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

第1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進行中醫(yī)辨證,為臨床中西醫(yī)結合診斷以及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提高理論參考依據。方法:對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辨證分為四型:肺熱壅盛型、脾腎陽虛型、痰濕內盛型、外寒內飲型。對照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感染概率,總結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感染類型的規(guī)律性與特點。結果:經中醫(yī)辨證,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熱壅盛型9例,占22.5%;脾腎陽虛型10例,占25.0%;痰濕內盛型12例,占30.0%;外寒內飲型9例,占22.5%。結論: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可分為以下四類,痰濕內盛型感染率最高,脾腎陽虛型患者感染率再次,肺熱壅盛型患者感染率與外寒內飲型患者感染率最低。

【關鍵詞】呼吸系統(tǒng) 感染性疾病 中醫(yī)辨證 分型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體質、抵抗力也有較大幅度的減弱。真菌感染已經逐漸成為誘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突出病因,真菌已經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種[1]。患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臨床常見癥狀為有大量的痰液產生,而不一樣種屬的細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有所不同[2]。而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近年來成為臨床醫(yī)務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筆者試圖將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患者感染情況相互驗證,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病例均選自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0例患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自21歲至84歲,平均年齡為49.43±11.78歲。其中經西醫(yī)診斷為肺氣腫患者8例,慢性氣管炎患者15例,肺炎患者4例,肺腫瘤患者7例,肺源性心臟病患者6例。

方法:對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40例患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將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辨證分為四型:肺熱壅盛型、脾腎陽虛型、痰濕內盛型、外寒內飲型。對照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感染概率,總結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感染類型的規(guī)律性與特點。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之間的比較使用t檢驗進行分析,統(tǒng)計結果以P

結果:

經中醫(yī)辨證,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肺熱壅盛型9例,占22.5%;脾腎陽虛型10例,占25.0%;痰濕內盛型12例,占30.0%;外寒內飲型9例,占22.5%。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討論:

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多發(fā)病,其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更應重視的是由于大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及其他因素,肺氣腫患者,慢性氣管炎患者,肺炎患者,肺腫瘤患者,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死亡率有增無減[4]?;加泻粑到y(tǒng)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臨床常見癥狀為有大量的痰液產生,而不一樣種屬的細菌感染的患者其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有所不同。而中西醫(yī)結合診斷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近年來成為臨床醫(yī)務工作者關注的熱點[5]。

本文將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中醫(yī)辨證分型分為四類,肺熱壅盛型、脾腎陽虛型、痰濕內盛型、外寒內飲型。上述四類分型其中有三類可以相互轉化,外寒內飲型患者并未發(fā)生任何轉變。肺熱壅盛型患者轉變?yōu)樘禎駜仁⑿?,其轉變過程包括邪實正未虛,體現為臨床病程長,發(fā)作頻率較為頻繁,一般肺部感染長期不愈患者易發(fā)生。患者的臨床癥狀一般為痰液黃粘、咳嗽、痰液量大。胸悶、便干、口渴,但無發(fā)熱現象。有痰濕內盛型患者轉變?yōu)槠⒛I陽虛型,其轉變過程包括正虛邪實、實邪傷正、久病致虛、正氣不足。一般有長期吸煙史、肺氣腫、年老體虛、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易發(fā)生。臨床表現為咳吐粘稠或白色的痰液、經常咳嗽、早晨起床后痰液量較大。有脾腎陽虛型患者轉變?yōu)樘禎駜仁⑿?,其轉變過程一般發(fā)生在患者出現心衰后經一系列醫(yī)療措施后逐漸好轉時。肺心病或慢性氣管炎患者由于勞累或感冒導致病情加重,從而引起心衰、肺部感染,臨床表現為不能平臥、浮腫、喘息、心悸氣短。

本研究發(fā)現,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患者的真菌感染概率密切相關,患者的真菌感染率服從以下規(guī)律:痰濕內盛型感染率最高,肺熱壅盛型患者感染率次之,脾腎陽虛型患者的感染率再次,外寒內飲型患者感染率最低。4種中醫(yī)辨證分型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患者真菌感染均以白色念珠菌為主。

參考文獻

[1] 范洪, 鄭小麗, 石海香, 等. 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 J]. 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03, 2(1): 24~26

[2] 蔣洪敏, 韋超凡, 陳利玉, 等. 白色念珠菌誘導小鼠胸腺細胞凋亡[ J].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 1999, 19: 453

[3] 葉應嫵, 王毓三主編.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 第2版. 南京: 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7: 461.

