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

第1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有機化學

文章編號:1005–6629(2014)1–0068–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有機化學是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有機化學自身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1 概念比較法

有機化學中一些概念常常是表明某些事物之間的特定關系,似乎既相似、相關又相依,容易混淆。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采用比較的方法來學習、理解概念。第一,可以從組成元素、化學式、性質等不同的方面加以比較,第二,可以通過回顧復習,逐一弄清楚概念的對象,然后找到同一對象之間的相似或相同點以及差異性,再找到實例,從而掌握這些概念的實質。例如:學習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的概念,可以列表將兩者加以比較,或者與同位素、同素異形體一起比較。通過比較,明確其特點,認清其差異,達到真正掌握實質之目的。

2 逐步演繹法

判斷和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和結構簡式是有機化學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通常初學者往往極容易漏寫或重復。事實上,由一個分子式推導出不同分子結構的同分異構體,是一般到特殊的問題,而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的科學方法,通??梢园凑眨?)碳鏈或位置異構,(2)官能團異構,有順序地獲得不同的同分異構體。

鹵代烴和烴的衍生物從結構上都可以看成是由烴分子中氫原子被鹵素原子或原子團取代衍變而成(這種衍變有些可以直接通過有機反應實現),除了這種直接轉化外,按照定義,運用取代思維方法,先尋找出母體,然后用官能團(-X、-OH、-CHO、-COOH等)逐一直接代替母體結構中不同位置的氫原子,就可確定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及簡式,這一方法的關鍵是要掌握等效氫規(guī)律。

利用等效氫規(guī)律,判斷出各種碳鏈結構中可被取代的氫的種數(H已省略,序號相同的是等效氫),發(fā)現C5H11Cl共有8種同分異構體,而符合條件的只有4種,結構簡式分別為:

例3 分子式為C5H12O2的二元醇,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主鏈上碳原子數為3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為m,主鏈上碳原子數為4的同分異構體數目為n,求m、n值(一個碳原子上不能連兩個-OH)。

解析:C5H12O2可看作戊烷中的二個-H被兩個-OH取代所得,由于戊烷本身有三種結構,當兩個羥基分別取代異戊烷和新戊烷中兩個氫原子時,都可獲得主鏈為三個碳原子的二元醇共兩種(見上);當用兩個羥基取代異戊烷中兩個氫原子時,由于異戊烷結構的不對稱性,可獲得主鏈有四個碳原子的二元醇共六種:鍵-C-O-,寫出余下不同的碳鏈結構,然后再將酯鍵通過觀察插在鍵間,或插在鍵間形成甲酸酯。要特別注意結構的對稱與否。

例4 判斷分子式為C5H10O2屬于酯的同分異構體數目

解析:按照順序,先將酯鍵拿出后,剩余部分應有兩種碳鏈結構:

然后利用對稱規(guī)律可判斷出各種碳鏈結構中可插入的位置,對稱結構處將重復,圖(1)中①位置就是對稱點,正反插時得到同種物質,而在②位正反插入時,

6 提綱挈領法

實踐證明,光有許多零碎的知識而沒有形成整體的知識結構,就猶如沒有組裝成整機的一堆零部件而難以發(fā)揮其各自功能,如何讓人獲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學習了烴的衍生物知識以后,不妨記住這樣一句簡潔而又綱領性的話,可以有效地加以運用,那就是“乙烯輻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條線”,即從乙烯開始,通過加成、去氫氧化、加氧氧化、酯化等反應,可得到乙酸乙酯,如下所示:

例6 有A、B、C、D四種有機物,已知A氧化生成B,B氧化生成C,A與C反應生成酯,D在催化劑作用下和水按物質的量1:1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B,D由電石和飽和食鹽水反應制得。寫出它們的結構簡式:A

;B ;C ;D 。

解析:通過上述遞進關系,顯然A、B、C分別屬于醇、醛、羧酸,碳原子個數則由D突破,D為乙炔,乙炔在催化劑作用下和水按物質的量1:1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分子式為C2H4O的物質,結構簡式應為CH3CHO。

7 圖表總結法

仔細梳理一下,我們不難發(fā)現,雖然有機物種類繁多,各官能團的性質錯綜復雜,但有機化學的規(guī)律性非常強,各類有機物間的衍變關系并不十分復雜,我們可以列成表格或圖示,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總結、比較,清楚地了解各官能團的特征反應及相互轉化,這樣能更好地掌握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

