學生對于每臺儀器都比較喜歡。

(2)心理輔導教師對本次試點儀器評價較高,與學生的反饋一致

教師試用反饋表和學生試用反饋表內容一致。共發(fā)放教師反饋表13份,回收13份,回收率為100%。所有儀器的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上。結果表明:教師認為試點儀器的使用便捷、有趣、安全,且很能反映學生相應的心理品質及有助于學生心理品質的提高,和學生評價結果一致。

五、心理學儀器配備的意義

以上一系列對心理學儀器配備所做的理論及實證探究,皆證實了為上海市普通中小學心理輔導室配備專用儀器切實可行。有了這些儀器,心理輔導室的實用價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都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1.配備心理學儀器能較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心理輔導教師能根據心理學的規(guī)律開展相應工作。但僅憑教師的觀察無法對學生的這些心理品質做出科學判斷。而相關的心理學儀器則可以幫助使用者獲得標準化數據,并永久記錄下來作進一步分析。它們更科學地滿足了教師了解學生相應心理品質的需求,并能在此基礎上有效引導和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改善。

2.配備心理學儀器能顯著地改善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自我認識水平

某些心理學儀器的測試結果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顯著關聯,如速示儀、反應時儀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個別儀器如速示儀還具有促進注意力集中的作用。這些心理學儀器有助于改善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提升他們的自我認識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習能力,促進某些心理品質的提升。若合理使用,還能幫助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有針對性地開發(fā)他們的潛能,為學校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3.配備心理學儀器能有效地促進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據研究者對上海市普通中小學心理輔導教師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上海市目前有85%的心理輔導教師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的占27%。58%的心理輔導教師取得了心理輔導專業(yè)資格證書。由此可見,上海市大部分心理輔導教師已經能在一定程度上操作基礎的心理學儀器,并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系統(tǒng)、專業(yè)的培訓和直接使用儀器的機會,他們仍無法精通相關儀器的操作。如果學校能在心理輔導室配備心理學儀器,不僅能為教師提供使用的機會,促使他們在做中學,提高教師有效使用儀器的能力,同時也能提高教師進行心理輔導工作的科學性,促進心理輔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六、心理學儀器配備的后續(xù)建議

心理學儀器配備之后,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深思。研究者從后續(xù)的儀器使用培訓、開發(fā)、教材編制這幾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對發(fā)揮心理學儀器的科學效用有積極作用。

1.加強心理輔導教師在心理學儀器使用方面的培訓指導

問卷調查顯示,學校心理輔導教師雖對心理學儀器配備有較大需求,但許多教師對儀器的具體用途及數據如何分析尚不清楚,這必將降低心理學儀器使用效果。因此研究者建議,在為心理輔導室配備心理學儀器時,還應加強專業(yè)人員對心理輔導教師在儀器使用、數據分析、數據解釋及維護等方面的培訓,并編制相關教材。有條件的學校應定期請專業(yè)人員(工程師、心理學專家等)對教師進行指導,隨時解決使用中出現的問題,為儀器的科學合理使用提供保障。

2.加大心理學儀器開發(fā)研究的力度

當今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隨著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的飛速前行,心理學儀器的發(fā)展也將朝著信息化、規(guī)范化及標準化的方向邁進。教育裝備部門應當順應發(fā)展形勢,積極組織業(yè)內廠家不斷革新技術,設計、生產出更多符合未來中小學需要的心理學儀器。本次現場試點的心理學儀器以認知類、動作技能類為主,但從教師的試用反饋來看,他們也需要能力、氣質和性格等方面的相關心理學儀器,試圖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從而全方位推動心理輔導工作的科學化。因此研究者建議,在引進上述試點儀器之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特點和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點,考慮進一步為心理輔導室配備其他心理學儀器。

七、結束語

普通中小學心理輔導室是直接服務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和潛能充分開發(fā)的。心理學儀器配備作為心理輔導室建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價值與意義遠遠超出了儀器本身的作用。由此所營造的關心學生、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尊重科學、事實求是的氛圍為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進一步科學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在教學一線播撒了科學心理學思想的種子,這將在更深遠的意義上促進上海乃至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為“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治良.儀器在心理學研究中的作用:兼評介美國心理學儀器[J].心理科學,1984(4):60-62.