第2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關鍵詞] 呼吸系統(tǒng)疾?。徽婢?;感染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3(c)-110-02

The correlative factor analysis of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ZHAO Li-ping1, FAN Hong2, LIU Jing2

(1.The Hospital of Cangzhou Medical College,Cangzhou 061001,China;2.The Cangzhou Hospital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angzhou 061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of fungus infection from respiration system diseas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rationa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Methods: We cultured sputum fungus fo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patients,unambiguou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 were 144 cases,analyzing the composing ratio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the relativity of fungus infection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age,course of diseases,antibiotic application.Results: In 144 case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patients,the composing ratio of different diseases fungus infection was chronic bronchitis tracheitis(42.4%)>lung tumor(25.7%),cor pulmonale(16.0%)>emphysema(9.7%),pneumonia(6.2%),every group had obvious difference(P

[Key words]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Fungus;Infection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率為22.8%,并呈逐年增長,平均年增長6.9%[1],真菌感染正成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主要致病菌。為了探討造成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的相關因素,我們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通過痰液真菌培養(yǎng),對明確真菌感染的144例患者進行了臨床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通過痰液真菌培養(yǎng)后確診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平均年齡67(32~81)歲,其中,慢性支氣管炎61例、肺炎9例、肺氣腫14例、肺源性心臟病23例、肺腫瘤37例。

1.2真菌培養(yǎng)方法

1.2.1標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復漱口,深咳留取第一次痰液送檢,并連續(xù)送檢3次。標本合格判斷標準[2]:痰液直接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上皮細胞<10個/低倍視野。不合格標本重新送檢。

1.2.2 真菌培養(yǎng)痰液標本留取后1 h內送檢,立即以常規(guī)方法接種于沙促羅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時間24~48 h,培養(yǎng)溫度35℃,真菌鑒定以分純菌落接種于VITEK細菌生系統(tǒng)YBC試卡(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系統(tǒng)內讀數鑒定。質控菌株為ATCC 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真菌感染診斷標準

每例患者痰液真菌培養(yǎng)連續(xù)2次或2次以上陽性,經鑒定為同一真菌,并結合臨床表現可確診為真菌感染。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咳嗽、咳白色黏液絲狀痰或黏液膠胨樣痰或膿痰,重者痰液中可帶有血絲,甚至咯血、呼吸困難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

2 結果

2.1 呼吸系統(tǒng)不同疾病與真菌感染的相關性

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的構成比見表1,慢性支氣管炎>肺腫瘤、肺源性心臟?。痉螝饽[、肺炎,各組間有明顯差異性(P

表1 144例呼吸系統(tǒng)不同疾病真菌感染的構成比

病種 例數(例)構成比(%)

慢性支氣管炎61 42.4

肺炎 9 6.2

肺氣腫14 9.7

肺源性心臟病23 16.0

肺腫瘤 37 25.7

合計144 100.0

2.2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與年齡的相關性

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年齡≥60歲的98例,占68.1%;年齡<59歲的46例,占31.9%,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

2.3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與抗生素應用的相關性

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在真菌培養(yǎng)前應用抗生素藥物、抗腫瘤藥物和激素類藥<2周的9例,占6.3%;在真菌培養(yǎng)前應用抗生素藥物、抗腫瘤藥物和激素類藥≥2周的135例,占93.7%,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

2.4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與病程的相關性

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原發(fā)疾病病程≥6個月的105例,占72.9%;原發(fā)疾病病程<6個月的39例,占27.1%,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可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并給臨床治療造成極大的困難,特別是白色念珠菌能抑制細胞免疫[3],并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可使患者病情急劇惡化甚至致命[4],真菌已日漸成為呼吸系統(tǒng)疾病感染的突出問題。本研究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的特點為,一是真菌感染多發(fā)生于慢性疾病,以慢性支氣管炎構成比最高;二是真菌感染多發(fā)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比其他患者真菌感染高2.1倍;三是真菌感染多發(fā)生于抗生素應用不當患者。造成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相關因素總結分析如下:

3.1 臨床醫(yī)師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嚴

本研究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0%的患者在疾病發(fā)作后不進行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鑒別,首先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還同時應用2種或2種以上抗生素,甚至反復應用多種抗生素,應用時間超過2周以上。臨床醫(yī)師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掌握不嚴主要表現為,一是試驗性抗生素的應用,應用抗生素治療時,采用由高級到低級、再由低級到高級的輪翻戰(zhàn)術,這種抗生素無效換用那種,那種抗生素無效換用這種,反復試用抗生素;二是經驗性抗生素的應用,臨床醫(yī)師往往以自身的經驗,想當然地應用抗生素;三是患者自主抗生素的應用,大多數患者錯誤地認為所有疾病均應抗感染治療,因此大小疾病自主應用抗生素。由于長期反復大量應用抗生素,體內正常菌群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嚴重破壞,而極易發(fā)生真菌感染。

3.2 臨床醫(yī)師的細菌培養(yǎng)意識淡薄

14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真菌感染患者中,91%的患者在反復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后,才進行痰液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其中有3例患者在應用抗生素無效時,不斷加大抗生素的劑量,反復更換抗生素的類型,以致聯合應用3種抗生素,而病情仍逐漸加重至死亡。在治療過程中一直未能進行細菌培養(yǎng),最后通過死亡前的痰液細菌培養(yǎng)才證實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多數醫(yī)師在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只考慮抗生素應用的種類不正確,反復更換抗生素的種類,而不注重感染菌譜的檢查,這就增加了真菌感染率。

3.3 惡性腫瘤的放化療

由于惡性腫瘤患者需要長期放療或化療,惡性腫瘤的放化療可破壞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易發(fā)生真菌感染。本研究也提示腫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較高。

3.4 預防性抗生素的應用

肺腫瘤患者在放化療治療過程中,為了預防因化療藥物造成機體免疫能力下降引起的細菌感染,同時應用大量抗生素[5],其實放化療治療所造成的機體免疫能力下降,本身就易發(fā)生真菌感染,再加上抗生素的大量應用,破壞了機體的正常菌群,更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機會。

