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關秋天的句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立秋之后,天氣漸漸涼下來。或許是昨夜的一場暴雨的原因,沉悶的空氣變得清新很多,讓我郁抑已久的心輕松起來。
3、秋來到小河邊,涼涼的小河水帶頭魚兒的興奮,旋轉(zhuǎn)的波濤。一條條肥碩活潑的魚嬉戲相樂,濺起一圈圈圓圓的聯(lián)想;有時,一看見人影,就閃般地逃開了;有時,它們也想和人戲耍似的,來去倏忽。秋,迎住了正要下水的鴨,替它拍下尾上晶瑩的露珠。
4、行走在秋日的街頭,心中平添了幾分憂郁和惆悵,抬頭望天,殘陽如血,低頭看地,滿是枯黃的落葉,秋天,真是一個令人傷感的季節(jié)。
5、金黃色的葉子,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飛來飛去。
一、理解詞義是學會運用的前提
仔細讀一讀學生的積累本,不難發(fā)現(xiàn),一部分詞句來自語文書上,另一部分詞句則是從課外書上摘抄來的。我曾經(jīng)問過一部分孩子,自己摘抄下來的詞句是否都理解它們的意思,孩子們告訴我,有許多他們并不是很理解,只不過覺得這個詞(句)挺好的,就抄下來了,對詞(句)義自然也只是一知半解。他們還特別喜歡摘抄四字詞語,認為成語等四字詞語特別好。于是,就很容易出現(xiàn)兒子那種用詞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因此,準確理解詞義是學會正確運用的前提條件。
如何理解詞(句)義?可以鼓勵學生查一查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積累時進行認真思考、具體分析的好習慣,搞清楚自己摘抄的好詞佳句“好”在哪里、“佳”在哪里,反對生吞活剝死記硬背,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的行為。如學生在摘抄有關秋天的詞句時,不少學生把“一個個柿子就像脹紅了臉的胖娃娃,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nèi)フ?!”抄進了自己的采蜜本。教師應及時點撥:“你覺得這個句子好在哪里呢?多讀幾遍體會一下?!睂W生反復品味后明白了:這句話是把柿子當作胖娃娃來寫,既寫出了柿子成熟時顏色的鮮艷(脹紅),又寫出了柿子的多(你擠我碰),而且寫出了柿子的可愛神態(tài)(爭著要人們?nèi)フ兀?,使讀者一看就感受到了柿子的可愛、豐收的喜悅,因此這是個形象生動的好句子。自己下次寫花、草、動物、文具等等事物的時候,都可以像它這樣用比喻、擬人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生動。這樣一引導,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真正做到“會積累會運用”。
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積累時,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提醒學生:理解是有效積累的前提,如果我們光為了積累而積累,不理解自己所積累的這些詞句的意思,不能夠正確運用,那它們就是一些“死”的知識,積累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要真正理解自己所喜歡的這些好詞好句,把它們內(nèi)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這樣,在今后的發(fā)言和寫作中才能恰當運用,使自己的語言更精彩。
二、分類積累是學會運用的階梯
有積累才有運用,但積累不是一味地、盲目地收集,把所有自己認為好的詞句雜七雜八地都寫在一塊兒,要用的時候就像大海撈針,找得天翻地覆,頭昏眼花。這樣的積累是費時的、低效的。而是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選擇自己需要的內(nèi)容進行分類積累,這樣在運用時才能夠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步對于剛學寫作的三年級小朋友來說尤其重要。學生剛開始積累時,可以分為寫人、描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將大類細分,如將寫人分為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描景細分為季節(jié)時辰、江河湖海、天文氣象等;狀物細分為植物、動物、建筑物等。如果有必要,還可以繼續(xù)往下細分,比如把寫景又細分為寫春、夏、秋、冬季景物的……做好了分類積累這一步,學生在學習運用時就會順利得多。比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組的學習重點是描繪秋天的景物,我就在那兩周內(nèi)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去閱讀、摘抄一些關于秋天的好詞好句好段,并且鼓勵學生細化積累,如寫秋天的莊稼的、水果的、樹木的、動物的等等。這樣,學生在本組的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和看圖習作《秋天……》中,運用出來的好詞好句就比較多,而且用得都挺恰當?shù)?,較好地達到了積累是為了運用的目的。
三、多說多寫是學會運用的關鍵
