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宏觀經濟學探討的是國民經濟總體的運行規(guī)律,主要解決國民經濟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宏觀經濟影響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學習宏觀經濟學有利于從整體角度把握社會發(fā)展狀況,從經濟學的層面分析社會發(fā)展趨勢。本文主要簡單的闡述了對宏觀經濟學的認識,內容涉及到宏觀經濟學的定義、研究內容、發(fā)展經歷、與微觀經濟學的區(qū)別與聯系等,在此基礎上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失業(yè)現象。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內容;發(fā)展;中國失業(yè)現象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一、宏觀經濟學概述
(一)什么是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Macroeconomics),是通過研究整個國民經濟各種總量的變化,來說明資源利用是如何得以優(yōu)化的經濟學理論。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就業(yè)總水平以及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之為就業(yè)理論、收入理論。
(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作為研究對象的,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v觀宏觀經濟學,研究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宏觀經濟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計量模型[1]。宏觀經濟理論主要包括投資理論、貨幣理論、經濟周期理論、消費函數理論、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等等。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經濟政策目標、經濟政策工具、經濟政策機制、經濟政策效用等。宏觀經濟計量模型主要包括各派理論建立的不同的經濟模型,主要用于經濟理論的驗證等。
二、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
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總體說來,它的產生發(fā)展大約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萌芽階段。凱恩斯之前,經濟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領域,但是部分經濟學家也開始涉足宏觀經濟問題,從經濟整體角度來看待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這就是宏觀經濟學的萌芽階段,又被稱之為宏觀經濟學的古典學派。第二階段:形成階段。宏觀經濟學的形成與著名的凱恩斯革命是分不開的。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使古典宏觀經濟理論陷入了困境,美國失業(yè)率在不斷上升,同時國民經濟總產出在不斷下跌,在這一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西方經濟學家開始意識到失業(yè)率和總產出不是常量,而是變量。于是,以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為代表的西方經濟學家積極探索宏觀經濟理論,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從理論上分析了失業(yè)長期存在的原因,這標志著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第三階段:補充拓展階段。凱恩斯革命之后,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關注起了宏觀經濟,對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了補充和拓展。著名的IS―LM模型、消費投資與貨幣需求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菲利普斯曲線等都是這一時期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成果。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M.Friedman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現代貨幣主義?,F代貨幣主義認為,市場機制本身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主張政府應實行平衡預算的財政政策,與此同時,中央銀行應執(zhí)行貨幣供給原則,保持貨幣存量的穩(wěn)定增長?,F代貨幣主義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這些經濟學理論構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架構。
三、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qū)別與聯系
(一)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聯系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有一定的聯系的。首先,兩者均采用了實證分析法,都屬于實證經濟學。其次,兩者互為補充。宏觀經濟學是從宏觀角度分析國民經濟,微觀經濟學是從微觀角度分析國民經濟,兩者互為補充,共同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yōu)化。最后,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宏觀經濟學是在微觀經濟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宏觀經濟學并不是微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2]。
(二)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區(qū)別
第一,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以家庭、廠商等單個經濟單位為主要研究對象;宏觀經濟學則以整個國民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整體角度分析國民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與特點。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經濟,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運用平均量或個量的總和來分析整體經濟運行情況。第三,基本假設不同。對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是基于完全理性、充分信息等基本假設,假設“看不見的手”能夠自由調節(jié)實現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宏觀經濟學假設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通過“看得見的手”調整市場機制的缺陷。第四,基本內容不同。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圍繞這一中心理論還涉及到生產理論、分配理論、市場理論、產權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等;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具體包括開放經濟理論、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等。
四、宏觀經濟學論中國失業(yè)現象
(一)中國失業(yè)現象分析
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失業(yè)理論,失業(y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摩擦性失業(yè)、結構性失業(yè)、周期性失業(yè)。不同的失業(yè)類型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就業(yè)反向惡化是中國失業(yè)現象的一大特色。下面就中國失業(yè)現象作簡要分析:第一,摩擦性失業(yè)。摩擦性失業(yè)主要是指因季節(jié)性或技術性原因而引起的失業(yè)。造成中國摩擦性失業(yè)現象嚴重的一大原因就是求職者缺乏就業(yè)信息,求職者自身條件與工作崗位難以匹配?,F階段中國失業(yè)現狀是:社會經驗不足、技術能力不強的高校畢業(yè)生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不少職員因各種原因而辭職失業(yè);廣大農民工盲目涌入城市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些都造成了摩擦性失業(yè)。第二,結構性失業(yè)。結構性失業(yè)主要是指勞動力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失業(yè)。中國結構性失業(yè)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求職者數量質量與人才市場需求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造成有的地區(qū)擁有大量工作職位卻無人求職,而有的地區(qū)則多人爭搶同一職位,如東西部地區(qū)經濟差異性造成東部地區(qū)人滿為患,西部地區(qū)無人問津;二是求職者自身素質較低,專業(yè)性人才短缺,一方面大量求職者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另一方面企業(yè)苦于缺乏技術性人才。第三,周期性失業(yè)。周期性失業(yè)主要是指由于總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業(yè),它一般出現在經濟周期的蕭條階段。2008年的經濟危機造成中國失業(yè)人數增加就屬于周期性失業(yè)。
(二)中國失業(yè)現象的應對措施
第一,多方位防止結構性失業(yè)。加強勞動力市場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打破地域界限,建立空崗報告制度,最大限度的披露空缺崗位,繼續(xù)完善市、區(qū)、街三級就業(yè)體系,促進就業(yè)人員的流動,全面提升就業(yè)者的專業(yè)性素質等等都是防止結構性失業(yè)的重要措施。第二,提高就業(yè)服務水平,防止摩擦性失業(yè)。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F階段中國各大高校頻頻擴招,難免會造成人才質量的下降。為了防止結構性失業(yè),必須完善高校教育體制,注重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高求職者的專業(yè)能力;加大社會職業(yè)培訓機構的資金投入,大力支持培訓機構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同時,完善農村勞動力的就業(yè)培訓與職業(yè)指導,提高農村勞動力的職業(yè)素養(yǎng)。第三,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應對周期性失業(yè)。為了應對周期性失業(yè),可以增加政府開支、降低稅率、增加貨幣供給量等。我國要實行積極的宏觀經濟政策,深化企業(yè)改革,確保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完成產業(yè)結構調整,大力扶持中小民營企業(yè)發(fā)展,大力加強民生工作,解決消費不足問題,推進國有企業(yè)改革,推行利率市場化等。同時,政府還可以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yǎng)老金,失業(yè)者可以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可以得到補助等[3]。
