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博物館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博物館工作經驗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博物館工作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博物館工作經驗總結

第1篇:博物館工作經驗總結范文

遵照局領導要求,筆者查看了各校的校內外環(huán)境、總課表、教師任課表及校本教研和培訓計劃、開學初學校自查情況記錄等,并將調研重點放在技術裝備的建、配、管、用、研、培上,通過與校領導、教師交談和實地察看等多種形式,形成了一些總體印象。

1.領導重視,投入到位

三所學校均高度重視技術裝備的基礎建設,不斷加大投入,提高裝備水平,成效顯著,基本達到省級二類標準,部分條件達到省級一類標準(見表1)。

2.思路明確,管理規(guī)范

三所學校都充分認識到技術裝備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助推作用,再先進、再完備的裝備,沒有良好的管理和規(guī)范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種擺設。三所小學均為小班化學校,校領導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規(guī)范。他們引導教師進一步規(guī)范儀器、設備、器材的登記入庫、使用借用、損壞賠償等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技術裝備的作用。從近年來部分專用室獲得的省、市級專項認證情況,可以看出各校在技術裝備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見表2)。

3.聚焦課堂,重點突出

三所學校都敏銳地意識到,課堂是關鍵,是技術裝備建、配、管、用服務的主陣地,主陣地上師生的發(fā)展,是技術裝備工作的意義所在。為此,雖然是剛剛開學,各校均立足課堂教學,把校本教研、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培訓等作為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要求教師多研究學生,從而增強師生的主體意識。

4.努力創(chuàng)新,成果顯現

三所學校依托技術裝備工作,在加強管理、提高服務能力與水平的同時,也在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如回龍橋小學結合晨誦、午讀等群體性活動,充分發(fā)揮圖書室的作用,借助學校周邊教育資源,成立了“回龍橋小學少兒信息科學研究所”。青云巷小學建設了“古生物陳列室”,對學生進行拓展科學教育。馬臺街小學教師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開設了多個興趣小組,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三模”“科技發(fā)明”等活動先后在省、市、區(qū)比賽中獲獎,為技術裝備的應用性研究提供了鮮活的經驗。

當然,在充分肯定三所學校技術裝備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和人民群眾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教育技術裝備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高標準建設,不能僅僅滿足于達到既有的“標準”,學校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表達和落實。

第二,學校在器材裝備和實踐應用等方面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進一步彰顯體育場地功能,如何進一步規(guī)劃和利用技能創(chuàng)造室等主題專用教室,這些都亟須研究和解決。

第三,在教師的專項培訓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不論是經費的投入還是人員的培訓以及課程的開發(fā),都需要不斷加強。

上述問題提出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我們不能僅僅在技術裝備的配置上下工夫,不能僅僅滿足于管理好,還要想辦法用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更要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技術裝備的作用,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議:做強“硬實力”,凸顯“軟實力”

做強“硬實力”,凸顯“軟實力”,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做到的行動。能不能做到,做得好與不好,首先要看我們在具體工作展開之前有什么樣的決策。教育技術裝備調研的初衷,就是通過調研發(fā)現問題,為學校技術裝備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筆者著重從如何凸顯“軟實力”方面提幾點建議。

1.立足校情,優(yōu)化管理

配備與管理,始終是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我們這里要強調的是這種管理要牢牢站在學校情境之中。這里的學校情境,包括學校的教育哲學和辦學理念,包括學校教育教學的個性化主張,以及學校里學生與教師的發(fā)展訴求。這些,都是決定一所學校的技術裝備工作應該怎樣做、怎樣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學校的技術裝備管理水平,不僅要依據專項配備標準,更要看其工作思路與績效是否服務于學校的辦學需求,有沒有為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預留足夠的空間。因此,相應的評價標準要有所調整。

