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文學與藝術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與藝術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學與藝術研究

第1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英語文學;語言藝術

引言:

自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英語文學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爆發(fā)態(tài)勢,引領者人們的思想浪潮的轉變,也想我們展現(xiàn)出了歐洲人民思想改革的曲折路徑,涌現(xiàn)了一大批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創(chuàng)造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經典文學作品,其中蘊含的思想至今仍能夠給人們帶來啟迪和反思,其中蘊含的情感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屬于世界的思想、藝術財富。這些英語文學作品能夠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彩、感人、魅力十足的語言藝術。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本質上就是對語言的表達方式的加工和體現(xiàn),這種對語言的加工的方式方法,即是文學作品中語言藝術的表現(xiàn)。

1.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研究內涵

我們日常的英語學習過程,通常是學習英語的單詞、語法、發(fā)音和日常使用,以求掌握英語的日常運用,這些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并不涉及到英語文學和其中的語言藝術的研究。但如果要對英語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學習研究,就必須深入了解英語文學中蘊含的思想和內容,從字里行間體會英語文學中的語言藝術,研究其中的表達特征和獨特意象。文學是語言藝術的集中表達,文學的發(fā)展史可以充分的表現(xiàn)語言的發(fā)展路徑,是語言的高級發(fā)展階段。文學的語言表達不僅僅能夠給人帶來情感上的感染和思想上的啟發(fā),其中也蘊含了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變革歷程,以及作者所經歷的人生和思考路徑,對文學的語言藝術的研究,可以讓我們通過作者的文學作品深入的了解歷史文化的變革,感受其中的深邃思想和情感,對文學作品和所屬語言的研究、學習工作十分重要。

2.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的研究難點

對于英語文學來說,其語言藝術的研究工作十分繁復龐雜,難點眾多。首先從外部原因來說,英語的使用范圍非常大,使用英語作為主要使用語言的國家非常多,這導致了英語文學的繁復性。文學的發(fā)展和表現(xiàn)必然與作者所處的國家、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有著非常深刻復雜的聯(lián)系,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即使作者都使用英語來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也會讓其中的語言藝術被當?shù)氐奈幕?、風俗和歷史所感染,導致英語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多種多樣,各具特點。如果不能深入的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和地域背景,就無法對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做出準確、真實的探究和賞析,這是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研究的難點之一,區(qū)別于相當多的語種文學。從另一方面來說,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內部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各個語言藝術的種類既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特征,互相之間又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難以進行主觀分類,做到系統(tǒng)的分析研究。造成這一點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作者的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的不同所導致的,語言的進化、分歧和傳承、作者的相互學習和自我感悟讓文學作品的語言藝術既具有獨特性又具有關聯(lián)性,枝葉繁雜,難以進行綜合性的語言藝術研究??偠灾?,這些研究難點導致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研究難以使用傳統(tǒng)的藝術流派分類來進行研究,因此我們需要從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的特征方面入手,進行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研究工作。

3.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特征

文學作品的文字語言和平常使用的語言區(qū)別很大,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這種藝術特點彰顯了文學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讓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強烈的情緒抒發(fā)變得既有力量,又有感染力,既生動形象,又含蓄婉約,既給人以啟發(fā)和感動,又不會顯得做作不堪,這就是文學作品中的語言藝術的魅力和特點。我們從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的特征出發(fā),從四個方向對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進行探究和分析,即語言藝術的意象性、生動性、情感性和含蓄性,賞析英語文學的語言藝術的特點和魅力。

3.1意象性

文學語言的意象性是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征,在文學作品中,作者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加工表述,構建出一個虛幻的世界,通過各具特色的人物設定和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發(fā)展來表現(xiàn)故事背景,描述環(huán)境景色,渲染情感紛擾,塑造人物品質,宣揚思想品德,以此來表現(xiàn)作者對世界的思考感悟和情緒表達,讓讀者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境界和情緒,引發(fā)讀者的情感共鳴或者深入思考。作者通過對現(xiàn)實世界的夸張和深入描寫,進行真實或者虛幻的故事表現(xiàn)或者人物塑造,反應作者本人對事件的思考和情緒表達,同時體現(xiàn)了整個時代的歷史背景和愿景訴求,這種意象性表達方式極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由此催生了意象派的誕生。在19世紀初,意象主義運動由部分英美詩人發(fā)起,其主旨思想反對詩人通過詩文發(fā)表議論和進行感嘆,要求詩人以將思想感悟通過凝練、含蓄、準確、鮮明的意象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以此形成詩句,埃茲拉龐德即是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作“InaStationoftheMetro”(地鐵車站),僅有兩行詩句,“Theapparitionofthesefacesinthecrowd;Petalsonawet,blackbough.”(人群中的臉龐幽靈般隱現(xiàn);濕漉漉,黑色樹枝的花瓣),辭藻平實,作者在地鐵站內看到了人們熙攘紛雜、明暗交錯的臉龐,聯(lián)想到了黑色樹枝和花瓣,生動形象的展示了紛擾復雜的現(xiàn)實及麻木冷漠的靈魂,又展示著一種冷靜但堅決的美,讓人十分感嘆。這首詩意象簡單,簡短有力,又富有音樂般的韻律美,給人帶來了強烈的情感震撼和思想共鳴,是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的意象性的代表之作。英國詩人雪萊的“OdetotheWestwind”(西風頌)也是英語文學語言藝術的意象性的代表作,其中的一句詩“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廣為流傳,為讀者帶來了堅持的希望,以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鼓舞了與舊社會作斗爭的人們。詩中,作者通過對西風吹過時的萬物俯首景象的描述,表達了對西風的自由、強大的向往,希望革命能夠如西風一樣摧毀腐朽的社會,帶來春天的希望。其中西風就是作品的主要意象,極具代表性和感染力。

3.2生動性

文學作品的語言生動性就是通過文字描述讓作品中的人物、背景、情節(jié)更加靈活生動、貼近現(xiàn)實,讓讀者認為作品中的內容是真實可信的,讓作品的感染力更上一層樓。其中,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就以人物形象塑造生動而著名,例如它的代表作《霧都孤兒》,其中孤兒奧利佛的凄涼悲苦、小偷費金的唯利是圖、梅里夫人的善良都刻畫的淋漓盡致,孤兒奧利佛的語言充滿童真,流氓的黑話、好人的敬語,都體現(xiàn)了狄更斯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刻畫,讓人物充滿了生活化的氣息,細節(jié)描寫非常到位。另一方面,每個人物的衣服、打扮、面貌形象和出場場合都經過了作者的精心設計,完美的符合了人們印象中的人物形象,讓作品顯得更加真實,張性十足,充滿了活力,讓讀者能夠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清晰地感受到當時的倫敦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風貌,體會出作者對時代的批判性看法和深邃思想,并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這種語言藝術的生動性對文學作品的表達功不可沒。除了人物刻畫的生動性,文學作品中背景的生動刻畫也是體現(xiàn)語言文學生動性的主要方向之一,美國作家??思{就是代表作家之一。??思{在寫作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名為Yoknapatawpha的虛幻城市,他在一系列的作品(如《喧囂與騷動》、《獻給艾米麗小姐的玫瑰》等)中使用了這個城市的設定,??思{描繪了這座城市的地理、風貌、風俗習慣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瑣事,非常細膩生動,猶如真的有這樣一座城市一般。這無疑大大的提升了作品的真實性和感染力,仿佛書中的人物正生活在這樣一座城市中,正在經歷書中發(fā)生的事情,讓人沉浸其中。這種背景刻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馬克吐溫所倡導的“地方色彩主義”和“本土主義”相類似,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歷險記》的背景和人物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風格明顯。地方色彩主義就是語言藝術的生動性的明顯體現(xiàn)之一,其目的是通過詳盡的語言文字描寫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動、真實的地域背景,猶如讓作品中的故事在真實中展開,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讓作品更加生動形象、深入人心,是展示語言藝術生動性的代表流派之一。