俗話說:“多讀多寫文自工?!比魏渭寄芗记傻男纬?,都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谡Z表達與寫作也是一種技能,當然也需要經(jīng)過反復練習,最終熟能生巧。因此要想讓學生學會恰當?shù)剡\用好詞佳句,提高口語表達與寫作水平,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多練習——多說多寫,在不斷的讀寫練習中消化吸收積累的詞句,激發(fā)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興趣,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主陣地,教師首先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使學生想運用、敢運用、喜歡運用、有機會運用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良好環(huán)境。這時候?qū)W生運用得怎么樣并不重要,只要他們喜歡運用,樂意動腦筋去運用,感到能運用出好詞佳句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光榮就行了。因此,對于那些能夠動腦筋運用好詞佳句的同學,不管他運用得是否恰當,教師首先要及時肯定和表揚。要在班級中樹立“多讀書光榮,會運用更棒”的思想,增強學生運用好詞佳句的意識。要指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小伙伴們的發(fā)言、習作,學會欣賞的方法……久而久之,課堂上就會創(chuàng)設出一派學生樂于運用、自信運用的良好氛圍。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學習運用好詞佳句的機會,給學生一個成長進步的平臺。如在口語交際課“秋天的快樂”中,同學們都說到農(nóng)民伯伯正在田里收割稻谷,很高興。我就啟發(fā)學生想一想,除了“高興”還可以用哪些詞語呢?學生就會把自己腦中所積累的有關“高興”的詞句都搜索一遍,收獲自然也不少,“開心、愉快、歡喜、笑瞇瞇……”都想起來了;我再鼓勵他們想一想還知道哪些成語,于是,“眉開眼笑,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興高采烈”也想起來了;最后又啟發(fā)學生說說句子:農(nóng)民伯伯樂得合不攏嘴,農(nóng)民伯伯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農(nóng)民伯伯樂得臉上像盛開的山茶花……如此長期訓練,漸漸地,學生養(yǎng)成了積極運用好詞佳句的良好習慣,在說話、寫作中用詞自然而然地變得豐富生動起來。
又如《秋天的雨》一課中有不少表示顏色的詞語,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表示顏色的好詞語:“金黃色、橙紅色、雪白的、粉紅的”等,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些詞語及帶這些詞語的句子,說說詞語的意思,然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靈活運用,比一比誰的句子中用進去的詞語又多又恰當……學生在說、寫句子時,既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又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教學效果相當好。
二
1.交流平臺,交流和總結(jié)理解詞語的方法。
2.詞句段運用,積累描寫四季的詞語,練習用所學方法理解詞語。
3.書寫提示,學會使用鋼筆寫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練習寫好橫畫和豎畫,注意“橫平豎直”的書寫方法,把字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
4.借助拼音誦讀,體會有關秋天的詞語,幫助小學生積累詞語。
重點
先看后寫再對照,寫的時候要注意正確的坐姿和握姿;積累有關秋天的詞語。
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理解詞語。
1.“交流平臺”交流和總結(jié)理解詞語的方法,引導學生回想自己讀書時遇到不懂的詞語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的。教師點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查字典等都是很好地理解詞語的方法。
2.“詞句段運用”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積累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詞語,另一個是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小組合作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
3.在“書寫提示”中要學會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字的筆畫順序,按照“橫平豎直”的方法書寫漢字。如“排”的寫法,提示學生一是筆畫要寫規(guī)范、正確、整潔,二是字的大小要適中。
4.“日積月累”用讀、寫、默寫等方法掌握描寫秋天的一些詞語。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解題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語文園地”的內(nèi)容。(板書:語文園地)
2.板塊一:交流平臺
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1.讀書的時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語,你會怎樣做?