[2] 蔡可.心理學儀器在中學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第4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學前教育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我國當前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新建本科院校轉型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如何實現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對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tǒng)的學術型大學重視學科發(fā)展,強調知識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新,其發(fā)展核心是科研,應用技術型大學淡化學科,強化專業(yè),強調課程發(fā)展,其發(fā)展的核心是教學。2014年6月22日,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fā)展現代職業(yè)教育的決定》中提出:未來高等職業(yè)教育要建立以職業(yè)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稕Q定》還指出:為了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建立適應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

一、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相關概念的界定

目前,對于實踐能力的概念并無統(tǒng)一界定,國內外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認為實踐能力是指個體所具有的處理問題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品質,它一般由實踐能力和專業(yè)實踐能力構成。一般實踐能力泛指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通常包括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適應能力、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專業(yè)實踐能力是指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專業(yè)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專業(yè)訓練能夠從事某種專業(yè)工作所需要的專門能力。[1]

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是第二個需要明確的問題。實踐能力的核心是解決問題,它需要兩個必備的條件,即知識和實踐。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所說:“實踐能力是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即將思想及分析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實施的智力,實踐性智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fā)展。[2]”這說明,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一要重視知識的學習,實踐能力是建立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的,是第一位的;二是重視知識的轉化。在理論學習之后,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通過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真實情境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來實現能力的獲得;三是實踐能力是后天習得的。通過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實踐體驗、反思總結,再如此循環(huán)反復、逐步提升而獲得的。

對于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探討,學者們也是看法不一。目前,關于幼兒園教師實踐能力最權威的解釋來自2012年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明確了幼兒園教師的七項專業(yè)能力,即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能力、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和反思與發(fā)展能力。然而,需要明確的兩點:一是這七項專業(yè)能力有些是在職前教育中培養(yǎng)的,有些則需要在職后工作中發(fā)展。二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職前的培養(yǎng)是一項綜合系統(tǒng)工程,需要科學設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建立健全職業(yè)課程體系,不可能依靠某一門課程去完成。但是某一門課程可以在某個領域、某個合適的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某些實踐能力。

二、《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等相關問題的認識,以及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定位的認識,對《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課程改革如下:

(一)明確《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課程的性質與作用

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中對合格幼兒園教師要求,科學制定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明確各課程在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yǎng)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它在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之間起著一種中介作用?!秾W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能夠為學前教育學生提供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一般特點和各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同時運用相關知識觀察、分析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解決學前教育中有關兒童心理與行為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科學研究意識。

(二)改革《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課程目標

圍繞應用型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確定《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課程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基本理論,以及各年齡階段心理發(fā)展特征的基本知識。

(2)掌握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術。

2.能力目標

(1)運用學前兒童發(fā)展理論解決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相關問題能力。

(2)運用觀察、實驗、測驗、社會調查等方法,培養(yǎng)探索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教育能力。

(3)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不斷進行反思、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3.素質目標

(1)熱愛學前教育事業(yè),具有職業(yè)理想和敬業(yè)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

(2)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信任幼兒,樹立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教育觀。

(三)重構教學內容,增大應用性知識的比重

依據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和幼兒園實際工作的需要,調整《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

1.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存在基礎理論偏難、實驗數據過多、知識點零散和瑣碎等問題。依據幼兒園實際工作需要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精簡基礎理論,增加更多幼兒園和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對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和整合,使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具體包括:

(1)學前兒童心理學總論,包括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對象和任務、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理論、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學前教育領域熱點課題。

(2)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征和教養(yǎng)措施,主要分三個年齡段說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征:0―1歲、1―3歲、3―6歲,然后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及行為問題的解決。

(3)學前兒童認知的發(fā)展,包括學前兒童感知覺、注意、記憶、想象、思維和言語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征。

(4)學前兒童情感及社會性發(fā)展,包括學前兒童情緒情感、意志、社會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征。

(5)學前兒童個性的發(fā)展,包括學前兒童氣質、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發(fā)展與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規(guī)律及特征。

2.課程的重點、難點

(1)課程的重點

第一,各年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主要特征和教養(yǎng)措施;第二,學前兒童認知、情感、社會性和個性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第三,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和教育觀。

(2)課程難點

第一,理解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第二,運用兒童心理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運用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科研意識和能力;第四,培養(yǎng)一定的反思與發(fā)展能力。

(四)探索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首先在于,把理論知識講精、講透,關鍵在于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實際問題的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形成。

1.主要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以講授基本概念、理論知識為主,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樹立科學的兒童發(fā)展觀、教育觀,為形成學生實踐能力奠定理論基礎。講授法應貫穿整門課程的始終。

(2)合作探究學習法。強調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合做針對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及規(guī)律,通過課堂討論、自主學習等形式,讓學生交流、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理解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認知結構,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實驗實訓法。以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為主,結合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包括課堂小實驗、課堂演示、觀摩錄像、發(fā)現學前兒童心理的特點及規(guī)律。

(4)圖表、照片及作品分析法。該法輔助課堂講授、實驗實訓以及課堂討論法,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和理解兒童心理的發(fā)展性、動態(tài)性和主觀能動性。

(5)案例分析法。該法是學前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常見方法,也是形成學前實踐能力的主要方法,應用在教學中,教師提供自編教學案例和幼兒園真實案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實踐能力,提供案例分析材料既有文字性案例,也有影視媒體展示典型影片。

(6)全程教育實踐。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局限課堂教學,還應把課堂引入幼兒園和早教機構中,讓學生對學前兒童形成感性認識,學會觀察、了解兒童,解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為將來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做準備。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針對不同階段的教育實踐內容與要求,安排見習、實習,撰寫觀察報告、教學反思等。