3.3情感性

文學作品的情感性是文學的基礎,是語言藝術研究的重要內容。每一個文學作品都凝聚著作者的情感,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達。作者的作品中的文字表達方式,體現(xiàn)著作者想要表達的訴求和強烈的情感宣泄。例如荒誕派的作品,在傷感主義先驅托馬斯格雷的《鄉(xiāng)村教堂內的挽歌》中,文字蒼白無力,只有空洞的懷古傷今,很難理解作者的意圖,但作者就是使用這種空洞的蒼白文字表現(xiàn)出了他想表現(xiàn)得虛無和空洞,文字和思想高度統(tǒng)一,深刻而富有內涵。還有《小鎮(zhèn)畸人》,美國作家安德森的代表小說之一,作者使用精神病人的視角來描述整個小鎮(zhèn)的生活狀況,文字凌亂不堪,前后跳躍,沒有大小寫的區(qū)分,連標點符號都時有時無,以一種十分強烈的既視感完成了作者想要表現(xiàn)的小鎮(zhèn)的無助和混亂,通過這種辛辣的諷刺手法,表現(xiàn)出了小鎮(zhèn)居民對于愛的渴望與追求,讓人印象十分深刻,這種強烈的情感刺激促使著讀者對作品的深入思考。當然,詩歌是所有文學作品中對情感性的表達最為深邃和激烈的文學形式,詩歌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方面獨具優(yōu)勢,從古至今,詩人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作品來表達自己的各種的強烈情感,有失落,有困苦,有愛情,有悲傷,有熱愛,有質疑,有無奈,有渴望,所有的情感的無法訴說都包含其中。彌爾頓的《失樂園》,寫出了詩人對于上帝的種種質疑,便顯出了詩人對理性的向往和對進步的渴求;沃茲華斯的《獨自云端漫步》展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崇敬之情,歡快的氣氛溢于言表;佛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念,不為任何選擇而動搖;濟慈的《夜鶯頌》通過對夜鶯的歌聲的描繪歌頌了自然地美好,反襯了世俗社會的丑惡。這些作品都表現(xiàn)出了作者的強烈情感,通過對文字的加工,將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進作品的字里行間,賦予其藝術性和情緒感染力,這是語言藝術的情感性的有力體現(xiàn)。

3.4含蓄性

語言藝術的含蓄性,就是人為的留白,將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隱藏在文字中,為讀者留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自己去深入探尋作品中的隱含的秘密。用有限的文字表現(xiàn)無限的內涵,是語言文學含蓄性的極致表現(xiàn)。作者通過少量的文字描述,將讀者帶入其所構建的無限世界中去,帶領讀者探索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讓讀者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自我認知的探索表達,體現(xiàn)了作品的深邃性和含蓄性。但這種含蓄性并不是故弄玄虛,弄出一些極為自我、解釋不清的所謂“藝術”,讀者和作者的思想深度并不是天差地別的,讀者是可以賞析文學作品、并能夠明白作者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宣泄的,太過于直白的語言文字缺乏文學上的美感,并不會受到讀者的歡迎,也不利于作品的流傳和深入探索,因此,保持作品的含蓄性,以擬人、神話、比喻等方式進行作品表現(xiàn),是增加作品深度、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探索意向的有效方法,但丁的《神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但丁描述了一個夢,夢中他游歷了地獄、煉獄和天堂,見識到了世間的種種不公。他通過這種隱喻和象征性的表現(xiàn)手法,將其對國家和宗教的不滿和諷刺激烈而含蓄的表達出來,既強化了作品的藝術性,也增加了作品的內涵,帶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是表現(xiàn)語言藝術的含蓄性的代表之作。當然,《神曲》的原作是以意大利的地方方言寫成的,并不是英語文學,但其極具代表性且一脈相承,流傳版本也是以英語版本為最廣,其文學性、藝術性極高,所以以之為例。

結束語

第2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文教師 教學語言藝術

教學語言是教師表達思想、傳遞知識最基本的工具,體現(xiàn)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學語言作為教學基本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人文性、工具性、基礎性、實踐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等四大基本理念;從教學語言的功能看,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對學生的語言學習有著重大的影響,掌握美的教學語言是語文教師的立身之本,也是出色完成教書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證。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語言藝術,不斷加強自身語言修養(yǎng),加強對小學生語文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落到語文教學的實處。

所謂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將授課內容轉化成準確精煉、生動形象、機智幽默,豐富多彩的語言藝術內容,并輔以修辭法的綜合運用,通過扣人心弦、細膩入微的語言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接受新知識,提高語文水平,同時,受到美的熏陶。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語言不僅是輸送和傳達知識信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溝通的最重要渠道。就課堂教學而言,不論采用任何手段借助任何教學工具,都無法替代語言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運用精湛的教學語言,去打開學生心靈之窗,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是一個值得認真關注與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總結和研究。

一、聲情并茂――豐富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性

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活動就是人的生命運動,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實際上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作為學生語文學習引領人的老師,只有充滿激情,富有詩意,才能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驗語文學習的愉悅,給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安插快樂的翅膀,也只有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才會永遠受到學生的青睞。

所以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充滿激情,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以飽滿的情感披文入情,以聲傳情,以教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通過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激發(fā)起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從而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觀潮》,教師可用飽含深情的語調說:“風起云涌,潮漲潮落,奇花異木……大自然就像一位魔術師,它的杰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撼。讓我們去領略一下大自然的壯美風光吧!”語文教師首先應善于選擇和運用那些感彩鮮明的詞語和句子來增強語言的表情效果。其次還要能使尋常的詞句浸透感情的色彩。教師要處處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厚愛,多用褒揚性、禮貌性、肯定性、商討性的語句,少用貶抑性、否定性、命令性語句,尤其是力避有斥責性、侮辱性、諷刺性的貶抑語句,促使學生在輕松歡愉的氛圍中孜孜以求。

