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孔子實用教育思想探索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孔子實用教育思想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孔子實用教育思想探索

“半部論語治天下”,后世對論語的評價甚高,而其中的教育思想是論語中比較核心的思想之一,它不僅對當時,亦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雖然儒道佛三家共同塑造了中國人兩千多年的精神風貌,但起主導作用仍然是儒家文化,中國人從搖籃到墳墓,從出生到死亡,在文化遺傳基因就深深打下了儒家的烙印,儒學塑建和構(gòu)造了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和道德品格?!爸袊幕軐W之所以重生成大于重存在,重功能大于重實體,重人事大于重神意(神靈也完全服務人事),也可說都是這種知命精神”。[1]從儒家教育文化中概括出來的教育思想也深受此種特征的影響。文章主要從教育理念、原則、方法、成果和局限性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育理念

縱觀儒家教育思想,從產(chǎn)生到發(fā)展再到衰落,其不變的宗旨是培養(yǎng)一個經(jīng)世致用的君子?!墩撜Z》中的教育思想蘊含著實用性風格,如在《論語•子張》中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痹凇墩撜Z•子路》中“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但儒家的實用性和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有很大不同,儒學雖強調(diào)學問的實用性,即做學問的終極目的和效用,其重點不強調(diào)表面的形式效果。孔子首先要求的是成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保ㄕ撜Z•雍也)。這里的君子是指有很高的道德,知識很廣的人。君子以“謀道”為目的,以“成德”為任務,決不以“謀食”為目的。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朝聞道,夕死可矣”。詹姆斯的實用主義追求“有用即真理”,“它拒絕了抽象和不充分的東西,拒絕了字面上的解決,拒絕了不好的先驗的理由,拒絕了固定的原則,封閉的體系與虛構(gòu)的絕對和起因。它追求具體和恰當,追求事實,追求行動的力量”。[2]而儒家的實用性包含著形而上的追求,讀書不僅是知識的增加和“謀食”,而且也是道德的提升和“謀道”,其終極目標指向“仁”。筆者認為儒家的實用性和哲學實用主義的分歧主要在于,儒家認為不管這種形而上的追思有沒有產(chǎn)生作用,這種追求本身就是有意義而值得做的;實用主義則強調(diào)把形而上追求當作手段,如果這種追求不能在結(jié)果上產(chǎn)生效應或效果的話,這種追求是沒有用的或沒有意義的。

二、教育原則

孔子招收學生的一個基本原則是“有教無類”,“類”在歷史上注疏較多,爭議不斷。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是針對地域民族而言,二是針對社會地位而說。孔子一生確實在實踐此原則,他周游列國廣收弟子,不問出身貴賤和地位尊卑。孔子辦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而且孔子的“有教無類”思想恰好體現(xiàn)了他先進的教育觀。在這一點上他不循周朝禮儀,不顧等級制度,表現(xiàn)出大膽改革的精神??鬃訉W生既不嫌貧愛富,也不仇視富家子弟,他的學生有家境富裕的子貢,也有一貧如洗的顏淵,對待學生視如己出,終生追求“仁”之真諦。

三、教育方法

儒學不像西方哲學重思辨和邏輯推演,孔子很少抽象地闡述問題,也很少在某一個概念或范疇上進行語言分析。在教育方法上,是實用理性之思維,“實用理性之思維重啟發(fā)、暗示、點悟、極具具體情境性質(zhì),而不重抽象論證,詳盡說明或推理過程”。[3]孔子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內(nèi)容豐富,這方面很多學者多有談論,筆者在這里只提出比較重要的方法。

1、因材施教,實施個體化教育

孔子是一個很有感悟力和觀察力的老師,他對學生的性格、能力、才智和興趣是非常重視的。在《論語•先進》篇中對子路和冉有都問一個問題——“聽到后都去實行嗎?”但孔子對冉有的回答是聽到后就去實踐;對子路的回答則是父兄都在世,怎么能聽到就去實行呢?這種截然相反的回答引起了公西華的疑問,孔子說,冉有性格退縮,所以要他勇敢些,子路性格太過于勇敢,所以要他謹慎些。孔子這種先進的教育方法,不僅體現(xiàn)他為人靈活灑脫的人格,而且也彰顯了老師對學生主體個性的尊重和仁愛。反觀如今的教育,形成了一種標準化生產(chǎn)人才的固定模式,教育逐漸脫離學生實際,脫離受教育對象的具體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學思結(jié)合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這是孔夫子所推薦的求學治學之道,按照現(xiàn)在觀點來說,這是對學習的定性研究,而并不是一個定量研究,學與思在學習中到底應該占多大比重,其比例如何分配,孔夫子并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明或客觀的標準。只學不思,就如叔本華所說的自己的大腦成了別人的“跑馬場”或“吃別人留下的殘羹剩飯,是陌生人穿用過的衣服”。[4]其結(jié)果就是“永遠閱讀別人,而從未被別人閱讀”。只思不學,只會冥思苦想,其結(jié)果是越思考,思維越狹窄,最后成為閉門造車。《論語•衛(wèi)靈公“》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美,不如學也”。但如果以常人理解的中庸之道去解讀學與思的關(guān)系,“持其兩端取其中”,這樣的話,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其一,學與思的兩端的中間不易找到;其二,我們可能從語意上去安慰自己,即“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事實上人只有一顆專一的心。如果把心從形式上分成兩半,一半學習,一半思考,或者把整體時間分成兩半,一半時間學習,一半時間思考。那么,這種學與思的組合是否能夠達到學習的目標呢?由于受西方解構(gòu)主義思潮的影響,我們傾向于將學與思拆解開來,然后再視其為一個整體,那么解構(gòu)后的整體還是當初那個整體嗎?運用西方解構(gòu)主義方法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認清中國哲學或文化的大致脈絡,但是我們利用西方某一種時髦的方法并非能夠體悟得到中國哲學或文化的精髓。因此,我們應該將其視為天然整體,以系統(tǒng)眼光看待之。學與思是一個整體和“全”,以學去否定思,那么讀書學習就是加法,讀書的人等于書本之和,書還是書,而讀者不過是一個拼湊的數(shù)字;以思去否定學,那么讀書學習就是閉門造車,讀書之人的眼光視野就很難寬廣。事實上,在一個既保持獨立的思考能力又善于博采眾長的人心中,學與思的矛盾永遠存在著,沒有一種會完全消失,而智慧就在于它們此消彼長的動態(tài)平衡中。