2.小組交流,看看哪個小組總結(jié)的方法多。
3.小組派代表做匯報發(fā)言,教師評議,并小結(jié)。
課件出示:
生1: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會查字典,字典就是我們無聲的老師,我請教它的時候很多,它對我也很有幫助,比如: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話有“忐忑”這個詞語,我就是通過查字典明白它的意思的。
生2:我時常運用組合的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一個詞語,通常由幾個字或幾個詞構(gòu)成,所以我們只要先分開理解字義、詞義,再組合起來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詞,“忠”有忠誠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釋為忠誠勇敢。
生3:剛才的同學說得都不錯,我有時候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讀書時還要瞻前顧后,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解釋詞語或句子。
生4:遇到不理解的詞時,可以找這個詞的近義詞,如“美麗”一詞,它的近義詞是“好看、漂亮”等。這就是用換近義詞的方法理解詞語,效果也不錯喲。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除了剛才你們提到的方法,還可以用換詞法、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推敲揣摩把握變化去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
直接進入板塊,然后根據(jù)學生的經(jīng)驗讓他們放開去說,學生平時也有自己理解詞語的方法,只是不善于總結(jié)歸納,老師提出問題“哪個小組總結(jié)的方法多”,激勵他們動腦子去思考,去組織語言,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板塊二:詞句段運用。
1.課件出示:
1.你會用哪些詞語形容不同的季節(jié)?
2.小組交流,組長記錄。
3.教師評議,推薦積累。
課件出示:
春:百花齊放
春光明媚
鳥語花香
春風滿面
夏:酷暑難耐
揮汗如雨
烈日當空
驕陽似火
秋:五谷豐登
秋高氣爽
秋風習習
瓜果飄香
冬:寒氣逼人
鵝毛大雪
天寒地凍
漫天風雪
2.師:說一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的?
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媽媽會責備他。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2.分小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點的詞語。
3.小組派代表發(fā)言,互相交流,說說詞語的意思和理解詞語的方法,教師評議并小結(jié)。
(1)查字典理解詞語。
憧憬:就是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
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定。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形容心神不定。
(2)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推敲揣摩,把握變化。
聽了老師的這番話,我憧憬著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
想一想句子講了什么。如“即將到來的一天”“期待著在活動中有出色的表現(xiàn)”,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領會“憧憬”在這里是對未來的美好生活的期待與向往的意思了。
(3)運用查字典和組合法理解詞語。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媽媽會責備他。
“忐忑不安”一詞,“忐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就是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釋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來,形容心神不定。
設計意圖:
通過第二個板塊的學習,把理解詞語的方法應用到詞句段的詞語理解中,鞏固了字詞理解的方法,再次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三、板塊三:書寫提示。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筆畫、筆順。
2.學生按照提示“橫平豎直”的規(guī)則書寫,教師巡視,強調(diào)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個別指導。
3.優(yōu)秀作業(yè),投影展示,師生評議:在書寫別需要注意的兩點:
(1)筆畫要寫規(guī)范、正確和整潔。
(2)字的大小要適中。
設計意圖:
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時,讓學生先觀察,接著跟老師范寫,再臨寫。給足時間讓學生去識字、寫字,提高了學生的書寫質(zhì)量。
四、板塊四:日積月累。
秋高氣爽
天高云淡
秋風習習
一葉知秋
金桂飄香
層林盡染
五谷豐登
果實累累
春華秋實
1.師范讀,學生跟讀,自由朗讀。
2.以上詞語都是描寫什么季節(jié)的成語?(秋天的成語)
3.分清這些詞語的意思。
秋高氣爽:形容秋季晴空萬里,氣候涼。
一葉知秋: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透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fā)展趨向與結(jié)果。
五谷豐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天高云淡:天氣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輕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飄香:金桂,是桂花的一種,顏色是黃色,所以稱“金桂”。而桂花開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飄香的季節(jié)”就代指秋季,“金桂飄香”就象征著秋天。
果實累累:累累,連續(xù)成串。形容果實多。
秋風習習:和煦的秋風暖暖地、慢慢地吹動的樣子。用于晚秋的景色。
層林盡染:山上一層層的樹林經(jīng)霜打變紅,像染過一樣。
春華秋實:華,花。春天開花,秋天結(jié)果。
4.自由朗讀,積累背誦。
設計意圖:
積累描寫秋天詞語并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庫,為今后的習作打好基礎。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去學。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根據(jù)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適當?shù)囊龑c撥,教學效果較好。
不足之處:
教學形式較單一,學生的思考空間相對較小。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品味語言文字,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他們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
3.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
教學理念
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借助畫面和語言描述等有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像,注重情境中語言的運用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理解和體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1.課件播放一組表現(xiàn)秋雨美景的動態(tài)畫面,創(chuàng)設意境以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2.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秋天的雨中,去享受秋雨帶給我們的快樂。
二、自主讀書,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在自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可借助字、詞典解決,也可在小組內(nèi)交流。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試著讀給大家聽。
[為那些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孩子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讓他們也能得到鍛煉和發(fā)展。]
3.初步交流讀書的收獲:在你眼里,秋天的雨是什么樣子的?