8 順反結合法

有機合成及推斷題在高中有機化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解決的方法一般有順推法和反推法兩種。所謂順推法(正合成法)就是根據反應物化學性質,尋找出另一種有機物,再由這種有機物合成一種新的有機物,這樣繼續(xù)推導下去,直至推出需要合成的產物為止。而反推法(逆合成法)就是從合成的最終產物出發(fā),考慮以什么原料為目標,哪一類、哪一種有機物可以通過一步或幾步反應能制得合成的最終產物。但在實際過程時,我們往往將正法和逆法聯合運用,這樣解決問題的速度就會更快些。關鍵點是要熟練掌握上述圖表總結法中歸納出的典型官能團及其化學性質。

例7 具有-CC-H結構的炔烴,在加熱和催化劑的條件下,可以跟醛或酮分子中的羰基( C=O)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具有CC叁鍵結構的炔類化合物:

第2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力求實現:“課程的設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來自于魯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jié),是本章的一個重點,也是高中有機化學的重點之一。讓學生從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入手,在有機化合物的學習中緊緊抓住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立有機物的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

2.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①復習甲烷的性質。②從物質的性質由結構決定的角度,類推烷烴的結構。③初步建立從結構角度學習有機物性質的學習模式

(2)過程與方法:采用“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方法,使學生親歷科學的歷程,初步學會從結構推導性質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①領略探究學習樂趣,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體驗個人及學科價值。②培養(yǎng)學生辯證認識事物兩面性的哲學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有機物烷烴結構特點;同分異構體個數的判斷和同分異構現象。

難點:主要是學生對有機物立體結構模型的建立,具體體現在如何將甲烷和烷烴的結構特點、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從實物模型轉換為學生頭腦中的思維模型,幫助學生從化學鍵的層面認識有機物的結構和性質。

【學情分析】

學生初中已經知道甲烷是一種化石燃料,可以燃燒,能從甲烷的組成上認識燃燒反應的產物。本章教學再次選擇甲烷,主要考慮甲烷是最簡單的有機物,便于學生從結構角度認識甲烷的性質,類推烷烴的結構和性質,建立從結構角度學習有機物性質的有機化學學習模式。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設計,要在學生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體現認識的漸進發(fā)展性原則;同時,考慮到學生前面已經具有了一些有關物質結構的上位概念,應當在有機化合物的學習中緊緊抓住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立有機物的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

【教法和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問題為索引,學生為主體”的科學探究過程,并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

本節(jié)可能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課時劃分:1課時。

(2)問題創(chuàng)設:化學與生活,說明有機物繁多和對人類的影響

(3)內容呈現:實踐活動(模型制作)、模型展示、圖片、甲烷、烷烴的多媒體動畫。

(4)方法手段:講授、討論、小組合作、學生制作等教學方法和比較、類比、模擬、抽象、模型等科學方法與邏輯方法。

(5)評價反饋:保留5分鐘反饋練習時間,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以下一種或多種評價活動。如:多媒體呈現形成性練習題、課堂同步檢測卷、學生自我總結、繪制本節(jié)知識結構、列出未解決問題清單、給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相互評價等。

學生:猜想與假設 制定驗證計劃進行驗證解釋與結論,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評價,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教學設計】

1.提出問題:結合生活認識有機物(實踐活動)復習甲烷性質甲烷中的原子如何連接?類推烷烴結構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同分異構體和同系物。

2.學與問:烷烴的結構與甲烷類似,但也有不同,教學中可從甲烷的模型出發(fā),重點研究3個和4個C的連接情況,引導學生思考,是否為直線結構?鍵是否可以旋轉?C原子有沒有其他連接方式?由于不必涉及烷烴命名,這部分教學可以在學生制作活動中一起完成。

3.思考與交流

有機物中碳原子成鍵特點可以讓學生自己猜想,到黑板上寫出可能的連接方式,同時,從C原子的四價原則、同分異構體等角度理解有機物種類繁多的主要原因。

4.評價和反饋

習題(略)