五、結論
總而言之,宏觀經濟學是將整個經濟活動看做一個整體,通過對經濟系統總體行為的分析,研究一國經濟的總體趨勢的一門經濟學科。宏觀經濟學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學理論的完善而不斷發(fā)展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宏觀經濟學將會真正應用于社會實踐,促進社會經濟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武建奇.關于宏觀經濟學研究范圍的思考[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03)
關鍵詞: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方法
課題項目:秦皇島市社科聯項目,課題名稱:秦皇島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對產業(yè)結構調整的影響(課題編號:20130626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法
收錄日期:2013年9月26日
宏觀經濟學是我國高校經管類的專業(yè)基礎課,在有些高校的本科教學中,也作為一些人文類、理化類和工程類學科的選修課;這門課也是大部分高校經管類研究生考試的必考科目。宏觀經濟學不同于微觀經濟學,他研究的是整體的經濟行為,研究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全面的或者是總體的經濟運行情況。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行狀況關系到每個人,因為它影響到收入、工作前景和物價,因此了解宏觀經濟的如何運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十分重要的,尤其對于政府部門的決策者來說。問題是,到目前為止,宏觀經濟學并不是一門已經確定的科學領域。雖然在許多問題上人們已經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見,比如長期經濟增長的某些決定因素,但是有許多問題仍然存在爭議,比如經濟波動的根源和貨幣政策的短期效應。學習宏觀經濟學的目的是傳遞人們已經獲得的宏觀經濟學知識,同時也指出我們到目前還沒有充分理解的領域。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前期課程體系的不完善。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前期課程準備應該有:高等數學、微觀經濟學、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國際經濟學等等,但是很多高校開設宏觀經濟學是在大二上學期,或者是將宏觀經濟學與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經濟學設置在同一學期開課,有的則將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經濟學安排在宏觀經濟學后面開課,這就造成了學生知識儲備的不完善,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過程中很難全面、系統地進行分析,尤其是增加了深入理解和分析的難度。所以,只有經過對一系列課程完整、系統的學習后,才能融會貫通地學習宏觀經濟學。
(二)初級微觀經濟學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yè)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三)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yè)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為了發(fā)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興趣,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將西方的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而且,講解宏觀經濟學離不開案例的分析,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澀的理論模型變得生動,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
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這取決于授課教師的個人偏好,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講課的效率,無論從色彩上還是動態(tài)的效果上,多媒體課件都有它的優(yōu)勢;相比而言,板書授課的優(yōu)勢是教師一步一步的演繹推導和作圖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所以,多媒體和板書的有效結合,是一種既提高講課效率又提高授課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體授課對于宏觀經濟學重要性還在于在課堂上可以隨時就講到的知識點展示網絡上的信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信息和數據,都可以做到及時觀測,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識和數據信息。
為了更好地保證所講授知識的正確性和即時性,講授宏觀經濟學的教師除了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以及經常關注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科研成果之外,對于與宏觀經濟學相關的學科也應當有深入研究,比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等,這些學科的部分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教材選擇的多樣化?,F階段,國內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陳舊、分析方法單一和知識更新的速度比較慢。受到教材的影響,學生很難接觸到及時更新的理論和針對性更強的案例。
除了教師應該注意到這種知識結構和內容上的變化,有義務不再傳授陳舊的或者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理論,同時應該不斷更新學生的教材或者是參考書目。比如,如果能夠開展雙語教學,可以選取英文版的比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優(yōu)點在于,定位比較明確、內容更加充實、案例和習題新穎、貼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接受,當然,翻譯版的也可以,問題是現在很多譯文版有很多翻譯或者書寫上的錯誤,教師要仔細檢查,并一一對學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選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話,也要在參考書目中列舉出足夠量的原版宏觀教材以供學生課下閱讀。另外,課堂上可以經常介紹一些當前宏觀經濟學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論文等,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當前的進步、爭論和新的發(fā)展方向,以促進這門學科的不斷發(fā)展。
(三)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離不開數據。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以外,應該讓學生知道書上的每個定理、每個模型都來自于實際的生活和數據。所以,對歷史事件和生活的觀察以及對數據的敏感都是學好經濟學必要的素質。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的內容而無法將其聯系實際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不算是學好經濟學的表現。所以,學會采集數據、整理數據、處理數據和通過數據得出結論,對學習經濟學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告訴學生在哪里得到與課程的研究內容相關的數據,比如銀行的網站,尤其是各國央行以及世界銀行的網站,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和美國經濟分析(BEA),也可以具體到各個省市統計局的網站等等。學生通過對真實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經學過的經濟學理論到底是如何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也能夠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種經濟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據。雖然作為剛剛入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也許不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結論,但是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為了讓自己能夠盡早完全理解這些現象,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
(四)習題是宏觀經濟學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習題是引起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學習興趣的一種好方法,既鞏固了理論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本科階段的宏觀經濟學習題內容很豐富,國內教材的習題偏重于計算,國外的教材偏重于案例和數據分析,各有各的側重。如果教師能夠在講解每個知識點或者章節(jié)的同時選取恰當的習題和案例練習,學生會馬上整理老師講過的內容并重新審視學過的概念和公式,深入進去建立自己的記憶和理解方式,尤其是利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案例分析,是鍛煉學生形成經濟學思維方式的好機會,也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在做題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比如課堂討論可以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創(chuàng)造和展示他們自己的觀點,這種應用學過的理論和模型解決實際問題和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可以啟發(fā)學生質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觀點,強調學生對案例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形成一套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范式,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1]陸文安.影響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學,2012.7.