四、教育成果

據(jù)歷史記載,孔子弟子三千中有“七十二賢人”。眾所周知,古文有一特點,即數(shù)字不一定實指。為了方便闡述,暫且將其認為實指,那么3000-72=2918人,顯然2918人要比72人多,后人常常僅僅把72人看成孔子教育的成果,這樣說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且具有這樣的觀點的人是受到了當今教育之弊端“升學率”所影響,有的人認為“升學率”就是衡量教育質(zhì)量的唯一標準,而人們之所以太注重“升學率”,是由于人們只注重數(shù)字,急功近利,不注重思考。七十二賢人只是孔子一生追求教育價值的階段性成果,從長遠價值來看,孔夫子及其弟子,傳播了儒家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成果,這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七十二賢人和2918人是孔子教育質(zhì)與量的統(tǒng)一。不必諱言,七十二賢人在“質(zhì)”上高于2918人,他們中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路、子夏。(論語•先進篇)但我們也不可忽視2918人巨大的隱性作用。這2918人來自各行各業(yè),他們共同接受儒學的教誨和熏陶,然后他們又向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宣傳儒學,這樣使儒學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也許七十二賢人,多在學堂之上倡導儒學,搞學院化研究,而由于當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普通大眾接受教育還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這2918人在田間地頭、商市小街宣傳儒學。儒學與基層社會的結(jié)合,這也是儒學廣泛發(fā)展的原因之一,基層社會為儒學提供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而儒學也為基層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和方法,其外在曰禮,內(nèi)在曰仁。兩者相互需要,相互支持,極大地促進了儒學在基層土壤深深扎根,所以教育質(zhì)與量的統(tǒng)一,共同促進了中國文化的長遠發(fā)展。

五、局限性

由于歷史和時代的局限性,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有其缺位和局限。

1、忽視婦女受教育的權(quán)利

“有教無類”只是男權(quán)社會中教育公平,“男尊女卑似乎是儒家理論與實踐的標志性特征之一,人們甚至可以說‘父權(quán)制’是儒家學說的致命弱點”。[5]孔子主張“克己復禮”,此禮為周禮,而周禮是奴隸社會的制度規(guī)范,因此他的婦女觀不可能達到男女平等。在《論語•泰伯》中談論關(guān)于治國的人才問題,武王說有十位賢臣幫助他治理國家,孔子卻說只有九位,因為有一位婦女不能算數(shù)。在《論語•陽貨》中“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亦為后人詬病。在這里有必要比較孔子與尼采和叔本華之間的女性觀,這樣可對他的女性觀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叔本華在《論女人》中認為“女人是介于兒童和男人之間”“不重視大問題,只喜歡那些雞毛蒜皮的事”,這顯然是在污蔑女性,而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借用老婦人之口說:“你要到女人身邊去嗎?請別忘了帶鞭子?!眱晌荒袡?quán)主義者之所以蔑視女性,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眼光看,童年期經(jīng)驗可能是重要的根源??鬃拥娜烁窈退枷肱c其母親有很大關(guān)系,孔子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其母對其影響非常大??鬃拥呐杂^與早期經(jīng)驗關(guān)系不大,孔子忽視女性的權(quán)利很有可能是出于現(xiàn)實政治需要。比如說孔子很反對女人干政,他最向往的周朝,也因其滅亡與女人有關(guān)。

2、忽視自然科學教育

雖孔子注重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但他的教學內(nèi)容大多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自然科學知識很少涉及?!墩撜Z•子路》篇,樊遲請學稼,他批評他是“小人”說他不求上進,把學習研究生產(chǎn)知識和技術(shù)看做“沒出息”。在《論語•子張》中,“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鬃诱f,小技藝阻礙人們研究大學問??鬃拥牡赖陆逃⒅卣w上對人的精神上的改造,而忽略了技術(shù)能力的提升。

六、小結(jié)

儒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產(chǎn)生了十分重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時代的劇烈變化,儒學教育仍需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fā)展。儒學教育重實用、重文科,不太注重邏輯與思辨的內(nèi)容也應該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儒學教育要做到與時俱進,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實用教育、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以理性教育為主軸,以實用教育和情感教育為兩輪,共同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和人自身的發(fā)展。

作者:劉勇 單位:東華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