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文學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發(fā)展

(一)實現資源共享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揭示了諸多教育問題。傳統(tǒng)教育模式單一缺乏應用資源。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思想政治教育也變得復雜起來。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文學教育作為輔助。通過文學蘊藏的巨大能力獲得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同樣,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不能滿足當代受教者的需求,需要強大的思想理論支撐文學教育,因此,思想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并實現資源共享,能有效促進文學教育發(fā)展。第一,將文學教育積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視野,會增添教育內容的親和力及感染力,使得口頭道德逐漸變成生動的文學形象[1]。第二,通過鑒賞文學作品,能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對受教者實行人格、思想、政治以及心理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講,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學教育中的縱深和拓展,能有利于道德教育的滲透和覆蓋。第三,文學作品對現實生活而言是虛擬社會,對受教者有一定的參照作用,能提供獨特的社會體驗。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和性格塑造始終圍繞著一種教育氛圍和學習氛圍,激發(fā)受教者的感性認知,能通過感悟和思考體會文學教育的思想內涵。文學教育的氛圍要建立在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的基礎之上。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旨在于培養(yǎng)受教者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通過文學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更多的熏陶和感悟。利用文學教育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適應文學教育的新發(fā)展方向。總之,文學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發(fā)展能使得文學教育環(huán)境和途徑更加順暢,實現了教育效益最大化[2]。

(二)提升思想政治感染力重視文學閱讀

經典是通過積淀和時空轉換誕生的。凝聚著一代又一代的智者的明哲和智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思想價值。如,文化語境和歷史語境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和權威性。文學教育的根本就是以文學經典為核心,通過對經典作品的鑒賞和品讀,使得受教者獲得心靈上的震撼和感悟,在心靈的對碰中提升智慧增強情感體會[3]。由于文學作文在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夠探知人性的光輝和魅力,也能促進受教者道德情操和高尚品格的形成,促使受教者綜合全面發(fā)展。重視文學經典就是在注重自我超越,受教者能從豐富的內涵中獲得一定程度的感悟,潛移默化的實現自我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同時,文學經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得受教者心靈與作者心靈實踐激情的對碰和交流,喚醒受教者的追求和渴望。逐步向大智慧、大知識氛圍邁進,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人格陶冶和創(chuàng)造啟迪。同時,在文學教育過程中,加強思想教育力度,使得文學經典逐步向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過渡。讓文學教育成為一種知識、一種經驗、一部人生[4]。

(三)提升教育時效性避免形式化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學教育缺乏層次,直接從教育者角度出發(fā),填鴨式的教育很難讓受教者接受。教育者往往以遙不可及的高大形象拉開與受教者之間的距離,不容易被受教者所接受,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意義。從而導致受教者忽視了人生態(tài)度的感知和人文精神形成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最終得不到應有的體現,人文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也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空間。因此,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文學教育發(fā)展。將人文內容以及審美內容傳授給受教者,使之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欣賞水平及認知水平。同時,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受教者的文學素養(yǎng),激發(fā)人生觀的養(yǎng)成,提升人格素養(yǎng)。為了避免文學教育流于形式化,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通過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給課堂增添活力。使得文學教育不再僵化,在重視主體個性發(fā)展的同時,促進教育內容的吸收,擺脫傳統(tǒng)填鴨式傳授模式[5]。

二、重構文學教育

(一)重塑文學教育理念

通過分析文學教育內涵發(fā)現,改變文學教育現狀走出困境,首先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入手。通過文學即人學的卓識來豐富文學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強化文學教育就是在強調立人和育人教育。要體現出人文教育也要倡導情感教育和審美教育。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來陶冶受教者情操,豐富受教者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協(xié)作能力。文學教育作為終身教育,必須要圍繞文學教育特性,注重文學教育審美回歸,關注“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現實理想。只有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才能使得受教者做到自我超越、自我反思以及自我磨練,使得人格構建成為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同時,文學教育的定位是以前瞻性和先導性為主,強調審美教育、人文教育以及文學性為核心的教育原則,明確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文學教育目標和方向。因此,堅持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文學教育的關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否推進文學教育的重要因素[6]。

(二)回歸文學教育人文性

新課改以后,強調文學教育的文學性和人文性。追求文學價值就是在追求人文精神,這也是重構文學教育的重要原則。藝術源于生活,文學作為一種藝術同樣源于生活,是人對環(huán)境的體驗也是人對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文學教育也是精神文化的重構要素。當有高學歷的人不懂得感悟生命就如同野蠻人聚集的荒野。這句話說得就是文學需要人文性回歸,作為一種精神來陶冶情操慰藉心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lián)系。讓受教者在接受文學教育過程中充滿靈性與激情、感悟,積極體會生命價值并對未知世界形成一定的向往。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不是短時間內能形成的,需要不斷的熏陶和滲透。因此,文學教育回歸人文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支持,在提成人的品格修養(yǎng)以及心靈修養(yǎng)后,完善文學教育人文性。文學教育的真是面目是超越功利主義誤區(qū)的,是承載著培養(yǎng)人類素養(yǎng)的重任,這也是文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此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對文學教育有一定的推動型,因為精神教育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渲染出來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也會形成有機結合,并最終成為教學亮點[7]。

(三)改善文學教育模式

傳統(tǒng)文學教育模式過度肢解化,因此要實現文學教育目標必須重構文化教育模式,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文學教育的任務就是通過閱讀和鑒賞文學作品并從中感知生命體會生命,了解文學中包藏的愉悅體驗,培養(yǎng)人的情操和品德,并逐步完善人的興趣愛好和文學導向。由于人文性決定了文學教育屬性。因此,改善文學教育模式首先要從理性感悟和感性追求入手,充分發(fā)揮文學魅力避免失去文學韻味。構建充滿活力且開放的文學教育體系。使得學生能通過不同的方法和內容拓展視野[8]。第一,文學素養(yǎng)的豐富與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息息相關。因此,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學教育活動,充分尊重教育課題并創(chuàng)造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使得受教者能在心靈上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悟。第二,尊重文學教育形式,堅持個體理解感悟原則,遵循個體體會和意會規(guī)律,從動態(tài)教育刺激受教者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得受教者能在文學賞析過程中感受到文學的情韻和風格魅力,做到拋其形而得其神。第三,教無定法卻選擇又發(fā)。文學教育過程是體驗和感悟的過程,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為角度出發(fā),在受教者一定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發(fā)揮受教者的潛能張揚其個性,提升受教者的思想品位和人生境界,最終增強生命的感悟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充分發(fā)揮文學的思想教育功能,能促成信仰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政治教育中,文學教育能引導人們形成良好的政治觀點和情感觀點。在道德教育方面,文學教育能培養(yǎng)人優(yōu)良的道德規(guī)范,營造好的文化氛圍,對人發(fā)展和進步有一定的勵志意義。文學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一定的人文底蘊,作為一種隱性教育,能豐富文化教育內容,有效消除人的逆反情緒和戒備心理,促進知行轉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文學教育要做到人文性回歸,重塑文學教育思想和文學教育理念。積極鼓動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學教育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并營造良好的政治教育氛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感染力。

作者:劉茂玲 單位: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