[2]李海明,翁衛(wèi)國.宏觀經濟學:教學范式新探索[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教學特征 教學方法
宏觀經濟學,是普通高等學校經濟管理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基礎理論課,也是其他經濟專業(yè)課程的基礎。通過對宏觀經濟學中的重點理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學習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的精華,并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正確運用所學到的宏觀經濟學的分析工具。理解實際生活中經濟現象的內在規(guī)律和各種現象之間的必然聯系。但是,由于宏觀經濟課程理論性較強。教師教學比較困難,學生學習較為吃力。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結合實際教學中的體會,對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一、宏觀經濟學教學的典型特征及問題
1.宏觀經濟學的課程基本上是圍繞著一個總量(GDP)、三大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問題(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來進行教學的體系。雖然其體系較為清晰,但是,目前國內的宏觀經濟學的教材大多是在西方經濟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實踐基礎上編寫的,而宏觀經濟學的許多規(guī)律主要隱藏在大量的數據之中。很多原理在經過歸納總結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目前,宏觀經濟學這門課主要是給大學二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此時的學生對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還沒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對于這種純理論性的知識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另一方面,課時安排比較緊湊,一般只有40到50課時。而且內容相對較多,再加上學生對西方經濟發(fā)展本身就缺乏了解,給教學上帶來困難。
2.宏觀經濟學中對不同模型的分析學習,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宏觀經濟教學基本上是以老師講授為主,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大都是被動的學習,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實際分析的能力差。宏觀經濟學中的一些基本假設、核心概念和分析方法為我們研究經濟問題提供了共同的準則和通用的工具。那么,首先,要求學生要掌握好這些假設和方法,而掌握了這些知識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目的就達到了,經濟學首先要能夠解釋經濟現象。其次,能為解決經濟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后,還要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分析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對教師而言要做到“對專業(yè)中得一點懂一切,對專業(yè)外的一切懂一點“。而學生也應具備微觀經濟學的知識以及較高的應用數學能力,同時密切關注實際生活中的宏觀經濟現象,學會對其分析。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目前。在高校中常用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方法主要如下幾種: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案例教學法,等等。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學生大多數是低年級的學生,自學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在選擇宏觀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時候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是否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是否符合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大學生的實際情況。
很多學生在接觸宏觀經濟學之前。就已經認為宏觀經濟學是一門純理論課,而且非常枯燥。一些學生是帶著厭煩甚至是畏懼心理來上課。因此,第一節(jié)課就顯得尤其重要。而宏觀經濟學,也是一門理論和實際聯系的相當密切的課程。當前世界經濟蕭條這一事例,就可以作為一個較好的案例來啟發(fā)和帶動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學習。
可以給學生介紹經濟蕭條是由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所導致的,而金融危機又是美國的次貸危機而直接引起的,通過這種因果關系,在介紹的過程中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對于企業(yè)和消費者來說,銀行利率的降低或增加對生產者的生產和消費者的消費來說意味著什么?為什么美國的次貸危機會導致全球的金融危機?為什么金融危機會導致經濟蕭條?經濟蕭條的實際表現有哪些方面?世界經濟蕭條對我國的經濟有何影響?世界各國采取了哪些宏觀經濟措施來應對經濟蕭條,這些宏觀經濟措施是如何來影響實體經濟的?
一年多來。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一直是為世人所關注的話題,因此,一般學生都已或多或少的了解到危機的一些情況,所以,學生對這些問題都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當然,有的問題則需要老師引導,有些問題則會出現不同的答案,這就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由老師給出正確的答案。講述經濟蕭條的成因。提出這些問題,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回到宏觀經濟學的學習上來。而老師在講解金融危機的成因和經濟蕭條的克服方法。以及學生在回答教師的各種提問時,就已經在開始涉及到宏觀經濟學的課程中的幾個基本方面,即一個總量(GDP)、三大模型(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AD-AS模型)和四大問題(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的內容。