【板書設計】

有機化合物結構特點

一、引入生活中的例子

二、復習:甲烷的結構特點;甲烷的物理性質;甲烷的化學性質(1)可燃性(2)取代反應

三、講解討論碳原子結構特點―碳原子成鍵特點―烷烴結構特點

烷烴(1)概念(2)特點

四、同分異構現象

第3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1.自主性學習的理論的特殊要求

自主性學習從狹義的角度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fā)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fā)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性學習是學生對知識的主體建構過程,教師要認真考慮學生先前的知識經驗,使要學習的科學知識落在學生可能的建構區(qū)范圍之內,并與學生的經驗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引起學生有意義的學習,不斷豐富、發(fā)展和改造自己的理解。這個過程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點為基礎,要求外部環(huán)境能提供學生所必需的幫助,所要建構的知識點應是在學生理解能力的范圍之內。要想使學生準確地把握建構所學的知識,所選擇的知識點應是適合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知識,是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建構獲得的知識。

2.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高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生理急劇變化發(fā)展的時期,獨立意識、自學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為自主性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自主性學習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責任意識,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jié);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但高中學生尚處于發(fā)育階段,其自身的身心發(fā)展還未完全達到上述要求。

3.高中化學內容的特殊性

高中化學是在無數化學知識寶庫中選擇的最基礎的、能適應時展的、代表化學基本特征的知識點,作為教材的基本內容?;瘜W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有一定的取舍,許多高深的理論無法在中學階段介紹,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由于條件的限制,無法從根本上闡述,從而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使得某些知識點很難以自主性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化學知識的自主性學習,還要充分考慮學校條件、周邊環(huán)境能否提供學習中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如:儀器設備、化學藥品、教學工具、活動場所、家長支持等各種外部環(huán)境,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保證,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將很難展開。

(1)化學基本概念

在課堂教學條件下,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學習一般包含下列階段:感知階段、加工階段、初步形成階段、聯想整合階段、應用階段。學生對化學概念的形成本質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

具體概念的學習的一般心理過程是“刺激―反應”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表述概念的詞是前人已經確定了的,學生只能是接受性學習。定義概念是對事物內部關系、特征的陳述和概括的語言,是人們對事物內的某種內部實質性的涵義的表述,其學習過程是接受性學習。規(guī)則性概念是人們認識事物時對具有相同性質或結構的事物進行歸類形成的概念,其概念的內涵是規(guī)則,其規(guī)則的來源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和角度,這類概念往往具有典型的例證,學生容易從實例中獲得結論,一般適合于自主性學習。

(2)化學基本理論

化學理論從特定的角度反映著一定范圍的化學現象的規(guī)律,是化學知識的特殊的組成部分,化學理論的學習過程可以按歸納的方式進行,也可以按演繹的方式進行。按歸納的方式進行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感知階段、歸納階段、驗證階段、聯系整合階段、應用階段。按演繹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準備階段、演繹推理階段、驗證階段、聯系整合階段、應用階段。

化學理論的學習要由有關的概念、典型的事例為基礎,通過嚴密的思維論證而得出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基本內容。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辨別能力。因此,對于一些學生易于達到要求的較為淺顯的理論,可采用自主性學習,而對于一些較為抽象的、不便于選取典型事例的理論,則不宜采用自主性學習。

(3)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以化學概念為基礎,化學基本理論為工具,是對具體化學物質從感性知覺到理性思維的學習過程。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相當豐富,又具有很大的適用性,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在社會生活、生產、國防、科技等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特點使得學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相關的實例,并能具體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利于實現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可以自主性地構建知識體系。

(4)有機化學

有機化學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有機化學歷來是教學中的難點。由于立體幾何知識尚未學習,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再加上有機物結構復雜,種類繁多,對學生學習有機物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學生雖然在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有機物,但這些物質很少直接以單一物質所具有的特征呈現在學生面前,不便于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歸納總結。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需要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地傳授給學生,這部分內容,學生往往較難掌握,一般不適于自主性學習。當學生對有機物建立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有機物的知識點中某些規(guī)律性較強的、能應用演繹推理的方式獲得相關知識的內容,則可使學生通過自主性探討,尋找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最終實現對有機化學的掌握。

第4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 教學方式 氧化磷酸化 生物教學

高校生物化學知識模塊講授主要包括靜態(tài)生物化學和動態(tài)生物化學兩大方面知識。靜態(tài)生物化學主要指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組成、結構及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等;動態(tài)生物化學主要包括三大物質的代謝及遺傳物質的傳遞等,動態(tài)生化中三大物質的代謝又分為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然而在生物化學中,物質代謝內容講授往往偏重于分解代謝,分解代謝中能量代謝與物質代謝相互交織。其中物質代謝過程有很大差異,最終基本都會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這個共同能量代謝途徑。換言之,不同物質代謝過程中都具有相同能量代謝途徑。因此,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這一知識模塊高質量的講授對后續(xù)三大物質代謝課程講授十分重要。首先,這一模塊的成功講授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對后面三大物質代謝的理解難度,后續(xù)講解可以把重點放在物質轉換上。其次,有助于教師清楚地講解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和轉換。為了增強這一教學模塊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建議從以下幾方面把握。

