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品種選擇
平菇品種不同,其子實體正常發(fā)育所需的溫度范圍也不同,生產上常按溫型分類,如高溫型、廣溫型、低溫型等;除夏季首選高溫型外,一般生產季節(jié)栽培均選用廣溫型品種。
2菌種制作
菌種制作分母種、原種和栽培種。母種和原種一般從有資質、信譽度高的生產單位購買。栽培種制作容器最好用低壓聚乙烯塑料袋,生產上選用17 cm×33 cm×40 mm的袋子。
2.1培養(yǎng)基及配方
培養(yǎng)基有木屑培養(yǎng)基、棉籽殼培養(yǎng)基和玉米芯(谷物)培養(yǎng)基等,配方如下:①木屑培養(yǎng)基。木屑100 kg、麩皮25 kg、米糠10 kg、石膏2 kg、磷肥2 kg、白糖0.5 kg、50%的多菌靈0.2 kg。②棉籽殼培養(yǎng)基。棉籽殼100 kg、麩皮10 kg、石膏1 kg、磷肥2 kg、50%多菌靈0.2 kg。③玉米芯培養(yǎng)基。玉米芯100 kg、麩皮10 kg、玉米面8 kg、磷肥1.0 kg、白糖0.5 kg、50%多菌靈0.2 kg。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顆粒,再用1%的石灰水浸泡堆悶24 h后,拌入輔料。糧食類一般不用來作培養(yǎng)基。
2.2配料與接種
制作菌種,除掌握以上配方外,還要使拌料水分恰到好處,含水量偏低,菌絲生長緩慢、纖弱;水分偏高,料溫隨之上升,易酸敗,菌絲生長受阻。常用感觀測定,即手握培養(yǎng)料,指縫間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伸開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團,擲地四分五裂,落地即散,其含水量較為適中。配好的培養(yǎng)料可用機器裝袋,也可用人工裝袋;人工裝袋,要邊裝邊壓實,用力均勻,做到料袋四周緊實而無空隙,裝好后,兩頭(或一頭)直接用線扎成活結。常壓滅菌時,鍋內溫度達到100 ℃時,保持10~12 h,待溫度降至60 ℃時,打開蒸鍋[1-2]。待料溫降至25 ℃左右時即可接種。接種箱消毒一般用氣霧消毒劑(2g/m3)熏蒸,先將原種用長鑷子攪碎,在無菌條件下,打開栽培袋口,均勻倒入原種塊,用塑料扎繩扎好。注意扎線不要扎得過緊,以防止菌種不透氣、難發(fā)菌,也不要扎得過松,以防袋口落入發(fā)雜菌孢子,引起雜菌污染;松緊掌握在肉眼看不到縫隙,但能吹得進氣流為佳。接入的菌種塊要正好處在扎口中心位置,有利于種塊盡早封面。
2.3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應經常檢查雜菌污染和鼠害,以防雜菌滋生,影響制種成品率。低溫下注意保溫,堆碼層數(shù)可達6層以上,菌棒上用草簾等覆蓋;高溫季節(jié)注意降溫,堆碼層數(shù)不超過3層,層與層之間保持20 cm的距離。發(fā)現(xiàn)污染的菌棒要及時清除,一般采用焚燒或放到糞池內浸泡,不能隨便亂扔。合格菌種的標準:菌絲體純白健壯,粗細均勻,菌落延伸整齊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雜亂,沒有毛霉、木霉等菌落;成熟的菌種,菌絲濃密、具有光澤,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現(xiàn)象,有時還有水珠分泌,但基質清楚可辨,不收縮、不干涸。栽培種菌齡,木質培養(yǎng)基以菌絲發(fā)到底后8~10 d內使用最好,棉籽殼、玉米芯培養(yǎng)基以菌絲發(fā)到底后2~8 d內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這時挖出的菌種成塊,菌絲量最大,有彈性,有香味,移植后菌絲萌發(fā)快,定植早。一般低溫下培養(yǎng)菌種,只要不出菇,時間延長對菌種質量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在高溫情況下,即使不出菇,也不能隨意延長時間,因為在高溫下,菌絲體生理代謝活動旺盛,它不但要消耗培養(yǎng)料中的養(yǎng)分,同時還會加速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過厚、老化干縮、菌絲生長稀疏或培養(yǎng)料結合松散,菇體長出袋外的菌種,以及帶有蟲卵、雜菌的所謂“生料菌種”,都不能當作菌種栽培。
3栽培場地準備
菌種接入料袋后,從菌絲萌發(fā)至現(xiàn)蕾,可在室內,也可在室外菇棚進行;現(xiàn)在采用菌棒從滅菌鍋出來后直接進入出菇棚,進行接種、發(fā)菌、出菇的方法。根據不同季節(jié)的生產要求選擇不同的場地,高溫季節(jié)的平菇生產應選陰涼濕潤的場所,冬季平菇生產應選向陽的場所,所選場地均應有清潔無污染的水源,環(huán)境衛(wèi)生良好,不易受交叉污染;且地勢平坦、交通方便等。菇棚最好用鋼筋支架或者用竹片加鋼筋混合支架,大棚長50~70 m、寬6 m;棚頂用0.07 mm厚的農膜覆蓋,外蓋草簾或無紡布,棚內頂部懸掛滴管,滴管一頭封死,一頭可連接在潛水泵的出水口,噴水只能用天然的河水,不能用自來水。菇棚搭建好后,在菇棒未入棚之前,應進行1次徹底的消毒殺蟲??稍诖裁婧退闹苋錾鲜遥儆?%石灰水和高氯氰菊酯2 000倍液重噴1遍四壁及地面重[3]。
4菌棒制作
平菇栽培基本上采用熟料袋栽,培養(yǎng)料配制后先經高溫滅菌處理,然后進行播種和發(fā)菌的栽培方法。夏季、早秋及晚秋投料生產以選用熟料方式最為理想。
4.1栽培原料
用于平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有棉籽殼、玉米芯,其他原料如稻草、麥秸、花生殼也能生長,但產量不高。生產時在棉籽殼中加入10%~20%粉碎的稻草,能提高平菇的產量和菌絲的發(fā)菌速度,降低污染率。原料配方為:①棉籽殼100 kg,麥皮5~8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②棉籽殼80 kg,粉碎稻草16 kg,磷肥2 kg,石膏粉1 kg,石灰1 kg,含水量65%。③玉米芯100 kg,麥皮15 kg,磷肥2 kg,石灰2 kg,石膏粉1 kg,含水量65%。原料必須新鮮無霉變,使用前最好曝曬2~3 d;此外,為使玉米芯易吸水軟化達到高產,要把玉米芯用粉碎機加工成黃豆粒大小顆粒為佳。
4.2裝袋與滅菌
早春、夏季選用20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為宜;中秋及晚秋應選擇(22~25) cm×45 cm、厚20 μm的袋子。筒袋一頭留7~9 cm,并用腳踩牢,向袋內裝入培養(yǎng)料,邊裝邊壓實、四周均勻不留空隙、中間略微疏松,利于發(fā)菌,當料裝入距袋口7~9 cm時,將料面壓平,把袋口收攏,扎上活結,套上事先做好的塑料環(huán),并將袋口多出的薄膜翻卷入塑料環(huán)內,環(huán)口用方塊棉布蓋住,再用車胎皮圈固定封牢。調轉料袋方向,按上述方法,將料袋裝好,并用套環(huán)將袋口封扎,裝料松緊要達到手按料袋有彈性、手抓料袋有硬度,可直接進行常壓滅菌。為防止培養(yǎng)料變酸和變質,裝好的料袋要馬上進行滅菌,常壓鍋滅菌時,最好在4~5 h內溫度達到100 ℃,保持10~12 h,然后停止加熱,利用余熱悶閉7~8 h出鍋。當料溫降到30~40 ℃,應及時地進行接種。