3.5 濫用激素

激素的不合理應用也是造成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基層醫(yī)療單位,特別是農村,盲目追求治療效果,任何疾病均應用激素類藥物,使激素成了常規(guī)用藥。

臨床上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真菌感染,特別是老年患者、慢性病和惡性腫瘤患者應注意避免真菌感染的發(fā)生,并做到及早發(fā)現和積極治療。因此,細菌培養(yǎng)監(jiān)測呼吸系統(tǒng)感染菌譜及合理應用抗生素是預防真菌感染的關鍵,尤其是對年老多病、身體虛弱、慢性疾病、放化療患者,更應慎重選擇藥物。同時嚴格掌握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指征,加強基礎護理,注意病房和患者的個人衛(wèi)生,完善消毒隔離制度,減少院內交叉感染,也是預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范洪,鄭曉麗,石海香,等. 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患者痰液真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3,2(1):24-26.

[2]葉應嫵,王毓三. 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387.

[3]蔣洪敏,韋超凡,陳利玉,等.白色念珠菌誘導小鼠胸腺細胞凋亡[J].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1999,19(6):453-455.

[4]戴自英.實用抗菌藥物學[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246-255.

第3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急性心肌梗死(即AMI)作為內科常見的急癥,能否及時診斷對該類患者的預后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臨床資料表明,在收治的符合AMI診斷標準的486例患者中有76例被首診醫(yī)生誤診,誤診率達到15.6%,而這些誤診病例多來自基層醫(yī)院,嚴重影響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探討影響AMI診斷的原因對減少誤診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51例,女27例;年齡34-80歲,平均年齡為53.6歲。這些患者的既往病史: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12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7例,高血壓病的患者7例,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例,心絞痛患者8例,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例,腦血管病史的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12例。

1.2臨床表現

1.2.1首發(fā)癥狀胸痛的患者出現8例,腹痛與咽喉疼痛的患者各3例,其他部位痛的患者6例;呼吸困難的患者14例,咳喘患者13例,心悸患者8例,惡心以及嘔吐的患者6例,反酸以及燒心的患者2例,腹瀉以及腹脹的患者4例;其他首發(fā)癥狀的患者19例。

1.2.2體征心界擴大的患者11例,舒張期奔馬律的患者24例,心尖部聞、2級與以上收縮期雜音的患者為18例,心率出現失常的患者17例;兩肺底部聞及羅音的患者28例;上腹部壓痛的患者17例,具有其他體征的患者12例。

1.3輔助檢查血白細胞(6.8-17.6)109/L,中性粒細胞0.68-0.92,紅細胞沉降率4-45mm/h。血清心肌酶譜改變符合AMI診斷標準者73例(占96.1%)。

梗死部位:下后壁患者35例,其中有7例患者合并右心室梗死;前壁、前間壁的患者23例;廣泛前壁患者5例;側壁患者7例。另有5例(占6.4%)患者的心電圖只出現了不典型T波改變,以臨床表現和心肌酶等作為確診,因而梗死部位表現為欠確切。

1.4診治情況本組患者的誤診時間5-44小時,平均為11.3小時。被診斷消化系統(tǒng)疾病診治19例占24.3%,其中誤診為胃腸炎7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胰腺炎4例,其它為5例;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診治20例,占25.6%,其中誤診為慢性支氣管炎6例,肺氣腫合并感染各5例,支氣管哮喘4例、急性喉炎各5例;按其他心腦血管疾病診治26例,占33.3%;按其他疾病診治12例,占15.8%,其中診治為感染性休克4例,口腔疾病5例,腎絞痛等其他疾病3例。

2討論

2.1影響診斷的常見原因

2.1.1病人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急性心肌梗死因患者范圍、部位、年齡以及基礎病變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臨床表現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痛閾常存在顯著增高。本組以呼吸與消化系統(tǒng)癥狀等作為非心臟特征性表現的患者55例,占70.5%。78例患者都沒有典型的胸痛方面的癥狀,沒有明顯胸痛的患者占66.7%(52/78),無任何疼痛者占21.8%(17/78),此17例無痛型AMI中,老年患者11例,糖尿病患者12例。

2.1.2醫(yī)生思路狹隘基層醫(yī)院的一些醫(yī)生對急性心肌梗的各類臨床表現沒有足夠的認識。尤其是以呼吸、消化或者神經功能障礙作為首發(fā)表現者的患者,這些醫(yī)生通常會忽視對患者心血管系統(tǒng)的檢查,因而導致誤診。本組患者有44例屬于這種情況。

2.1.3醫(yī)生過分依賴心電圖結果心電圖受患者基礎疾病、體形及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的時間或者范圍等因素的影響較大。特別是非Q波心肌梗死時患者的心電圖改變通常會存在短暫且不典型的情況,單靠一次或者二次心電圖就排除診斷難免容易導致診斷錯誤的出現。本組研究的患者中首次心電圖不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者為19例,占24.4%。4例,占5.1%的患者及格過反復查心電圖仍不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演變規(guī)律者,因為記錄心電圖的時間較晚,因而錯過了演變時間。此4例患者的首次心電圖在其發(fā)病后32-40小時進行檢查,只記錄到不典型的T波變化,因而沒有確診與定位價值,這些患者以血清心肌酶與臨床表現進行確診。