2.主要教育手段:黑板+現代手段

當前,教師的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和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信息資源的查詢者;教師不僅僅是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支持學生的主動探索,為學生提供相關的信息資源。[3]因此,在《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錄像和網絡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電子信息資源庫,建立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的文字信息資源庫、聲像信息資源庫,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5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貧困生;精神資助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高校貧困生人數和比例迅速增長,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中貧困生已達60萬,占在校生總數的20%-30%。他們在承受著生活上的清苦與艱辛的同時,也承受著來自心理上的沉重壓力。如何建立健全貧困生扶助制度,關注他們的精神世界,在心理上幫助貧困大學生建立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tài),保障貧困生身心的積極健康發(fā)展,已成為全社會及高校普遍關注的焦點之一。

一、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對貧困生教育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是相對于消極心理學而言的,消極心理學關注人類的心理問題、心理疾病,而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內心深處有一種積極力量,希望得到幸福、希望、信心、快樂,心理學的歷史使命應該是激發(fā)人的積極情緒,使人體驗快樂與成功,只有積極力量得到培育,人性的消極方面才會被消除或減弱,心理學不僅要幫助逆境中的人們求得生存與發(fā)展,更要幫助處于正常境遇下的人們學會建立高質量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使生命過得更有意義。積極心理學的宗旨是要培養(yǎng)和造就健康人格,將個體的人格優(yōu)勢體現到整個生命過程中,幫助人們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使“積極”成為心理學研究中新的價值取向。目前高校心理教育有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取向,消極目標是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積極目標是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我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以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強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那些具有情緒困擾、行為失調以及適應困難的學生,同樣在對于貧困大學生的教育上也存在過于注意其消極心態(tài),對其潛在積極心理品質的開發(fā)塑造不足的問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認識視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把積極心理因素作為開展教育的心理依據,注重貧困生的發(fā)展?jié)撃?、獨立意識、自我意識、進取心等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促進貧困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高校應加強對貧困生的“精神資助”,也稱為“造血工程”,除了從政策上進一步完善獎、貸、助、補、減、免工作體系,擴大貧困生經濟救助的渠道和工作力度外,還要認真研究和解讀貧困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內心世界,去探尋、撫慰他們心靈的隱痛,建立外部救助與內在關懷相結合的關懷體系,在幫助貧困大學生經濟上脫貧的同時,也擺脫 “心理脫貧”,以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應對環(huán)境,融入社會。

二、積極探索高校貧困生教育的新思路

(一)加強專業(yè)技能訓練,提高貧困生的專業(yè)競爭能力

經濟上的資助只能解決貧困生短期的困難,要想使貧困生解脫貧困鏈的束縛,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是提高貧困大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造血”的方式來提高貧困生的競爭能力和生存技巧。要搭建專業(yè)技能訓練平臺,提高貧困生進入社會的競爭能力,具體體現在加強貧困生英語使用能力、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同時為貧困生開展各類科技學術競賽活動提供場地和經費資助,積極開展課內外的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通過學習小組、社團活動、課題研究等多樣途徑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貧困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成立類似公司形式的貧困生自助團體,提高貧困生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如鼓勵電子技術專業(yè)的學生組成電子維修小組,為百姓服務,鼓勵生物專業(yè)的學生為當地農業(yè)服務等,使貧困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敢于肯定自己的才能,并不斷尋找機會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為他們以后自主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基礎。

(二)加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指導,提高貧困生就業(yè)能力

學校應有意識地幫助貧困生確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職業(yè)指導機構,幫助每一個貧困生建立職業(yè)前期檔案,包括學生的專業(yè)情況、興趣、特長、職業(yè)傾向等內容。采取科學方法對其職業(yè)傾向做初步的測量和定性分析,再針對性地加以輔導。同時為學生報告社會中各行業(yè)和職業(yè)的發(fā)展情況和發(fā)展前景,包括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使貧困生及時全面地了解社會職業(yè)行情,反思自己面對未來職業(yè)生涯中的長處和短處,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和研究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自己的職業(yè)能力,全面提升個人能力,挖掘其潛能,縮小或消除他們和其他同學之間的差異,使他們能公平地面對社會的競爭和挑戰(zhàn)。

(三)組建互助小組,增強貧困生的溝通能力

組建發(fā)展小組,以促進小組和成員成長為目的,通過建立成員之間的相互共識,鼓勵每一位成員參與團體活動,使團體達到自決和自覺的程度。通過這方面的團隊活動,成員應該可以增強學習能力,自己更有創(chuàng)造力,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障礙時也有更大的承受力,從而提高競爭力,增強貧困大學生面對未來雙向擇業(yè)的信心,因此團體的主題可以定義得廣泛一些,如:如何發(fā)現自我,如何與他人有效溝通,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等。首先引導成員正確認識自我,能逐漸正確認識并勇敢面對經濟條件差異以及群體地位變化等客觀事實,同時,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同時針對他們當中普遍存在的人際交往障礙,幫助成員從熟悉信任的團體伙伴開始,學習和掌握與人正常交往的技巧。貧困大學生應對生活困難的最主要動力是他人的理解與支持,應該盡可能為他們提供被理解、被接受、被尊重的機會,鼓勵貧困生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與更多的圈子之外同學進行互動與交流,這樣能夠舒解他們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悅納感。同時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在校園里提倡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建立一種民主、文明、平等、相互尊重的校園文化氛圍,使貧困生有同等機會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獲得各種鍛煉,并鼓勵其他同學走近貧困生,了解他們的生活、尊重他們的人格,增強貧困生的歸屬感,使貧困生在寬松的人際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體現學校對貧困生的人文關懷。