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運用,還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文章內容傾注不同的感情基調。要把握好這樣一條原則:據(jù)文定情,因文傳情。正如斯霞老師所說:“講到主要的地方,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的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就變低。”語文教師要依據(jù)學科和課文特點,注意揣摩言語技巧,語調中要洋溢著與學生一道探尋知識的感情。唯其如此,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味盎然,精神專注,情緒飽滿,“陶陶然樂在其中”。

二、有的放矢――增強語文教學語言的針對性

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個性,要能適應和反映教材的個性、學生的個性和教師運用語言的個性。

不同年級的語文教材,大綱對其語言能力訓練的要求和目的不同;不同體裁的文章,也有它不同的語言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那么具有鮮明語言個性的教材,就要求運用個性鮮明的語言進行教學。教學語言還要因學生的不同性格而異。對于愛表現(xiàn)自己、易驕傲自滿的學生,即使回答的問題有可取之處,給予肯定的話語也要掌握分寸。如教《從現(xiàn)在開始》最后一段,講解為什么獅子大王選猴子做新首領,一名浮躁學生很快舉手回答:“因為猴子聰明?!睂@一些學生的處理是:“積極回答問題是好的。如果你能結合課文內容全面理解,深入思考,問題將會回答得更好?!奔偃邕@回答是出于一個膽小的內向、不善表達的學生口中,給予的應是肯定和鼓勵:“你進步很大。繼續(xù)努力,老師相信你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再次,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現(xiàn)象具有隨機性和靈活性。

語言理解依賴語言記憶而得以實現(xiàn),而語言記憶又是語言理解的產物。由此可見,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準確,沒有針對性,就會導致概念模糊,觀點模棱兩可。這樣的教學,學生難于理解,也就更談不上記憶了。要做到教學語言準確而有針對性,必須堅持兩個了解:一要了解學生,如果對學生的情況若明若暗,就會造成教學的盲目性,或失之艱深,學生如墜云霧;或失之膚淺,學生食之無味;或失之簡括,學生囫圇吞棗;或失之繁瑣,學生昏昏欲睡。所以,只有了解了學生,運用有針對性的語言,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講授的內容上,有效地保證課堂效率。二要了解教材的銜接情況,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只有運用準確而有針對性的教學語言將其突破,才能讓學生學習得更透徹、更扎實。

三、詼諧有趣――錘煉語文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課堂教學語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生動、形象,富有理趣、情趣,喚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語言進行教學。具有趣味性的課堂教學語言,一方面要能反映新穎的思想,閃爍哲理的光芒,提出深邃的問題,并一語道破本質,給予學生豐富的理趣;另一方面,則要能以生動形象的描繪、新穎貼切的比喻、奇特獨到的構思、細膩柔婉的抒情,巧妙地撥動學生的心弦,給予學生以濃摯的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生動的表達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與此同時,多用大眾化的諺語、歇后語,比喻性詞語,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的直觀功能,在描述事物時具體逼真,力求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喚起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學生的豐富聯(lián)想,幫助學生順利地建構新的知識結構,變苦學為樂學。

四、啟迪智慧――探求語文教學語言的拓展性

教師積極的教學語言充滿啟迪,能激發(fā)興趣、開拓想象;又是最有效地調動學生、最恰當?shù)匕l(fā)揮自己,從而體現(xiàn)出教師的特色語言。教學過程中積極的教學語言要具有深刻靈活的啟發(fā)性,以引發(fā)學生不斷地思考;并通過思考使之折服或欽佩時,才真正具有無可比擬的威信,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一種高昂的、激動的、急切的情緒來學習,因而對面前展示的知識感到興趣和震驚,意識并感覺到智慧的力量,體驗并領悟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開拓思路、點石成金的引言,余味無窮、繞梁不絕的結語引發(fā)學生有所追尋,有所領悟,有所思,有所得,最終達到“啟”而“發(fā)”的最佳教學狀態(tài)。

五、繪聲繪色――講究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的融合性

如果說教師的有聲語言表達主要是訴諸學生聽覺的話,那么無聲語言的表達則是更多地訴諸學生的視覺,因而更具有形象、生動、鮮明的特征。教師高尚的情操、正直的品質、和藹的態(tài)度、善良的心地及教學的機智,會通過他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筆者曾聽過一個教師教《荷花》,教師在指導朗讀、背誦“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荷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時,巧妙地運用了體態(tài)語。只見教師的手勢像荷花那樣:時而開、時而合;時而緩、時而急……再加上教師適當?shù)狞c撥、和諧的配樂,荷花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了,學生的激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在瑯瑯的讀書聲中,課文的優(yōu)美意境和傳神描繪得到充分酣暢的體現(xiàn),給所有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像《荷花》這些優(yōu)美的文章,教師都可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輕柔瀟灑的抒情語調的基礎上,用和諧愉悅的表情,加上歡快的動作來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從無聲的語言中體會到栩栩如生的意境,領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熱烈情感。

總之,教師必須下苦功夫錘煉,追求教學語言藝術的爐火純青;必須仔細揣摩,反復推敲,追求教學藝術日臻完美。貫徹新課標,主張新理念,倡導美的教學語言,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我們的教學必將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崔建明.《育才妙語百寶箱》.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民.王淑娟.《試說教師的積極性教學語言》.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第19卷第4期2002年12月

第3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藝術;人文素養(yǎng);大學英語;融合

高等教育藝術學院是我國藝術教育的主要承擔者,負有培養(yǎng)我國藝術類人才的重要責任,關系到我國文藝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也是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礎。對于藝術類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只依賴于有限的人文教育課程,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貫穿于每一門課程中。大學藝術類英語教學是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應在教學中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使學生不僅具有廣博的英語知識,也利于學生高尚的人格、高雅的志趣、和諧健康的心態(tài)的培養(yǎng)。這也是當代大學英語教師應當擔負的主要責任。

一藝術類英語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學科多樣化,大學生的數(shù)量在急劇上升,參加藝術類考試的學生隊伍也在持續(xù)壯大。目前我們的藝術考試和藝術教育,過分追求專業(yè)技巧從而造就出了很多發(fā)展不全面的“短腿”人才。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從小一直把主要精力和絕大部分時間放在專業(yè)的學習上,相對輕視文化課程的學習,而英語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堅持、不斷記憶、不斷積累的過程,如果不能持之以恒、時間上沒有合理分配、沒有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有可能被落下,最終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在主觀上,藝術類學生們也有強烈的學好英語的愿望,但是具體到行動上卻表現(xiàn)為學習效果不佳。由于在高考以前的教學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英語教學的中心主要是以提高成績?yōu)橹鳎處煘榭级?,學生為考而學,忽視藝術類學生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他們在英語方面的詞匯量較少、英語的聽、說、閱讀和寫作的能力較弱,不認真研習英語語法,掌握不夠準確,模糊不清,應用不靈活。而且藝術類學生用在英語上的學習時間更是少而又少,使他們的英語學習水平遠不及大學英語要求的水平。進入大學后,由于大部分藝術類學生以前的英語基礎較差,更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完全為了應付考試,自我培養(yǎng)意識淡薄,對英語產生了厭煩的情緒,甚至一些學生不能保證按時上英語課。沒有端正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沒有持之以恒的學習英語的決心和信心,可以說,從心理上就忽視了英語學習。藝術類學生的這種學習態(tài)度使得藝術類學生的個性明顯,專業(yè)悟性相對較強,但在思想上和行為上比較自由、散漫,不愿受制度約束,因此大多數(shù)都不喜愛文化課的學習,更談不上對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單純的老師講、學生聽的過程,過于機械化,模式化。教師往往注重自我講授,造成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感到英語枯燥乏味。英語教師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教育教學不夠多樣化、層次化。沒有關注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針對他們基礎差,沒有學習興趣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在藝術類院校的英語課堂中,缺乏英語教學的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與老師的課堂交流不夠,學生存在的疑問不能及時的解決,學到的知識也是一知半解。