2.1.4醫(yī)生責任心不強醫(yī)生在接診時不詢問患者病史,甚至不做心電圖等面的檢查,僅憑患者主訴醫(yī)生就做出診斷與處理,也是導致問題出現的常見原因。本組因此誤診8例,占10.5%,其中一例因誤診誤治發(fā)生心臟破裂而死亡。

2.1.5患者自身因素多數病人發(fā)病時首先自行診治,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使用一些藥物掩蓋了病情,延誤了正確診斷及治療時機。

2.1.6醫(yī)院醫(yī)療條件所限根據目前國內醫(yī)療現狀,一些高、精、尖設備在基層醫(yī)院還難以普及。

2.2防范

2.2.1因梗死發(fā)生的部位、范圍、時間及每個病人身體素質不同,其表現也輕重不一。故首診醫(yī)生不能僅憑借無相關癥狀就排除相應的疾病,要充分意識到疾病的個體差異性。

2.2.2臨床上有許多為同癥異病。這就要求我們在診斷疾病過程中要擴大診斷思維,抓住癥狀本質,不能拘泥于常見病的診斷上。

2.2.3針對出現某些癥狀的患者,一旦在家中自行處置后短時間內病情無緩解,應該意識到疾病的復雜性,立即求救或由他人護送到有資質的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進行診治,以利于預后康復。

第4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09)7-0056-02

[摘要]目的:探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細菌感染分布,使臨床選擇抗生素治療更有針對性。方法:通過痰液細菌培養(yǎng)結果,分析不同菌種感染分布特點。結果:1058例細菌感染者中,革蘭陽性球菌81例、感染率為7.7%,革蘭陰性桿菌712例、感染率為67.3%,真菌265例、感染率為25.0%,細菌種屬之間差異有極顯著性(P

[關鍵詞]呼吸系統(tǒng)疾病;細菌感染;分析

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可產生大量痰液,不同種屬細菌感染所表現的臨床癥狀和痰液性質不同。本研究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按中醫(yī)理論辨證分型,并對辨證不同分型患者的痰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探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細菌感染分布、細菌感染與年齡的相關性、細菌感染與性別的相關性,為中醫(yī)辨證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707例,女351例,年齡14~85歲,年齡

1.2細菌培養(yǎng)

1.2.1痰液標本的留取:要求患者在早晨起床后反復漱口,然后深咳痰液于無菌標本容器內,2h內送檢。痰液標本合格判斷標準:痰液直接涂片革蘭染色,要求白細胞>25個/低倍視野,上皮細胞

1.2.2細菌培養(yǎng)方法:接到痰液標本后,立即以常規(guī)方法接種于血平皿培養(yǎng)基、麥康凱培養(yǎng)基、沙保羅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時間24~48h,培養(yǎng)溫度為血平皿和麥康凱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溫度37℃,沙保羅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溫度35℃。

1.2.3細菌鑒定[1,2]:以分純的細菌菌落,利用美國德靈公司提供的MicroScan自動細菌生長系統(tǒng),革蘭陽性菌接種于Pos12鑒定板上,革蘭陰性菌接種于Meg21鑒定板上,真菌菌落接種于YeastID鑒定板上,培養(yǎng)24~48h,系統(tǒng)內讀數鑒定。質控菌株為ATCC25922大腸埃希菌菌株、ATCC29213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ATCC60193白色念珠菌菌株。

1.3呼吸系統(tǒng)疾病細菌感染判斷標準[3,4]

1.3.1細菌感染:痰液培養(yǎng)有細菌生長,經鑒定排除正常菌群,屬于呼吸道致病菌,為細菌培養(yǎng)結果陽性,結合臨床感染癥狀可確診為呼吸道細菌感染。

1.3.2真菌感染:痰液培養(yǎng)連續(xù)2次以上有真菌生長,經鑒定為同一種真菌,為真菌培養(yǎng)結果陽性,并結合患者的發(fā)熱、咳嗽、咳白色粘液絲狀痰或粘液膠凍樣痰或膿痰、重者痰液中帶有血絲、甚至咯血、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可確診為真菌感染。

1.3.3細菌混合感染:痰液培養(yǎng)有細菌生長,經鑒定排除正常菌群,有2種呼吸道致病菌,為呼吸道細菌混合感染。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x2檢驗。

2結果

2.1細菌感染分布:本文中,革蘭陽性球菌81例、感染率為7.7%,革蘭陰性桿菌712例、感染率為67.3%,真菌265例、感染率為25.0%,細菌種屬之間差異有極顯著性(P

2.2細菌感染與年齡的相關性:本文中,年齡

2.3細菌感染與性別的相關性:本文中男707例、感染率為66.8%,其中革蘭陽性球菌61例、感染率為8.6%,革蘭陰性桿菌480例、感染率為67.9%,真菌166例、感染率為235%。女351例、感染率為34.8%,其中革蘭陽性球菌20例、感染率為5.7%,革蘭陰性桿菌232例、感染率為66.1%,真菌99例、感染率為28.2%。男性不同菌種感染率,革蘭陽性球菌的溶血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桿菌的粘質沙雷菌和產堿不動桿菌、真菌的熱帶念珠菌明顯高于女性的感染率(P

