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驗式教學論文:體驗式教學在社會學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者:李晗 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教學部
體驗式教學的系統(tǒng)構建
陳亮根據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將體驗式教學設計為四大系統(tǒng):目標系統(tǒng)、內容系統(tǒng)、過程系統(tǒng)和組織系統(tǒng)。目標系統(tǒng)主要解決體驗式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內容系統(tǒng)關注體驗式教學的學習任務;過程系統(tǒng)則是體驗式教學的教學程式;組織系統(tǒng)是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評價對達成目標的保證。
1.目標系統(tǒng):突顯實踐性思維
實踐性思維是“以自己的需要、價值取向、認知結構、情感結構、已有的經歷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構,從而生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的情感感受、領悟和意義”。它有助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內化書本知識,獲取獨特的生命感受和知識經驗,體驗生命的成長與發(fā)展,真切感受到學習的意義與自身的價值。以實踐性思維為核心的體驗式教學目標系統(tǒng)的構建主要從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第一,實踐性思維內部的目標系統(tǒng)。實踐性思維的核心成分是問題意識、信息統(tǒng)整力、思維發(fā)散力和思維情境化。在此基礎上,實踐性思維的內部目標系統(tǒng)建構為:第一,發(fā)現和提出實踐性問題的能力;第二,有效搜集資料、分析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第三,個體基于已有經驗與獨特感受、綜合已知信息并從不同角度構建不同解決方案的能力;第四,個體得出符合現實生活中真實情境的結論的能力。
第二,實踐性思維外部的目標系統(tǒng)。通過實踐思維的訓練,提升實踐能力僅僅是實踐性思維訓練的初級價值,更重要的是實踐性思維的訓練與發(fā)展可以連結個體體驗知識的內在意涵,體悟知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實現完整精神與生命的成長這一高級價值。因此,實踐性思維的外部目標主要圍繞兩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學會知識,將知識經驗有效內化,體悟知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二是幫助學生完整發(fā)展,在尊重現實生命與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發(fā)展理性與認知能力,成為理性與情感有機統(tǒng)一與和諧發(fā)展的完整生命體。
2.內容系統(tǒng):訓練與發(fā)展實踐性思維
實踐性問題設計是體驗式教學內容設計的核心,應體現問題理解的多元性、問題情境的現實性和問題目標的真實性。
第一,針對實踐性思維發(fā)展階段的問題系統(tǒng)。一是提問型實踐性問題,訓練問題意識。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對當前情境和信息進行深入分析,還能將新信息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反復關聯,關鍵在于為學生提供較為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二是條件型實踐性問題,訓練信息統(tǒng)整力。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常常是條件模糊的,需要根據問題情境、智慧與感受去搜集、整合各方信息,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關鍵在于對條件開放性程度的把握。三是方法型實踐性問題,訓練思維發(fā)散力。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解決方案更符合現實情境,關鍵在于從學生的發(fā)展水平與生活感受出發(fā)去建構具有多種解決方案的實踐性問題。第四,結論型實踐性問題,訓練思維情境化。將問題結果與現實情境不斷對比,最終得出符合現實情境的問題答案,關鍵在于把握邏輯性答案與情境性答案的異同。
第二,針對實踐性問題相關知識的問題系統(tǒng)。一是單元型實踐性問題,整合單元內知識。以實踐性問題的解決為主線,使學生將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內容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整合起來,讓學生把知識優(yōu)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二是學科型實踐性問題,整合單元間知識。突破單個單元的界限,將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擴展到整個學科內部,將學科內的知識邏輯拓展為以實踐性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知識網絡。三是綜合型實踐性問題,整合學科間知識。將被分割為多個不同知識體系的知識整體重新融為一體,使學生所學的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體系優(yōu)化與整合。
3.過程系統(tǒng):關注實踐性問題的解決
第一,教材內容情境問題化。即將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關聯起來,從中引發(fā)出具有“實踐性”和“不確定性”的實踐性問題。一方面,要將教材內容植入生活情境,將書本知識嵌入或還原到現實情境中;另一方面,要從實踐情境中引發(fā)出實踐性問題。
第二,問題內容多元表征化。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容、積極的氛圍并給予指導,促使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生命感受活化,與問題解決情境反復關聯,生成獨特的問題理解與問題表征。
第三,表征內容方案構想化。即對各種解決方案比較、評判,從中選擇出最具說服力的優(yōu)良方案,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選擇某一立場去分析問題,構建方案,并為構建的方案尋找辯護理由,同時對比自己與他人的方案,生成一個較為合適的優(yōu)良方案。
第四,構想內容有效實施化。學生將經過比較、辯護與評判而生成的優(yōu)良方案加以操作化、實施化。
第五,實施內容全面評價化。要在方案實施中與實施后對整個前期的問題解決方案與過程進行反思與評價,診斷方案本身及方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或經驗。
第六,評價內容表征重述化。要對實施內容全面評價化所獲取的知識經驗在個體頭腦中重新表征。第七,重述內容遷移實踐化。要將表征重述所獲得的概念化、遷移性強的知識用于解決其他實踐性問題。
4.組織系統(tǒng):促使學習體驗生成