二藝術類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養(yǎng)與專業(yè)精神是相統(tǒng)一的。高等學校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應大大加強人文素養(yǎng)教育。藝術類的大學生在學好專業(yè)的同時更要提高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身的人文精神,這將有助于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實際上,人文精神與藝術是息息相通的?,F(xiàn)今,英語已經成為跨文化交流和溝通的一種通用語言和工具。要用好這門語言,就要對英語文化、文學以及風俗習慣有基本的了解,還要理解中西方文化在思維方式、心理狀態(tài)等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差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他國優(yōu)秀的思想和文化為我所用。這就使我國藝術類教育必須以培育出國際化的藝術類人才為目標,掌握藝術類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英語交流能力。他們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藝術文化成果知識有相當?shù)睦斫夂腕w會,能夠更好地進行各國優(yōu)秀藝術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促進我國文化和經濟的多層次全面發(fā)展。因此,藝術類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要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成為富有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藝術類人才。使大學英語教育真正成為藝術類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英語教學過程不僅使學生獲得英語語言的知識和技能,感悟英語語言和深厚的異域文化內涵,并在這種陌生的語言中尋覓到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英語和文化的興趣,同時這也更有益于英語教師的英語教學和專業(yè)教師深入地進行藝術教育。通過這些學習不僅使學生能夠學到知識,更能增長見識,潛移默化地陶冶性情,拓寬視野,開拓思維,啟迪心智,較好地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升華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藝術類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滲透的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將藝術知識導入到英語教學中

英語是一門語言的科學與藝術,理性而又感性。將語言與文化藝術相聯(lián)系,成為英語教學的輔助知識。英語教學本身就是語言藝術和人文藝術教育過程。出色的英語教師力圖使教學過程藝術化,努力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使教學過程富有生機和魅力。即給學生帶來語言藝術美的享受,也使得英語教學質量得以提高。英語教師應分析藝術教學模式,抓住藝術生的心理特點與專長,研究英語教學與藝術專業(yè)學習之間的規(guī)律性和關聯(lián)性。通過藝術知識導入到英語教學即培養(yǎng)了學生文化意識,使文化的規(guī)范的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同步進行,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提升自身情感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藝術類英語除英語語言本身具有的特點,更有藝術科學潛在的人文特色。因此,藝術類英語教師要針對教育教學對象適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理論學習,從而在實踐中得以合理應用。注重提高自己的有關藝術專業(yè)的知識和修養(yǎng),其他跨文化領域的文化背景和藝術知識,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和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輕松,平等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教師才能把藝術類英語教學變成一種英語語言和藝術知識學習相融合的過程,使課堂英語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yè)最有效地結合起來,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較高跨文化知識和素質的藝術類人才。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藝術類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運用靈活新穎的教學策略,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藝術類學生雖然具有文化課分數(shù)低和英語基礎薄弱的特點,但他們具有思維活躍,敢于創(chuàng)新的性格特點,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基礎。教師在對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縮短師生間心理距離,信任、關心和尊重學生。對學生發(fā)表的不同見解,教師應采取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并采用不同的形式積極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實現(xiàn)學習上的創(chuàng)新,以達到促進英語教學的目的。

3加強藝術類英語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學過程實施的主要引導者,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認為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采用教材簡單,忽視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貫穿于英語教學的人文素質的塑造,就會使藝術類英語教學處于比較低等的水平上,所以要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大學藝術類英語教師隊伍,形成教學梯隊,加強這支隊伍的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較高的專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尤其藝術類英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保證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及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根本。出色的藝術類英語教師是通過長時間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摸索積累而成的,教師要具備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當面對個性突出,崇尚自我的藝術專業(yè)學生,要學會迎接挑戰(zhàn)和自我減壓,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待教學和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找到最適合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從而提高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質量,也更利于藝術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人才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跨文化高素質的藝術類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針對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和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因材施教,努力提高藝術類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的興趣,造就具有良好文化藝術素養(yǎng)和優(yōu)秀品格的藝術人才,這是當前藝術類英語教師的重要任務。因此,大學藝術類英語教師應從自身出發(fā),提升自身素質,有效的改善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出符合當今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龍春芳.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人文滲透教育嘗試[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4):127-128.

[2]蔣雪非.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4).

[3]蒲云玲.大學英語教學人文素養(yǎng)迷失問題探討[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6(7).

[4]朱海英.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6):57-61

[5]賈紅安.淺談藝術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新思路[J].學術論壇,2011(6):217.

[6]代蘭平,黃萍,等.高校英語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缺失及養(yǎng)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24):176-177.

[7]王婷.論人文素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大學英語,2011,8(1).

第4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重要性 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語言作為知識傳遞的載體,在人們的情感交流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語言又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用到的工具,教學語言的運用好壞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前蘇聯(lián)的某位教育家也曾經說過:教學語言才是最重要的教學工具。教師采用準確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表達,可以起到寄厚于輕、寄深于淺、寄直于曲的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教育部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改革后,小學語文新教材的內容非常豐富,體裁也多式多樣,并且教材還收集了許多國內外作家的著名文章以及名句名言等,包含著多種多樣的情感在其中,一方面可以塑造出千差萬別、形形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還描繪出了瑰麗多姿的人文景觀及自然景觀,將每個時代的人情冷暖與社會百態(tài)都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豐富及多樣化,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僅要對課本中的每個字句的真實含義進行準確把握及理解,而且在傳授的過程中要適當融入和課本內容所匹配的美感及情感,從而增強教學語言的吸引力及感染力,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國外的一位教育家曾經指出:“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決定的?!币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如果可以將教材中的內容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神奇,科學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特點,就可以讓學生的課堂思維發(fā)散開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表現(xiàn)出語言藝術的非凡魅力。