(四)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提高貧困生的抗挫能力

高校要以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初步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互助、自助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和體系,積極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活動,注重心理素質培養(yǎng),強化適應能力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根本途徑,特別是要加強貧困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挫折的容忍力,認識到挫折是生活的挑戰(zhàn),成功的機遇,在挫折面前不能氣餒,要開拓進取,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通過樹立和宣傳逆境成才的典型來激勵他們正視貧困,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對現實,全面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看到自己積極優(yōu)秀的方面,看到存在的問題,以此找回真實的自我并建構新的自我。要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增強自尊、自主、自強的主體意識,懂得真正的貧困是知識的缺乏,而擁有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巨大的財富。要珍惜大學時光,利用現有條件去改變自己未來的命運,以貧困磨煉意志,消除貧困所造成的消極影響,讓人格朝完善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希永. 實施積極心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4).

[2]周東明.論積極心理學與幸福的教育[J].中國德育,2008,(1).

[3]賀金蓮. 提能:高校貧困生解脫“貧困鏈”束縛的有效途徑[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第6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區(qū)教師進修學校于20xx年暑假舉辦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本人有幸參加了三天的學習。雖然時間不長,卻從中收獲了一些實用的知識。對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頗有益處。在此闡述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專業(yè)常識。作為一名班主任,經常要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問題。以前,我也知道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時關注,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本人學的并不是心理健康專業(yè),平時與學生接觸時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處理一些問題。并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個專業(yè)性的高度上。而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要想真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不能靠直覺,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過對兒童的性心理學習,我釋然了平時的一些困惑。我對兒童性心理這堂課受益匪淺。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學習,讓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孩子談論性知識。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去對待。二是,通過學習,我能夠解釋一些在平時的教學中碰到的發(fā)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現象。

   三、通過室外心理活動實踐,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學的活動開展方式。

   這次學習不僅有理論傳授,還有心理活動實踐。通過一些具體的室外活動,讓老師們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進友情。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游戲,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總之,非常感謝xx區(qū)進修學校為我提供了這樣一次學習機會。讓我在擔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長了一次。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這次參加了區(qū)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了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并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yōu)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著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fā)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系等等,且有增長的勢頭,這就說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所以,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癥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了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huán)境、撫養(yǎng)環(huán)境,社會風氣等。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脫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采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盡量創(chuàng)設健康的教育環(huán)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這一課程越是學習,我越是感覺自己對很多知識的了解還很膚淺,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我也希望這樣的培訓能夠堅持進行下去,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水平。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我認為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tài);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系和諧,很好的融于群眾;能很好的適應環(huán)境…心理咨詢,是指咨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透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詢事實上是幫忙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咨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并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帶給心理援助的過程。

   透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了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fā)展史有了必須了解,然后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并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參與到了群眾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群眾的力量…

   在心理咨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悅,我們的心理咨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jié)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悅。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并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第7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關鍵詞:本科 設計心理學 教學

一、 本科設計心理學的教材和教學現狀

設計心理學是最近幾年剛興起的一門設計和心理學交叉的新興學科,在國內廣受關注而又爭議頗多。大多數本科院校是最近幾年才剛開設本課程,甚至有的本科院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那么對于設計心理學的課程教學,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目前也尚無相關的較為普遍的、通用的教材。設計心理學領域的各位學者均以各自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驗出發(fā),構建學科體系,提煉學科理論和知識。

自從2001年江南大學的李彬彬教授出版了國內第一本以消費心理學為指導《設計心理學》教材之后,國內學者對其研究也逐漸熱了起來。國內相繼出版了6――10本相關的教材。其中工科工業(yè)設計背景的設計心理學教材主要有:李樂山《工業(yè)設計心理學》、柳莎《設計心理學》、以及2012年出版的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張凱、周瑩主編的《設計心理學》等等;以認知心理學為指導的教材由邵璐、姜波編著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設計心理學》;以及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許邵藝編著的《設計藝術心理學》;和設計學專業(yè)的通用教材:由楊星星、宋艷菊編著的《設計心理學》。短短時間,國內多位學者撰寫同一門教材的編寫,充分反映了我國學者和設計者對設計中心理現象的關注,也表明了心理學研究對設計學科的建立,設計實踐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由于設計心理學研究教材的多樣性和研究內容的不確定性,反映在課堂方面是作為應用心理學分支之一的設計心理學面臨著更為含混的、無定論的現狀。甚至設計藝術學本身作為新興交叉學科的屬性,又進一步強化了設計心理學體系和理論尚不統(tǒng)一的學科屬性。