三、細讀感悟,合作探究
1.秋天的雨在大家眼里各有不同的樣子,而每種樣子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請大家再次走進這秋雨的美麗圖畫之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細細品讀,看看哪些描寫使得畫面十分生動,從而吸引了你?在有關的詞句下面做上記號,說說理由。
[把靜態(tài)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入境生情,在感動中抒懷,獲得對文章的感悟。]
2.在學生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全班匯報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隨機點撥。點重抓住三幅畫面理解感悟:
①“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引導學生從“五彩繽紛”,“扇哪扇哪”,“飄哇飄哇”,“你擠我碰”,“在秋雨里點著頭”等詞句體會樹葉、果實、鮮花的動態(tài),并聯(lián)系自身的經(jīng)驗,帶著情感去品讀。)
②“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
(引導學生從“甜甜的”,“香香的”,“把小朋友的腳勾住”等具體描寫香味的詞句入手,聯(lián)系“非常好聞的氣味”展開想像。)
③“秋天的雨有一只金色的喇叭……”
(引導學生抓住小喜鵲、小松鼠、小青蛙、小樹葉的動作體會它們的心情,想像畫面。)
[在品詞析句匯報及與他人交流、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情感的碰撞、交融,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語言美。]
3.在秋天的雨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課文中沒有描繪到的畫面?介紹給大家,好嗎?
[充分挖掘教材的內(nèi)涵,并走出教材,對文本進行再創(chuàng)造。]
四、潛心品讀,享受美文
1.大家描繪的畫面實在是太美了,讓我們帶著對美的向往,融入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秋雨之中吧!
(播放輕松優(yōu)美的樂曲,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你們現(xiàn)在就是一個個可愛的小雨點,請伸出手來,與身邊的朋友握個手,再熱情地打個招呼,用心聽聽你的秋雨朋友對你說了些什么。
3.讓我們帶著這美美的感覺再美美地讀一讀你認為最美的句子。
[注意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在美讀時,孩子們自然融入其中,達到物我同一、文我合一,從而在語言文字的實踐中進行著精神世界的建構(gòu),使孩子們的認識、思想,在感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變得愈發(fā)深刻,情感變得靈動、豐盈而美好。]
五、作業(yè)超市,拓展延伸
1.把你認為最美的詞句摘錄在你的小本本上。
2.用彩筆畫出你認為最美的秋雨圖。
3.如果你就是秋雨,你準備把什么作為禮物送給大家呢?請以“秋天的雨有……”開頭,發(fā)揮想像寫一段話:
4.課外閱讀有關描寫雨(春雨、夏雨、秋雨)的文章。
上面的作業(yè),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做。
[尊重差異是教育的前提。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認知水平、學習方法和興趣的題目,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于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抓住一個“讀”字,始終以讀為本,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讀中積累。
一、創(chuàng)設情景、品讀感悟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秋天五彩繽紛的色彩”,語言文字生動優(yōu)美、朗朗上口。結(jié)合課文特點,我以調(diào)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采用了多種教學策略,使“以讀為本”這一理念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適時指導學生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形成秋天五彩繽紛的美景表象,以想帶讀。
2.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如:在美讀“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边@個句子時,我抓住表現(xiàn)動態(tài)的詞語“扇哪扇哪”,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其中的輕柔美與動感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
3.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文中的美麗景色,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復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本段的文眼“五彩繽紛”一詞的含義,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不知不覺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了共鳴,繼而用美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二、以演激趣,讀中品味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繁忙熱鬧的場面。”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在此,我采用了“表演讀”的方式來理解、品味本段的語言文字。怎樣讓學生置身于文本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我采取了以下策略:表演前,學生充分地朗讀,積極為自己的出色表演奠定基礎;表演中,學生興趣盎然地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口頭語言;表演后,帶著快樂的心情再次美讀,實現(xiàn)了情感的升華?!把荨笔菫榱俗x,一個“演”字,將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再現(xiàn)了動物、植物們準備過冬的快活、忙碌的場面。與此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了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超越了文本。