4.3接種
接種前從外表觀察菌種是否有雜菌污染,剔除污染的菌種后,用0.1%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1~3 min,所有用具等也要消毒。做好周邊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接種室先用氣霧消毒劑熏蒸1次,用消毒劑2 g/m3,消毒30 min后通風,待藥味全部散盡后,即進行開放式接種。接種時用鑷子除去菌種袋內較干燥的培養(yǎng)料,然后將菌種填滿袋口,再用2層報紙封口,扎上皮圈,照此方法,再接另一頭。此法接種操作簡單、快速,接種成活率高,因套環(huán)內透氣性好,種塊3~4 d即可萌發(fā)封面,雜菌污染機會少,但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和用具等的消毒[4]。
4.4菌棒排放
合理排放菌棒,適時進行倒袋翻堆和通氣增氧,控制好發(fā)菌溫度和環(huán)境溫度等,熟料袋栽的溫差變化小,菌袋溫度的變化主要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為了合理控制發(fā)菌溫度,菌棒的排放形式一定要與環(huán)境變化密切結合,當溫度在20~26 ℃時,菌袋可采用墻式排放堆碼,按井字型將菌棒堆疊成垛,堆高5~8層菌袋;當氣溫上升到28 ℃以上時,菌棒一律為單行排列,排間距不小于50 cm,堆高要降到2~4層,同時要加強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通風換氣,且日夜通風。盛夏季節(jié),當氣溫超過30 ℃時,菌袋必須貼地單層平鋪散放,發(fā)菌場地要加強遮蔭,加大通風散熱的力度,必要時可潑灑涼水促使降溫,將料袋內部溫度嚴格控制在33 ℃以下。
4.5發(fā)菌期管理
正常情況下,采取集中式發(fā)菌的菌袋,每7~10 d倒袋翻堆1次,若袋堆內溫度上升過快,則應及時提早倒袋翻堆,翻袋時上下內外菌袋對調位置,以調節(jié)袋內溫度和袋料濕度,改善袋內水分分布狀況和袋間受壓透氣狀況,促進菌絲均衡生長;同時可根據氣溫和料溫的變化趨勢,調整菌袋的排放密度和堆碼高度。熟料菌袋隨著菌絲的不斷生長,菌溫會隨之上升,因而要加強對袋堆內層溫度的檢查,但要注意,只要菌袋尚未培養(yǎng)成功進入出菇管理都要防止燒菌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菌期間,每隔5~7 d對菌袋周圍環(huán)境噴施高效氯氰菊酯200倍液,可明顯防蟲、驅蟲、殺蟲。
4.6催蕾
當菌絲長到料袋3/4時,即可進行催蕾出菇管理,菌袋排放仍按原來發(fā)菌階段的方式,不要急于墻式碼堆,催蕾方法是:白天和晚上全部敞開大棚兩頭及中央兩旁薄膜,讓冷空氣直接吹擊菌袋,中午用井水向頂棚薄膜內外、棚內空間、地面噴水1次,以降低袋溫,拉大溫差,促使菌蕾形成。當菌絲長滿發(fā)透,手按菌袋硬挺結實、富有彈性,菌袋表面有淡黃色水珠分泌或出現(xiàn)團狀的原基時,即表明菌袋發(fā)菌已達到生理成熟,等菌袋原基有80%出現(xiàn)時,即可就地墻式碼堆出菇。如品種選擇不對路或天氣反常氣溫高等使菌袋形成了菌皮,管理上應立即散開料袋,降低袋溫,并用刀片按“川”字形在袋兩頭菌皮上劃3道刀痕,刀縫長8.0 cm、深1.0 cm左右,每天中午噴水1次,按照常規(guī)管理,等待現(xiàn)蕾。
5出菇期管理
5.1碼堆
將生理成熟度一致的菌棒相對集中堆碼,防止菌墻出菇參差不齊。在菇棚內先鋪上地膜,揭掉兩頭的覆蓋物,按單行排放菌袋,一層層堆碼成菌墻,每層15~20個菌袋,層高5~7個,袋與袋之間不要緊靠在一起,相隔1.0 cm,以利透氣、散熱。為防止菌袋滑脫、菌墻倒塌,要充分利用墻體作依托,在底層靠走道的菌袋旁打樁立柱。
5.2原基期管理
出菇菌袋排放完畢,首先使菇棚具備適宜的出菇環(huán)境,此時菇場內不宜過暗,不能郁蔽,要給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保持空氣新鮮,日常管理除了對菇場的地面、墻壁、棚頂和空間每天噴1次水提高濕度外,還應適當通風。凡袋口用套環(huán)加報紙封面的,應將封口紙劃破、戳穿或完全除去;凡袋口采用扎繩、打洞透氣發(fā)菌的菌袋,只將扎繩解掉,依品種情況分別對待:一是灰白淺色等品種,可保持原態(tài),讓其在透氣孔內自然形成菇原基。不打開袋口,既保持料內水分,又因出菇集中、叢大、菇柄干凈、商品性好、售價高。二是黑灰色品種,因好氣性強、菇柄粗,在透氣孔內菇蕾帽不出來,所以袋料菌絲一經發(fā)好,就應在袋兩頭中央部位用刀片劃三道“川”形,刀縫長2.0 cm,縫與縫寬2.0 cm,當袋口形成大量原基后,仍以保濕為主,原基體小嫩弱,對水分和風吹比較敏感,切勿對原基噴水,不需要大量通風換氣。一旦原基滿足了要求,就進入開放式管理,以保證氧氣的供應。
5.3珊瑚期管理
進入珊瑚期后,應及時揭開菇棚兩邊的薄膜,讓空氣對流,如果進入珊瑚期后仍不通風或空氣不對流,菇體只長柄不長蓋,形成金針菇類形。珊瑚期通風要緩慢;通風大小,主要靠敞開薄膜度來進行,珊瑚期平菇的需氧量不是太大,因而通風量也不宜太大,若風力太強,氣流過快,會造成小菇干枯。每天噴1次水,如遇到干燥天氣,菇體上也可以少噴水,以防止菇體干枯和促進菇蓋、菇柄的形成。雨天空氣濕度大,適當通風,但不要噴水。
5.4成形期管理
當幼菇菌蓋達到1.0 cm以上時,菇棚內的噴水次數(shù)要相應地增加,并可直接向菇體上噴水,以菌蓋上不積水為宜。白色或灰白色平菇對積水比較適應,無異常反應;但黑色平菇對積水較敏感,極易產生黃斑。噴水時間為10∶00和16∶00各1次。隨著菇體的長大,對氧氣和水分的要求也進一步增加,噴水量要由小到大,通風量也由小到大;外界風力較大,不能開對流風,只能開避風口,并加大噴水量。
6采收
平菇成熟標準是菌蓋邊緣由內卷轉向平展,此時菇體單重達到最大值,生理成熟度也最高,菇蓋外緣韌性較好,菌蓋不易破損,肉厚、肥嫩,商品外觀性較理想,售價高。平菇成熟后,要及時采收,采收過遲,菇體老熟,會散發(fā)大量孢子,不僅消耗料袋營養(yǎng),而且孢子散發(fā)到其他小菇子上,也造成小菇未老先衰。采收時用手按住菇體基部,輕輕旋轉就可。采后應將袋口殘留菇體清理干凈,接著進入轉潮期管理。
7轉潮期管理
第1潮平菇采完后,將菌袋停水吹晾4~5 d,再用重水循環(huán)噴濕菌袋進行補濕,以后每天噴輕水1~2次,并正常進行通風換氣,使袋口料面保持半干半濕狀態(tài)。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再經7~10 d管理,第2潮菇便會陸續(xù)發(fā)生。如遇天氣反常、溫度偏高的情況下,轉潮速度將明顯減慢。第2潮管理與第1潮管理基本相同。
8參考文獻
[1] 黃.大棚平菇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10(2):28,37.
[2] 劉云勇,徐士高,石義寬.平菇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J].湖北林業(yè)科技,2009(3):66-67.