例如:在進行《十里長街送總理》課文教育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觀看民眾為總理送行的錄像,伴隨著音樂的播放,朗誦以下一段話:一直把人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中,他經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他到了幼兒園,抱著孩子們親了又親;在十里長街上,總理握住清潔工說,對他說:“你辛苦了,國家需要你!”教師講得如泣如訴,學生一定會被這個場景所動容,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2.1 生動形象的啟發(fā)性語言藝術魅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征進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思維模式多數(shù)以形象思維為主,想象力非常豐富,但是在上課時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并且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力、理解力均不夠成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僅僅將現(xiàn)實中的事物羅列出來,不配合富有想象力的語言,這樣單純直觀的形象更多時候只會讓學生這些事物無聊、單調。例如:教師在進行疑難詞“躁”與“噪”講解時,如果對兩個字的意義及用法直接講解,很容易使學生混淆。如果教師換一種方式,在講解時告訴同學們這兩個字都讀,“噪”字左邊只有一個口,就好像很多學生在說話,使教師一點都不安靜,“躁”字左邊形似一個“足”,就好像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沒有辦成事情,趕緊跑到其它地方辦事,心情非常著急,這就是急躁的意思。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就可以讓學生深受到啟發(fā),從而對課堂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2 風趣幽默的啟迪性語言藝術魅力

前蘇聯(lián)名師斯維特洛夫曾經指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便是幽默”。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將幽默的語言藝術發(fā)揮出來,讓學生在幽默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更多的課堂知識,更好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課堂上,教師采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來對教材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講解,會比進行單調、枯燥、毫無特色的說教效果好的多。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進行批改時,如果也采取比較幽(下轉第155頁)(上接第152頁)默的語言進行批注,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業(yè)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從而努力去改正。例如,教師對作文中喜歡用“了”字的學生可以進行這樣的批注:不該用“了”的時候,你凈用“了”; 該用“了”的時候,你不用“了”。最后再說明“了”字用得有些多,希望你以后運用“了”要準確恰當。學生在看了這樣的批注后一定會開心地接受并且努力改正。這樣的評語肯定要比直接說明“了”字用得過多,使全文顯得非常嗦的評語效果好的多。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幽默詼諧語言的良好運用。

2.3 機智靈活的敏捷性語言藝術魅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對課堂秩序維持或者解決學生之間的矛盾時,也要將語言藝術運用好,單純的訓斥批評是不行的,有的時候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教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教室后方的兩個學生打鬧起來,一個學生正舉起凳子準備砸向另一位學生,其他學生也順勢向后看。教師在進行處理時一定把握好尺度,充分利用語言藝術的重要作用,在課堂上要將同學們的情緒穩(wěn)住。教師可以這樣說:“大家以后可以向某某同學學習,我寫板書寫得有些累,某某同學拿著凳子準備讓我休息休息,老師非常感謝你,請你坐下?!边@些話說完后,學生一定會感覺到不好意思,然后靜靜地坐下去。這樣,課上的風波就會暫時停止,班級的情況也不會出現(xiàn)混亂的狀況。在下課后,教師再將兩位學生叫到辦公室,問清楚原因后,對他們進行批評與教育。這種處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另一方面其他同學也會引以為戒,不再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如果教師不分青紅皂白地在課堂上對兩位批評一頓,雖然說問題可能會得到解決,但是耽誤了課堂教學進度,還會給學生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在以后教學中有可能會出現(xiàn)較大的副作用,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對課堂教學秩序進行維持時,一定要運用機制靈活的語言將問題進行解決,還可以收獲到非常好的效果。

第5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本文根據(jù)數(shù)學語言的特點及數(shù)學要求,談談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

首先,注重普通語言與數(shù)學語言的互譯

普通語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語言,這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普通語言為解釋系統(tǒng)。數(shù)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shù)學語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借鑒,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

“互譯”含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將普通語言譯為數(shù)學符號語言,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數(shù)學化”,例如方程是把文字表達的條件改用數(shù)學符號,這是利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必要程序。二是將數(shù)學語言譯為普通語言。數(shù)學實踐告訴我們,凡是學生能用普通語言復述概念的定義和解釋概念所揭示的本質屬性,那么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于數(shù)學語言是一種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tǒng),不適于口頭表達,因此也只有翻譯成普通語言使之“通俗化”才便于交流。

其次,注重數(shù)學語言學習的過程,合理安排教學

數(shù)學概念和數(shù)學符號的形成一般包括邏輯過程、心理過程和教學過程三個環(huán)節(jié)。邏輯過程能夠揭示概念之間的各種邏輯關系,便于對數(shù)學結構從整體上理解,有助于學生對數(shù)學本質的理解與認識。心理過程是指學生從學習數(shù)學語言到掌握數(shù)學語言的過程,這種過程往往是因人而異。數(shù)學符號和規(guī)則從現(xiàn)實世界得到其意義,又在更大的范圍內作用于現(xiàn)實。學生只有在理解數(shù)學語言的來龍去脈及意義,而且熟練地掌握他們的各種用法,從而得到理性的認識之后,在數(shù)學學習中才能靈活地對它們進行各種等價敘述,并在一個抽象的符號系統(tǒng)中正確應用,從而達到對數(shù)學符號語言學習的最高水平。教學過程則是教師具體對某個數(shù)學符號進行講解、分析、舉例、考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駕馭數(shù)學語言。

1.善于推敲敘述語言的關鍵詞句。

敘述語言是介紹數(shù)學概念的最基本的表達形式,其中每一個關鍵的字和詞都有確切的意義,須仔細推敲,明確關鍵詞句之間的依存和制約關系。例如平行線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中的關鍵詞句有:“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兩條直線”。教學時要著重說明平行線是反映直線之間的相互位置關系的,不能孤立地說某一條直線是平行線;要強調“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可讓學生觀察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也不相交;通過延長直線使學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確含義。這樣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推敲、變更、刪簡,使學生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這些關鍵詞句不可欠缺,從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2.深入探究符號語言的數(shù)學意義。

符號語言是敘述語言的符號化,在引進一個新的數(shù)學符號時,首先要向學生介紹各種有代表性的具體模型,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然后再根據(jù)定義,離開具體的模型對符號的實質進行理性的分析,使學生在抽象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概念(內涵和外延);最后又重新回到具體的模型,這里具體的模型在數(shù)學符號的教學中具有雙重意義:一是作為一般化的起點,為引進抽象符號作準備,二是作為特殊化的途徑,便于符號的應用。

數(shù)學符號語言,由于其高度的集約性、抽象性、內涵的豐富性,往往難以讀懂。這就要求學生對符號語言具有相當?shù)睦斫饽芰Γ朴趯⒑喖s的符號語言譯成一般的數(shù)學語言,從而有利于問題的轉化與處理。

3.合理破譯圖形語言的數(shù)形關系。

第6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一)深化滿通古斯語言文化基礎理論研究

拓展應用研究,從人類學的視角對滿通古斯語言文化進行多方位綜合研究。加強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理論深層次研究,深化滿通古斯語言文化與相關學科結合研究,加強滿文文獻的整理和科學分類研究,加大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的搶救調查及有關資料的數(shù)字化處理工作。繼續(xù)深化滿通古斯語族語言研究工作,加強語言學與史學等其他學科的交流和互動,推動多學科、跨學科合作。