這篇關于《2013年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是
人 入1、( )們進( )商場購( ɡòu )物。左 右2、“熊 能”這兩個字,“熊”字在( ),“能”字在( )。鳥 馬3、( )兒天上飛,( )兒地上跑。九、連一連。(12分)春天, 樹葉飄落下來。夏天, 小草剛從泥(nǐ)土里鉆(zuān)出來。秋天, 小畫家在雪地里畫畫。冬天, 荷(hé)花開了。十、把《靜夜思》詩句補充完整。(10分)床前明( ) 光,疑(yí)是地 霜(shuānɡ)。舉( ) 望明( ) ,低( ) 思故鄉(xiāng)。十一、 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9分)1、晚上,小明( ) 睡覺,不用家長陪(péi)。2、太陽從( ) 邊出來,( ) 邊落下。3、雪孩子化了,先變成了地上的( ) ,后來又變成了天上的( ) 。十二、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16分
十三、閱讀,并完成練習。云的本領大云的本領真大,它會變出各種樣子???,天上的云朵,有的像一匹白馬,有的像一只可愛的小狗,有的像一朵美麗的小花,有的像個大蘑菇,有的像座大雪山,有的像只蹦跳的小花鹿……1 這段話共有( )句話。2 天上的云像什么,用“——”劃出有關的詞語。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101―01
作為小學語文的延伸和拓展,初中語文應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材料進行教學,從而創(chuàng)造特定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知識轉(zhuǎn)化的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更加投入地進行學習。此外也可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優(yōu)化其知識結(jié)構(gòu),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學會從多方面豐富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一、創(chuàng)設實物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借助一些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比較,通過實物展示的形式,將課文中抽象的描述更為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其加深對課文的主旨的思考與認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以課文《棗兒》為例,這是一個話劇小品,本文圍繞“棗兒”將老人與男孩間深切而真摯的親情描繪出來,主要想借此反映我國社會變遷的過程。“棗兒”在文中具有象征性意義,它是故鄉(xiāng)、親情、傳統(tǒng)生活與精神家@的代表。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的情感,理解句子的含義,教師可準備相關的實物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如:“甜是甜,不中看,誰要啊?!边@句話,教師可以將形狀各異且成熟度不同的棗子讓學生進行對比,即對比剛剛成熟的棗子和已經(jīng)曬干了的棗子,找出兩者的特點后,便能更好地理解這句話,其實是對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實際內(nèi)涵的一種批判。通過讓學生們比較兩種棗子的差別,引申出句子的含義,從而使學生更易理解文章主旨。
二、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各階段的語文教材均會涉及一些情節(jié)性較強的課文,教師不能單純地進行灌輸式教學,而是要讓學生融入到模擬的情境當中,嘗試體會文中角色的情感,以更深刻地理解文中人物情感與文章的主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小組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共同探討表演的內(nèi)容、動作與臺詞等,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中,共涉及了官員、百姓、皇帝、小孩等角色,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分角色進行扮演。在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將文中的對話運用到表演當中,也可創(chuàng)造性地添加一些內(nèi)容,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學生通過投入的演出,使課堂氣氛得到活躍,同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這個童話故事的主題,理解皇帝的昏庸和愚蠢,百姓的擔憂和恐懼,官員的自私和虛偽以及小孩的單純與誠實,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指引學生探索思考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是簡單地向?qū)W生提出各種問題,而是結(jié)合文章相應的情境,并在此氣氛的烘托下提出,因為環(huán)境的鋪墊能夠更好地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如在《秋天的懷念》一文中,教師可借助投影儀,播放一些秋天的動態(tài)畫面,如秋風蕭瑟、落葉歸根等秋天特有的景象,烘托出濃濃的秋意。在學生閱讀完全文的基礎上,向其提問:“為什么作者要以秋天的懷念為題呢?”“文章多次提及,它有什么象征意義呢?”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配以飽含秋意的音樂,讓學生更易沉浸到對問題的思考當中。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我們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研究各學段的教學目標,經(jīng)過努力,確定了合適的實驗方法,即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語文主題學習”叢書與各年級教材的恰當結(jié)合點――以課本教方法,同時圍繞主題進行拓展與實踐。這樣操作,能夠保證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學習寫作。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可行的,課堂越來越高效了。