2.立足教學,細化服務

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是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使命。我們的工作思路應該是,所有的教育技術裝備要能夠服務到每一門課程,服務到每一節(jié)課,服務到每一名學生。不是說美術專用教室只能上美術課,科學專用教室只能科學教師來用。要進一步細化所有的教育技術裝備的教育功能,要制訂整合性、一體化教育教學實施方案,做到物盡其用,真正促進學生發(fā)展,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3.立足發(fā)展,強化創(chuàng)新

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和學校發(fā)展,是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終極目標??上驳氖?,在這方面,三所學校已經做出了一些成績。循著這樣的思路往下想,我們可以圍繞專用教室的設置開發(fā)獨特的校本課程,形成課程特色;我們可以借助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嘗試“大單元整合教學”,形成教學特色;我們可以充分依托社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區(qū)教育資源,借助校園網、圖書館等校內信息源,構建更大范圍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形成特色學習平臺;我們可以針對校內小小博物館,深度開發(fā)各種主題學習單元、活動單元,真正把這些校園場館辦成富有特色的“主題學習館”;等等。創(chuàng)新發(fā)展,來源于創(chuàng)新思維,學校層面在這些方面可以發(fā)揮的空間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統(tǒng)一觀念,統(tǒng)整思路

通過這次調研,結合自己的工作領域,筆者認為,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研究與實踐要集中體現在三個關鍵詞上,即管理、服務和創(chuàng)新。管理是技術裝備工作的基礎,即配齊、用足、用好,要科學規(guī)范;服務是為了讓技術裝備能夠切實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是技術裝備工作的目的;創(chuàng)新則是技術裝備工作的目標,要充分利用現有硬件和軟件資源,開創(chuàng)學校教育教學特色,形成辦學特色,這是基層學校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三個維度。

從工作領域上看,管理、服務和創(chuàng)新是教育技術裝備的三個方面;從工作水平上看,管理、服務和創(chuàng)新則是教育技 術裝備的三個不同的層次。在三者的關系上,管理是服務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只有管理到位了,技術裝備的效益才能發(fā)揮出來,才談得上服務和創(chuàng)新;服務是管理的內在指向性目標,即怎樣服務就應該怎樣加強和提升管理,服務同時是創(chuàng)新的生長點,服務水平發(fā)揮得越好,就為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創(chuàng)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務的工作水平上的飛躍,是科學管理和優(yōu)質服務換來的“可能局面”。

從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三個維度上來看三所小學的技術裝備工作,可以認為:三所學校均十分重視管理,強化管理的做法扎實到位,富有成效,這是我區(qū)在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其他學校也做得不錯;在服務水平上,三所學校也有明確的意識,不斷提高服務和保障一線教學工作的水平;在創(chuàng)新這一層次上,三校雖有亮點,但還沒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體推進的工作態(tài)勢,而我區(qū)有的學校在這方面的工作已經卓有成效。

通過對三所學校的調研,筆者看到了各校在技術裝備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說硬件建設上的投入需要“硬實力”,學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門才能完成,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則完全展現了各校的“軟實力”。技術裝備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通過配置可見的技術設施設備提升教育和教學水平,對學校來說是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這些不可見的、隱性的成分是一所學校的“軟實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從強化管理,到提升服務,再到大力創(chuàng)新,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進一所學校“軟實力”的凸顯。做強“硬實力”,凸顯“軟實力”,應該成為下一階段三所學校技術裝備工作的思路。從教育行政部門來說,對三所學校技術裝備工作的總體設計,就應該向凸顯“軟實力”方向傾斜,為各校提供政策和資源支撐。從學校辦學層面上看,要將凸顯“軟實力”作為學校下一階段技術裝備工作的重點,通過課程資源開發(fā)、統(tǒng)整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水平。

因此,各學校在以后的技術裝備工作中需要進一步科學統(tǒng)籌規(guī)劃,明確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務、創(chuàng)新三個維度上再上新臺階。這樣,我們才不會只擁有“亮色”,而是繪成豐富的“底色”,形成鮮明的“特色”,甚至是叫得響的品牌。通過凸顯“軟實力”提升學校的技術裝備工作水平,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是我們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協調助力