一、精心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

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這一知識模塊是比較抽象的,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快速進入老師的教學實踐,很有必要做好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做得不好,同學就不可能有效進入該課堂教學過程,很可能本章節(jié)結束后學生仍然沒有深刻理解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這一知識模塊[1-2]。事實上,用舉例子方式導入該課程學習是很有效果的,常用的例子就是體外氧化例子,如何用好這個例子發(fā)揮最大功效是值得探究的。筆者認為首先應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給予更多時間講體外物質氧化,讓學生充分回憶反應過程和結果。然后告訴學生體外氧化的起始物和終產物是一樣的。例如,1mol葡萄糖在體內體外氧化(燃燒)最終都產生CO2和H2O,同時釋放約2867KJ的能量。然而,體內體外氧化的實際過程截然不同。這樣一來,學生心中自然會出現疑問――有機物在生物體內是如何氧化分解的?因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應多給予時間講好體外氧化的過程,只有講好這個過程學生心中才會浮現出疑問,才能使學生主動進入老師的教學實踐,而不是一帶而過,認為學生在化學課上已經學過了這個知識,只要一提學生可以馬上想到。然而,省屬院校中學生的知識儲備差異很大,老師提到的知識點學生并不都能想到,造成導入環(huán)節(jié)薄弱,嚴重影響后續(xù)教學活動。

導入環(huán)節(jié)做扎實之后,老師順水推舟拋出后面的問題:在機體活細胞內是如何把有機物氧化形成CO2的?在機體活細胞內是如何把有機物氧化形成H2O的?如何釋放能量的?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課程教授就圍繞這些問題正式展開。因此,整個課程講解過程實質上是針對同學頭腦中的問題進行答疑的過程,實現老師教和學生學的深入互動,為后面講解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

二、合理安排課件內容

生物氧化與氧化磷酸化這一知識模塊的課件制作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媒體生動地演示生物氧化中有機物最終分解為CO2和H2O,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3-4]。因此,課件制作最好分為3個主講模塊:CO2的生成;H2O的生成及能量的生成。首先第1個模塊CO2的生成在制作課件時,除了說明生物氧化中的CO2是由有機物轉變?yōu)楹然幕衔锖?,通過脫羧反應(主要是氧化脫羧反應)產生的。還要使用不同有機物脫羧的過程鮮明舉例,在這些例子中重點演示CO2從有機物中脫下的過程,讓學生看得清、聽得懂。其余2個模塊課件的制作,除了說明呼吸鏈的概念、組成、性能和分類以外,重點要下功夫制作有機物中脫下的氫在呼吸鏈中的傳遞過程,尤其是在什么地方氫原子核、電分離,什么地方核、電重組要下力氣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雖然這部分內容由于呼吸鏈中各組分結構的繁雜性及氫傳遞過程的復雜性,很少在試卷上考查學生,但是這部分直接涉及學生理解氫在呼吸鏈傳遞中H2O的生成過程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過程。因此,可以說這部分的重點演示對學生是否能掌握生物氧化中重要的兩個核心概念(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意義重大,應該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投入更多精力。

三、積極組織課間、課外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

在省屬很多院校中,學生的組成有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也有職業(yè)高中畢業(yè)生,他們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甚至在普通高中畢業(yè)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正是因為他們接受的教育模式不同,思考同一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徑庭[5]。所以創(chuàng)造機會讓這些同學們交流,是很有益處的。通過交流探討環(huán)節(jié)不僅增加同學們的友誼,更重要的是教師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有些同學天性內向但是十分好學,這些同學往往心中有疑問卻礙于面子很少找老師解惑,他們的問題常常是自己琢磨解決,如果自己解決不了也不會主動找老師尋求幫助,因此這些問題就會長時間積累在心中,甚至直到畢業(yè)都心中存惑。我們組織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是為這些同學提供向老師請求解惑的有效途徑,不但可以幫助這類同學解決有關生物化學知識學習的疑問,而且很有可能引導該類同學形成良好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王玲,暢麗萍,徐永杰.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的若干思考[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4,31(6):71-73.

[2]王亮,王清河,李先軍,等.運用Flash制作生物化學蛋白質結構章節(jié)課件的探討[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1,28(4):159-160.