關鍵詞: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隨著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水稻的栽培技術在不斷更新。近年來,水稻直播技術在金寨縣推廣較快,深受農民歡迎。水稻直播是一種輕型栽培技術,與傳統(tǒng)育秧插秧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提早成熟、利于發(fā)展規(guī)?;a、產量高等優(yōu)點[1],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但同時存在著難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難題。因此,在生產上應特別注意掌握好“全苗早發(fā)、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壯栽培防倒伏”等技術措施?,F(xiàn)將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fā)、分蘗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的中、遲熟品種,如岡優(yōu)188、岡優(yōu)825、岡優(yōu)734、岡優(yōu)738、Ⅱ優(yōu)航2號及超級稻Q優(yōu)6號等。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2],用其包衣種子不需催芽,只要將精選后的稻種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種。金寨縣中、遲熟水稻浸種以12~18 h為宜。將浸好的稻種撈出,用清水沖洗,瀝至稻種不滴水即可包衣。按1 kg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種2.5~3.0 kg的比例,將種衣劑置于圓底容器中,然后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邊攪拌,直至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止。拌種后稍晾干,即可播種。若不用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一般雜交稻需浸種20 h,浸種后即可保溫催芽。催芽時應注意溫濕度的控制,直播種子芽不宜過長,一般手工撒播種子要求芽長不能超過半粒谷、根長不能超過1粒谷;機械播種只要求種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2整地播種
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做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過3 cm,這是直播水稻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 cm左右開1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噴藥等田間管理。適時播種是直播保全苗的技術關鍵。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遲播10~15 d,直播適宜播種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2 ℃以上,搶在冷尾暖頭播種。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為宜。常規(guī)稻大田播種量為45.0~52.5 kg/hm2,雜交稻為18.75 kg/hm2左右。雙季晚稻直播期應在7月上中旬為宜。采用手工撒播,將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的種子直播于廂無明水的廂面上。為保證播種均勻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辦法,先稀后補,即先播80%的種子,再用20%的種子補缺補稀。雜交稻還要提前7~8 d按種子總量的15%育預備苗,以防嚴重缺苗。播后輕塌谷,有條件的可蓋上1層細肥土,以保溫和防止鳥害及雨水沖刷。
3田間管理
在播種后1個月內及時做好田間查苗補苗工作,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播種前施足基肥,三葉期施斷奶肥,曬田復水時酌施穗肥。施肥量視土壤肥力和水稻苗情而定。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須堅持芽期濕潤、苗期薄水、分蘗前期間歇灌溉、分蘗中后期曬田夠苗或夠苗曬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壯籽期干干濕濕灌溉的原則。具體掌握在播種至三葉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溝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現(xiàn)絲裂,則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馬水;三葉期至分蘗末期間歇灌溉,分蘗中后期及時曬田。
4病蟲草害防治
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間較蔭蔽,病害發(fā)生率較高,應及時防治。特別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一般用30%愛苗乳油225 mL/hm2,或14%絡氨銅6 L/hm2,或5%的井岡霉素6.75 L/hm2對水750 kg噴霧防治稻曲病,水稻破口前和破口期各防治1次。防治稻溫病要在破口前5 d噴藥,1周后再補施,藥劑可選用75%三環(huán)唑、40%稻溫靈等。重點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藥劑主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直播水稻必須及時進行化學除草。一般在稻田整平后播種前2~4 d,用60%丁草胺乳劑1 830~2 250 g/hm2,對水375~525 kg噴霧,或拌90~120 kg潮濕細土撒施。在秧苗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用35%樂吉丁芐1.2~1.5 kg/hm2對水450~600 kg噴霧;或在三葉期用37.5%直播精克900~1 200 g/hm2拌細土375 kg均勻撒施[3-4]。噴藥時田里保持淺水,噴藥后自然落干。
5適時收獲
當田面98%以上的稻穗粒達到蠟熟中后期、95%谷粒變?yōu)榻瘘S色、穗枝梗變黃時為最佳收獲期,應做到適時收獲。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成熟情況分段進行收割,以減少水稻爆腰率,提高整精米率和稻谷的商品品質與質量。收獲前對收獲過不同品種的機械進行徹底清倉,防止機械混雜。運糧過程中做到不撒糧、不漏糧,確保粒粒歸倉。水稻收獲入場后應及時晾曬,當?shù)竟人?/p>
6參考文獻
[1] 孫建權,胡寧,王書玉,等.水稻旱直播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種業(yè)導刊,2009(10):22,25.
[2] 卞同洋,陳益樓,蔡立萬.江蘇沿海農區(qū)直播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7(10):34-37.
摘要闡述草莓—水稻高效種植模式,包括茬口銜接、品種選擇及其栽培技術等內容,對草莓、水稻高效種植,實現(xiàn)大面積示范推廣有一定參考。
關鍵詞草莓;水稻;高效;種植技術
草莓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口感好,易消化,被譽為“水果之王”。南通地處長江三角洲,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適宜草莓生長,常年種植面積0.33萬hm2左右。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環(huán)保、營養(yǎng)消費觀念的增強,對草莓的需求量日趨增大,南通草莓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并逐步形成以草莓—水稻為主體的種植模式。該模式可錯開草莓繁苗、寄苗與水稻育秧、生長茬口期,能緩解連作多種土傳病害發(fā)生,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穩(wěn)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同時,可發(fā)展高效農業(yè),促進農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1-2]。
1茬口銜接
草莓每年10月30日前后起壟,11月初移栽,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開始采收,5月底結束;水稻5月18—20日播種,6月上旬機械移栽,10月25日前后收獲。
2品種選擇
草莓選用高產、優(yōu)質、耐貯運、鮮食加工兩用型品種,如寶交早生、BF-2、碩香等。水稻選擇高產、穩(wěn)產性好、抗性優(yōu)良的超級稻品種,如寧粳3號、南粳44等。
3栽培技術
3.1草莓
3.1.1繁苗。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塊作為母本園。先耕翻培肥土壤,施糞肥60 t/hm2、復合肥750 kg/hm2,耕翻土壤15~20 cm,然后整平耙細制畈,畈寬2 m,其中溝寬0.2 m、深0.2 m。1 hm2大田選擇1 500株品種純正、根系發(fā)達、無病毒的優(yōu)良母株種植。4月上旬開始定植,在距畈邊0.3 m處定植母株,每畈2行,株距0.5 m。草莓移栽后,每個畈邊播種1行玉米用于遮蔭,株距為0.2 m,以防7、8月高溫傷苗。母株栽植后要及時松土、除草和澆水,當母株出現(xiàn)花蕾時要及時除去,以集中養(yǎng)分促進匍匐莖和子苗生長。
3.1.2寄苗。按秧本比1∶10留足寄苗田。施糞肥30~45 t/hm2、灰肥22.5 t/hm2作基肥;耕后整畈,畈寬1.0~1.5 m。8月中、下旬當母株伸蔓5~6個,每蔓有子苗3~4個時,選擇2~3葉的子苗帶土寄栽,行距10 cm,株距10 cm,寄苗93萬株/hm2左右。寄栽后及時澆足活棵水,中后期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寄苗階段不宜過多施肥,以防小苗徒長,苗質下降。
3.1.3移栽。一般10月底至11月初耕翻起壟,11月5—15日移栽。栽前施足基肥,集中施在壟的中央,栽后一般不追肥。基肥施碳酸氫銨450~600 kg/hm2、25%復合肥1 125 kg/hm2、優(yōu)質糞肥37.5 t/hm2、菜餅600 kg/hm2。標準移栽草莓苗:綠葉6~8張,根莖粗1.2 cm左右,心芽飽滿,須根發(fā)達,無病蟲害。生產上采用中型起壟機械耕翻起壟,壟底寬0.7 m,溝寬0.3 m,壟高0.25 m,壟頂寬0.6 m。每壟移栽2行,株距0.26 m,移栽7.65萬株/hm2左右。栽植時按苗的大小將苗分開,壯苗的株行距可適當放寬,弱苗可適當加密。栽植深度不能過深或過淺,達到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好。栽植時應注意草莓的定植方向,將凸面朝向壟外側[3]。