(二)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國際合作

如訪問講學、雙邊研討、合作課題、交換成果、查閱資料以及國外田野調查等。在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的研究及發(fā)展中,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應進一步加強聯(lián)系,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對重大課題、難點課題進行聯(lián)合攻關,從而取得突破性成果。

(三)加強滿通古斯語料庫建設

滿語已經處于瀕危狀態(tài),滿語口語是研究滿族語言文化的第一手珍貴資料,也是滿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然而,受各種歷史因素與社會因素的影響,滿語口語日趨消亡。滿學專家趙阿平女士認為,語料庫建設是現(xiàn)代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深化語言應用與研究的新方向,對于保存瀕危的滿語與浩瀚的滿文檔案翻譯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與應用意義。建立滿語語料庫,能夠永久保存滿語語料等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滿語本體深入研究奠定基礎。同時,在滿語語料庫基礎上,建設滿漢雙語平行語料庫,以解決滿文檔案的初步翻譯問題,將有助于快速改善目前我國現(xiàn)存的大量滿文檔案缺乏人才翻譯整理的狀況,提高滿文文獻研究和開發(fā)利用的工作效率。

(四)設立滿通古斯重大工程項目

并投入相應專項經費,使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協(xié)同開展瀕危語言保護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多方協(xié)作。開展瀕危語言資料的保存和搶救工作,陸續(xù)調查研究和刊布瀕危語言資料,出版瀕危語言學專著和詞典,建立計算機詞匯語音數(shù)據(jù)庫,用多媒體技術、錄音和錄像等現(xiàn)代化手段,大量保存民族語言中各類民間文學作品等聲像資料。

(五)加大滿通古斯語言文化專業(yè)后備高層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

如碩士生、博士生等,加強研究隊伍建設,保障研究持續(xù)發(fā)展,在民族聚居區(qū)開展切合實際的雙語教育。趙阿平女士認為,在對領軍人才給予各方面關心和支持的同時,也要關注領軍人才帶領的隊伍,加強對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團隊的投資。建立瀕危語言保護網站、論壇,讓傳媒機構更多地關注瀕危語言的狀況,定期召開學術會議,通過這些措施交流經驗、交流成果,擴大社會影響。

(六)建立滿通古斯瀕危語言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

保護瀕危語言生存和發(fā)展區(qū)域、保護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瀕危語言保護示范區(qū)等,使民族語言的文化生態(tài)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和保持。重點推進搶救保護瀕危語言滿語、赫哲語、鄂倫春語,切實保護和扶持瀕危語言傳承人。如以黑龍江省為例,齊齊哈爾三家子村滿語遺存地;佳木斯、同江赫哲語遺存地;黑河愛輝區(qū)新生鄉(xiāng)、呼瑪白銀納鄉(xiāng)、塔河十八站鄉(xiāng)鄂倫春語遺存地等。

(七)建立中國滿通古斯學博物館

在中國東北三省,各類博物館比比皆是。但國家級的民族學博物館、滿通古斯學博物館尚未建立,與東北亞其他國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以日本為例,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是日本引以為豪的博物館,這里不僅以地球上的所有地區(qū)和民族為對象進行收集和展出,而且進行深入的研究。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是日本國內唯一的民族學研究機構,收藏有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的文物、標本約11萬件,展出約7000件。陳列室分成大洋洲、美洲、歐洲、非洲、西亞、東南亞、中北亞、東亞8個地區(qū),介紹世界各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此外,還設“世界語言文字”和“世界民族音樂”兩個專題陳列室。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建立滿通古斯學博物館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八)建立東北亞滿通古斯語言文化歷史研究中心

滿通古斯語言文化研究作為國內外學術界特殊關注的學術領域,極具民族文化特色與國際學術交流優(yōu)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發(fā)展,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遭遇了空前的生存危機。在滿通古斯語族語言中,女真語作為一種消失語言已經不被使用,滿語、赫哲語、鄂倫春語都已成為嚴重瀕危語言,錫伯語、鄂溫克語也即將進入嚴重瀕危狀態(tài)。在這樣的緊迫形勢面前,對這些瀕危及嚴重瀕危語言的詞源、研究歷史、基本詞匯進行全面系統(tǒng)研究,對于我國民族語言和文化資源的搶救與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以國家研究機構和高校為依托,搶救滿通古斯諸民族語言、文化遺產,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綜合研究顯得十分緊迫。

二、中國在東北亞諸國建立滿通古斯文化研究基地,占領學術制高點

第7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網絡安全 生物認證 擊鍵動力學 鍵紋識別

生物認證就是利用人體生物學特征來識別用戶身份的安全認證技術,常見的有指紋、聲紋、筆跡、虹模等。生物認證在很多領域得到成功的運用,但現(xiàn)有生物特征認證存在兩個無法克服的問題:一是需要成本相對較高的生物特征提取設備;二是需要用戶當面認證,無法實現(xiàn)遠程自動認證。

早在人工摩爾斯電報時代,1895年研究人員就發(fā)現(xiàn)發(fā)報人員的擊鍵模式特征與發(fā)報人員是一一對應,熟練的收報員能夠通過發(fā)報人員的擊鍵特征遠程確定發(fā)報人員的身份,現(xiàn)代電腦鍵盤的使用與之相似,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華盛頓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Washington D.C.)就研究證實人們敲擊鍵盤的動力特征有唯一性[1]。對于信息系統(tǒng)來說這種唯一性就是來自鍵盤輸入信號特征的唯一性,過去很多文獻將這一特征叫擊鍵動力學特征,我們認為,既然鍵盤輸入特征和指紋一樣對于用戶唯一確定,更確切地應該將這一特性取名為鍵紋。

運用鍵紋作為生物特征識別用戶身份有以下特點:首先它以鍵盤作為特征提取設備簡單可靠、成本低廉;其次它將用戶身份識別與信息系統(tǒng)登錄、認證過程有機結合,可以實現(xiàn)遠程身份識別,用戶甚至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具體說來,用戶在敲擊鍵時有各自不一樣的特征。例如在使用拼音輸入“中國”二字時,一些人會以zh-ong-guo的方式打入字母,停頓在聲母和韻母以及字的中間;另一些人則會以zhon-gg-uo的方式,將兩個g字母并在一起快速輸入。這些特征是人在長期的打字實踐中潛移默化形成無法隨意改變。利用這些打字特征來識別用戶不僅可以識別用戶身份,還可以實現(xiàn)遠程在線識別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在己往的研究中對鍵紋的識別方法主要使用模板匹配法、模糊邏輯識別法、神經網絡等,這些方法往往較為復雜,需要相對深奧的數(shù)學模型和相對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機器學習。本文研究提出一種較為簡便的數(shù)學模型,較好的反映了擊鍵組合產生的鍵紋特征,且計算較為簡便、易于實現(xiàn)。