3討論

中醫(yī)學認為,痰的生成是由于氣機郁滯或陽氣不足,不能正常運化津液,使津液聚積所致,痰貯于肺,不但影響氣道通暢,而且污染氣道環(huán)境,成為細菌生長繁殖的滋生地,細菌的大量增殖亦感染氣道,加重痰液質和量的改變,使痰濁阻肺,成為肺系證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不同菌種細菌感染氣道所表現的臨床癥狀、痰液的性狀各異,據報道,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醫(yī)辨證不同分型與細菌感染密切相關,混合感染均以革蘭陽性菌+真菌為主。

第5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1豬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原因

細菌性呼吸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細菌感染,如豬支原體肺炎、豬放線桿菌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進行性萎縮性鼻炎、豬肺疫等;病毒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由1種或2種以上的病毒引起,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流感、豬瘟等;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有豬呼吸道疾病綜合癥、豬斷奶后多系統(tǒng)衰竭綜合癥等;寄生蟲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由蛔蟲、后圓線蟲、肺絲蟲等引起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另外,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應激因素也可引起該病的發(fā)生。

2豬支原體肺炎

該病又稱豬氣喘病、豬霉形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發(fā)生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條件是影響該病發(fā)生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寒冷、多雨、潮溫、擁擠、通風不良或天氣突變及飼料單一、豬只抗病率下降時,發(fā)病增高,癥狀也加重。臨床上多呈慢性經過,一般情況下,該病死亡率不高,但是在流行暴發(fā)的早期以及飼養(yǎng)管理條件不良時,豬只抵抗力降低,繼發(fā)性病原體感染也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給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帶來嚴重的危害。

2.1臨床癥狀

該病體溫和食欲無明顯變化,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根據該病的發(fā)生經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型常為新發(fā)生該病的豬,尤以懷孕母豬及小豬為多見,呈急性呼吸困難,嚴重者張口伸舌,口鼻流沫,腹肋起伏運動(腹式呼吸)。有時也會發(fā)生痙攣性陣咳。豬體溫一般正常,如繼發(fā)感染,則體溫可升高。妊娠后期的母豬發(fā)病癥狀較重,病死率高,仔豬死亡率也較高。

2.2防治方法

2.2.1預防:目前沒有可應用的菌苗,所以只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來預防和消滅該病。改善飼養(yǎng)條件,注意加強豬只抗病能力。圈舍要定期消毒,阻斷傳染源,常用的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均能達到消毒目的。最好自繁自養(yǎng),避免引進豬只時帶進該病。如必須引進時,也要隔離觀察,確認無疾病后再混入大群飼養(yǎng)。

2.2.2治療:發(fā)病豬群可應用抗生素治療,但要注意藥物的選擇。青霉素、鏈霉素及磺胺類藥物對霉形體不敏感,不可用此類藥物治療。土霉素、紅霉素、林可霉素及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對霉形體較敏感,但霉形體具有抗藥性,治療用藥不可長期應用1種藥,幾種藥交替使用效果明顯。

3 繼發(fā)性感染疾病

繼發(fā)感染疾病包括豬肺疫、豬鏈球菌病、豬副傷寒、豬副嗜血桿菌病等。在一個豬場中,如果發(fā)生和流行上述原發(fā)性感染疾病,同時又合并發(fā)生或繼發(fā)感染,即可加重發(fā)病豬群的臨床癥狀,造成極高的死亡率。

3.1臨床癥狀和病變

該病多暴發(fā)于6~10周齡保育豬和13~20周齡的生長育成豬,通常稱18周齡墻,發(fā)病率25%~60%,發(fā)病豬的死亡率為20%~90%,豬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病豬表現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無食欲,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現結膜炎癥狀。急性發(fā)病體溫升高,可發(fā)生突然死亡。大部分豬由急性變?yōu)槁曰蛟诒S嵝纬傻胤叫粤餍?,病豬生長緩慢,消瘦,死亡率、僵豬比例升高。哺乳仔豬以呼吸困難和神經癥狀為主,死亡率較高。如飼養(yǎng)管理條件較差,豬群密度過大或出現混合感染,發(fā)病率和臨床表現更為嚴重。病豬在藥物的輔助下逐漸康復,死亡率較低。

3.2防治對策

3.2.1藥物使用

應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發(fā)生PRDC的豬場,藥物治療的效果常常不是很好,因此建議使用藥物預防,可采用母豬和仔豬飼料添加藥物的方式。斷奶仔豬可用支原凈(50mg/kg)+金霉素或土霉素(300 mg/kg),連續(xù)使用1個月,母豬產前1周和產后1周使用支原凈(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如果育肥豬存在PRDC,可在13、17周齡使用1周,對PRDC有很好的預防效果。但應避免使用產生鹽酸克倫特羅假陽性的藥品,如含氨茶堿的豬喘平等。

3.2.2做好驅蟲工作

蛔蟲和鞭蟲等寄生蟲可損害豬體免疫系統(tǒng),使其抵抗力下降,蛔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病癥。因此,在仔豬斷奶轉入保育舍1周后,可飼喂拌有2 mg/kg有效成分的伊維菌素粉劑的飼料連喂1周,間隔7~10 d再喂1次。