識字一直是困擾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瓶頸,因此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提出“用好主題學習叢書,在閱讀中識字,以識字促閱讀”的要求。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
一、借助拼音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就開始學習漢語拼音,這些字母符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枯燥而抽象。因此,在教學拼音時,我們提出:把拼音教學提前與識字相結(jié)合,以拼音促識字,以識字鞏固拼音。每學完一課漢語拼音后,教師就領著學生朗讀叢書上的文章,讓學生圈出剛學過的拼音和生字,并看看借助音節(jié)還能認會哪些字,一一標明。這樣日積月累,學生不僅鞏固和具體化了漢語拼音的學習,而且慢慢地學會了借助拼音識字的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明白了漢語拼音的重要作用,學習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如在學習復韻母“■ ou iu”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閱讀叢書中《秋天多么美》一文,要求學生畫出帶有這幾個韻母的拼音。學生找到了“qiū táo dào tóu”等,隨即認讀“秋、桃、稻、頭”等生字,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情況再擴展幾個生字。這樣,學生自己標一標、拼一拼,為自主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拓寬識字渠道,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識字。教師們普遍感到課堂上的識字任務重,特別是學生對于二類字的識記費時、低效。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提出:結(jié)合叢書閱讀,拓寬識字渠道,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形聲字是漢字最重要的一種構(gòu)字方式。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識記形聲字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在閱讀時如何認識生字。如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叢書中的文章《春韻》和《母愛》時,要有目的地提出閱讀要求:找出帶有“艸、木、扌”的字,并說說這樣的字跟什么相關。閱讀后,學生找到了“芳、花、藍、藏”“欄、株、梳、柳、枝、桃”,還有“拂、撕、擺、搖、排、招、探”等。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找這些字的特點,交流識字方法,并且通過組詞、造句鞏固記憶。這樣學以致用,能夠達到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又以識字促進閱讀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學生人手一套“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便于指導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自己閱讀叢書,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與閱讀興趣。
每節(jié)語文課開始前,教師可以請一個學生提前一天將朗讀的文章題目寫在黑板上,便于其他學生閱讀,上課時請這個學生到臺上朗讀文章,讀后大家點評。有學生讀不通順的,教師就示范一遍。不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不同的。一年級學生學習拼音時,閱讀要求是:把新學到的拼音字母圈出來,把文章中認會的字畫出來。由于孩子們剛剛起步,不要貪多,一兩個字也可以,貴在堅持。等到一年級下學期,就可以增加識字量,能認會幾個就圈出幾個。到了二年級,除了圈出認會的生字,可以新增加一個要求:用橫線畫出需要記住的詞語。這樣,學生邊讀文、邊識字、邊積累詞語,為以后寫作打下基礎。每天一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有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我們每周設置一節(jié)識字匯報課,讓學生把一周來在課外閱讀中認識的字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匯報,組內(nèi)評出一周的“識字之星”,月底評出“識字冠軍”。每個月由各小組的“識字冠軍”在一起進行比賽,評出“識字大王”,由教師頒發(fā)獲獎證書。這些活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興趣。
三、與詞、句結(jié)合,為積累、運用打下基礎
閱讀的目的是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閱讀低年級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時,我們結(jié)合教材的特點,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如學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學生們接觸了教材中描寫秋天的幾個四字詞語,如“景色宜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秋高氣爽、山河壯美、五谷豐登、春華秋實”等,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閱讀叢書中相應的《秋天的童話》《給秋姑娘的信》《春姑娘的詩》等篇目,從中再積累一些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如“葉落知秋、春去秋來、春華秋實、天高云淡”等。接著,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試著寫話練習――“把你看到的秋天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其中至少要用一兩個積累的四字詞語”。這樣在閱讀中識字,再運用積累的詞語寫話,能讓學生全面把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綜合提高語文素養(yǎng)。