[3]陳懿.多媒體課件制作的點滴體會[J].電化教育研究,2012,31:189-190.

第5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初中 化學 素質 教育

針對新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著眼點應該高,在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yǎng)上應按高考的要求著眼。著重在用好新教材,在教學中注意把初高中內容的銜接滲透到新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中去。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做好概念、理論和計算難度上的銜接

在教學中,我有選擇地對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作適當的補充和延伸,增強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如新教材第三章第五節(jié)核外電子排布的初步知識,是老教材兩節(jié)內容合并成的,新教材降低了這部分理論問題的難度。同時,我覺得按新教材內容直接告訴學生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不利于學生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特征。我在講這部分知識時,先通過舉例引出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四條規(guī)律,然后要學生按這四條規(guī)律畫出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通過結構示意圖,找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惰性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的特點,從而得出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目關系最密切的重要結論。這樣傳授知識就很自然地把注入式變?yōu)橐龑W生探究式,從而使學生接受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調動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掌握得很好。課后部分同學還提出了鈣原子為什么不能排成,并要我借有關書給他們看。在后來的學習中,許多學生都能運用這些結構知識去分析一些元素的化學性質,這為高中化學以結構為中心認識元素性質的學習作了較好的鋪墊。

又如關于化學方程式、溶解度、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綜合計算題,是初中化學計算的一大難點,解這類題的關鍵是要正確求出反應后溶液或溶劑的質量。我就常見三種類型題(有沉淀、有氣體生成、無沉淀無氣體生成)中反應后溶液和溶劑的求法作了專題講述,教給學生分析和解答這類題的規(guī)律。以后碰到這類題時,不管條件如何改變,基礎差一點的學生都能快速正確解答。此外,我還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化學計算的技能和技巧,如差量法、守恒法、變形法、等效變換法等等。

二、做好選學的內容與高中相關知識點的銜接

新教材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選編了大量實用性較強的內容,如氫能源、干冰的妙用、溫室效應、水煤氣、肥皂和常用洗滌劑等等。這些內容緊密聯系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反映了化學這門自然科學對日常生活和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我認為應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這一特殊優(yōu)勢,引導學生熱愛化學。在教學中,我結合相關的高中知識和學生能聽得懂的最新化學科技信息,將選學內容有目的地展開闡述。如在講述有機物的應用時,我首先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然后告訴學生:有機物的種類很多,吃的糧食、糖、醋、酒,用的各種塑料、橡膠制品,穿的各種各樣的布料,燒的液化氣等等,都是有機物??梢哉f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有機物,并且世界上每年都在合成成千上萬種新的有機物,其中有些還作為新材料用于高科技領域。接著,向學生展示一些教具中的合成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制品等。再進一步提問:校園里每天丟棄大量飯盒,清潔工處理它們采取在教學樓焚燒的辦法對否?要求學生們聯系"溫室效應"知識進行討論。這時課堂氣氛熱烈,大家紛紛發(fā)言,都認為不對。因為有機物燃燒生成的主要產物之一為CO2,排放到空氣中會引起"溫室效應",解決"溫室效應"最好的辦法是減少CO2的釋放量。教師最后總結:這些乙烯制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污染的煩惱,因為它們既不能焚燒,又不能深埋消解掉,用什么辦法處理這些白色污染呢?人們正在研究將它們加以回收使之資源化和生產可在自然條件下分解的塑料,但前者有些技術難題還未攻破,后者成本太高。更好的方法正等待你們去研究、去探索。結合實際的講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學好化學的巨大熱情。又如在講解金屬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時,我補充講解了常見食物中金屬元素的含量,并告訴學生:人主要應從食物中攝取這些金屬元素,合理的膳食搭配,就能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金屬元素,千萬不要迷信和濫用什么滋補品。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應經常閱讀報刊雜志,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及重大化學科技信息。聯系實際、考查能力,是高考命題的發(fā)展方向,同時也是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fā)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目的。

第6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要想讓復習課的教學更有效,就需要教師注重復習教學的方法以及復習教學所采取的模式.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分類復習的意識與能力,這對于提升復習效率很有幫助.經過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后,學生積累的知識已經十分豐厚,在面對如此繁復的知識種類與內容時,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分類思維,才能夠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清晰辨析,才能夠促進自身知識體系的穩(wěn)固與扎實.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要加強對于學生分類意識的培養(yǎng).分類復習法,簡言之就是通過比較,識別出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然后根據共同點將事物歸合為較大的類,根據差異點將事物劃分為較小的類,從而將事物區(qū)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系統.分類復習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回顧過往所學的內容,并且讓學生對于相關聯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間有清晰的認知.高中化學課程中的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采取分類復習法進行回顧.