因此, 對設計心理學的教學, 尤其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相對準確的教學定位是高校設計心理學發(fā)展所必須面對的方向。由于目前在國內相關的教材較少,現已出版的一些教材或是針對性過強或是晦澀難以開展教學。針對我校藝術設計專業(yè)設置特點和現狀,經過仔細斟酌和考慮,我選擇由許邵藝編著的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設計藝術心理學》作為講授的主要內容,同時合理的引進其它教材的內容和國內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適應我校專業(yè)特色的獨特的教案。

二、 設計心理學教學的課程定位

設計心理學教學是為適應現代藝術設計的需要,為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設計、工業(yè)設計、環(huán)藝設計、服裝設計等設計專業(yè)開設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是對設計師的深層意義上的研究和訓練,毫無疑問,這種研究較為抽象和深奧,但卻對設計師的發(fā)展有積極和重要的意義。設計院校和企業(yè)迫切需要這樣的理論。

我認為設計心理學應定義為設計學科的一門工具學科,它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wěn)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幫助設計者更好地認識其設計目標人群與設計相關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起到改善和輔助設計的作用,同時增強設計者自身的思維過程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了解和認識,提高設計能力。學生學習這門課的目的在于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而不必把精力投入到心理學的研究本身中去。

三、改革設計心理學的教學思路

大學, 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理論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我的課程定位: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wěn)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為學生在設計時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而不是拘泥于心理學理論本身。我提出了以下幾點的教學思路:

1、設計心理學教學內容上的合理剪裁

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特點和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現狀以及自己實踐教學經驗總結,我把教學內容定義為通用的教材性質而非學術研究性質,并且對教材內容知識點重新的進行了重新的歸納和整合:第一章:設計心理學概述部分。主要講述設計心理學的概念、與設計心理相關的心理學流派、以及現代設計心理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等;第二章:講解普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如感覺、直覺、思維、聯想、情緒、情感、個性特征等;第三章:主要講解以格式塔心理學為基礎的設計藝術與視知覺心理規(guī)律;第四章:講解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信息加工心理學”;第五章: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消費心理學”;第六章:講解設計師的心理和設計思維。這與原參考教材有一定的出入。

2、教學方法上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強調經典性和實用性

首先,設計心理學的原理教學采用“拿來主義”直接講授。讓學生直接掌握所涉及的理論精髓,而不必去搞繁瑣的理論探源與論證。為了使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理論和解釋設計現象,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心理學實驗講解。比如在講解設計心理的現象――色彩心理的綜合效果設計時,為什么在快餐店和電影院門口要設計一些不安的色彩,而在閱覽室和實驗室設計藍色或冷色等寧靜的色彩?可以通過心理學家的心理實驗結果來證明:讓一部分人呆在四面都是藍色的冷色調房間內,另一部分人呆在四年都是紅橙色的暖色調房間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在里面呆一個小時出來。實驗結果時在藍色房間里的人呆了一個小時二十分鐘,而在紅色房間的人呆了只有不到四十分鐘就出來了。

其次,設計心理學的應用部分采用經典案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設計心理學的目的是運用心理學中經受檢驗、相對穩(wěn)定的原理解讀設計中的現象,為學生在設計時理論指導實踐獲得必要的依據和參考。通過案例分析法,教師將設計理論,設計師、消費者、設計作品直觀的顯示在學生的面前,邊分析邊向學生提出問題并適當講解,以獲取最佳效果。讓學生意識到,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工具學科在設計中的不可或缺作用。因此,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提高其實用性,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再次,設計心理學的實用性知識采用演示練習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繁榮”源于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通過理論的學習和設計現象的理論分析,采用講授和練習相結合。目的是通過案例分析和市場調研的操作,加速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過程,從而解決設計心理學科的學習中“知易行難”的問題,誘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最后讓學生的通過市場調研和作業(yè),使學生在設計和生活中,更深刻的理解設計設計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指導設計實踐,達到理論的升華。

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應當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教學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學質量,設計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提高除依靠上述方法外,還應根據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的特殊性,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從教學實際出發(fā)去研究。

3、增設網路時代的數字設計心理應用研究。

隨著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學科都需要參與到計算機的設計中來,目前的數字媒體和虛擬化設計等相關專業(yè)作為藝術設計中的一個新興的重要方向和分支,已經實現了無紙化的全電腦操作,因此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數字話設計時代中,根據理論建設和學科建設的需要,增設設計心理學在數字化時代的現象解釋和應用研究。著重的理論依據有:格式塔心理學的視知覺規(guī)律,特別是色彩心理對設計的影響;情感與情緒在網絡化時代的實踐研究;消費心理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研究,以及界面和交互設計心理、用戶設計心理等等。我以前曾發(fā)表的論文《WEB設計中的情感交互》也淺顯的設計到了其中設計心理的情感交互研究。