通過對經濟蕭條原因和經濟振興政策的介紹,使學生達到共同參與的目的,這時,就可以給學生介紹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布局和基本內容,同時要讓學生知道,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要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知識,而且要通過學到的東西,對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利用模型進行分析。
[關鍵詞]DSGE有限理性認知偏見行為宏觀經濟學
自凱恩斯的《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出版以來,①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就備受爭議。不僅因為對凱恩斯本人思想的解讀不同,導致了后來的凱恩斯主義與后凱恩斯主義之爭,而且也因為弗里德曼和盧卡斯等人對凱恩斯主義的激烈批評,并最終形成了與凱恩斯主義并駕齊驅的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盧卡斯、薩金特、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等人更是構建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從而將新古典范式重新引入宏觀經濟學,形成了代表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性預期學派和實際經濟周期學派,使得宏觀經濟學也可以基于一般均衡分析來討論總量問題和宏觀行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對當代宏觀經濟學來說至關重要,雖然新凱恩斯主義以競爭者的姿態(tài)出現,但其理論內核和凱恩斯主義并沒有太多關聯,與凱恩斯本人更是保持了明顯的距離。新凱恩斯主義與其說掛靠在凱恩斯名下,不如說是掛靠在新古典范式名下,其本質上不過是新古典范式的一個變種而已。從長期看,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并沒有明顯的差異,只不過在短期,新凱恩斯主義突出了市場非出清,從而為總需求管理政策找到了支撐點。就當代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來說,兩者的共性遠大于分歧。DSGE模型的形成與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彌合了兩者的分歧,并且使兩者找到了共同的微觀模型基礎,而這也恰恰是當代宏觀經濟學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一些宏觀經濟學家已經開始反思DSGE模型的危害性,而另一些經濟學家則試圖再造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這些新的努力嘗試可能會造就一個新的宏觀經濟學,這種新范式一定不同于DSGE模型,甚至可以說DSGE模型只不過是新范式的一種特例。但這也僅僅是一種猜想而已。本文將從DSGE模型的爭議出發(fā),通過引入行為宏觀經濟學的新探索,從一個新的視角探討宏觀經濟學的脫困之路。
一、DSGE模型的興起及其局限
自從盧卡斯等人引入理性預期假設,①宏觀經濟學找到了與新古典范式連接的橋梁,從而踏上了新古典化的演進之路。理性預期學派看似尋求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實際上不過是尋求新古典范式的內核構建。只不過傳統的理性預期模型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完美,其核心的問題在于,動態(tài)一般均衡模型無法處理不確定性,而宏觀經濟的特征事實離不開不確定性這一關鍵假定。后凱恩斯主義對凱恩斯主義的批評正是從不確定性入手的,凱恩斯把不確定性放在關鍵的位置,凱恩斯主義卻把這關鍵的零部件給丟棄了。傳統的理性預期學派同樣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直到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在傳統的動態(tài)一般均衡模型中加入了外生的隨機沖擊,首次構造了現代的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②才使得凱恩斯的不確定性假設似乎有了被有效處理的可能。
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把理性預期學派推進到實際經濟周期理論(即RBC理論),從而完成了宏觀經濟學的徹底新古典化。RBC理論的基本假設就是完全競爭市場,且保留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當事人理性預期假設,在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總是可以通過價格機制進行自我調整以實現均衡,實際經濟對均衡的偏離主要受實際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生產率沖擊,③因而經濟波動主要源于技術沖擊。RBC理論的思想和法瑪等人提出的有效市場假說④如出一轍,由于完全競爭市場必然是有效的,所以價格的波動主要來自隨機沖擊。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發(fā)展的RBC理論雖然在模型上看似華麗,但因其理論假定嚴重偏離現實經濟環(huán)境而飽受批評,以至于后來的理論在保留理性經濟人假定和當事人理性預期假定的前提下,通過引入不完全競爭市場假定和短期市場不出清假定,實現了對新古典范式的更新,這種更新被貼上了新凱恩斯主義的標簽流行起來。同時,后來的理論也繼承了基德蘭德和普雷斯科特發(fā)展的校準方法,從而讓宏觀經濟學的理論研究越來越陷入到象牙塔之中。