第一,教學目標向學習期望轉化。通過問題情境的設計將剛性與抽象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具體的學習期望,先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教學期望,再將教學期望轉化為學習期望,最后監(jiān)控學習期望。
第二,教學內容向學習內容內化。教學內容的學習要讓學生以自我去理解、感受而生成情感與意義。首先進行經驗活化,再開展教學對話,最后再將內化的知識經驗有效運用于生活實踐。
第三,教學傳授向教學對話轉變。在教學活動中提倡對話,會使學生心靈舒展,首先需要激活對話意識,再選擇適宜的對話方式,最后進行對話指導,糾正對話中的偏差。
第四,創(chuàng)設真實的物質環(huán)境。營造的物質環(huán)境并不要求絕對真實,而要注重學生是否能從環(huán)境中體會到真實的意境,可以實境再現,實現“形真”,也可以意境營造,實現“神似”。
第五,設計開放動態(tài)的教學時空。目的是要改變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傳統(tǒng)師生角色,促使師生展開多種類型的教學互動。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師生及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與互動、學習內容的不斷拓展與深化以及實踐性問題的有效解決都可以實現教學時空的不斷延伸與拓展。
根據體驗式教學的基本構想和社會學教學的特點,本文選取“社會學概論”教學中社會分層的教學安排來說明如何構建促進學生實踐性思維發(fā)展的社會學體驗式教學模式。
1.教學目標
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總體來說是通過社會分層的學習,訓練學生的實踐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領悟學習的樂趣與價值。具體來說,先要在掌握社會分層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發(fā)現和提出實踐性問題;然后,搜集國內外社會分層的相關資料,并分析資料、整合資料;接著,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與獨特感受從不同的角度對社會分層案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最后在提出眾多問題解決方案后,能從中選取最符合真實情境的方案。
2.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實踐性問題準備。選取與社會分層相關的材料,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再現真實情境,將社會分層的相關知識植入生活情境,再從實踐情境中引發(fā)出實踐性問題。例如,剪輯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讓學生在觀看后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從社會分層的角度思考并提出疑問,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然后,準備材料解釋歷史上和現今社會的社會分層形式,即奴隸制、種姓制和等級制。要求學生比較這三種社會分層形式的相同之處,得出社會分層的含義,訓練學生的信息統(tǒng)整力再讓學生運用社會分層理論結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分析目前社會上關于“屌絲和高帥富”的討論,訓練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力。同時,要求學生聯系社會流動的基本知識,思考如何使個體由社會底層向更高的社會層級流動,以此促使學生將本章知識優(yōu)化為一個有機整體。
第二,課堂上的體驗式教學。首先是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教師運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將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關聯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真實的物質環(huán)境。例如,教師選取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在學生觀看影片時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和生命感受。鼓勵他們思考為什么不同等級艙位的乘客逃生率不同,婦女和兒童優(yōu)先逃生的原則是否適用于所有乘客。然后是實踐性問題的解決。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立場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親身參與實現實踐性思維的不斷發(fā)展。例如,讓學生運用社會結構和社會分層的知識,分組討論中國的社會階層固化現象,并提出解決方案。每組學生經過充分討論,對各種解決方案比較、評判,從中選出最具說服力、最符合真實情境的方案。最后,總結評價。經過前期的體驗和實踐后,每個學生對體驗式教學活動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會。讓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促使學生總結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最終由教師評價,客觀公正地指出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喚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
第三,課后的教學延伸。為了不斷深化學習內容,拓展教學時空,要求學生圍繞“‘中國夢’還會夢想成真嗎?”這一主題,運用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理論分析當代中國的社會流動困境,尋找社會底層向上流動困難的原因,并思考中國未來社會流動的發(fā)展方向。為學生推薦陸學藝的《中國社會流動》、邊燕杰的《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美國社會學者分析中國》和李培林的《社會流動與中國夢》,學生也可搜集其他相關的資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整合、分析各方信息,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觀點。
結束語
雖然體驗式教學方法應用的時間不長,但是對本科社會學教學的積極影響已經有所體現:它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實踐性思維的發(fā)展。但是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的素質則有更高要求,教師須具備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與技能、敏銳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善于從日常生活中提煉適合大學生討論的素材,同時具備理解每一個學生獨特個性的感悟力。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水平、反映社會真實情境的實踐性問題。因此,體驗式教學的發(fā)展與完善仍有待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