(1)概念的復習.例如,在總復習時,對化學鍵、分子的極性進行分類,學生在完成這項作業(yè)時,首先要復習學過的知識,復習有關的概念,然后通過比較、分析,將知識進行分類.

(2)復習有機物.從結構對有機物進行分類,根據官能團對有機反應進行分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使原有的知識更加清晰、穩(wěn)定,加強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可以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分類復習法,對于很多需要記憶、相互容易混淆的知識點而言有著很好的復習效果.這一復習模式與復習理念能夠理清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于相關聯的內容有清晰的辨析,這對于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會起到良好的輔助功效.

二、比較復習法的合理使用

對于很多物質的理化性質的認識,以及一些相似或相關聯的化學知識點或者化學概念的復習過程而言,比較復習法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比較的過程中,能夠將兩個事物清晰地呈現,兩者各自的特點、特性以及相互間的差異,就會非常清楚地體現出來.這個過程往往能夠幫助學生更正過往形成的一些錯誤觀念,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辨析一些相似知識點的不同.比較復習法,對于很多物質性質的復習過程尤其能夠發(fā)揮很好的功效.不少化學物質在性質上會存在一些相似性,學生容易將一些物質相互混淆.比較的過程,能夠更新學生的觀念,讓學生對于相關物質的認識更為透徹,進而深化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要學會比較,關鍵在于對化學事實進行分析,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發(fā)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這樣做,不僅能揭示事物的關鍵特征,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新概念的涵義.此外,教師要注重實驗的復習比較,要引導學生重視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學會比較.例如,檢測NaCl、Na2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可以用沉淀法、氣體法和滴定法,通過比較可知滴定法最好.類似的教學案例還有很多,比較復習法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有著很大的發(fā)揮空間,這種模式對于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具有重要作用.

三、優(yōu)化復習方法與策略

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外,教師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掌握更多復習方法與復習理念,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復習效率很有幫助.教師在高中化學復習教學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也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特定的復習任務,還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良好的復習策略,讓學生自主進行實踐.這個過程,不僅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行培養(yǎng),也能夠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中深化對于知識的體會.例如,在復習“探究乙醇分子結構”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自主復習分割成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圍繞乙醇化學式C2H6O可能結構的探究;

(2)圍繞乙醇分子結構推斷的原理的探究;

(3)圍繞實驗裝置設計的探究;

(4)圍繞提高氫氣產率的探究.

這幾個探究環(huán)節(jié)也分別起到了特定的作用:

(1)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關注、參與的作用;

(2)作出預測、形成假設過程;

(3)實驗探究過程;

(4)解釋、推論與反思過程.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發(fā)揮,學生在良好的復習策略的引導下,不僅能夠有針對性地展開對于問題的探究,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進而提升復習效率.

第7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1.對遇到的理化知識既不能視而不管,也不能隨意增加難度,介紹時要通俗易懂。教材中的有些理化知識直接涉及生命現象的“關鍵”,學生不具備相關的理化知識,若對這些知識不做解釋、不處理,許多重要的生命現象、規(guī)律就很難讓學生透徹理解和掌握,可是教師在教學中,如果隨意增加理化知識的難度,必然會影響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把握。因此在介紹理化知識時,力求通俗易懂,不宜用專業(yè)術語來解釋。例如,學生有過未見鮮花卻先聞到花香的經歷,用此例解釋擴散現象,有生活體會的七年級學生是很容易理解的。

2.聯系生活實際,感受理化知識的有效運用。在講述有關“能量”時,告訴學生每天吃的食物中貯藏有化學能,雖然我們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可以感受到,當我們吃進食物后,身體就有足夠的力量來完成各種生命活動,這力量就是化學能轉換提供的,化學能是植物將太陽的光能轉換儲存的,能量是存在的而且還可以轉換,這樣學生易于接受。

3.利用演示實驗,活化理化知識。在“淀粉遇碘變藍”“石灰水遇CO2變渾濁”等理化知識的學習中,采用演示實驗來“活化”,通過科學、真實的實驗,既使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用物理、化學知識去解釋生物學現象,又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邏輯推理及判斷能力。