小結:

設計心理學作為一門交叉性的邊緣學科,從對設計現象的感知和設對計現象的原理著手,對設計實踐和原理產生必要的補充。此外,設計心理學還與設計實踐教學共同構建出一個為適應現代藝術設計教學所需要的設計課程教學體系。我們相信,設計心理學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柳莎.設計心理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 許邵藝.設計藝術心理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李彬彬.設計心理學.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第8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醫(yī)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健康和疾病關系的科學,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之一,是心理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既是醫(yī)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臨床應用學科。醫(yī)學心理學涉及了幾乎所有心理學科中各個分支學科以及人類學、社會學等眾多人文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蘊涵豐富人文知識。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

1.醫(yī)學人文教育現狀分析及與醫(yī)學心理學的關系

1.1 醫(yī)學人文課程設置不足

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學時占專業(yè)總學時的比例低,我國的醫(yī)學院校大約占總課時的8%,美國、德國為20%~25%,英國、法國、日本為10%~15%?;谖覈宋慕逃默F狀,人文教育在“滲透”上下功夫,挖掘授課內容中蘊含的人文素材、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人文精神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醫(yī)學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蘊涵豐富人文知識的醫(yī)學心理學課程是彌補醫(yī)學人文課程設置不足的有效途徑。

1.2 知識結構單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醫(yī)學院校學生主要以理科生為主,理科知識在整個知識結構中占絕對優(yōu)勢;另外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歷來注重醫(yī)學專業(yè)教育,人文類課程多作為輔助課程或者選修課程開設。從而導致醫(yī)學生總體人文素質不高、知識結構單表現為道德修養(yǎng)欠缺、溝通協調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較差等。而醫(yī)學心理學包含豐富的人文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對醫(yī)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有助于醫(yī)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良好的人際溝通和社會適應能力。

1.3 人文素質教育與醫(yī)學心理學的關系

當前我國高等醫(yī)學院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仍單純以講授式為主,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不利于大學生素質的拓展及各種人文知識的培養(yǎng)。醫(yī)學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種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如案例分析、心理劇表演、現場心理咨詢、心理學專題講座、心理學影視賞析、團體心理咨詢等方法向學生傳授心理學和人文知識,彌補其他人文素質教育的不足。

2.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2.1 醫(yī)學心理學基礎知識對醫(yī)學生人格的影響學

習心理學知識有利于醫(yī)學生確立辯證的、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心理現象是人世間最復雜的現象之一,心理學科學地揭示了這種現象的生理機制,探討了大腦反映客觀世界的各種形式,并揭示了其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列寧曾經提出:心理學提供的一些原理已使人們不得不拒絕主觀主義而接受唯物主義。心理學對于心理現象的研究,對于意識的起源、發(fā)生和發(fā)展的研究,對于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過程的研究,都能進一步和具體地論證意識是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的產物,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等哲學命題,從而有助于我們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因此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通過心理學理論的學習,首先可以幫助醫(yī)學生正確地認識心理現象和社會現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次有助于醫(yī)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如對心理學基礎理論和心理測量的學習,可以幫助醫(yī)學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點,有利于他們辯證地看待人生,進而使他們能夠有的放矢地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2.2 心理學基本理論中包含豐富人文精神

心理學的—些理論體系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文精神,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義等心理學派強調對人本性的研究。人本主義心理學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實現人的自身潛能、關懷人的現實生活等思想行為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達這方面的知識,可采用兩種方法: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和諧、溝通的師生關系,在開放、平等參與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發(fā)揮其能力的自由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人文關懷;二是在教學中通過介紹有關心理學理論流派知識、進行案例分析以及組織心理學電影賞析等方式,向學生傳授心理學中的人文精神,并與生活實踐、心理咨詢治療和醫(yī)學臨床相結合,讓學生切實感悟到人文精神的內涵,并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

 

2.3 醫(yī)學心理學有利于增進醫(yī)學生對病人的人文關懷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不僅僅是沒有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tài)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但是由于我們受傳統(tǒng)生物醫(yī)學模式的影響,迄今為止,大多臨床醫(yī)護人員都還沒有把人文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與人的健康和疾病聯系在一起,在臨床上往往是把人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機器,只見病、不見人,缺乏人文關懷。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通過對醫(yī)學生進行有關現代醫(yī)學模式、心理健康、心理應激和心身疾病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結合實際病例和疾病進行講解,使學生們真正了解到心理、社會因素對疾病的影響,為今后走向臨床實踐后,能夠從多角度綜合考慮影響病人的人文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增加對病人的人文關懷打下基礎。