3.2.3疫苗注射

第6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關鍵詞】呼吸內科;真菌感染;繼發(fā);肺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4-0040-01

近年來,系統(tǒng)性真菌感染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其 中呼吸系統(tǒng)真菌感染比較常見⑴?,F回顧性分析 62例發(fā)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呼吸內科住院病例的臨 床資料,探討其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

1臨床資料

1.1 基本資料研究對象為2007年1月~2011 年12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共60例,其 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42~79歲,平均56. 7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肺心病21例,哮喘17例, 肺癌11例,支氣管擴張9例,肺間質纖維化6例,肺 膿腫4例,慢性腎功能衰竭2例。住院過程中均發(fā) 生肺部真菌感染,均符合2006年中華內科雜志編輯 委員會的《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 治療原則(草案)》中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 標準[2]。

1.2 觀察指標及結果 72

1.2.2易感因素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43例,長 期使用糖皮質激素32例,放化療后23例,低蛋白血 癥16例,腫瘤4例。

1.2.3病原菌白色假絲酵母菌36例、光滑假絲 酵母菌16例、滑假絲酵母菌4例、克柔假絲酵 母菌3例、隱球菌酵母菌2例、曲霉菌1例。

1.2.4治療情況在治療原發(fā)疾病和基礎疾病的 基礎上,應用氟康唑58例,伊曲康唑4例。按文 獻[3]標準判定療效,其中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 失,痰培養(yǎng)3次為陰性,胸部X線片顯示肺部陰影 吸收)48例,好轉(臨床癥狀、體征減輕,痰培養(yǎng)3次 為陰性,肺部陰影有所吸收)9例,無效(臨床癥狀、 體征和肺部陰影均無變化)2例、惡化(臨床癥狀、體征加重,肺部陰影增多)3例。本組總有效(痊愈和 好轉)率為91.9%。

2 討論

真菌屬于條件致病菌,只有在機體免疫功能低 下或菌群失調時才引起感染。分析本組病例有以下 特點:①患者均伴有一種或多種基礎疾病(主要是 呼吸系統(tǒng)疾?。"诼宰枞苑渭膊』颊呃^發(fā)肺 部真菌感染占首位,原因為患者長期反復呼吸道感 染,氣道有不同程度破壞,感染幾率增加⑷。③易 患因素中常見的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長期應用 糖皮質激素及低蛋白血癥。④患者平均年齡為56.7 歲,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損,呼吸功能不全,免 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調[5]。⑤白假絲酵母菌是肺部 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半數以上。

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表現無特拜性,早期診斷 比較困難。肺部真菌感染主要通過臨k表現結合影 像學表現等進行臨床診斷,但部分患者的X線與CT 檢查結果與普通細菌性肺炎相似鑒別困難。目 前治療真菌感染的藥物主要有三唑類和多烯類,如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尿嘧啶、兩性霉 素B和制霉菌素等,但應避免長期使用此類藥物, 科學合理的方法是靜臥休息,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積極控制原發(fā)疾病[7]。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真菌感染的常 見基礎疾?。话准俳z酵母菌是其主要病原菌。對呼 吸內科肺內真菌感染應重視消除誘發(fā)因素及治療原 發(f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減少不必要的 侵入性操作。

參考文獻:

[1]柳仲秋,任寶恒,劉德志,等.22例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 . 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14) :4142.

[2]中華內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診斷標準與 治療原則(草案)[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8):697_700.

[3]趙學會,冉斌,龐先瓊,等.12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分 析[J].西部醫(yī)學,2009,21(8) :13604362.

[4]顏春松,楊維蘭,羅俊明,等.168例院內肺部真菌感染的臨床 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05,6(10) :25-28.

[5]梁朋.抗生素與呼吸科老年患者繼發(fā)肺部真菌感染分析[J]. 華夏醫(yī)學,2008,37(2) :38.

第7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關鍵詞: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疾病;常規(guī)護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狀況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很普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各種老年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患病人數逐漸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顯的上升態(tài)勢。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詳細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的特點,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以滿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護理的質量。

1 針對日益趨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規(guī)范性的護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愛心和細心,這是對一個護理人員最起碼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齡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纏繞,可能會出現焦躁不安、脾氣無常、容易發(fā)火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給予患者最大的寬容,始終以微笑來對待患者。要細心觀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時發(fā)現患者的異常,并做好交流和溝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暢通:護理人員要保證患者攝入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颊呙刻斓娘嬎坎坏玫陀?.5 L,并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增加Vit C和Vit E的攝入。幫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訓練,盡可能地提高他們的通氣量。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要及時提供低流量持續(xù)吸氧,并迅速報告給醫(yī)師。