除了積累詞語,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積累優(yōu)美語句。如學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出四字詞語“銀光閃閃”。接著學習句子:“一束束燈光照著她,長長的城墻和美麗的角樓倒映在河面上,銀光閃閃,十分動人?!闭n文學完后,再拓展叢書中的《美麗的蝴蝶島》一文,學習詞語“五彩斑斕、金光閃閃、燦爛奪目”等,讓學生畫出句子:“其中‘金鳳蝶’翅膀上有一層金色粉狀物,與身上五彩斑斕的花紋相輝映,在陽光下,金光閃閃,燦爛奪目?!边@樣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在學習拼音和生字的同時聯(lián)系到詞語和句子,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還為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就是“死記硬背”,很多老師以為只要學生背會了就任務完成了,實際上,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切忌死記硬背,而是要千方百計地強化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如果能將知識性、趣味性、靈活性有機的結(jié)合,就能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比如計算機是魅力無窮的多媒體,集圖、文、音、像、畫于一體,集老師和學生的萬千寵愛于一身。成為當今優(yōu)化課堂,改進教學手段的首選“輔導員”和“好助手”。因此,我在課堂創(chuàng)設的問路情景就借助了計算機、網(wǎng)絡、投影等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大量色彩鮮明、生動有趣的畫面,向?qū)W生展示圖、文、聲、像和動態(tài)視頻相結(jié)合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靜景變?yōu)閯泳?,將書本語言變?yōu)榻浑H語言。在啟發(fā)學生總結(jié)歸納有關問路的說法時,用Flash動畫直觀的展示問路情景,及自制的PPT畫面展示下列句子:
(1)Excuse me,where's the nearest...,please?
(2)Is there a...near here?
(3)Which is the way to...,please?
(4)How can I get to...,please
(5)Do you know the way to...,please?
(6)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please
(7)Can you find the way to...
(8)I want to go to...
(9)I’m looking for...Where is it,do you know?
(10)I can't find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please?等及答語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right.,It’s about...meters along on the right/left,Walk on and turn left/right。再進行一系列操練,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活動。當生活中這些熟悉的畫面再現(xiàn)在學生們面前時,學生們自然會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他們會揣摸不同身份人物的心理,模擬出各種不同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這種知識性,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訓練,可以使新舊知識融匯貫通,使分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讓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二、與語文課的整合
同樣作為語言學科,語文和英語有著很多共同點,英語的教學中經(jīng)常會涉及類似語文知識的運用。例如在英語教學中就經(jīng)常涉及到做主、謂、賓、定、狀、補等等的句子成分,這些句子成分和漢語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漢語中沒有表語,使學生明白什么是表語很不容易,而語文好的同學則很容易理解。讀課文也會更有感情,更符合語境。一般的學生朗讀英語課文時往往讀的干巴巴的,我就經(jīng)常請那些語文學的好、擅長朗讀的學生為大家朗讀英語課文,以提高全班學生的英語朗讀水平。此外把英語對話、故事改編成小短劇,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也是結(jié)合語文促進英語教學的好辦法。請看下面這些英語諺語,把它們翻譯成恰當?shù)闹形?,不但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也能檢驗學生的語文程度。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East,west,home is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三、與數(shù)理化課的整合
中學各門功課之間都存在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果能充分利用,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在學習名詞所有格時,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迷惑,例如選擇題:
( )father is a scientist.
A.Jim’s and Bob
B.Jim’s and Bob’s
C.Jim and Bob’s
D.Jim and Bob
這四個答案,學生最不能理解的是C,如果在這個答案中加入一個數(shù)學符號小括號,學生馬上豁然開朗,即(Jim and Bob)’s,也就是說Jim和Bob是兄弟,他們共有一個爸爸,這樣A和C形式上不對,C指Jim的爸爸和Tom的爸爸,因此正確答案就是C。
四、與地理課的整合?
請看下面這道題:When it is spring in China,it is autumn in.