無論是RBC理論下的DSGE模型,還是新凱恩斯主義下的DSGE模型,核心都是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這種研究范式已經成為當代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中流砥柱。⑤DSGE模型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模型簡潔,能夠把復雜的宏觀經濟問題歸約為微觀主體的最優(yōu)化決策。更為重要的是,和新古典范式一脈相承,市場機制的有效性得以在長期的框架內堅持,而市場非出清則僅僅成為短期問題。但DSGE模型的優(yōu)點也隱含著其致命的缺陷,最主要體現在這種模型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上,缺乏對宏觀經濟事實的解釋力,更談不上有效指導宏觀經濟政策的設計和實施。如克魯格曼所指出的,DSGE模型根本無法做出與現實相符的有效理論預測;⑥布蘭查德也強調,DSGE模型無法讓人信服;⑦羅默更是尖銳地批評DSGE模型,認為這種模型是真正讓宏觀經濟學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⑧
迄今批評DSGE模型的人認為,這類模型的致命缺陷在于其理論假定嚴重脫離現實。這種批評并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別是按照弗里德曼的實證主義方法論的觀點,假定是否符合現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本身的預測力。此外,對DSGE模型的批評還出現了另一類偏見,就是只針對這類模型的技術細節(jié)加以討論,而對一個理論體系來說,技術細節(jié)僅僅是實現理論邏輯的一個手段,并非理論的內核??梢哉f,迄今關于DSGE模型的討論都忽略了更為關鍵的理論內核問題,這個內核就是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賴以生存的根基。對宏觀經濟學理論來說,內核體現在微觀基礎上,有什么樣的微觀基礎,就有什么樣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邏輯。DSGE模型正因為缺乏一個科學的微觀基礎,才導致其理論模型缺乏預測力和解釋力。
無論是RBC理論下的DSGE模型,還是新凱恩斯主義下的DSGE模型,本質上都保留了新古典范式必備的理論假定,即理性經濟人假定和理性預期假定,后者只不過是針對時間決策而言的。事實上,只要理性經濟人假定得到滿足,理性預期假定就會自動得到滿足。這是因為當事人在充分理性的前提下,必然可以理性預期未來所有時點的相關信息,并依據這些信息做出最優(yōu)化的決策。在跨期決策當中,并不存在時期的局限,多期決策和無限期決策對決策者的理性要求是等價的。給定長時期決策,只要理性經濟人擁有經濟均衡所需的全部信息,就必然可以做出符合利益最大化的決策,這是新古典范式的理論內核,這一內核在DSGE模型中得以充分的體現,自動成為DSGE模型的理論內核。因此,DSGE模型的問題其實就是新古典范式的問題,批評DSGE模型應該針對新古典范式,而不是這類模型的技術細節(jié),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從理論預測上看,相較于法瑪等人發(fā)展的有效市場假說,DSGE模型有著類似的理論預測。給定當事人是理性經濟人,那么有效市場假說要求當事人能夠獲得決策所需的充分的信息集,決策本身并不重要。只要信息充分,決策理所當然是最優(yōu)的。除非經濟系統受到意外的沖擊,即隨機事件發(fā)生了(反映了凱恩斯的不確定性的思想),否則宏觀經濟總能實現有效均衡,對均衡的偏離不過是隨機沖擊的結果。通過引入隨機沖擊因素,DSGE模型實際上做了一個理論上的防御,也就是說,這個模型的構造并不依賴于傳統新古典理性經濟人所要求的那種完全理性,這就意味著理性預期下的理性經濟人有可能犯錯誤,這錯誤是來自隨機事件的擾動。DSGE模型以為這樣就可以避免受到批評者對完全競爭市場的攻擊了。但這種理論上的防御并不成功,原因在于DSGE模型依舊假定了經濟系統中代表性當事人的同質性,即便這種同質的當事人是理性預期的,并非完全理性的。同質性的假定把理性預期的當事人趨近為新古典理性經濟人,從而并沒有在理論上有實質性的改變。因為在同質性當事人的假定之下,從個體到總量僅僅是一個簡單加總,那么宏觀問題也就是一個微觀問題,這種看似把宏觀和微觀一體化的模型處理讓宏觀經濟理論變得更為簡潔,但同時也讓宏觀經濟理論規(guī)避了經濟系統固有的復雜性。①
代表性當事人和隨機沖擊相結合的做法也顯得很荒謬。在DSGE模型中,經濟波動主要來自于虛構的外生沖擊,比如技術沖擊、價格沖擊和偏好沖擊等,問題在于,這些外生沖擊完全獨立于當事人行為,因而可以看作是某種隨機因素的結果。這樣一來,經濟波動也變成了外生的,當不存在這些外生沖擊時,宏觀經濟處于均衡狀態(tài);只有當這些外生沖擊出現,經濟才發(fā)生波動。而類似技術沖擊本身是一種長期因素,既然如此,一旦發(fā)生了技術沖擊,經濟就不僅僅是波動了,而是會長期偏離原先的均衡。這并不符合隨機性。而價格和偏好沖擊等可以視為短期因素,這些短期因素顯然和當事人的行為有關,應該內生于經濟系統當中。同樣的價格變化和偏好變化,哪些是內生的?哪些是外生的?DSGE模型根本無法說清楚。難怪羅默說,DSGE模型看似有微觀基礎,實際上這個基礎并不存在。②克里尼克也指出,DSGE模型目前不足以刻畫真實的經濟行為,更談不上建立一個合理描述經濟行為的微觀基礎。③這種理論上的固有缺陷直接導致了DSGE模型無法有效描述和解釋眾多經濟波動的特征事實。①此外,為了有效處理參數識別和估計問題,DSGE模型引入了校準或貝葉斯估計等方法,同樣是因為缺乏一個合理的微觀基礎,才導致了這些方法天然地表現出主觀性太強的特點,它們完全取決于研究者自身的直覺,和經濟系統的特征事實毫無關系。這種主觀性導致了DSGE模型的研究結果的可信性大幅度下降,或者說得更直白點,采用DSGE模型可以按照研究者的需要來量身定做研究結論,這就完全違背了科學研究的性質。②因此,DSGE模型的許多研究都值得高度懷疑。③
新凱恩斯主義的DSGE模型試圖通過引入不完全競爭市場假定來彌補傳統新古典范式的不足,但其理論假定依舊高度依賴理性經濟人和理性預期假定,這就產生了這類模型內在的邏輯上的矛盾。④不完全競爭市場意味著市場的有效性難以保證,甚至市場的均衡難以保證。而DSGE模型在當事人理性預期下并不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不完全競爭市場看起來更像是強加給DSGE模型的一個外生假定,除了讓模型看起來有現實基礎外,實際上并沒有多大的存在價值。之所以存在這種理論上的內在矛盾,歸根到底還是和這類模型沒有科學的微觀基礎有關,這也導致癡迷DSGE模型的宏觀經濟學家對模型方法的渴求遠大于對經濟現實的觀察和理解。如同克里尼克的極為坦率地批評,DSGE模型使相關的宏觀經濟學家逐漸成為缺乏經濟思想的人。⑤羅默甚至說,DSGE模型之所以毛病百出,還雄踞宏觀經濟理論的頂端,不過是因為盧卡斯、薩金特等宏觀經濟學家的利己心作祟。⑥按照羅默的說法,崇尚DSGE模型的宏觀經濟學家并不是出于探求真理的動機,而僅僅是出于通過構建一個有門檻的理論來獲取個人名利的動機,本質上說,DSGE模型成了這些經濟學家尋租的工具。
當然,DSGE模型也有一些改變,比如引入市場摩擦、引入當事人異質性、引入當事人的適應性學習機制等等。而這些努力一部分看起來是在新古典范式內掙扎,另一部分則試圖跳出新古典范式,通過引入新的范式來實現DSGE模型的蛻變。只不過這種蛻變后是否還是DSGE模型的問題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正努力擺脫新古典范式的束縛,這一變革的核心就是重塑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而這一切都和行為經濟學密切相關。
二、行為宏觀經濟學已經做了哪些工作?