2.4 醫(yī)學心理學有助于提高醫(yī)學生人際關系的能力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醫(yī)患關系中的醫(yī)患溝通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而作為將來的醫(yī)務工作者的醫(yī)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人際關系可以說是人的人文素質和心理行為的綜合表現,良好的人際關系往往有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學業(yè)的成功。因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醫(yī)學生的人生重要課題,也是醫(yī)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處理好醫(yī)療工作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但有關調查顯示醫(yī)學生的人際關系不容樂觀,人際困擾的檢出率較綜合院校大學生高3。醫(yī)學心理學課程具有豐富的人際關系教學的知識,如在病人心理與醫(yī)患關系的教學中,可以將“醫(yī)患關系”進行擴展,由特殊到一般,以換位思考的方式,由體驗病人心理到體驗人際交往中一般人的心理,向學生系統(tǒng)介紹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人際交往的原則和技巧。

在心理咨詢與治療的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學習心理咨詢過程中人際溝通的一些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有關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在人際交往中的應用,使他們學會有效的人際溝通,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2.5 醫(yī)學心理學有助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在醫(yī)學生的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醫(yī)學職業(yè)的特殊性又使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相關研究表明,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我國醫(yī)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人際交往障礙、情緒控制力差、學習障礙、生理與心理成熟不協調、社會適應能力差、自我意識不健全。醫(y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相輔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包括德育等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應能夠幫助醫(yī)學生全面地認識自己,學會積極地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充分發(fā)掘自身的潛能,培養(yǎng)樂觀進取、不畏艱難、自信自律、誠實守信、友善合群、開拓創(chuàng)新的健全人格。

醫(yī)學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解決醫(yī)學領域中的有關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科,涉及的心理學內容非常廣泛,但大部分內容都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研究顯示,在《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成效的。在醫(yī)學心理學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開始上課前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授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問題,結合醫(yī)學心理學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教授心理健康知識,傳授調節(jié)和維護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課后可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將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相結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總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醫(yī)學心理學課堂教學,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強了其實用性,又提高了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改善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第9篇:心理學初步認識范文

一、戒毒人員心理矯治

(一)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落實心理健康課堂化教育。通過對戒毒人員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把戒毒人員的身體情況、家庭背景、社會關系進行基本的登記,并對其性格特點、行為特征、氣質、心理狀況等進行初步的測試,以便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檔案是對戒毒人員進行心理矯治的重要依據。同時,落實心理健康課堂化教育,堅持做到“三化”,一是具體化,即課堂化教育必須結合人體的生理結構和大腦神經的傳導系統(tǒng),對戒毒人員做直接的、感官的心理機能介紹;二是形式多樣化,即改變“老師管講,學生只聽”的傳統(tǒng)“填鴨式”教育,結合戒毒人員的自身實際,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或進行辯論比賽等形式;三是生動化,即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以積極開展各種有益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活動,寓教于樂,使教學內容更容易為戒毒人員所接受,教學的氣氛更加和諧。在教學內容上,通過對心理學基礎、心理健康定義、心理健康的意義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標準等知識的初步介紹,教育戒毒人員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矛盾和沖突,學會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努力克服在戒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良行為和心理障礙??傊_展課堂化教育的目的是變被動為主動,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員的心理問題迎刃而解。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咨詢

1 、可以設立心理健康信箱,讓戒毒人員把自己想說的而不敢說,或不好意思說的心理話通過寫信,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輔導員對其進行復信,以此解決其心理上的疑慮。

2 、可以進行預約談話,約定具體的時間和心理輔導員進行面對面的談話聊天。

3 、可以開設心理健康門診,邀請心理專家或心理醫(yī)生進行心理咨詢,利用心理測試軟件進行心理測試和診斷。

4、 可以邀請各種幫教團體和戒毒人員進行談話聊天,讓戒毒人員抒發(fā)自己的心理感受,學會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心情。

5、 可以開設心理健康專欄,通過報紙、電視、黑板報、廣播等形式,針對某些帶有普遍性的突出的問題,進行心理咨詢回答,并介紹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識。

二、戒毒人員心理特點及對抗心理的分析

(一)、戒毒人員心理特點現狀分析

從近年收戒的戒毒人員的實際看,使吸毒成癮者的人格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嚴重的影響其思維、行為和情緒,對于吸毒的意志力、注意力、記憶力、耐受力、持久力等都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對的依賴性使吸毒者喪失了效率、興趣、責任感、羞恥感等,表現為性、情緒不穩(wěn)定、易沖動、缺乏有效的防御機制、追求立即的滿足、缺乏羞恥感、倫理道德扭曲等。也有少數吸毒者有精神抑郁、自卑感、無能感、性心理和異常、喜好刺激、逃避現實、自戀等病態(tài)心理特征。戒毒人員明顯的特征有:

1、心理依賴性頑固。戒毒人員入所后,通過一段時間的生理脫癮及康復治療,其急性戒斷癥狀或遷延性癥狀會逐漸減輕甚至基本消失,從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癮,心理上也獲得某種程度的恢復。但由于吸食海洛因、鴉片類能夠給人帶來極大的欣及舒服感,情感體驗非常深刻。雖然他們在教育改造過程中難以獲得,可一些特定因素仍會喚起他們吸食的情感記憶,其對的追求和向往并不會消失,還將長期存在。