作為技術裝備工作者,我們不僅要科學合理分配利用資金,為學校裝備最好的硬件,還要通過整合,使教育技術裝備融入教育教學之中,使教育教學的三大要素通過裝備過程實現和諧的融合,形成一個學科的高質量高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水平建設。由學科到全面,使得技術裝備的最大化運用成為學校提升“軟實力”的有力增長點。要實現上述工作目標,技術裝備工作者要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努力成為“軟件開發(fā)者”“資源設計者”,協調各方面力量,為凸顯“軟實力”,提升學校技術裝備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不僅注重符合“標準”,更要注重實際“需求”。

過去,我們習慣于按照既定的“標準”來配備學校的基礎設施設備和現代化裝備。這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標準,就容易脫離實際,忽略校本需求。這里所說的學校實際,既包括學校所在區(qū)域的群眾對學校辦學的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指引,也包括學校的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現狀、愿景的特點等,這些都影響著學校辦學的方向,當然也決定了與之相配套的教育技術裝備的“需求”。然而,辦學需求對技術裝備工作的這樣一種“重要影響”往往是被忽視的。面對看似統(tǒng)一的“標準”,我們在具體執(zhí)行的時候,應該立足具體情境,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目前我們要配備“技術裝備”的時候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需求”與配備的“針對性”,一些學校已經形成了特色化發(fā)展,配備了個性化、特色化的數字化實驗室,如漢江路小學配備了再生紙創(chuàng)造室,丁家橋小學配備了機器人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將來這些工作會不斷得到加強,形成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技術裝備“示范學校”。

在技術裝備工作領域里有這樣一個誤區(qū),一談到裝備,人們立刻想到各種專用教室,好像是配備得越多,就越能反映一所學?,F代化建設的水平。誠然,專用教室的配備是現代教育裝備工作的基礎性工程,我們也一直在努力為學校配備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專用教室??墒?,如果僅僅是追求數量上的“多”,而不去考慮使用上的“優(yōu)”,不僅會讓學校財務不堪重負,也會造成新的閑置和浪費。例如,前面提到的技能創(chuàng)造室,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樣的?不僅要用于科學課,能不能更好地和語文、數學、英語、美術等學科課程相整合?再如,很多學?;ù罅庾隽宋⑿蛯n}館,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基地,然而,如何更好地開發(fā)其教育功能,更好地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功能發(fā)揮到最大化,這些問題都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所以,我們不僅要配備“項目”,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不僅注重技術裝備,更要加強協調助力。

在實踐中,人們還是習慣于將技術裝備等同于“實物”—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而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卻有可能被忽略。例如,三所學校共同反映出來的體育、藝術、科學等課程專業(yè)教師培訓的不足,就是“軟件”不到位的表現,還有一般任課教師的“技術裝備應用”專項培訓也不到位。隨著我區(qū)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的不斷推進,校園內每間教室都變成了多媒體教室,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墒牵覀兊呐嘤栠h遠沒有跟上,甚至連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培訓都不盡如人意,更別說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這些設備開發(fā)課程與設計教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服務,歡迎您的光臨lunwen.   1KEJI AN.  C OM學了。在這方面,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 為了提高技術裝備的應用水平,發(fā)揮其最大效益,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訓學習機會,組織教師參加省、市各級培訓,督促學校自行組織培訓,同時有計劃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如裝備管理、實驗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體應用、裝備新技術應用等,讓裝備工作在管理上上臺階,在服務上上水平,在創(chuàng)新上再突破。

在“協調助力”這方面,我們不僅提供培訓機會,還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強化:加大使用“南京教育資產與裝備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力度,使每所學校全面符合要求并在工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組織參加市級以上的“實驗操作技能比賽”和“自制教具比賽”,并先進行區(qū)級選拔賽,力爭取得更好成績;利用“鼓樓實驗中心組QQ群”及時傳遞信息、交流工作、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組織裝備工作經驗總結和研討活動,鼓勵更多的同志發(fā)表優(yōu)質論文;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強教科研工作,爭取專題立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