4.把抽象的理化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在對“濃度”一詞進行處理時,演示兩杯同樣的溫開水,分別加入1勺和5勺白砂糖再攪勻,選幾個學生分別來品嘗,說出感覺。因為平時學生有喝糖水的體驗,使學生迅速建立了與濃度有關的概念。又如,在解釋“擴散”的概念時除了舉例,還在一杯清水中滴一滴紅墨水,讓學生觀察紅墨水向周圍散開的現象。以上的處理方法,讓抽象的理化知識具體化、直觀化,不僅有效、快速地解決了理化知識給生物學知識傳授造成的障礙,而且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習興趣。

5.充分發(fā)揮教材中“小資料”的優(yōu)勢。七年級生物教材中有許多諸如“課外讀”“想一想”“討論”“小資料”等小欄目,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就是對正文中出現的理化名詞的解釋,在教學中應注意加以運用,有利于對有關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第8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主要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制備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而在平時學習中常常有學生抱怨化學知識太過零散、分散,不好記憶;平時考試中還有學生抱怨這種物質沒學過,那個實驗沒做過,這個反應原理沒見過等等。事實上,自然界中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質有幾千萬種,試問有誰能將每一種物質都進行研究了解呢?而學生更是無法做到。所以,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陌生的、不熟悉的物質或反應出現,不知道從何處著手,無法解答。實際上,這些學生是沒有理解化學知識中的區(qū)別和聯系,沒有掌握學習化學知識的類推思維方法和解題技巧。只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掌握好學習方法,發(fā)揮科學思維能力,注意類推思維能力的訓練,就會發(fā)現化學知識其實是散中有序,散中有律可尋的,就可以輕松愉快的學好化學這門學科。那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就應注重對學生類推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

一、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教學中類推思維的培養(yǎng)

化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學生應該牢固掌握化學概念,理解和認識基本的化學理論。但是掌握理論知識不會應用,不能解決問題是沒用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教會學生知識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類推思維方法是重要的解決問題方法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訓練和培養(yǎng)。例如,元素周期律是化學中重要的理論知識,既抽象又難掌握,更難的是利用元素周期律知識來解決推測許多我們沒學過、沒見過,甚至還沒被發(fā)現的一些元素的結構和性質等,這時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利用類推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來學習和解決這方面的知識和試題。如鍶和鎂、鈣是同一主族的元素,那么就可以啟發(fā)引導學生類推出鍶的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各種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以及可能的性質等。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能會運用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注意實驗探究教學中類推思維的培養(yǎng)

實驗是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分為演示實驗、探究性實驗和學生動手實驗等,主要是研究物質的制備、除雜干燥、性質檢驗和收集等方面的問題。新教材中也增設了許多關于實驗的“科學探究”內容,都是具有很強的思考性和探究性的活動。在每一個實驗學習探究中,教師都可以提出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深入思考??梢宰寣W生在根據反應原理和性質檢驗方法等獨立設計出實驗裝置,再共同討論分析,得出每一個裝置的可行性和問題的所在,最后可以讓學生綜合討論結果,設計出一套科學的、安全的、可行的、簡約的實驗方案。而實驗裝置通常主要包括發(fā)生裝置、除雜裝置、檢驗裝置、收集裝置和尾氣處理裝置幾部分,學生在進行每一個實驗時都可以根據這幾個大的方面進行設計,再者就是根據反應原理和性質選擇各種儀器和藥品。而這些有很多時候都可以通過類推的方法解決。例如,在實驗室制取乙炔實驗中,教師可以給出反應原理,再介紹反應物質電石為固體和液體水作用產生氣體乙炔,并且引導學生回顧氫氣制備的方法,學生就會思考固體和液體混合常溫下反應,可以選擇分液漏斗和圓底燒瓶或錐形瓶做發(fā)生裝置而且不用酒精燈加熱,另外乙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就可以思考利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已有的化學實驗知識通過類推的方法解決了該實驗的設計。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未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科學的價值觀。

三、注意解決問題中類推思維的培養(yǎng)

第9篇:化學中有機物的概念范文

一、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

1.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有機化學開篇時,一些學生習慣全套照搬學習無機化學的經驗,不能適應有機化學的學習,覺得有機化學內容繁雜,毫無規(guī)律,漸漸地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他們沒有把握有機化學學習的下列特點:

①有機化合物通常用結構簡式表示;

②有機化合物性質與結構的關系密切;

③有機化合物空間構型的認識,需要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學生學習上難以適應得狀況,如果不能調整過來,后續(xù)學習就會產生困難.

