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線上歌唱教學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歌唱技巧在聲樂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
1、歌唱技巧對于聲樂藝術的意義
歌唱技巧是在聲樂表演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只有具有比較好的歌唱技巧才能夠讓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收放自如,才能把聲樂的藝術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在聲樂的學習中,有關“呼吸”、“共鳴”“氣息”等技巧的學習對演唱者的演唱生涯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歌唱技巧的教授最為教授內容最主要的部分之一,要讓聲樂學習者在了解聲樂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提高其歌唱技巧,為以后聲樂的表演奠定基礎。除此之外,教學者要注重聲樂學習者的特性,根據其自身的不同特點,制定合適的歌唱技巧培訓計劃,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出聲樂學習者的音色以及聲線上的優(yōu)勢。歌唱技巧是聲樂藝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聲樂表演者就必須牢靠掌握相關的歌唱技巧。
2、歌唱技巧能夠促進聲樂藝術的表達
在聲樂藝術的表達中,為了更好的突出曲目中所蘊含的情感,往往需要演唱者對于音色進行一定程度的修飾,這種修飾的技巧是歌唱技巧的一部分。音色對于曲目情感的正確表達具有重要意義,不同旋律的曲目對于音色的要求也不相同,譬如當演唱旋律舒緩、情感基調悲傷的樂曲時就比較適合用低沉的音色對其進行演唱,從而讓聽眾能夠更加容易的感受到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當演唱旋律輕快的樂曲時,清亮的音色就比較符合要求以及聽眾對于其音色的想象。音色的不同會直接影響聽眾對于聲樂曲目的理解,因此在進行聲樂表演時,演唱者必須根據歌曲所蘊含的情感的不同以及歌曲旋律的不同來恰當的調整自我音色,從而使演唱的過程中情感的抒發(fā)更加直接,讓聽眾能夠更加透徹的理解樂曲的深層意義。歌唱技巧的運用能夠最大程度促進聲樂曲目藝術性的表達,對于曲目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3、歌唱技巧對聲樂的表演有著積極作用
在聲樂的表演中所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演唱者對曲目進行死板的演唱,既然是表演就一定注重其表演過程中的可觀賞性,這就對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中的聲情并茂技巧提出了要求。要想把聲樂曲目的情感表達的透徹就必須注重表演過程中表情的轉變,讓自己充分的投入到樂曲之中,用表情來詮釋歌曲的更深層的含義。要想把聲情并茂的技巧運用的比較好就必須在演唱曲目前充分的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自己更好的了解曲目的意義,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樂曲之中,能夠早演唱過程之中隨著樂曲旋律的轉變而轉換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表演去感染聽眾,從而把聲樂的表演推至靈魂表演的深度。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在線聲樂課堂為優(yōu)化高校傳統(tǒng)聲樂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分析高校聲樂網絡課程教學存在的優(yōu)缺點,并提出高校聲樂網絡課程教學的優(yōu)化方案,找準高校聲樂網絡課程創(chuàng)新策略,以期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目標,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高校聲樂網絡課程的授課方式讓很多高校教師有著不一樣的體驗。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其也是高校教師對固有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并調整教學方法的一次絕好機會。通過網絡和現(xiàn)代科技,聲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簡單快捷,高校聲樂網絡課程教學應該探索更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一、高校聲樂網絡課程優(yōu)缺點
科技的日新月異,令人們愈發(fā)感受到網絡的方便與快捷。高校聲樂網絡課程的普及給高校聲樂教學帶來了一些便利,同時也讓其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zhàn)。高校聲樂網絡課程教學的優(yōu)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突破時空限制
高校傳統(tǒng)聲樂教學模式一直都延續(xù)著“師傅帶徒弟”的這種“口傳心授”的面對面教學方式。面對面授課是傳統(tǒng)的高校聲樂教學模式,其注重教師的講授以及學生的習得,強調教師對于學生演唱的判斷,學生對于教師范唱的理解程度,以及師生之間必不可少的及時互動與交流。傳統(tǒng)聲樂教學模式無形中對時間、地點都有著較高要求。而高校聲樂網絡課堂利用網絡可以打破時空限制,只需要下載手機客戶端,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交流,學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多的聲樂專業(yè)知識,并通過專業(yè)教師的講解,獲得更廣泛的意見和建議。即使課程已經結束,還可以通過錄播視頻進行學習。