3.1.4栽后管理。草莓移栽后要及時灌水,溝灌窨水,水不上壟,自然落干,以促進土壤沉實,加快草莓醒棵。為防止草莓越冬凍害,提早上市,1月15日前后當日均溫降到3 ℃以下時,覆蓋地膜增溫。2月15日前后日均溫上升到4 ℃以上時,破膜露苗。及時摘除枯葉、病葉、老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開花結果時要及時摘除抽生的匍匐莖,疏去四、五級花及無效果,爭取多結商品果。
3.1.5收獲。果面2/3變紅、果色由硬變軟時及時分批采摘。
3.2水稻
3.2.1育秧。壯秧標準:秧齡20~22 d,葉齡3~4張,苗高13~16 cm,苗粗心2.0~2.5 mm,百株干重3.0~3.5 g,發(fā)根數(shù)12~15根;秧塊寬28 cm、長58 cm,厚2.0~2.5 cm,均勻一致,秧塊四角垂直方正,不缺邊缺角,插秧前秧塊床土的絕對含水率35%~45%。
按秧本比1∶100留足秧田,在播種前15 d,開始做秧板,秧板寬度1.4 m,腰溝寬20 cm、深15 cm,圍溝寬25 cm、深20 cm,秧板要求平、光、直。1 hm2大田備秧盤300~375張,種子45.0~52.5 kg,地膜63 m,稻草若干。播種前曬種1~2 d,用5 kg清水加25%先凈懸浮劑4 g、12%種舒凈粉劑10 g、16%咪鮮殺螟丹15 g,攪拌均勻后,浸稻種3~4 kg,浸種時間為48 h以上。將吸足水分的種子,裝入袋內或堆放催芽,溫度控制在32~35 ℃,防止高溫燒芽。
床土要灑水濕透,保證秧床底土吸足水分,盤與板面縱向垂直,2盤并排對放,盤與盤緊密結合。鋪床土厚度2.5 cm,鋪平使土厚均勻一致。每盤播濕種180 g,播種要均勻,可先播70%的種子,留30%的種子補勻。播后覆土,土厚0.3~0.5 cm,以看不見種子為宜。蓋膜保溫保濕,防止雨淋。蓋草防止秧苗燒傷,蓋草時要留30%的地膜透光線。
3.2.2移栽。由于草莓土壤肥力水平較高,基肥數(shù)量應酌情減少,施水稻專用復合肥450 kg/hm2、碳酸氫銨300 kg/hm2。移栽密度24萬~27萬穴/hm2,每穴3~5株,基本苗90萬~120 萬株/hm2。栽插深度一般控制在0.5~1.0 cm。栽后20~22 d總苗達到夠穗苗數(shù),栽后28~30 d達到高峰苗,高峰苗控制在450萬株/hm2左右,成穗率70%。
3.2.3栽后管理。栽后7 d施醒棵肥,用尿素150 kg/hm2。栽后15 d施分蘗肥,用尿素120~150 kg/hm2。葉齡余數(shù)3.0~3.5時施促花肥,用水稻專用復合肥450 kg/hm2。葉齡余數(shù)1.2~1.5時施?;ǚ?,用尿素75~120 kg/hm2。
齊苗后于傍晚揭膜,并灌1次平溝水,以彌補盤內水分的不足。揭膜前一般不補水;揭膜至二葉期建立平溝水,保持盤面濕潤不發(fā)白,盤土含水又透氣,利于秧苗盤根;二至三葉期視天氣情況,勤灌跑馬水,移栽前2~3 d排水蹲苗,利于機插。移栽至夠苗期保持田間水層3~5 cm。夠苗期至孕穗期當群體總莖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60%左右,即開始脫水擱田,第1次擱田至田邊1 m處土表發(fā)白,灌跑馬水,再擱,第2次擱至田邊1 m左右土面出現(xiàn)細小裂縫、田中硬板時,再上跑馬水后,視生育進程擱田,擱田程度和時間可逐步加重和延長。孕穗期至成熟期、孕穗期和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其余階段以干濕交替、間歇灌溉為主,田間灌1次淺水后,待土壤自然落干再灌淺水層。收獲前5~7 d斷水,忌過早斷水[4]。秧田期主要病害有稻薊馬、稻瘟病等,秧苗二葉期應密切注意病蟲發(fā)生情況,及時用藥防治。
4參考文獻
[1] 劉福喜,李月娥.草莓-水稻輪作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03(5):39-41.
[2] 魏良勝,吳愛美.草莓、水稻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0(10):12
1 良種選擇
優(yōu)良品種是生產優(yōu)質果品的基礎,只有選擇優(yōu)良品種,才能達到促進楊梅產業(yè)發(fā)展的目的。楊梅優(yōu)良品種很多,但每個地區(qū)對不同優(yōu)良品種的適應性不太一樣,有些優(yōu)良品種在某個地區(qū)表現(xiàn)較好,但在另一個地區(qū)表現(xiàn)就差強人意。就江蘇楊梅產區(qū)而言,根據江蘇各地引種情況,建議發(fā)展細蒂楊梅、烏梅、紫晶楊梅、荸薺等優(yōu)良品種。
2 園地建立
楊梅生產基地宜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丘陵山區(qū),其土壤耕層為砂巖性黃棕壤,有機質含量15g/kg以上,土壤pH值4.5~6。年平均溫度16.8℃,極端最低氣溫-8.7℃,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相對濕度85%。種植時采取高標準建園模式,挖直徑100cm、深80cm的定植穴,回填表土及沙石礫和腐熟的有機肥50kg及復合肥0.5~1kg拌勻,山地667m2栽20~33株左右。
3 土肥管理
在楊梅采收后,在樹盤表面撒施有機肥后進行覆土,逐漸向外延伸擴大樹盤,可用樹葉、枯枝、雜草、稻草等在樹盤上覆蓋、厚約15~20cm,用泥塊壓住,并注意避免接觸樹干,每年秋冬季加覆1次。在楊梅樹行間適當保留原有植被,自然生草或人為種植木本作物,如松、栗、櫟、枇杷、茶等植物與楊梅,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4 枝梢管理
一般采用自然圓頭形整形,成年樹修剪時間一般在早春2~3月進行,修剪時應對楊梅枝組進行處理,過旺者去強留中庸,結果多年后枝條變細、變密、衰老,有更新枝時可從上方剪去,如無則可重回縮更新。如樹冠內膛有空缺部分時,可適當短截,培養(yǎng)成主枝或側枝或枝組,增加結果部位。對密生枝、細弱枝、衰老枝、交叉枝、病蟲枝及枯死枝,可從基部疏剪;下垂枝結果良好,只剪去先端下垂部分或不作處理。
5 果實管理
4月底~5月上旬楊梅幼果至黃豆大小時開始疏果,疏果時間以早為好。大年樹每結果枝留果2只,保留果長、外表自然完整的上部果,疏去枝條基部果及病蟲果、小果和多余果;全樹短截50%枝條,其中樹冠頂部及短截20%左右,以促進抽生夏梢成為明年的結果枝,減少大小年。
6 病蟲防治
關鍵詞 番茄;豇豆;甘藍;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41.204+.7;S643.404+.7;S635.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75-01
1 茬口安排
番茄2月初育苗,3月中下旬大棚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5月上旬在番茄架邊套種豇豆,7月中下旬采收;8月中下旬騰茬后移栽甘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獲。
2 番茄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品種主要選擇優(yōu)質、豐產、抗病、商品性好的中雜9號。將種子放入55 ℃熱水中(始終保持55 ℃的水溫)15 min,并不斷攪拌。防早疫病、葉霉病。用清水浸種3~4 h再用10%磷酸三鈉的溶液浸種20 min,撈出洗凈防病毒病。將消毒后的番茄種子用清水洗凈撈出,置于25 ℃保溫催芽。
(2)播種育苗。選取無病蟲源的菜園土,加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三元復合肥1 500 g/m3,混合均勻,配制成床土,并按10 cm的厚度,平鋪在播種床里。播種量450~600 g/hm2,苗床播10~15 g/m2。播前澆足底水,水滲后用營養(yǎng)土撒1層,找平床面,均勻播種,播后覆營養(yǎng)土厚0.8 cm。均勻撒種后撒50%多菌靈藥土8 g/m2。最后覆蓋薄膜保溫保濕。播種至齊苗溫度白天保持25~30 ℃,夜晚保持15~18 ℃;齊苗至分苗溫度白天保持20~25 ℃;夜晚保持10~15 ℃;定植前溫度白天保持15~20 ℃,夜晚保持8~10 ℃。番茄出苗后苗床不要過濕,只要保持濕潤即可,原則是不干不澆,寧干勿濕;在定植的前一天用0.2%尿素或磷酸二氫鉀液配合殺菌劑噴施1次,做到帶土帶藥帶濕到大田。
(3)移栽定植。定植前準備:定植前施充分腐熟有機肥45 t/hm2、45%三元復合肥300 kg/hm2。定植株距30~40 cm,行距50~60 cm,一般栽植4.50萬~5.25萬株/hm2。
(4)田間管理。定植后及時澆水,活棵后勤中耕除草,大棚內白天溫度在25~28 ℃,夜間溫度在15~20 ℃。開花坐果期白天溫度在20~25 ℃,夜間溫度不低于10 ℃。植株25~30 cm高時,插架綁蔓,以后每2串花序綁1次蔓,及時進行整枝打杈、摘心等植株調整,用防落素25~40 mg/L處理,?;ū9鸞1]。在第1穗果長到直徑2 cm左右時,進行第1次追肥,隨著灌水,追施尿素150 kg/hm2,或施腐熟人糞尿7 500 kg/hm2。第2次在第1穗果采收后追施三元復合肥225 kg/hm2。番茄成熟后,適時采收。
(5)病蟲害防治。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64%殺毒礬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番茄早疫病于發(fā)病前或發(fā)病初期,用70%代森錳鋅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 d噴1次,連噴2~3次[2]。番茄灰霉病于發(fā)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
3 豇豆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之豇28-2、、寧豇3號等豇豆品種。
(2)播種與田間管理。5月上旬在番茄架邊套種豇豆。穴播2~3粒,出苗后加強肥水管理,抽蔓后追施尿素300 kg/hm2,第1花序結莢后結合澆水追肥1次,可追施三元復合肥300 kg/hm2。同時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肥;結莢后期植株衰老,及時摘去下部病、老、黃葉,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3-4]。
(3)病蟲害防治。豇豆病害防治:應及時清除田間及周邊雜草、枯葉、病葉,減少發(fā)病源。銹病可用15%粉銹寧乳油1 000倍液防治,連噴2~3次。豆野螟用9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防治,從現(xiàn)蕾開始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潛葉蠅用48%毒死蜱1 000倍液防治。
4 甘藍栽培技術
(1)育苗移栽。甘藍品種可選用京豐一號。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移栽。定植前施充分腐熟有機肥45 t/hm2、三元復合肥375 kg/hm2耕翻。一般定植4.50萬~5.25萬株/hm2?;羁煤蠹皶r中耕除草1~2次,蓮座期施尿素225 kg/hm2,結球期施尿素300 kg/hm2、鉀肥30 kg/hm2,用0.2%磷酸二氫鉀噴1~2次[5]。
(2)病蟲害防治。霜霉病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500~600倍液防治,交替使用,7~10 d噴1次,連噴2~3次。軟腐病于發(fā)病初期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500倍液噴霧防治,7~10 d噴1次,連噴2~3次。菜青蟲用5%啶蟲隆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小菜蛾于2齡幼蟲期用5%啶蟲隆乳油2 000倍液,或1.8%齊墩螨素乳油3 000倍液輪換交替噴霧防治。
5 參考文獻
[1] 張國強,詹玉絲.番茄塑料大棚春提早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2(11):38-39.