A.England
B.America
C.Australia
D.Japan
這道題是關于南北半球一年四季變換這一地理方面的知識。當北半球是春天的時候,南半球是秋天;當北半球夏天的時候南半球冬天;由于中國此時為春天,另一國家是秋天,所以這個國家一定是在南半球,從選項看四個國家中,只有澳大利亞在南半球。所以該題的答案為C。再比如,對于英國為什么又叫英格蘭,學生往往感到很抽象,不能理解。這時最好的辦法是畫出一幅英國地圖。因為在歷史上,英國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英格蘭是當時全英國最發(fā)達的地區(qū),所以英國又被稱為英格蘭。結(jié)合這段話,再附上英國地圖,學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五、與歷史課的結(jié)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7-0151-02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學習中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在獲得學習語文能力的同時,發(fā)展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便成為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面對并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此,我結(jié)合平時有關教學課例,談談自己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探索和體會。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探究學習熱情
心理學研究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一學習活動感興趣時,他們就會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專注認真地投入學習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興趣培養(yǎng)尤為重要,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發(fā)展探究能力的起點。教學時,教師要認真研究《語文新課程標準》精神,深入研究教材,仔細捕捉教材本身的內(nèi)在樂趣的相關內(nèi)容,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有機創(chuàng)設充滿情趣的語文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學習的欲望,積極參與到對課的學習活動中。
如教學《秋天的雨》,課前我布置學生預習:“讀一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并找出自己喜歡的一段,進行仔細閱讀?!鄙险n時,我讓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同學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其間,有位同學說:“我覺得那樣清涼又溫柔的雨把秋天帶給我們……”這是文中一個重要片段,語言優(yōu)美,內(nèi)容充滿情趣。于是,教學時,我就圍繞這句話讓學生組成四人小組,進行合作討論:“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作者是怎樣來描寫秋天寫的?”通過討論,《秋天的雨》的特色便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秋天的雨藏著很好聞的氣味”……
從學生們興趣勃勃的討論中,我知道他們探究學習興趣的閘門打開了。于是就進一步引導小組合作探究:“你們覺得秋天的雨神奇嗎?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這么一來,學生又帶著一顆好奇之心去進一步學習課文,從而明白了秋天的雨“神奇”之處。
在整堂課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非常濃,探究學習熱情高漲,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不僅學會了課文中的知識點,也培養(yǎng)了語文學習能力。
二、引導質(zhì)疑,培養(yǎng)探究學習意識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爆F(xiàn)代教學論也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學生探索知識奧秘的“導游”,要鼓勵學生勤于質(zhì)疑,樂于質(zhì)疑,敢于質(zhì)疑,善于質(zhì)疑,這才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探究精神的真正體現(xiàn)。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文時,針對學生年紀小,知識面狹窄,問的問題往往來比較膚淺,缺乏探究性的實際,教學時,我注意把握機會,引導學生質(zhì)疑。有學生抓住文中句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提出了質(zhì)疑:“草地也會變化嗎?我們?nèi)绾卫斫膺@句話?”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于是鼓勵學生組成小組,繼續(xù)品讀課文,進行探究。經(jīng)過小組合作學習,他們認識到:這個句子表明“我”在無意中偶然發(fā)現(xiàn)草地也會變化,對過去的“我”一直認為草地是金色的錯誤認識給予否定,這些是“我”第二次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草地顏色也會變化的原因,是第一次的繼續(xù),是帶有探究性的發(fā)現(xiàn)。
緊接著,有學生提出:“草地應該是綠色的,為什么作者說是金色的?”我不急于教學給學生答案,而是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釋疑。學生終于弄明白了:“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痹瓉恚压⒌幕ň拖裎覀兊氖终?,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也變成綠色的。從中,學生學到認識了“草地”與“蒲公英”之間的關系,體會到了有趣的大自然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樂趣,這樣,“質(zhì)疑”也“釋疑”了。
實踐證明,學生多質(zhì)疑是學生認真學習的體現(xiàn),即使質(zhì)疑的問題是錯誤的,教師不能笑話,更不能歧視,而是要引導和鼓勵。否則,會打擊學生質(zhì)疑、釋疑的熱情。
三、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探究學習能力
啟發(fā)想象,培養(yǎng)探究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邊的,它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科學只因為有了想象力,才會有那么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弊鳛樾W生,大腦單純,好奇心較強,思維活躍,富于想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發(fā)展想象力的積極因素,創(chuàng)設讓學生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元思維拓展,從而培養(yǎng)探究學習能力。
如《矛和盾的集合》一文,介紹了發(fā)明家在一次比賽中,面對雨點般向“他”刺來的矛而難以擋架,于是發(fā)明了坦克的底部,再用矛的進攻制成坦克的槍口和炮口,使坦克第一次在戰(zhàn)場上大顯神威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