2拓展學習視野
高校聲樂網絡課程的優(yōu)勢還在于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整合教學資源,實現(xiàn)優(yōu)質聲樂網絡課程的共享與交流,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互聯(lián)網,聲樂教學資源可以更加方便檢索,同時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的播放,既可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又可以使學生能夠自主選擇合適的音樂資源,積累更多感興趣的聲樂曲目。不同高校的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之間進行碰撞,有助于學生增長見識,通過對比網絡平臺上國內外聲樂教育家的教學視頻,可以豐富學生的聲樂理論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和眼界,拓寬學生的演唱思路,從而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鑒別,繼而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聲樂演唱教學方法,為自己所用,最終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
【摘要】聲樂教學是一門有著很強實踐性和抽象性的學科,作為長期工作在教育戰(zhàn)線上的聲樂工作者來說,應該掌握聲樂的基本規(guī)律和科學原則,將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好地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一套學習方法和習慣。其中有幾點我覺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這幾點進行分析思考,希望能為聲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聲樂教學;思考;實踐原則
一、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
在按照聲樂教學的統(tǒng)一原則下,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優(yōu)勢及學習主動性,使同學的特點及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在聲樂教學中,每位同學的嗓音條件參差不齊,樂感也不一樣,對不同的對象教學,應從每位同學的具體情況出發(fā)靈活變動,做到因材施教。假如用統(tǒng)一的模式,固定的教學方法手段未進行教學,就違背了科學的教育規(guī)律,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作為聲樂教師首先應該具有敏銳的聽覺,憑借專業(yè)的聽辨能力,才能確定學生發(fā)聲的正誤。還需要仔細分析學生的整個發(fā)聲細節(jié),從細節(jié)中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其次,能夠準確地給學生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其不好的地方,對癥下藥。第三,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學習階段性及學習程度,針對學生的理解力不同給予不同的啟發(fā)。量力而行是教學的前提,每一個人階段,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一個新的歌唱水平,按其歌唱水平布置相應的作品是最合理的。第四,善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不同的歌唱方法,確定學生適合演唱那一種歌曲,適合選擇那一種唱法,做到“量體裁衣”。
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從初期的訓練到技術成熟的過程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首先要建立牢固的發(fā)聲基礎,然后再擴展音域,提升技術,而不能盲目地要求學生達到某種程度,否則會毀壞學生嗓子。應該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程度來教導,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無論哪個聲部,首先應該從中聲區(qū)做練習,開始訓練。一般情況如下:男女高音從小字組a到小字2組e²;男女中音從小字組f到小字2組c²進行。在中聲區(qū)練習,對于器官不會有任何損傷的危險,然后再向高低兩方向發(fā)展。“循序漸進”的原則完全符合聲音發(fā)展,每一個人的聲音都需要“由淺入深”分成若干階段進行訓練,很勉強地演唱高音或低音,都會損傷歌唱器官,造成各種發(fā)聲上的問題。發(fā)聲訓練應由簡到繁,從單一至多元,從連音練習、跳音練習再到音階快速練習、真假聲混聲等。氣息的練習也應從慢吸慢呼開始,再快吸快呼,由較短的樂句到稍長的樂句,逐漸打下基礎之后,才可以加大共鳴,擴展音域。選擇歌曲和情感表達方面,也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兩年,以美聲歌曲為基礎訓練,千萬不能操之過急,選擇的歌曲以中聲區(qū)為主,歌曲難度較小,歌曲旋律起伏不大,歌曲結構短小精練,歌詞通俗易懂,從各方面慢慢去積累和提升,先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再慢慢地挖掘自身的潛能。
三、技、藝結合的原則