2、心理變異及人格改變明顯。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失調和心理變異是戒毒人員最為常見的人格特征,其抑郁、焦慮等神經癥狀表現顯著高于一般人群。他們性格孤獨、多疑、抱怨的變態(tài)心理及型人格障礙,阻止了他們適應場所改造環(huán)境及與其他戒毒人員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對民警的管理教育也常常抵觸,甚至進行對抗。

3、自我調控能力差。據有關資料反映,戒毒人員入所前,他們一方面體驗到吸毒后產生的極度欣,另一方面也飽嘗了吸毒行為對精神、身體的巨大傷害,有著強烈的戒毒意愿,可是由于海洛因、冰毒及鴉片類藥物的巨大成癮性,加上自身意志薄弱,使得他們在戒毒/!/上一再受挫,認為人一旦吸毒后根本就無法戒除,于是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對自己、他人及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信任,以致在“吸了戒,戒了吸”的怪圈里越陷越深。

心理戒毒是讓吸毒成癮者在取得生理戒毒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己的吸毒行為及其成因,充分認識吸毒的危害,利用各種戒毒的有利條件,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堅定戒毒成功的努力方向,積極接受包括心理治療在內的各種治療,改變原有的惡習和心理偏差,從生理上和心理上擺脫毒癮,杜絕對自己、他人、家庭和社會的危害。

生理脫毒后,處在康復階段的戒毒人員除了家庭和社會給予一定的關心、支撐外,心理治療也不能疏忽。心理治療大致可分為“情緒消沉階段的心理治療”、“心理矛盾階段的心理治療”、“自我承諾階段的心理治療”和“重塑自我階段的心理治療”四個階段。專業(yè)人員可以根據心理戒毒規(guī)律,針對不同戒毒人員的具體情況,把每一個階段每個心理戒毒人員的心理戒毒工作做實、做細、做出成效。

對吸毒者的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治療、個別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等。各種方法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但是其根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采用心理干預的方法,使吸毒者從心理上脫離這個“魔鬼”,保持終身不再吸毒,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正常的社會成員。

三、戒毒人員教育措施

(一)配套矯治設備設施

“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戒毒人員進行心理矯治必須完善各種設備設施。如對他們進行心理測試必須購買心理測試軟件,目前常用的軟件有成人艾森克個性測試(epq-a)、卡特爾16項人格測試、明尼蘇達測試(mmpi)、行為類型測試、氣質測試等;對患有心理障礙的戒毒人員進

行心理輔導時,可以用生物反饋儀、厭惡治療儀、電子聲光催眠器等科學儀器幫助他們疏導心理,減緩壓力;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吸毒人員進行矯治時,可以建立發(fā)泄室,讓他們利用各種工具發(fā)泄自己的情緒或不滿,然后進入反思室,在一個安靜、清雅的環(huán)境中冷靜下來,或是用冷水淋透全身,使其清醒鎮(zhèn)定,等情緒穩(wěn)定下來,再到心理輔導室,讓戒毒人員盡情傾訴心中的煩惱、委屈和悲傷,讓心理輔導員對其進行指導和勸慰,最后再到心理測試室做一次心理健康測試,并做好記錄。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遵守四大原則

1、 平等信任原則。心理輔導員和戒毒人員必須營造一種平等友好的氣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平等交談。

2 、嚴格保密原則。對前來咨詢的戒毒人員的基本情況、咨詢內容、測試結果、診斷類型必須嚴格保密,不能隨意傳播。這樣才能使咨詢者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3、耐心傾聽原則。作為戒毒人員這群弱勢群體的心理輔導員,對他們的心聲、怨言、不滿都必須耐心地傾聽,全面的了解,才能提出建設性意見。

4、 疏導啟發(fā)原則。針對戒毒人員咨詢的實際情況,要認真地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其心理疑慮,再引導他們樹立信心,啟發(fā)他們通過自我的心理調節(jié),克服心理障礙。

(三)加強心理專業(yè)人材的培訓

教育必須以人為本,心理學是一門非常專業(yè)的學科,由于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學的研究,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心理學方面的人材,所以戒毒所不僅要從學校引進心理學專業(yè)的人材,還要在懂得戒毒業(yè)務和了解戒毒人員心理的民警中培養(yǎng)專業(yè)人材。

(四)理論聯系實際,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

必須努力把心理學的理論精髓和戒毒場所的具體實際結合,在以往的管理和教育的"經驗論"中,推陳出新,大膽探索,在戒毒人員中推廣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認識心理學,學會心理學,平衡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tài)重新回歸社會的懷抱。同時,對戒毒人員中不認罪認錯,不服從管理,不接受教育,心理出現障礙,或是有明顯的心理疾病的人,要充分利用心理學的優(yōu)勢,把理論滲透于實際地教育工作中,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采用一些行而有效的心理矯治措施,幫助他們解除困擾,消除心理疾病。

(六)領導重視,財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