1.3  嚴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沒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時留取痰液,同時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須是從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檢驗,不得拖延。在應用抗生素時切忌過早溶解,要留心藥物的半衰期。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驗證和確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過多,護理人員應及時記錄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時一定要按常規(guī)操作,比如,標本容器應清潔干燥,取樣一定要新鮮,送檢一定要及時,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潔工作:口腔清潔對患有呼吸系統(tǒng)病變的患者顯得尤為重要,因為這樣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發(fā)生糜爛,并能有效預防霉菌感染的發(fā)生。如出現潰瘍或口唇泡疹等癥狀,可用1%龍膽紫涂抹;涂抹1 h以內,不宜進食或喝水??诖礁稍锟梢酝可弦后w石臘油,以濕潤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時排出體外:對一些痰量較多而自己又無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現痰液窒息的現象,護理人員要準備好吸引器等各種設備以保證及時排痰。要保證患者時刻有充足的水分,這樣不僅能保證呼吸道黏膜濕潤與黏膜病變修復,還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況下,患者每天飲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過細胞膜而被人體吸收,使人體器官中乳酸脫氫酶的活力增強。指導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飲食,應給以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并鼓勵患者經常鍛煉身體,從而有效地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隨時關注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志等體征的變化:觀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質,呼吸困難的類型,胸悶氣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質,咯痰、咯血的性質和量,氣急、喘鳴等,并需熟悉酸堿失衡時患者的臨床表現。尤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由于老年患者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都可能會引起肺水腫現象,甚至會導致心衰。特別注意靜脈注射氨茶堿時應緩慢??傊坏┌l(fā)現患者存在異常病情,護理人員應及時通知醫(yī)師。

1.7  按醫(yī)囑應用藥物治療時,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患者呼吸衰竭時要慎用鎮(zhèn)靜劑,出現昏迷或者煩躁不安情況的患者一般禁用嗎啡、巴比妥等藥物,但在機械通氣中需要患者主動抑制呼吸時例外。

1.8  在使用機械通氣來輔助呼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氣量足夠的情況下,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氣量出現不足,就要考慮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并發(fā)癥。

1.8.2 要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暢通,如呼吸不暢,一般原因是連接管道出現了漏氣,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氣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時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送氣的壓力及機器的運轉情況,防止連接的管道漏氣及脫落。

1.8.4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參數,觀察患者的意識神志變化,并做下詳細的記錄?;颊呷绻霈F煩躁、惡心、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等狀況,則應考慮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堿中毒等現象[3]。

1.9 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體弱,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應加強心理護理。安排患者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如適宜老年患者的活動有太極拳、戶外散步等。適宜的鍛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的機體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療、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1.10 治療后期,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多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的活動,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氣量。同時做好衛(wèi)生宣教工作,積極向患者宣傳預防和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知識。針對抽煙的患者,要科學地指導患者堅決戒煙。

2 參考文獻

[1] 張  晶,劉向敏.老年常見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4(12):134.

第8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關鍵詞】 中醫(y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14

慢性支氣管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該疾病的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在臨床中發(fā)病患者逐年呈上升趨勢[1]。該病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 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或伴有喘息及呼吸困難, 該病的癥候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內經》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咳嗽咳喘、痰多、呼吸困難, 呼吸時常伴有喘息聲, 且該病反復發(fā), 患者一般病程較長。該病患者多為中老年患者,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 該病還可引發(fā)患者的心肺等方面的疾病[2]。因此選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中醫(yī)內科中醫(yī)辨證論治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00例, 其中男55例, 年齡35~65歲, 平均年齡(47.3±6.7)歲, 病程4~9年, 平均病程(5.6±3.5)年;女45例, 年齡32~66歲, 平均年齡(49.2±5.9)歲, 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6.3±3.7)年。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 每組50例。

1. 2 診斷標準 參照陸再英的《內科學》(第七版)內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為診斷標準:主訴咳嗽、咳痰且反復發(fā)作, 呼吸時有喘息聲, 每年發(fā)病持續(xù)3個月, 發(fā)病時間持續(xù)≥2年, 并排除其他慢性氣道疾病。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用抗生素結合糖皮質激素及支氣管舒張藥結合進行西醫(yī)對癥治療, 治療時間為35 d。治療組患者給予中醫(yī)內科的中醫(yī)辨證論治治療, 根據患者的不同臨床表現分為4種證型。根據每種不同證型給予不同治療, 治療時間為35 d。

1. 3. 1 肺虛證 患者表現為脈搏細弱, 舌苔薄白。治療方劑為:半夏、厚樸各15 g, 茯苓、蘇子、桔梗、陳皮、炙麻黃、百部、杏仁各12 g, 炙甘草、紫菀、白前各6 g。

1. 3. 2 腎虛型 主要癥狀為患者動則氣短, 痰較多, 脈象較細, 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軟癥狀。治療方劑為:淮山藥、黨參各25 g, 附子、熟地黃、半夏、澤瀉、白術各15 g, 陳皮、肉桂、茱萸、甘草各10 g。

1. 3. 3 脾虛型 患者的癥狀表現為連聲咳嗽, 痰液較多且稠, 食欲不振。治療方劑為:黃芪、山藥各20 g, 黨參12 g, 白術、茯苓、五味子各9 g, 防風6 g, 甘草3 g。

1. 3. 4 肺腎兩虛型 主要癥狀為患者干咳無痰或少痰, 患者頭暈目眩。治療方劑為:太子參30 g, 茯苓、甘草、半夏、陳皮、五味子各6 g, 熟地黃12 g, 枇杷葉10 g, 麥冬15 g。