摘要:因肺炎特殊時期防控的需要,網絡教學成為必需,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但也暴露出網絡教學設施和教學資源準備不足、教師線上教學經驗缺乏、課程設置難以適應網絡教學需要等問題[1]。當前,我國防控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但仍需做好常態(tài)化防控。在這種情況下,本文認真總結網絡教學的經驗和問題,結合聲樂課程特點深入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從加快完善軟硬件設施、樹立數字化網絡化的教育思維、打造聲樂課網絡教學平臺、加強教師與學生培訓四個方面提出對策,為深入推進“互聯(lián)網+”聲樂教學提供助力。
關鍵詞:常態(tài)化防控;網絡教學;聲樂課;對策
一、防控期間聲樂課網絡教學經驗
防控期間,各地各類學校紛紛采取“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基本保證了原有教學計劃進行,降低了疫情對正常教學活動的影響[2]。從聲樂課在線教學實踐來看:很多聲樂教師從不會運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到能熟練運用企業(yè)微信、騰訊會議、釘釘等軟件教學;從機械的把線下課堂移到線上,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聲樂面對面教學的特點,到能較好開展線上與學生互動、監(jiān)督指導學生進行歌唱訓練;從僅僅完成線上聲樂教學任務,到主動拓展教育教學網絡資源,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歌唱興趣等,取得了一定的網絡聲樂教學經驗。學生也從剛開始的新奇到逐漸習慣網絡聲樂教學,從被動接受課本知識到逐漸主動參與網絡互動,利用網絡主動拓展知識面、進行自媒體歌唱表演等。聲樂教學屬于藝術類科目,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觀念中并不受到重視,但經濟與科技的發(fā)展逐漸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以及教育教學方式和空間的改變,聲樂專業(yè)也成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點。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適應教育背景、改善教學方法是提升學生綜合聲樂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聲樂教育模式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使得聲樂教學活動缺乏教學有效性,網略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對于聲樂教學是一項挑戰(zhàn),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聲樂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摸索與探究,網絡教學也能夠與線下課程起到相同的教學效果,使得中國音樂教育設計更加富有變化。網絡教學轉換為較為私人的教學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逐漸從教育者轉為指導者,更多的是采用學生之間互動的學習方式。
二、當前聲樂課網絡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軟硬件條件參差不齊,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由于疫情突發(fā),師生均措手不及,教學準備嚴重不足,只能借助身邊的手機、電腦來上課,設備的新舊、容量制約著上課效果。如硬件承載能力不夠會引起網絡卡頓或延遲等現(xiàn)象。在軟件選擇上,尤其中西部地區(q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水平較低,專業(yè)設備和專用軟件欠缺,學生家庭所使用的網絡設備良莠不齊,更不用說聲樂教學需要的音箱等設備。
(二)網絡信號傳輸不通暢,影響聲樂教學對聲音品質的要求線上聲樂教學對聲音的傳輸速度和保真有很高要求。雖然釘釘、企業(yè)微信、會易通、騰訊會議、抖音等各種學習平臺和直播平臺都推出了網絡學習,但都發(fā)生過各種問題。網絡卡頓、聲音缺失時有發(fā)生,甚至出現(xiàn)因在線人數過多超出載荷而崩潰的現(xiàn)象。聲音的“延時”及卡頓,是影響聲樂課順利開展與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在練聲或教唱新歌時,聲樂教師在線上范唱給學生聽,學生在另一頭模仿教師的聲音,這一過程都會產生聲音的“延時”和失真。演唱者口型與聲音不同步、手勢動作與聲音不同步等,嚴重影響了聲樂教師對歌曲發(fā)聲、咬字吐字的判斷?,F(xiàn)場鋼琴伴奏聲音與遠程學生歌聲容易出現(xiàn)“脫節(jié)”,導致教師在線上不能跟學生同步進行伴奏彈唱。以上問題都會影響聲樂課聲音的傳播、歌曲情感的表達和對聲樂作品的塑造。
一、聲樂審美和聲樂教學融合的必要性
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復雜和艱苦的過程,學生在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很容易產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只有將其與聲樂審美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以高音的演唱為例,如果僅是單純的、反復的技術聯(lián)系,既難以獲得成功,還會讓學生心生氣餒,甚至使發(fā)聲器官受到損害。而如果將演唱高音的訓練和審美相結合,讓學生明白高音所特有的音色美感,并引導學生去體驗和表現(xiàn)這種美感,那么就有效避免了單純訓練的弊端,讓學生在一種自然、愉悅的狀態(tài)下掌握這種演唱技術。所以說聲樂審美和聲樂教學的融合,既是聲樂藝術的本質特征使然,也是提升聲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理應得到聲樂教師的充分重視。