1 鍵紋識別的數(shù)學模型

在闡述算法之前,我們先定義一些名詞。用戶的打字是由一系列動作組成,這些動作包括了按下鍵和釋放按鍵。我們把按下某鍵x到放開x的時間稱為“x的滯留時間”記作Tx,從鍵入x開始到鍵入下一個按鍵y中間的時間稱為“xy的跨越時間”記作Txy。我們將一次滯留或者一次跨越統(tǒng)稱為一個“事件”。在用戶輸入一串文字的過程中,第i次事件記為ei,事件ei所用的時間記作ti。這里我們統(tǒng)一用大寫字母表示某一類事件,而用小寫字母表示某一個事件,比如我們用EA和TA表示按下A鍵和A鍵的滯留事件,而用ej和tj來表示第j個事件和其占用的時間。

我們現(xiàn)在來定義問題。我們希望在得知用戶輸入各個按鍵的時間情況下,判定輸入的用戶是否為特定用戶。即:已知一系列事件e1,e2,…en和其時間t1,t2,…tn,求解輸入用戶u是指定用戶u0的概率:

Pr(u=u0|e1…e2,t1…tn) (1)

我們已有的數(shù)據(jù)是用戶u0過去的輸入習慣,即我們已知用戶過去打字過程中產生的所有事件e1',…,em'以及各事件的時間t1',…,tm'。這里m是一個非常大的整數(shù),因為用戶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打字經歷,因而我們應該擁有大量的關于用戶過去打字的數(shù)據(jù)(即大量事件)。這意味著對于任意事件Ex,我們可以獲得以下概率:

(2)

換言之,我們有對于任意事件所耗費時間Tx的概率分布函數(shù)fx(t),使得:

(3)

實際操作時,fx(t)不是一個連續(xù)函數(shù),(例如用戶過去在A鍵上的停留時間分別是3.5,2.2,4.3毫秒時,fx(t)在這些值上都是無窮大,而其它值上則為0),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算法,我們會在后文中再回到這點。

除了對單一事件所耗時外,只要我們有足夠數(shù)據(jù)(m中夠大),我們還有對任意多連續(xù)事件Tx1、Tx2……Txi所耗時的概率分布函數(shù):

(4)

上式中的概率可以用(2)式一樣的方法求出或找出過去用戶u0的輸入中所有的Ex1……Exi連續(xù)事件,計算出其中多少事件符合a1,……ai,b1,……bi的約束條件即可。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利用以上概率(2)(3)(4)求出(1)的值。我們首先利用貝葉斯定理把(1)改寫成:

Pr(u=u0|e1…e2,t1…tn)

=Pr(e1…e2,t1…tn|u=u0)

(5)

上式中,Pr(e1…e2,t1…tn|u=u0) 可以用我們之前的方法求出,我們只需要找出用戶過去的輸入歷史中,該片段e1…en,t1…tn出現(xiàn)的概率即可。實際操作上有兩個小問題:第一用戶隨意輸入一段話e1…en時,用戶一般在過去并沒有輸入一模一樣的段落,因此我們無法簡單的通過過去的歷史直接求出這一概率。然而我們可以使用一些近似手法,假設各事件之間是獨立事件,這樣雖然會損失一些精確度,但是能給我們帶來計算概率的方法:

(6)

而乘積中的每一項都可以在過去的用戶歷史中求出。第二個問題是由于ti是實數(shù),Pr(ei,ti|u=u0)要么是無窮大,要么是0。這是因為我們概率分布函數(shù)不連續(xù),這個問題可以用把時間離散化的方式解決。

(5)式中的第二部分更難計算。事實上從分子分母兩式的定義來計算其值幾乎不可能,分子表示一系列事件的發(fā)生概率,而事件和用戶鍵盤輸入的具體內容有關,因輸入內容的改變而改變,無法人用戶過去的輸入習慣中獲得。分母則是該用戶為指定用戶的先驗概率,更無法從輸入習慣中獲得。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并不需要用嚴謹?shù)臄?shù)學方法來計算(5)式。考慮到

是一個關于用戶的函數(shù),我們知道對于特定類型(用戶輸入習慣類似)的文章,該值對于特定用戶應該是一個常數(shù)。

因此,我們可以用過去用戶輸入的類似類型的文章/段落等獲得該值。例如,同樣是輸入政府文件,同一用戶在不同時間輸入若干等長的文件(同取文件中隨機的1000個事件)時,該分式的值應為常數(shù)。(嚴格意義上說,只有用戶輸入同樣內容時,該值才為常數(shù),但實際上操作上我們可以做一些近似假設)。

因此我們用過去用戶輸入的同等長度的片段來計算分式的值,我們把(5)改寫成:

(7)

既然我們能夠核實已有紀錄里輸入用戶u0的身份,我們可以令,并利用(6)中的獨立事件假設,把上式改寫成:

(8)

將(7)(8)代入(5)我們即可獲得正在輸入用戶為指定用戶u0的概率:

(9)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在用戶的過去輸入歷史中,隨機選取n個事件來進行這一計算,這導致計算結果并不準確。理想狀況下,如果用戶確為指定用戶u0,這一式子應等于1。

2 實驗與驗證

為了驗證本數(shù)學模型的正確性我們在Linux平臺下設計編制了一個user_name軟件,利用這個軟件對本數(shù)學模型進行了測試與驗證。我們在學生中邀請了100名實驗對象,將他們注冊成用戶進行測試。測試用戶以自己的注冊身份登錄系統(tǒng),輸入統(tǒng)一的稿件來作為各自的鍵紋儲存在數(shù)據(jù)庫中。然后這些用戶又輸入一些隨機片段,讓計算機識別這些片段的輸入用戶,

實際測試結果,若用戶本人輸入,軟件輸出的輸入者為用戶本人的概率一般在0.01到100之間。概率不等于1的原因是算法中用隨機片段近似地計算輸入者為用戶本人的概率,因此有若干數(shù)量級的誤差。

我們再由用戶A冒充B的身份登錄系統(tǒng),輸入一定長度的文章片段,實測得軟件計算出的用戶為B本人的概率往往非常小,可達到10-10到10-6之間,由此可見本數(shù)學模型有著良好的用戶身份區(qū)別作用,盡管近似算法帶來的誤差可能有正負兩個數(shù)量級,但與其用戶間的區(qū)別率高達七個數(shù)量級的識別性能來說,本算法具有很好的認證用戶的效果。

3 結論

實驗表明運用本數(shù)學模型來遠程識別用戶身份,具有簡單可靠、運算速度快的特點,不失為一種遠程登錄用戶身份識別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Donald R.Rules of Thumb for Biometric System.Security Management, 1995(39):67-74.

[2]Miller B.Vital Signs of ldentity.IEEE Spectrum,1994,31(2):22-30.

[3]Alexander T J.Biometrics on Smart Cards:An Approach to Keyboard Behavior Signature. Future Generation Commputer System,1997(13):19-26.

[4]Ru W G,Eloff J H P.Enhanced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Through Fuzzy Logic. IEEE Transaction on Expert,1997,12(6):38-45.