DSGE模型的關鍵缺陷在于沒有構建一個科學的微觀基礎,但這不代表宏觀經濟學理論就沒有這方面的努力。和DSGE模型相反,行為宏觀經濟學致力于重構微觀基礎,讓微觀基礎有科學的依據,從而有可能引領宏觀經濟學走出DSGE模型的錯誤泥沼,走向正確的方向。行為宏觀經濟學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革命性,是因為它的出現一開始就是針對新古典范式的理論內核。傳統的宏觀經濟學在構建微觀基礎時,高度依賴代表性當事人的跨期決策,在具體模型構建上表現為貼現效用函數的各種形式,但這種處理難以解釋社會經濟中的異象。⑦行為經濟學家通過引入有限理性假定,替代新古典范式中的理性預期假定,從而建立了新的宏觀經濟學的范式,這一新范式被阿克洛夫在諾獎致辭中首次用“行為宏觀經濟學”一詞命名。①阿因斯理和哈斯拉姆、②弗雷德里克、羅文斯坦和奧多諾休③綜述了時間偏好的研究成果。德里斯科爾和豪登對行為宏觀經濟學模型進行了系統綜述。④迄今為止,行為宏觀經濟學分別從跨期選擇模型再造、消費和儲蓄理論更新以及經濟波動等宏觀經濟學總量問題的行為解釋等多個方面出發(fā),開始嘗試重構宏觀經濟理論,并展示出一種新的宏觀經濟學理論范式的雛形。
(一)跨期選擇模型再造
行為宏觀經濟學首先從最基礎的跨期選擇模型入手,在證偽新古典范式的理性經濟人假定和理性預期假定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跨期選擇理論,這一理論目前已經有取代傳統新古典范式的趨勢。在這項全新的理論探索過程中,芝加哥大學的塞勒教授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塞勒采用實驗經濟學的研究方法,設計了一個跨期選擇實驗,在這項實驗中,被試針對某些特定金額的收入,估計不同期限后的等價金額。⑤比如,針對15美元的選項,要求被試估計1個月以后、1年以后以及10年以后的等價金額。這實際上是測試被試針對15美元收入在不同時期的主觀價值。實驗結果表明,在被試心理估價過程中,15美元1個月后相當于20美元;1年以后相當于50美元;10年以后相當于100美元。這意味著對被試而言,平均來說,1個月的貼現率是345%;1年的貼現率是120%;10年的貼現率是19%。顯然,貼現率是非線性衰減的。
塞勒的這個實驗結果實際上證偽了新古典范式關于偏好的時間一致性假定。按照新古典范式的跨期選擇模型,貼現率在不同時期都是一模一樣的,存在一個無限期的內在一致的貼現率。這種貼現率和理性預期及當事人同質的理論假定是一致的。對理性預期當事人來說,能夠充分估計未來每一期限的時間價值,從而未來任意兩個期限之間的相對價格都是一樣的,特定時點不影響當事人的決策,影響決策的僅僅是現在和未來的時間偏好。只要給定新古典理性經濟人假定,這個時間偏好不受具體時間的影響,存在穩(wěn)定性和內在一致性。但塞勒的實驗結果恰恰證明,當事人存在不一致的時間偏好,即時間偏好是不穩(wěn)定的,這就意味著新古典范式的理論假定本身存在錯誤。
對塞勒而言,真實的被試展示出了完全不同的時間偏好:首先,當事人存在異質性,并且無法像新古典理性經濟人那樣做出時間一致的跨期評價,具體時間對當事人的時間偏好產生了影響。這說明理性預期假定得不到實驗數據支持。當事人的這種偏好特征實際上體現了其認知上的框架效應,具體時間點構成了決策的框架,對當事人的決策產生了顯著的影響,這正是當事人有限理性的體現。其次,當事人表現出了認知上的確定性偏見。在具體實驗數據上體現為,時期越近,被試賦予的貼現率越高;時期越遠,當事人賦予的貼現率越低。這種確定性偏見決定了當事人缺乏遠見,存在短視,這同樣完全違背了理性預期假定。最后,即便在同一時期,當事人針對不同的金額的主觀評價也存在巨大差異,即存在“量值效應”。這種效應同樣和框架效應有關,不同金額的標的構成了當事人的決策框架,顯著影響到其決策,這說明人們計算能力通常都非常有限。
塞勒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對新古典范式是一個沉重打擊,并引發(fā)了眾多后續(xù)研究,這些研究進一步發(fā)現,收益和損失對貼現率也有差異化影響:人們對收益賦予的貼現率相對更大;人們更偏好遞增收益序列,厭惡遞減的收益序列;每一期的消費和效用不獨立,某一期的消費和效用和過去某期或過去多期的消費和效用相關,等等。①萊伯森基于塞勒等人的早期研究結果,構建了全新的行為跨期效用函數,以期替代傳統的新古典貼現效用函數,②這個新函數被稱為“準雙曲”貼現函數?;谶@一新函數,可以證明消費在不同時期的不獨立性;消費者的確存在心理賬戶假說;李嘉圖等價等經典宏觀經濟學命題都不成立。
(二)行為消費和儲蓄理論
宏觀經濟學最初是從總需求開始分析的,核心是構建一個關于家庭消費和儲蓄的理論。家庭消費無論是取決于家庭的當期收入,還是取決于家庭的持久收入或相對收入,抑或家庭根據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平滑,核心都在于家庭消費決策和收入總量有關,和收入來源無關。也就是說,傳統的家庭消費和儲蓄理論中,收入都是同質化處理的。但塞勒在一系列研究中發(fā)現,傳統理論的這種邏輯存在錯誤,也得不到相應的實驗證據的支持。塞勒發(fā)現,家庭的消費和儲蓄決策和其具體的收入來源有關,收入來源形成了家庭消費和儲蓄決策的框架,這就意味著不同收入來源下,相應的收入水平會表現出各自的消費傾向,即消費傾向具有異質性,這種現象被稱為“心理賬戶(MentalAccounting)”假說。③
塞勒揭示了家庭日常消費和儲蓄決策時的一個常識,即人們通常會對自己的所得進行分類管理,比如在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證券投資、不動產投資等多個賬戶上進行合理配置,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收入來源結構。給定這一結構,人們在進行消費決策時,會根據流動性大小來依序花費,比如先花零錢,零錢不夠了動用活期存款,依此類推。人們總是把長期資產作為一種儲蓄,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并實現平滑消費。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實際上完成了兩次賬戶構建:一是獲取收入時,家庭會根據不同的收入來源配置相應的賬戶,比如偶得收入或意外收入通常更多地配置在現金賬戶上,而工資和獎金等常規(guī)收入則會更多地配置在長期資產上;二是家庭會根據不同賬戶類型主觀設定相應的邊際消費傾向,比如現金通常被用于完全消費,而其他賬戶資金則會在消費與儲蓄之間權衡,長期資產主要用于儲蓄。這兩個層面導致了家庭在不同收入來源和邊際消費傾向之間建立了某種內在的關聯性,從而形成了消費傾向的異質性。由于家庭短期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更高,遠期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相對更低,家庭在消費和儲蓄決策上就恰好展現出雙曲偏好的形態(tài)。因此,塞勒的心理賬戶理論實際上是萊伯森的雙曲偏好理論的微觀基礎。