[2] 王俊文.番茄病害及其綜合防治技術[J].江西農業(yè)學報,2006,18(4):139.
[3] 徐耀,潘淑瓏.日光溫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1996(7):30.
關鍵詞:西瓜;早熟;高效;栽培
近年來,北方寒地西瓜生產發(fā)展很快,不但面積增加,而且生產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如何克服西瓜輪作倒茬年限短、使西瓜提早上市,是提高西瓜效益和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途徑。近幾年我們推廣應用的西瓜嫁接雙扣復種栽培技術就是一項投入少、經濟效益高、易于掌握、深受農民歡迎的早熟高效栽培技術:
1 品種選擇
西瓜要選中早熟品種。近幾年我地一般選用東北地雷王、慶發(fā)九、綠冠王等地雷西瓜品種。砧木選用甜葫蘆或瓠瓜,一般選用甜葫蘆做砧木。
2 選地
西瓜宜選擇南北壟,地塊平坦向陽的沙壤土為好。由于采用嫁接育苗,對前茬要求不嚴格。
3 嫁接育苗
3.1 建育秧棚
要建南北走向的大棚,一般根據用苗多少來定大棚面積,一般大棚長10-50m,寬8-14m不等。大棚一般3月末扣完。為了提早成熟在大棚里再扣小棚,一般小棚寬2.5-3.5m,長隨意。這樣育出的苗大,苗壯。
3.2 浸種催芽
葫蘆先催芽,4月10日前后先把葫蘆種子用20-30℃的清水泡上,每隔8h換一次水,50h左右撈出催芽,方法是把泡好的葫蘆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25-30℃的火炕上或煙道上,3-4h翻動一次,每隔10-12h用清水投洗一次,2-3天即可出芽。西瓜在葫蘆即將出芽時浸種催芽,西瓜種子放在50-55℃的水中15-20分鐘,并且不斷用小棍攪拌,當水溫降到25-28℃時正常浸種。一般浸種14-16h后撈出,用濕毛巾包上,放到火炕或者煙道上,溫度保持25-30℃,3-4h翻動一次,12h投洗一次,一般20-24h出芽。
3.3 播種
將出芽的葫蘆種子播在直徑8cm的營養(yǎng)缽中,西瓜種子散播在播種箱內,便于嫁接用。
3.4 嫁接
嫁接方法采用貼接。當葫蘆苗兩片子葉展開時為最佳時期。
3.4.1 貼接方法:具體是用刀片從砧木子葉一側呈75度角斜切去生長點和另一片子葉,切口長0.7cm左右,取接穗在子葉下約1cm處,與莖呈25度角斜削接穗的莖,切口長大約0.7cm左右,將削好的接穗貼在砧木上,使兩切口結合,用夾子夾好。
3.4.2 嫁接后的管理:嫁接后一共分五個步驟,即澆水-蓋地膜-噴水-扣拱棚-遮光。具體是澆水需要在嫁接后馬上澆水,澆水要澆透,注意不要澆在切口上;蓋地膜要在澆水后馬上進行,方法是在嫁接好的苗上蓋一層地膜,目的是保濕,減少水分蒸發(fā),地膜從第1天開始在上、下午溫度高時分兩次拿下來抖一抖水珠,并且每次晾15-30分鐘后再蓋上,以后每天增加抖水珠的次數(shù)和時間,到5-6天根據情況撤去地膜;噴水是為了增加濕度,即在地膜上噴一層水,主要是增加空氣濕度;扣拱棚即在嫁接苗上再扣一個拱棚,30cm高左右,目的是保持濕度,提高溫度;遮光是在拱棚上蓋一層遮光網,或者彩條布也可,目的是防止嫁接苗馬上見光失水萎蔫死亡。遮光方法是頭三天在早上太陽出來前和太陽下山后撤去遮陽網或彩條布,使之接受散射光,第四天開始延長1h見光時間,以后每天逐漸延長見光時間,到第七天只在中午進行短時間遮光,待西瓜苗長出后進行正常光照管理。定植前去掉嫁接夾。
3.5 西瓜嫁接要注意的事項
一是注意嫁接苗苗齡要適當縮短,苗齡過長易導致砧木根系老化,一般苗齡期40天左右。二是適當減少施肥量,比不嫁接的西瓜少施肥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嫁接西瓜根系強壯,如果施肥過多易引起徒長。三是定植時要潛栽,防止栽地過深西瓜長出根系,影響嫁接效果。四是注意少施氮肥,防止結瓜前秧苗徒長。這時追肥要氮肥、鉀肥配合施用,并且少灌水。
4 田間管理
4.1 整地施肥
最好秋整地,把原來3條67cm的壟改成1條大壟(80cm)和2壟小壟(60cm),80cm的壟用來種西瓜,兩條60cm的壟做空壟,用來西瓜爬蔓,這樣有利西瓜生長。每公頃施腐熟好的雞糞60m?,西瓜復合肥800-1000kg。
4.2 定植
一般在5月20日前后定植,采用栽1壟空2壟的方式,西瓜株距根據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在80cm左右。每公頃保苗7000株。
4.3 雙扣
定植時隨定植隨覆膜,一般用80cm寬的地膜緊貼在地面,越緊越好,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溫度,消滅雜草。栽完苗后馬上扣拱棚,方法就是在扣完地膜的壟上扣一個小拱棚,先把1-1.2m長的竹竿插在壟上,竹竿插到地下10cm左右,中間距離55-60cm,拱中間離地面大約30-40cm高。每隔80cm插一個竹竿,竹竿插在2株西瓜中間。拱棚大約扣25天左右,一般于6月15日前后撤去。在定植緩苗后要在拱棚上扎眼放風,開始時隔2-3m扎一個小眼,逐漸加大放風量,放風眼由小到大,放風距離由遠到近,保證不烤苗。在我市大約6月25日撤去拱棚上的薄膜。
4.4 套種
在兩條空壟之間的壟溝上套種其他蔬菜,一般采用開張度小的作物套種,大蔥、胡蘿卜等。也可以在7月上旬在兩株西瓜秧之間套種大白菜。這時西瓜秧子不受影響,前期大白菜是套種,后期為復種。
4.5 西瓜整枝、打杈、理蔓、倒蔓、壓蔓、追肥、人工授粉、翻瓜、墊瓜正常管理
西瓜撤去地膜后馬上進行理蔓,把蔓子順向空壟,在蔓子生長盛期,每隔2-3天就要把蔓子順理一次,使蔓子均勻分布,當蔓子長到8-9片真葉時,這時蔓子大約40cm長,要及時壓蔓,壓蔓的目的是定向,定位,以后蔓子每長50cm要壓一次蔓子,壓蔓時間最好選在下午,這樣蔓子軟,不易折傷;倒蔓就是把反方向的蔓子倒過來。西瓜2蔓整枝,即留一個主蔓和1個壯的側蔓;西瓜追肥一般用尿素和硫酸鉀,每公頃用量尿素和硫酸鉀各50-75kg或者復合肥200kg;人工授粉一般在西瓜開花時上午5-9點進行,方法是摘下雄花,把花瓣外翻露出雄蕊,手拿雄花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摩擦,使花粉沾遍柱頭,一個雄花可以為2-4個雌花授粉,授粉后套紙袋,防止下雨澆。這樣可以提高授粉效果。陰天可延長到10-11點。人工授粉可有效的提高坐瓜率;翻瓜既是在西瓜長夠大時將瓜翻動一下,防止出現(xiàn)陰陽面;墊瓜就是在雨水大的年份用草把瓜墊起來,防止爛瓜;嫁接西瓜比不嫁接的西瓜病害輕,特別是枯萎病、蔓割病發(fā)生較輕或不發(fā)生??梢源蟠鬁p少用藥量,也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
4.6 病蟲害防治
西瓜疫病用杜邦克露600倍液噴霧,7-10天一次,一般2-3次即可;西瓜炭疽病用施??嘶蛘哂檬拱倏朔乐?。細菌性角班病用可殺得2000防治。西瓜葉枯病用杜邦萬興葉噴,西瓜蔓枯病用萬興或者甲托葉噴防治。
5 復種
可復種大白菜、菜花、西蘭花、甘藍等作物。以大白菜為例,一般在7月5日左右開始育大白菜苗,8月5日前后定植,株距40cm。另外在空壟上西瓜拔秧后種植大白菜或者種芥菜、小白蘿卜。這樣通過復套種蔬菜可以賣出西瓜生產費用,西瓜收入就是純收入。另外,由于嫁接后西瓜抗病能力提高,減少打藥次數(shù),也就是減少用藥量,減少投入,相對來說也就是增加收入。
參考文獻
[1]陳友,蔡新.萬畝地膜西瓜高產栽培總結[J].北方園藝,1991(01).
[2]劉德,陳友,蔡新.寒地西瓜二茬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北方園藝,1991(02).
[3]王國芹.北方寒地西瓜嫁接技術探索[J].中國農學通報,2001(04).
[4]祝福杰,楊鑫,李秀玲.嫁接西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4(04).
【關鍵詞】梨;密植;矮化栽培;高效栽培技術
梨密植矮化栽培能夠縮短整形期、早成花、早結果,提高產量及質量,經濟效益顯著,是梨產業(yè)化生產的必然趨勢。
1 選擇適宜密植矮化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