二、聲樂審美和聲樂教學的融合途徑
(一)聲樂審美和聲樂作品的融合
聲樂作品是聲樂藝術存在的基礎。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固然要以扎實和嫻熟的演唱技術為前提,但是從審美視角下感知和體驗作品,則是使演唱質量更上一層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F(xiàn)實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演唱者的技術運用十分嫻熟,演唱效果也是四平八穩(wěn),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演唱,但是總給人以不盡興之感,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以審美的目光來對作品進行審視和解讀。所以應該將這一環(huán)節(jié)予以突出強調。具體來說,首先要引導學生全面地了解作品,了解詞曲作者的個人信息、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作品主要表現(xiàn)的內容和情感,以實現(xiàn)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再對作品進行試唱。在這個過程中,要將之前的一些感悟和心得進行驗證,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調整和完善。此后的每一次演唱中,都要堅持對這種體驗的豐富,直至形成對這首作品的個性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了個性,也就避免了“千人一面”和“千人一腔”,就會獲得觀眾的認可。父親是各類藝術作品中常見的表現(xiàn)對象,但是劉和剛演唱的《父親》卻讓很多人都潸然淚下。在談及為何能演唱得如此動情時,劉和剛表示,自己一聽到歌曲的前奏,父親那質樸的面容就浮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這張面孔親切、感人,是一種淚中有笑的感覺。這就是對作品深入體驗的結果。也就是說,聲樂作品本身就是一種審美的產物,其并不是聲樂演唱的工具,而是一個審美對象。僅僅掌握了演唱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了解和體驗作品,被作品的情感所感染,才能獲得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而在這種狀態(tài)下,演唱技術也能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很大的提升。比如平時練習中很難唱上去的高音,如果有了充足的情感體驗,則很有可能毫不費力地唱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審美的目光重新認知和審視作品,尊重作品,才能獲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演唱效果。
(二)聲樂審美和技術訓練的融合
技術訓練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前文中提到,整個學習過程是較為復雜和枯燥的,很容易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學習質量也無從談起。而如果從審美的角度對這個過程進行審視則會發(fā)現(xiàn),技術訓練的多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具有審美特征的,如果能把技術訓練建立在審美的基礎上,自然就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拿呼吸來說,呼吸對歌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多采用講述和示范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歌唱中呼吸的原理。吸氣時,由于吸氣肌群的收縮,胸廓擴大,空氣進入肺腑;呼氣時,在胸廓的彈力和重力作用下,加之呼吸肌群的松弛,空氣得以排出。呼吸本身是一種生理活動,而多數學生是沒有生理學基礎的,只能機械地聆聽和記憶,并沒有形成本質的認識。其實整個呼吸過程,乃是一種生理之美的展現(xiàn)。人體的器官構造是十分精妙的,每個器官各司其職,又有機聯(lián)合,不但保證了人的生存,更能夠使人從事多種活動。教師可以借助于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親眼看到歌唱中呼吸器官的變化,感知各個器官之間完美和神奇的融合。在之后的呼吸練習中,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各個呼吸器官處于最佳合作狀態(tài)時的畫面,如為了獲得飽滿的氣息,呼氣肌和吸氣肌肉之間的對抗狀態(tài)以及發(fā)力的支點等,都會映現(xiàn)在學生的腦海中,獲得了較高的訓練效果。又比如在咬字吐字訓練上,要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應該使學生在對中外多種語言精準把握的基礎上,著重感受語言的音樂美感,如果唱出了這種音韻美和聲韻美,準確的咬字吐字也就不在話下了。從宏觀上來說,音樂情感較為飽滿和熾熱時,歌唱噴口應該是較為有力的,有一種“一字一音”的感覺;而音樂情感較為細膩、柔和時,字頭聲母的咬合則較輕,意在獲得一種靈活、具有彈性的歌唱效果。又比如在中國歌曲的演唱中,多數歌詞都是合轍押韻的,每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個字,如果能夠予以合理的強調,就能夠唱出這種特有的韻味感。也就是說,樹立起了這種聲韻美的追求后,能夠使演唱者從單純的技術表現(xiàn)中解脫出來,以一種輕松和愉悅的狀態(tài)歌唱,反而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果能夠感知和表現(xiàn)出這種美感體驗,整個技術訓練也就完成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