2.學習基礎、認知水平障礙

學習有機化學,需要學生具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由于學生的空間立體觀念較差,對于分子的立體結構常常想象不出來.

例如,學習同分異構體概念后,總還有不少學生把二氯甲烷分子的二個形式不同的結構式說成是同分異構體.

3.對官能團的結構特征、主要性質掌握不牢

有些學生對許多官能團的意義理解不透,區(qū)分不清.在學習或解題時,若不能辨清相關的官能團,就會出現思維障礙,從而導致錯誤.

例如,阿斯匹林的結構簡式為:[JG(][LJH,S(1,3,5)][JJ3,YS;4]COOHOOCCH3[JG)]

則1 mol阿斯匹林跟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為多少?

在解題中,學生知道羧基、酯基能與NaOH溶液反應,但忽略了水解產物中有酚,酚也能與NaOH溶液反應.

4.逆向思維能力差,系統性不強

練習呆板,常常是“照葫蘆畫瓢”,缺乏創(chuàng)造性,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對掌握的知識難以深化鞏固.

例如,以乙醇為原料設計合成 ,如果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和有機合成常用的解題方法――逆推法,就難以達到合成的目的,這就是正向思維抑制了逆向思維的發(fā)展.

二、解決有機化學學習障礙的對策

1.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能夠學好有機化學,必須使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讓學生產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有機化學教學中,我們應精心準備、認真安排教學內容,并穿插一些學生頗感興趣的生活知識,特別是在知識的重難點教學中,挖掘能激發(fā)興趣的內容,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的命名與書寫教學中,提出“天干”十字的同時,不妨帶出“地支”十二字,學生對“子、丑、寅、卯……”等字是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這些字是屬于卜卦先生的,這樣他們就容易接受“天干”十字.還有,在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訓練時,不妨讓學生練習“碳架”結構書寫,同時可展示“碳架”結構模型,有條件和學校還可讓每一學生配備一套塑料的分子小模型,以增強教學直觀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循序漸進,平穩(wěn)過渡

在新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及特點作充分摸底,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對初學者也不宜提過高要求,一般以會考標準為宜,不足之處可在練習或單元復習中彌補.

[HJ0.95mm]例如,在《乙醇》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乙醇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而乙醇的化學性質中,與活潑金屬反應只限于鈉,氧化反應限于催化氧化,脫水反應限于分子內脫水成烯.在習題課中深化要求,如消去反應能否發(fā)生、哪些醇能被氧化為醛等.作業(yè)的布置應注意難度和梯度.這樣,將難點分散到各個階段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各個擊破,最后達到完整認識醇的目的,以利于學習過渡.

此外,加強直觀教學,采用掛圖、模型、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等手段,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讓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3.總結歸納,掌握學習的一般方法

學生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但由于有機化學的顯著特點是:多、雜、亂,其種類繁多、結構復雜、與生產生活聯系密切,使之成為中學化學的難點,會考、高考的熱點,其學習的方法又與無機化學的學習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如果不幫助學生總結有機化學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方法,學生將很難入門.

(1)結構決定性質,進行歸納學習

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方法是:結構性質用途制法同類物質.因此,從結構出發(fā),抓住官能團的特性是學好有機化學的關鍵.

例如,醛類物質的官能團為醛基(-CHO),由于醛基的特殊結構決定了醛類物質的化學性質為既可以發(fā)生還原反應(與H2加成反應)又可以發(fā)生氧化反應(銀鏡反應、與新制氫氧化銅的反應).而含有醛基的物質均可以發(fā)生上述反應,如: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等都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

(2)加強針對練習,及時總結規(guī)律

通過章節(jié)學習得來的知識是零散無序的,在一單元或一專題學完之后,幫助學生進行整理,多加強不同類型題的訓練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練中找規(guī)律,在做中總結經驗,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以提高解題速度,培養(yǎng)歸納能力.

①“價鍵守恒”原理即碳四鍵、氧二鍵、氫一鍵,這是推導、書寫結構式的重要依據.

②根據有機物的衍變關系:烴醇醛羧酸酯,推斷有機物的結構,找出衍變關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層推導得出結論.

③分子組成為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1∶[KG-*2]2的有機物完全燃燒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的物質的量相等.

④具有相同最簡式的有機物,無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總質量恒定,完全燃燒時耗氧量和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為定值.

4.認真審清題意,加強解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