早果早豐、品質好、萌芽力強、成枝力中、樹姿開張、樹冠緊湊、易成花、結果早、連續(xù)結果能力強、幼樹有腋花芽結果現(xiàn)象的優(yōu)良品種,是適宜密植矮化高效栽培的首選品種,如早酥梨、黃冠梨、豐水梨、黃金梨、滿天紅梨、水晶梨等。安梨喬化性強、樹體高大、整形期長、結果晚,不適宜密植矮化高效栽培。
2 選擇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密植矮化栽培條件
2.1 栽培園地的選擇
選擇光照充足、地勢稍高、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平原壤土、沙壤土或坡度25度以下、母質為片麻巖的丘陵山地作為梨樹的栽培園地,這樣的地塊土壤通透性好、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梨樹的生長發(fā)育,提高果實品質。
2.2 栽培密度
一般栽培密度為2×3~4m,土層厚、土質好的地塊可以稍微稀一些,反之密一些。
2.3 整地
整地在土壤封凍前進行。平原按栽植行距開挖南北方向的栽植溝,溝寬1m,深80cm。山地按栽植行距,用水平儀測出等高線,然后開挖寬深各1m的環(huán)山水平溝。栽植溝或水平溝挖好后,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00kg,三元復合肥50~100kg。
2.4 配置授粉樹
為了提高坐果率,按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4∶1的比例配置好授粉樹。
3 選擇適宜密植矮化栽培的樹形與修剪方法
平原采用網架開心形,山地采用紡錘形。
3.1 網架開心形
定干高度80cm,幼樹期應輕剪緩放,對中心領導枝及骨干枝輕輕短截,疏除競爭枝,骨干枝拉枝開角60~70度,輔養(yǎng)枝拉枝開角80~90度,輔養(yǎng)枝開角后還要拿枝軟化,并且在5月底至6月初進行多道環(huán)割,每枝2~3道,每道間隔5~10cm,以緩和樹勢,增加短枝,促進成花,盡快實現(xiàn)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變。待樹高2~2.5m時,逐步落頭至1.5m的高度,每株保留4個骨干枝,骨干枝相距20~25cm,為架設網架創(chuàng)造條件。
網架高度2m,用高硬度、不生銹的鋼絞線編織而成,以延長使用壽命。架設網架時先在梨園四周埋設支柱,以水泥桿、角鋼或圓鋼等高強度材料為宜,以提高承載負荷的能力。在支柱之間架設14號鋼絞線作邊緣支撐線,中間以10號鋼絞線做主支撐線,密度3m×3m,主支撐線之間以6號鋼絞線作副支撐線,密度0.5m×0.5m。網架架設完畢后,用韌性強、不易損壞的柔軟材料將梨樹骨干枝綁縛于網架上,做到骨干枝擺放有序、采光良好。梨平原網架栽培的優(yōu)點是樹冠通風透光良好,不僅可以避免因大量結果造成枝條的劈折和損傷,而且可以使果實全部處于下垂狀態(tài),因此果實的品質能有很大的提高。
3.2 紡錘形
定干高度60cm,對中心領導枝輕輕短截,疏除競爭枝、密擠枝,在樹干上直接培養(yǎng)結果枝組,方法是將樹干上的所有枝條拉枝開角80~90度,開角后拿枝軟化,也在5月底至6月初進行多道環(huán)割,每枝2~3道,每道間隔5~10cm,以緩和樹勢,增加短枝,促進成花,以實現(xiàn)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的轉變。整形結束后每株保留8~10個大型結果枝組,每個大型結果枝組呈螺旋狀均勻著生在主干上,上部著生小型結果枝組,中部著生中型結果枝組,下端著生大型結果枝組,間距25cm,樹高2.5~3m。
盛果期要精細修剪,過長結果枝應回縮培養(yǎng)成結果枝組,疏除重疊枝、細弱枝、過密枝、競爭枝、病蟲枝,同時適當疏除過密短果枝,減少花期的營養(yǎng)消耗,促進枝組的更新復壯,疏除背上大枝,保留并利用中小營養(yǎng)枝,將其逐漸培養(yǎng)成新的結果枝組。
4 使用PBO
PBO的作用是控梢促花、提高坐果率、提高產量、促進早熟、提質增效,必須按不同的作用,掌握好使用的時期與使用方法,濃度過高對梨幼果和新梢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果形指數(shù)明顯變小,果實變扁,濃度超過400倍,使用效果不明顯。
PBO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幼樹期為了促進早成花、早結果、早效益,宜在7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樹冠噴施2次200倍液。為提高坐果率、提高梨果實品質,宜在脫萼敏感時期,即花序分離期(花前3~5d)至盛花末期(人工授粉結束)噴施,花前宜噴300~350倍液,盛花末期噴300倍液。
5 花果管理
主要是疏花疏果,疏花在花序分離至初花期進行,每隔20~25cm留1個花序,每個花序留2~3朵邊花。也可在謝花后15~20d之內疏果,疏果分2次進行,第一次疏去畸形果、病蟲果和弱小果,第二次選優(yōu)定果,疏去多余的果實,做到合理負載。疏果指標為葉果比55~65∶1。
6 套袋
套袋是實現(xiàn)梨無公害生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套袋從6月初開始,15~20d內結束。套袋當天要噴布殺蟲殺菌劑,藥液干后即可開始套袋,當天噴藥當天套完。藥劑有70%甲基托布津+滅多威各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2.5%功夫乳油2500倍液等。果實采收前10~15d摘除果袋,以增加果實的含糖量、提高品質。
7 加強土肥水管理
幼樹發(fā)芽前追施尿素,施肥量每株0.3~0.5kg。7月追施復合肥,每株0.5kg。9月底施入有機肥,每667m2 施5000kg。
梨進入盛果期后,應加強肥水管理,防止樹勢衰弱。每年施肥4次:花前施肥、花芽分化期施肥、果實膨大期施肥和采果后施基肥?;ㄇ笆┓室缘蕿橹鳎恐曜肥┠蛩?.5~0.8kg?;ㄑ糠只谑┓室匀獜秃戏蕿橹?,每株追施0.5kg。果實膨大期施肥以磷鉀肥為主,每株追施磷酸二銨0.35kg,硫酸鉀0.5kg。采果后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每667m2 5000kg。結合噴藥葉面施肥,6月噴施2次0.3%~0.5%的尿素溶液、7月噴施2次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8月噴施2次奇蕊氨基酸復合微肥300倍液,每次間隔15d;雨季壓1次綠肥。
春季發(fā)芽前、新梢速長期、果實膨大期和土壤封凍前各澆1次水,生長季節(jié)視墑情適時補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8 防治病蟲害
梨的主要病害是黑星病、輪紋病、銹病等,主要蟲害是梨木虱、食心蟲、蚜蟲、梨椿象等,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做好預報,適時合理用藥,推廣應用生物制劑和礦物源農藥,少量使用低毒農藥,禁止使用劇毒農藥。
作者簡介:
論文摘要 紫竹為園林綠化的優(yōu)質竹種,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紫竹豐產高效栽培要做到選擇當年紫為主栽品種、選擇合適的造林地、采用“密植叢栽法”建園、注意土肥管理、疏筍養(yǎng)竹、合理采伐利用以及防治病蟲害。
