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藝術類教材問題與改進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朱葉莉、張譯文 單位:重慶大學藝術學院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近年來又在各教學領域實行新課程改革。2005年,教育部頒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指導方案》,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高校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也日漸深化,取得了豐碩成果。然而,在課程改革的同時,各高校在音樂藝術教材中也發(fā)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針對其中的問題,及時作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對于深化課程改革非常必要。
自改革開放后一些高校開設音樂藝術教育課以來,由于教材建設沒跟上時代的步伐,很多學校都在使用音樂專業(yè)的專門教材。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才有了一系列針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教材問世,現將80年代至今公開發(fā)表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教材列表如:左面這個表格并不能全面反映大學音樂教材使用的情況,但可看出,無論是出版的數量還是規(guī)模,近年來音樂藝術類教材都有“百花齊放”的趨勢,這也造成各高校教材使用的魚龍混雜。綜觀高校音樂教育,教材的使用往往根據教師自己的意志,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所缺亦無針對性的舉措。
二、高校音樂教材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音樂藝術教材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由于教材建設的不完善,各高校所使用的音樂教材也都相對落后,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材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對此,《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1一2010)》強調:“重視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教材建設,逐步建立高校藝術教育教材的評審制度,積極推薦一批質量高、特色鮮明、深受學生歡迎的藝術教育教材?!币魳凡⒉粏渭冎皇且魳?,而是融合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諸多因素在內的藝術感官享受,應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科學性。另外,高校音樂藝術是針對大學生的,教材的開發(fā)也應有針對性地符合和適應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2.教材設置不規(guī)范,內容單調陳舊。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音樂教材的編寫依然沿襲了過去“正統(tǒng)教育”的模式,教材所選歌曲大都以歌頌、贊揚為主,對民族、民歌、民間生活的關懷不夠,且依舊趨向于集中思維,缺乏個性培養(yǎng)。一些音樂入門所須掌握的內容沒能在教材中足夠體現。[1]但這一內容在大學音樂教育中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一些普通高校音樂教材談之甚少,因此,高校音樂教材的編寫和使用,還存在著相當程度上的不規(guī)范性。
3.教材的結構和內容與學生身心發(fā)展不符。說話辦事要講究因人而異,教學也應根據對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內容和方式。具體說來,教材的設置和編排應最大限度地符合所針對對象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高校音樂教材的教育對象是20多歲的青年學生,他們已形成了尚不完善的對世界和對人生的看法,教材的內容會使之對社會和世界的看法形成一定影響。綜觀當今高校音樂教材,其內容有很多不適宜大學生之處,有的過于淺顯,激不起興趣;有些內容過于專業(yè)性,超出了理解能力;還有一些內容民族性、社會化過強,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這些問題都不利于高校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
(二)音樂藝術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面對高校推行藝術教育改革大潮的步步逼近,音樂藝術教材的改革不單單源于當今教材中的種種弊病,而且也是時代的要求。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社會上亟須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種發(fā)展應是與時俱進的,表現在教育層面,音樂藝術教材的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
1.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八囆g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實施手段,而音樂教育則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科目。”[2]由此可知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美育功能實施的要求。新時代的優(yōu)秀人才,不僅要掌握較高的專業(yè)技能,且應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高雅的藝術情操,而音樂藝術教育則是培養(yǎng)學生高雅情趣和人格修養(yǎng)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音樂藝術教材能夠從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動手能力等方面入手,力爭做到與時俱進。
2.音樂藝術教育功能轉變的必然要求。新時代的知識分子已越來越不滿足于“死讀書”“讀死書”,無論是時代的需求,還是自身發(fā)展的必然,不得不承認傳統(tǒng)的讀書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追求新知的要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個人的發(fā)展完善逐漸成為大眾追求的人生理想,完善自我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讀書娛樂,可以是運動鍛煉,在人類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中,藝術教育成為大眾的首選。蔡元培認為:藝術教育不僅僅有助于美育的發(fā)展,還能夠幫助德育的培養(yǎng),能夠通過藝術美發(fā)展真知、啟迪人的善良品質。也正是源于此,藝術教育的功能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傳統(tǒng)觀念里,音樂藝術是正統(tǒng)教育的附屬品,具有陶冶情操、培養(yǎng)情趣、休閑娛樂等種種作用,如今,音樂藝術已不僅僅依附于正規(guī)教育,而是同正規(guī)教育趨于平等,且成為人們追求完美人生的必需,是一個人人生發(fā)展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正是音樂藝術教育這一功能的轉變,要求相關教材也能跟上人類思想的腳步,朝著面向人的完善發(fā)展的方向邁進。
三、高校音樂藝術教材改革的構想
(一)轉變教育觀念,重視普通高校音樂教材的編寫。我國藝術教育之所以起步晚,就是源于在人們的觀念里并未形成真正的藝術教育思想,多數家長依舊認為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等同于“玩兒”,與學習無關,更與教育無關。雖然有些人已意識到了藝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全面人才的必要性,但由于力量不足,沒能推動整個思想觀念的轉變。因此,國家把藝術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是必要的,通過政策導向指引各地、各校切實推行更是必不可少的舉措。只有這樣,高校教育才會真正把音樂教育納入其教育系統(tǒng)中去。另外,國家應通過獎勵、經費資助、政策激勵等措施加強音樂藝術教材的編寫力度,并從中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書籍作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指定教材,改變高校教材使用混雜不堪的現象。
(二)新教材的編寫要適合大學生的身心狀況。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教學手段,只有適合學生的教材才是好教材,且教材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目前高校開展音樂教育所使用的教材中存在著的諸如內容、結構方面的一些問題,并不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也不適應時展的要求。因此,變革或重新組合音樂教材中的內容、結構是必要的。新教材應考慮到教育對象是基礎薄弱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內容應以簡單欣賞藝術作品、介紹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講述基本樂理和中外音樂發(fā)展史為主,不應涉獵過多的音樂流派、音樂風格等內容,這也是超出學生能力和知識范圍的。總的來說,應以學生的現實需求來編寫合適的音樂教材。
(三)教材內容要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發(fā)展,音樂教育同樣不例外。因此,為教育服務的教材的編寫也應以“育人”為原則。顯然,作為藝術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分支,音樂教材無疑應當以藝術型為主。
總之,要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的成果,跟上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改變當今高校音樂藝術教育薄弱、落后的現狀,以政策為引導,以經費為補充,以教育改革為理念導向,以科學性、藝術性為指導的新教材改革勢在必行。只有在認真研究大學生思想現狀和素質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地變革舊教育體系的不合理內容,添加適應時展的新教學理念,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美育”的功能,實現素質教育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