[5]芮挺,沈春林,Qi TIAN,張金林.基于HMM的擊鍵特征用戶身份認證[J].計算機工程,2005.

[6]桑應朋,范志平,郝莉.基于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的用戶擊鍵特征鑒別[J].計算機應用,2004.

[7]WANG Y H,TAN T N,ZHU Y.Fac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singular values decomposition and data fusion.Chinese -put,2000,23(6).

[8]NEGIN M,CHMIELEWSKI T A,SALGANICOFF M G,et al.An Iris Biometric System for public and personal puter,2000,33(2):70-75.

[9]ERN L C,SULONG G.Fingerprint Classification Approaches an Overview.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its Applications,2001(01):347-350.

第8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對話藝術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必須進行平等的對話。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和學生進行有效的對話,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一、營造良好的對話氛圍

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和學生實現(xiàn)有效的對話互動,教師需要積極營造民主的對話氛圍。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樹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比較活躍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傾聽,用心聆聽,通過聆聽學生的看法,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疑惑,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的區(qū)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關注每名學生,尊重和理解每名學生,賦予學生進行課堂探究的動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信任學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讓學生根據(jù)學習的內容進行主動的探索,講解教學重難點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課堂上提出問題時讓學生自由地回答。教師在教學時給學生一定的自由,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話,營造良好的對話氛圍。最后,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有非常強烈的上進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說激勵性的話語,鼓舞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進行師生對話

1.利用趣味性的語言展開對話

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良好師生對話,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進行對話的興趣,實現(xiàn)良好的師生互動。以《驚弓之鳥》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成語故事中的主要內容,就自己疑惑的地方提出疑問。這時有的學生就會提出了更羸說自己能夠不用弓箭便把大雁射下來,魏王為什么那么驚訝呢?教師這時可以笑著說:“對于魏王和更羸來說,更羸現(xiàn)在的身份應當是公司中的小員工,而魏王是公司的老總,當一個小員工沒有經過老板的決定就擅自下了決定,認為不用弓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你們認為老總會相信嗎?”將古代的君臣關系轉化成現(xiàn)代的老板和員工的關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成語故事中的主要內容。這時,學生一定會大聲說:“老板是不會相信的!”之后,教師可以接著對學生說:“那就對啦,當老板不相信你能夠完成某件事時,你應當怎么做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帶領學生學習與更羸射大雁動作相關的描寫內容,之后教師對學生說:“更羸成功了,我想老板看到自己的下屬這么能干,一定非常高興。”課堂教學時教師利用趣味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對話的興趣,優(yōu)化對話的效果。

2.尋找合適的對話話題

為了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良好的對話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尋找合適的對話話題,促使學生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首先,對話的話題要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利用接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讓每名學生全部參與到話題的對話中,使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話要說。以《黃山奇石》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這樣的對話:“孩子們,你們在節(jié)假日出去游玩了嗎?可以向老師介紹一下嗎?”利用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回想,激發(fā)學生回答的興趣。班級中學生紛紛舉手,教師隨機聽一聽學生的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說:“啊,你們去的地方都好有意思啊,老師也有一個景點要介紹,同學們想看一下嗎?”這時學生一定會積極地說:“想!”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與黃山奇石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從學生日常的旅游活動為主題進行展開,自然引出黃山奇石這一著名的旅游景點,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中的主要內容。其次,教師在設置話題時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赤壁之戰(zhàn)》的學習為例,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曹操和東吳分別為戰(zhàn)爭進行的準備工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是否還有疑惑,若是學生均稱已經全部理解段落中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用幾句話向我們介紹了曹操和東吳雙方為應對戰(zhàn)爭進行的準備工作,請同學們將曹操和東吳進行對比,談一談哪方準備得更為充分,并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根據(jù)。這個問題是學生沒有想到的,為了解答問題,學生會認真研究文章中的內容,提出自己的理解。教師向學生提出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并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實現(xiàn)良好的師生、生生對話。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良好的對話氛圍,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實現(xiàn)有效的對話教學。

參考文獻:

第9篇:文學與藝術研究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人文意識;課堂教學

一、小學數(shù)學人文意識培養(yǎng)的原則

培養(yǎng)小學生的人文意識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首先,過程性原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引導學生親身參與實踐,經歷事件的過程,才能使其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從而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滲透人文意識,除了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把握,還要關注其合作精神、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其次,情感情原則。新課程目標強調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其中情感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意識,就必須身體力行地踐行“成才先成人”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最后,激勵性原則。小學生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及好勝心,因此,善用激勵性原則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數(shù)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人文意識的策略

1.合理應用數(shù)學史料

學習研究數(shù)學歷史可以對數(shù)學未來的發(fā)展有更準確的預測,而數(shù)學這門科學經過漫長的歷史發(fā)展,積累了豐富的人文知識,相對于數(shù)學嚴密的邏輯性而言,數(shù)學史料的趣味性更強,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上合理應用數(shù)學史料,可以有效豐富課堂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實現(xiàn)數(shù)學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我國的數(shù)學文化起源早、發(fā)展歷史長,因此,可以為數(shù)學課堂提供豐富的史料典故。比如,乘法口訣早在2000年前已經出現(xiàn);現(xiàn)代的則有華羅庚、陳景潤等知名數(shù)學家等。而國外的數(shù)學史料也十分豐富,比如符號、計算工具的發(fā)展歷史,等等。這些歷史故事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學生通過了解數(shù)學知識漫長的歷史淵源也會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的內在動力。

2.與其他學科相結合

如果僅用單一的知識來教育學生,必然培育不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由于數(shù)學學科本身邏輯性強的特點,數(shù)學教師往往沒有意識強化其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其實教師如果深入挖掘數(shù)學教材中關于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素材,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同樣可以對小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比如,在導入新課時,可以與語文相結合,通過小故事、小謎語引入新課內容;再比如,學習圖形時,可以讓學生應用圖形自行設計一些簡單的建筑作品等。在學習《位置與方向》一課的相關內容時,筆者就在課堂上將我國三山五岳中的五岳標注出來,讓學生了解每座名山的大概位置,知道位置的辨認方法,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三山五岳的相關知識進行延伸,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真正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素質培養(yǎng)的有機結合。

3.打造生活化的數(shù)學課堂

任何學科均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數(shù)學也不例外,其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打造生活化的數(shù)學課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人文意識的重要途徑。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放學時到湖邊,拿一個石子投入水中,石頭激起的波紋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同心圓,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圓”的形象之美,對圓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再比如,在學習完“小數(shù)”的相關知識后,筆者要求學生到商場觀察服裝、用品等打折的情況,然后選出優(yōu)惠幅度最大的產品。這個過程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數(shù)學的實用性。

總之,數(shù)學的內容、思想、方法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是參與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直接體現(xiàn),彰顯數(shù)學的人文內涵是數(shù)學課堂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之一。開展人文教育是數(shù)學課堂的重要教學目標,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生活化處理,用藝術化的課堂組織管理滲透人文意識,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運隆.人文視角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研究[J].甘肅科技,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