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又名黑竹、烏竹,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新桿綠色,二年生桿漸變?yōu)樽虾谏购暂^強,能耐-20℃低溫,南方各地都有栽培。紫竹竹枝婀娜多姿,為優(yōu)良的觀賞竹種,是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竹種,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紫竹桿形通直,細長而節(jié)疏,竹黃薄,材質柔韌致密,抗壓抗拉,是竹編加工的理想材種,可制作竹制家具、樂器、工藝品。近年來,人們廣泛利用紫竹作為居室工藝裝飾,竹材利用行情看好,1hm2竹林年產值達2.5萬元以上,造林4a即可收回成本。紫竹集生態(tài)、觀賞、工藝品加工與竹材等眾多優(yōu)點于一體,已成為林業(yè)產業(yè)化、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退耕還林后續(xù)產業(yè)發(fā)展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理想樹種。
1品種選擇
目前紫竹栽培中主要有當年紫和三年紫2個品種,一般根據紫竹新竹桿呈現(xiàn)黑色斑點的持續(xù)時間和紫黑程度來區(qū)別。當年紫新竹當年秋冬即呈大部分(80%以上)紫黑細麻斑點,遠看已呈紫黑色,只節(jié)間一些灰斑泛青,次年底即全部紫黑(95%以上),其新竹材可在當年底或次年采伐利用,韌性較好,利用期早及周期次數(shù)多,其發(fā)紫過程是先麻紅至麻紫黑至紫黑至深黑;三年紫新竹桿一般在當年底自基部往上呈局部灰紫黑散麻斑點(20%~40%,部分小竹可達70%),多數(shù)仍呈青綠色,次年可達50%~60%紫黑,第3年呈80%~90%紫黑,第4~5年達95%以上紫黑,同當年紫相比其利用期略遲2~3a,利用周期次數(shù)比當年紫少一半,其發(fā)紫過程是先暈紅至紫紅至灰紫至灰黑至粉黑至灰紫黑,其黑的程度、成色、亮度、層次等均比當年紫要差。按新竹材紫黑程度達80%以上即可作工藝竹材采伐利用來定,則當年紫和三年紫的輪伐期分別是1~2a、3~5a。當年紫比三年紫提前2~3a提供商品工藝竹材,提前成林造景,大大縮短投資周期和投資回收期,能適應市場多變和選擇。因此一般以當年紫為主栽品種。
2造林地選擇
紫竹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水濕蔭涼,抗寒性較強,年均氣溫10~18℃,降雨量800~1 800mm,海拔500m以下的酸性壤土地區(qū),皆適宜生長。紫竹喜肥,對土壤要求較嚴,造林地選擇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排灌方便,小氣候條件較好的山腳地、谷地或緩坡地宜植紫竹;迎風坡、臺地、水漬田以及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塊不宜栽植紫竹。
3栽植方法
多采用“密植叢栽法”建園。選一至二年生、生長健壯、分枝較低、無病蟲害、根須發(fā)達、側芽飽滿的優(yōu)良母竹,2~3株大蔸帶土移栽,優(yōu)良單株移栽應考慮多帶宿土,留足鞭長40~50cm,截去竹梢保留5~6盤丫枝。遠距離運輸應適當捆扎,以免土球散落而造成鞭竹結合部損傷,杜絕劣級苗上山造林。初植密度1 500~1 650株/hm2,要求栽植穴規(guī)格為80cm×60cm×40cm,深挖淺栽,上松下緊,圍土防漬。造林時間以早春為最好,梅雨或秋末可補植,栽植后加強管理,以防倒伏等。
4土肥管理
造林當年宜種植花生、豆類等低桿農作物,以耕代撫。栽植后第2~3年的6~9月除草松土2次,深10~15cm,青草壅肥。紫竹喜肥,基肥穴施有機肥2 200kg/hm2,復合肥450kg/hm2;秋季結合幼林撫育環(huán)溝施復合肥或尿素450 kg/hm2。進入產竹期后,每年分別于6月和10月各施復合肥300kg/hm2。冬初砍竹后墾撫松土,清除竹蔸及老鞭。
5疏筍養(yǎng)竹
造林2~3a竹筍應全部留養(yǎng),促其滿園成林,之后在出筍盛期選留健壯長勢好、分布均勻整齊和空檔竹筍留養(yǎng)成竹,選定留養(yǎng)筍后,其余竹筍全部挖除。
6合理采伐利用
紫竹園要求進行集約化管理,保持土壤疏松、肥力適中、園內通風透光。一年紫成年竹園保持立竹度3~4.5萬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6∶2∶2,一年紫當年冬即可采伐出售,采伐后立竹度1.5~2萬株/hm2,一至三年生竹比例2∶2∶1或2∶2∶0。三年生竹適當保留,四年生竹全部伐除銷售。三年紫一至五年生竹比例控制在3∶3∶2∶1∶1,及時疏伐老母竹、工藝成熟竹、劣質竹和倒伏竹,及時墾撫施肥,保持竹林生長旺盛。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小麥是世界重要糧食作物,全世界有35%~45%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小麥籽粒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高,一般為11%~14%,高者可達18%~20%;氨基酸種類多,適合人體生理需要;脂肪、維生素及各種微量元素等對人體健康有益。同時小麥是食品工業(yè)的重要原料,為世界主要商品糧之一。
小麥適應能力較強,既能在溫度較高的南方生長,也能忍受北方-20℃的嚴寒。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科技種麥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為全國第一產麥大省的安徽省,小麥大面積連年獲得7 500kg/hm2以上的高產,而9 000kg/hm2以上的高產只能在良好氣候條件下才能獲得。為提高小麥產量,現(xiàn)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精細整地
高產栽培要求土壤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1.20%以上,全氮含量0.10%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鉀100mg/kg以上,C、N比為25∶1。實踐證明,連年增施有機肥或利用玉米粉碎還田,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根本途徑,是實現(xiàn)小麥高產的保證[1]。
精細整地是小麥高產的基礎,應在適耕期內及時機耕、機耙,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cm,畦面平整,無明顯坷垃,切實耙透、耙實、耙平,耕后耙碎,達到上松下實,溝渠配套,排灌方便,為播全苗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
2選用優(yōu)良品種
要求選用豐產性好、高產穩(wěn)產、抗病、抗性強、成熟期較早、品質優(yōu)良的品種。目前適宜安徽省的小麥優(yōu)良品種有皖麥50、皖麥53、新麥18、豫麥70、阜麥936等。
3土壤和種子處理
為防治土壤發(fā)生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3%甲拌磷顆?;?%呋喃丹顆粒劑拌毒土結合耕地邊撒邊犁 [2]。
為綜合防治病蟲害,培育壯苗,達到省時、省工、降低成本低、增產顯著的目的。播種前應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可用50%種衣劑按種子量的0.1%加種子量6%的水拌種,邊噴邊拌,拌后堆悶3~4h,晾干后干拌種子量0.2%的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4測土配方施肥
肥料是小麥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隨著安徽省測土配方項目的實施,在小麥播種前應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農家肥與化肥相結合,施優(yōu)質農家肥37.5~52.5t/hm2、純N 210~240 kg/hm2、磷120~150kg/hm2、鉀90~120kg/hm2、ZnSO4 15.0kg/hm2農家肥與磷鉀肥全部底施。最佳氮肥運籌方式為:莖肥∶枝節(jié)肥∶導穗肥為3∶5∶2[3]。
5適期播種