1. 4 療效評定標準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記錄,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治愈: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適癥狀完全消失, 且患者的肺功能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明顯緩解, 肺功能檢查明顯改善, 患者病情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有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有所減輕, 肺功能改善程度不明顯;無效:患者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無改善, 甚至有加重情況, 患者肺功能檢查無改善甚至有加重情況??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對照組患者治愈15例, 顯效15例, 有效10例, 無效10例, 患者治愈率為30%, 總有效率為80%;實驗組患者治愈25例, 顯效12例, 有效10例, 無效3例, 患者治愈率為50%, 總有效率為94%。實驗組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是常見的老年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該病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 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或伴有喘息及呼吸困難。目前該病的具體發(fā)病原因仍不完全清楚, 與多種致病因素有關[3]。慢性支氣管炎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率較高且近年來在臨床中發(fā)病患者逐年呈上升趨勢。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咳嗽咳喘, 患者痰多, 呼吸困難, 呼吸時常伴有喘息聲, 且反復發(fā)作, 一般病程較長[4]。如空氣中的有害氣體、空氣中顆粒、微塵及細菌等都可能是誘發(fā)該病發(fā)病的原因[5]。慢性支氣管炎在臨床中通常采用西藥治療的方法對病情較易控制, 但缺點是易反復發(fā)作。在中醫(yī)中普遍認為慢性支氣管炎隸屬于咳喘范疇, 一般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在肺, 其功能與相關臟器的功能性失調有關。該病極易受內外邪的侵害, 使患者病情反復發(fā)作, 在臨床中針對患者的治療就越發(fā)困難[6]。但是在目前臨床中認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若正處于急性時期時治療應以抗感染藥物治療為主, 若患者的病情較重時再加以平喘止咳的藥物進行結合治療[7]。慢性支氣管炎對患者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方面, 故平時應對誘發(fā)源進行隔離清除。

綜上所述, 慢性支氣管炎可采用中醫(yī)內科治療的方法, 運用中醫(yī)中的辨證論治的思想對慢性支氣管患者進行治療, 通常采用桔梗、橘皮、白術、黃芪, 對于陰虛的患者可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加入適量麥冬等中草藥, 對患者體內五臟進行調理。特別是針對中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 效果明顯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重視并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劍波. 中醫(y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分析. 北方藥學, 2013(5):92-93.

[2] 趙志環(huán). 中醫(y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觀察.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 2014, 10(18):77-78.

[3] 劉素紅. 中醫(y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探究. 中外醫(yī)療, 2015(9):179-180.

[4] 陳壽艷. 慢性支氣管炎的中醫(yī)內科治療分析. 大家健康, 2015(5): 82-83.

[5] 馮耀文, 馮而標, 伍尚偉. 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分析.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6(12):66-67.

[6] 徐海.慢性支氣管炎呼吸內科治療臨床分析.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3(33):171.

第9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范文

一、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美國醫(yī)學教育是一種比較成功的西方醫(yī)學教育模式,醫(yī)學生很清楚將來發(fā)展的方向,學校對學生的學習也比較重視,經常組織各種講座。反觀我們的醫(yī)學教育,教學觀念比較老舊、落后,往往對學生學習分數比較重視,而忽視了學生實際臨床能力,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

(二)教學模式落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信息量比之前有所增加,內容也更加生動有趣。但其教學模式沒有改變,依舊是灌輸式教學,很少出現互動式、談論式的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學內容與基礎知識縱向串聯不夠

內科學教材的編制通常會涉及各種流行病資料,并按照病因、病理、臨床表現等多個課題進行說明。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能夠介紹一下相關知識背景,進行基礎知識縱向串聯,那么就能提高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掌握程度。但由于內科學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很少有時間介紹相關知識背景,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教學內容,無形中增加了教學難度。

二、高職院校內科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在進行內科學課程教學時,可提倡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內科學教師可以將臨床中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學生,師生共同進行討論。我國內科學教學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臨床實習,在臨床實習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開展臨床工作,學習臨床診斷思路。在這個過程中,內科學教師可以將病床旁教學作為主要的實習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問題探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中進行討論探究,減少教師講解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主動學習能力,從而將枯燥乏味的臨床實習變?yōu)樯鷦佑腥さ闹R探究過程。

(二)采用病例分析教學法

病例分析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一個系統(tǒng)講解完成后,將收集到的一些典型病例分給學生,并且要求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等,最后進行總結。例如在講解完呼吸系統(tǒng)疾病后,教師可以將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等常見的臨床病例分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指出疾病診斷、治療的原則。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認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學習如何從大量的分散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進行推理分析,從而判斷疾病特性,最終做出科學的診斷與治療。病例分析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

高職院校內科學教師要重視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結合,打破相關課程、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積極調整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具體來說,教師在講解新的系統(tǒng)疾病時,可以回顧、復習一下與疾病相關的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以及病理生理學等學科知識,進而推導出這些器官病變時可能出現的疾病以及對本系統(tǒng)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一下學過的相關基礎知識,為新課做準備,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開闊學生眼界。例如,在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回顧一下心、肺的結構和功能等生理學知識,然后回憶一下瓣膜聽診區(qū)、肺部聽診以及心臟雜音產生機制等內容,再之后講解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臨床表現等新知識,這樣學生溫故而知新,在學過知識的基礎上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