小麥播期直接決定分蘗數(shù),影響到麥苗的強弱,對產量的影響很大,所以小麥適期播種可使小麥充分利用秋冬期間比較適宜的溫度等自然條件,及時出苗,盤根分蘗,冬前形成壯苗,有利于安全越冬。
小麥弱冬性品種播種適期范圍是10月5~15日,冬性品種為10月10~20日,春性品種為10月20~31日。小麥正常出苗、分蘗,須有充足的土壤墑情作保證,即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若墑情不足,則要造墑播種。堅持使用機播,行距以23~25cm為宜,播種深度為3~5cm;播量控制在150~180kg/hm2;播種寧晚勿早,寧稀勿稠。且播種要勻,播量準確,不漏播,深淺一致,覆土嚴密,地頭整齊,旋耕地塊,播后鎮(zhèn)壓。
6田間管理
小麥播種后要進行管理,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要及時噴施除草劑,以消滅苗期雜草。播時嚴重干旱,要及時抗旱,切忌大水。麥苗出土后要及時查苗補缺,移密補稀,如發(fā)現(xiàn)缺苗斷壟或苗不足,應立即催芽補種,以保證全苗。
6.1分蘗階段
小麥從出苗至越冬是葉片、分蘗和根莖生長的時期,是決定穗數(shù)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時期,要在獲得早、齊、全、勻苗的基礎上,促根長葉,促發(fā)分蘗,增育壯苗,促苗安全越冬并為春后穩(wěn)健生長奠定基礎。
6.1.1早施苗肥。苗肥宜在第2葉露尖時使用,一般占總施氮量的10%~15%,基肥施足的麥田,一般不施用苗肥。
6.1.2中耕除草。中耕能使土壤疏松,減少地面蒸發(fā),促進養(yǎng)分釋放,提高土壤墑情,有利于根系生長及分蘗,同時也能有效防治農田雜草。小苗弱苗要淺鋤,以免傷苗和埋苗,中耕深度3~4cm,以防傷根。春季對旺長的小麥要進行適當深鋤,中耕深度為7~10cm。蹲苗可控制無效分蘗,達到促控結合。噴灑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在小麥拔節(jié)前可噴灑植物調節(jié)劑矮壯素或多效唑。
年前麥田雜草生長慢,危害輕,往往重視不夠,一旦年后遇陰雨氣溫回升,麥田雜草迅速生長,給防治帶來困難。因此冬前麥田雜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治方法:選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的苯磺隆150g/hm2于小麥分蘗期對水450~600kg/hm2進行噴霧,對豬秧秧、繁縷、播娘蒿等優(yōu)勢雜草防治效果達85%以上。
6.1.3防御凍害。合理選用品種、精細耕地、增施有機肥、適期播種、培育壯苗等均可增強麥田自身抗凍能力,低溫來臨前及時灌水,有防凍效果。凍害發(fā)生后,對部分葉片被凍壞的麥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進麥苗恢復生長,只要分蘗節(jié)未凍死,加強管理,仍可獲得高產。
6.2返青拔節(jié)孕穗階段
開春以后,平均氣溫穩(wěn)定上升到3℃以上時,小麥開始返青生長,返青、拔節(jié)至孕穗是小麥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旺盛的時期,此期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是鞏固有效分蘗,爭取總穗數(shù)、培育壯稈大穗并為增粒增重打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群體與個體矛盾比較突出、需水需肥最多的時期。此期主攻目標為促控結合,協(xié)調群體與個體、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矛盾,培育壯稈,鞏固分蘗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數(shù),減少小花退化數(shù),提高可孕花數(shù),爭取穗大、粒多、壯稈不倒。
6.2.1巧施返青肥。冬前施肥少,分蘗不足,麥田返青遲緩的麥田,適量早施返青肥,增穗增產效果好。前期肥料充足,生長較旺的麥田,則應少施或不施返青肥;對于高產田,為防止中期旺長,一般不施返青肥,以控制無效分蘗,避免群體過大,造成后期倒伏和病害發(fā)生。返青肥一般施尿素75.0~112.5kg/hm2[4]。
6.2.2施好拔節(jié)孕穗肥。拔節(jié)肥可以增強中后期功能葉的光合強度,積累較多的光合產物以供幼穗發(fā)育、促花、增加結實粒數(shù)并鞏固分蘗成穗。孕穗肥可提高最后3片主要功能葉的光合強度和功能持續(xù)時間,使更多的光合產物向穗部輸送,減小小穗和小花退化、敗育、增加粒數(shù)和粒重。拔節(jié)肥視苗情于小麥拔節(jié)前后施,施用量以總施氮量的30%~40%為宜,適施尿素112.5~150.0kg/hm2。中、強筋小麥應適當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弱筋小麥不能施用孕穗肥。
6.2.3春灌和防漬。春后隨氣溫升高,植株生長加劇,需水量增多,拔節(jié)孕穗期是小麥一生中耗水最多的時期,如遇干旱應及時灌水,反之要做好清溝瀝水,及時排澇防漬。
6.2.4化控降稈防倒。在返青后拔節(jié)前,對群體較大,抗倒伏能力差的高稈品種,用壯豐安進行化控。壯豐安用量為450~600mL/hm2,對水300~450kg/hm2進行葉面噴霧,務求噴勻。
6.2.5化除與病蟲草害防治。冬前未進行化學除草的田塊,在拔節(jié)前抓緊施用除草劑,同時注意紋枯病、白粉病、蚜蟲、麥蜘蛛的防治。紋枯病可選用5%井岡霉素2 250~3 000mL/hm2,或用33%紋霉凈可濕性粉劑750g/hm2對水750kg/hm2噴霧防治;紅蜘蛛可選用40%樂果2 000倍液或用50%三氯圣螨礬1 500~2 000倍液噴防。
6.3抽穗結實階段
小麥抽穗后根、莖、葉的生長基本停止,進入以生殖生長為主的階段,其主要目標是養(yǎng)根、保葉、防止早衰和貪青,抗災、防病蟲、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器、保持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重、豐產豐收。
6.3.1增施灌漿肥,葉面噴肥。小麥抽穗開花至成熟期,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營養(yǎng),灌漿初期用0.2%~0.3% KH2PO4、1%~2%尿素單噴或混合噴施,以延長后期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速率,促進籽粒灌漿增重,溶液用量為750kg/hm2左右。
6.3.2排水降溫與后期灌溉。在此期間如果雨水過多,要加強疏通排水溝,降低土壤溫度,防止受漬根系早衰;如果后期降水偏少需合理灌溉,灌水期間數(shù)量因地制宜,以保持土壤田間持水量的70%~75%為宜,為小麥生產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以奪取小麥高產。
6.3.3防治病蟲。小麥生生后期是黏蟲、蚜蟲、白粉病、銹病、赤霉病大量發(fā)生的時期,對粒重和產量影響很大。除采取選用抗病品種、田間開溝排水、降溫等農業(yè)綜合措施外,必須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采取藥劑進行防止。
7適期收獲
小麥的收獲適期與品種特性(落粒性、休眠期)、籽粒成熟度和天氣條件等密切相關。小麥粒重以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為最高。因此,蠟熟末期是收獲適期,收獲后及時晾曬,并安全貯藏。
8參考文獻
[1] 劉華榮,陳桂芳,董慶國,等.春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yè)科技,2008(4):18.
[2] 范秀華.旱地夏播春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