以心理賬戶理論和雙曲偏好理論為基礎,行為和實驗經濟學家構建了行為消費和儲蓄理論,以此作為傳統消費理論和儲蓄理論的替代范式。行為消費和儲蓄理論給宏觀經濟學提出了新問題:假如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異質性,那么簡單地依據總量進行總需求管理可能就是完全錯誤的,也就是說,宏觀經濟學過去的總需求管理政策效果不好,很可能就是與其對家庭消費和儲蓄行為的理解不恰當有關。行為消費和儲蓄理論通過引入家庭的認知基礎,給家庭消費和儲蓄行為建立了一個更科學的微觀基礎,從這一基礎出發(fā),可以探求參與人的認知心理和社會心理對宏觀經濟總量變化的作用機制。盡管這些作用機制在凡勃倫和卡托納等人的著作中早就有了初步的說明。特別重要的是,行為消費和儲蓄理論能夠揭示參與人的拖延、順從、意志力、心理的內在緊張、誘惑、從眾、炫耀等認知心理和社會心理特征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這就為未來構建總需求的微觀基礎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實際上一些經濟學家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
(三)行為經濟學視角下的宏觀經濟波動
微觀主體的認知偏見會產生諸多宏觀后果,①這是行為宏觀經濟學的重要發(fā)現。早期阿克洛夫和耶倫等人提出了一個效率工資模型,用以解釋勞動供給行為。按照這個模型,企業(yè)為了激勵工人,采取高于均衡工資水平的效率工資,導致產出增加;但效率工資會降低工資調整的靈活性,導致宏觀層面勞動市場無法及時出清,從而帶來失業(yè)。也就是說,通過效率工資模型可以初步解釋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這是新凱恩斯主義的微觀基礎之一。問題在于,為什么效率工資會導致短期失業(yè)和經濟波動?這在機制上似乎還很模糊。后來阿克洛夫等人進一步引入企業(yè)和家庭的有限理性假定,他們把企業(yè)和家庭分為兩類,一類是理性預期的,一類是近似理性的。理性預期的企業(yè)會準確預期到通脹率,并以此決定支付給工人均衡的工資水平;而近似理性的企業(yè)則只能預期到部分通脹率,從而導致這類企業(yè)的工資水平偏離均衡工資水平。由于總體經濟中的平均工資水平為兩類工人的加權平均工資,所以宏觀層面的平均工資水平是對均衡工資水平持續(xù)偏離的,市場不可能出清,從而菲利普斯曲線呈現出非線性特征。②
按照附加有限理性的新的菲利普斯曲線,在宏觀經濟中,失業(yè)率和通脹之間不再存在單一的關系,而是復雜的非線性關系。傳統的宏觀經濟政策都是基于單一關系的菲利普斯曲線進行設計,目標就是在通脹率和失業(yè)率之間做出權衡。而一旦菲利普斯曲線并不存在這種單一關系,簡單地權衡通脹率和失業(yè)率就可能是完全錯誤的。根據行為宏觀經濟學的非線性菲利普斯曲線,傳統的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無效,這看似與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的結論類似。實際上,行為宏觀經濟學的政策無效性命題并非指宏觀經濟政策真的無效,而是強調簡單權衡通脹率和失業(yè)率的政策無效。有效的宏觀經濟政策需要考慮微觀主體和宏觀總量之間的復雜機制,而不僅僅是相機抉擇的簡單化的總量政策。同樣,由于微觀主體的認知偏見會帶來復雜的宏觀經濟績效,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等強調的固定規(guī)則的宏觀政策同樣也會失效。例如,格拉海姆和斯諾維瑞在交錯合同模型中引入雙曲偏好,發(fā)現在交錯合同與雙曲偏好的相互作用下,貨幣政策具有長期實際效應。③類似的,福斯特等人分別假定了理性預期、準理性模型(自然預期)和直覺三種認知模式,發(fā)現三種預期下的宏觀經濟波動路徑存在顯著差異,這就導致宏觀經濟政策出現明顯的分歧和績效差異。④而羅森巴特-維希把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價值函數引入新古典增長理論,結果發(fā)現參與人的有限理性和社會性會顯著影響長期增長路徑,并且這種影響機制讓短期和長期的簡單兩分法變得毫無意義。⑤
三、結論:宏觀經濟學的自我救贖
DSGE模型看似精致美好,但由于其自身的理論假定的局限,導致這類模型并不具有有效的解釋力和預測力。甚至可以說,這類模型已經成為相關宏觀經濟學自得其樂的工具,而不是科學研究本身。究其原因,就在于當代宏觀經濟學無法擺脫新古典化的窘境。新古典化容易讓一個理論獲得簡潔之美,同時也讓一個理論喪失科學之魂。即便新凱恩斯主義下的DSGE模型引入了不完全競爭假定,這一變革也并不足以矯正這類模型的錯誤。這是因為最核心的理性經濟人假定和理性預期假定得到保留,而只要存在這兩個假定,甚至不完全競爭理論本身是否在長期成立都是一個問題。按照新凱恩斯主義DSGE模型的邏輯,不完全競爭只能是短期現象,而不會是長期現象。事實上,即便在超長期,完全競爭市場也幾乎沒有存在過。
不完全競爭和新古典理性人假定的內在沖突導致新凱恩斯主義DSGE模型有著與生俱來的脆弱性,經不起仔細推敲。復雜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機程序掩蓋了這種內在的理論缺陷,而經濟學家們樂此不疲。所幸一些頭腦清醒的經濟學家已經開始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其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重構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行為經濟學已經建立了新的跨期選擇模型與家庭的消費和儲蓄利率,讓微觀基礎的重構有了支撐。一方面,行為經濟學家自身在嘗試建立行為宏觀經濟學模型,以替代新古典范式;另一方面,迷戀DSGE模型的一些經濟學家也開始重視行為經濟學家的工作,在DSGE模型中引入行為經濟學的有限理性假定。例如,艾格森和克魯格曼通過假定兩種類型的當事人,即有耐心的當事人和沒耐心的當事人,來處理當事人的異質性難題;①通過引入有限理性和適應性行為,構建新的計算經濟學(Agent-BasedComputationalEconomics,ACE),來解決宏觀經濟的均衡偏離難題。②而所有這些新的處理恰恰是行為經濟學的內容。正如布蘭查德所指出的,宏觀經濟學已經試圖從行為經濟學中尋求更合理的微觀基礎構建邏輯,③但這還是DSGE模型嗎?新的模型與其說是DSGE模型,不如說是行為宏觀經濟學模型。這可能是宏觀經濟理論發(fā)展的正道。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研究性學習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191-02
在我國的高等大學教育中,宏觀經濟學廣泛涉及到財務、管理、物流、信息、人文等諸多專業(yè),各專業(yè)對宏觀經濟學的高要求使得在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不能像其他學科一樣基礎性教學,而是要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充分掌握宏觀經濟學的要點。由于宏觀經濟學自身多樣性的特點,如表述方式多樣、理論模式復雜、與社會聯系緊密、社會實踐性十分強,這些特點增加了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難度。
在高等學府教學過程中,由于宏觀經濟學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往往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質量,我國高等教育要結合國外的先進的宏觀經濟學教學模式,加強對國外宏觀經濟學教學研究,結合我國社會經濟實際情況,大力發(fā)展宏觀經濟學探究性學習模式,做到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質量,促進我國宏觀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針對我國教育現狀,在宏觀經濟學探究性教學過程中,要按照以下幾個步奏進行:
一、成立學習研究小組。
在宏觀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各自特點,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探究小組,并給各個小組安排恰當的指導教師,形成一個完善的探究性學習團隊。
在教師教學中,也要結合各個教師研究方向的不同,制定科學的教學體系,充分利用教師掌握的專業(yè)特長,對學生全面化培養(yǎng),多角度教學,不斷提升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大力指導學生進行團隊科研創(chuàng)作。給不同的小組提出一定難度的課題,各個小組在相應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進行科研創(chuàng)作,促進教師、學生共同學習創(chuàng)作,加強師生交流,在創(chuàng)作同時,也不斷提升了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提高了專業(yè)知識的應用能力。
二、加大基礎知識學習
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針對低年級學生開設,學生專業(yè)知識掌握程度有限,缺乏對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性認識,對宏觀經濟學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專業(yè)水平極低,為方便以后經濟教學,因此,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力度,提高學生宏觀經濟學基礎知識掌握水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
由于經濟組塊表述方式多樣、理論模式復雜、與社會聯系緊密、社會實踐性較強,在經濟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把相同概念的不同解釋搞混,使得教學質量不高,為提高紅宏觀經濟學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不同理論的特點,對宏觀經濟學相應的概念進行全面的講解,并舉出恰當的例子予以補充,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全面、充分吸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擴寬學生解決問題途徑
宏觀經濟學所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對社會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解決資源配置和使用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科學發(fā)展。由于宏觀經濟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多而雜,這就要求在教學工作中,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予以解決,擴寬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正確指導學生對待問題
在宏觀經濟教學工程中,要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正確指導學生科學對待經濟問題。在看到一個現象時,要求學生能從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并針對事物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例如在進行失業(yè)經濟學講授過程中,教師提前讓學生針對學校食堂的運營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對自己看到的現象進行了闡述,學生們積極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了述說:食堂有的飯菜銷售情況不佳、有時食堂營業(yè)狀況不好,就餐人員過少、部分同學不吃食堂的飯菜等等。之后,教師讓同學們針對自己所看到的現象進行原因分析。在經過一輪分析探討過后,大家總結出食堂運營狀況主要與食堂飯菜質量有關,不合口的飯菜使得學生不愿意去食堂就餐,同時,食堂運營受天氣影響較大,雨天、陰天等就餐人員也過少。之后,大家對如何提高食堂營業(yè)質量進行了探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正確引導了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總之,在我國宏觀經濟教學過程中,引入探究性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宏觀經濟學教學質量,不斷創(chuàng)新我國經濟教學理論,提高我國宏觀經濟學教學水平。這對我國未來經濟教學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濟仿真;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適用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初級宏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基礎課。以往的經濟學教學主要采取的是教師、課堂和教材為中心的“填鴨式”機械教學法,它雖然對講解經濟學理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教學形式單調,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習者的能動性,學生很難準確深入掌握經濟理論等。為了加深學生對經濟理論的理解,各高校普遍開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輔助教學。這種教學方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基本理論模型的學習困難。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又開始嘗試運用經濟實驗來輔助教學。經濟實驗是以微觀經濟系統理論為其理論基礎的。其特點在于以真實的人作為實驗對象,較好的解決了在實驗中對偏好的控制。經濟實驗在生產交易理論、信息與博弈論以及產業(yè)組織理論的教學當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與微觀經濟學不同,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以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為中心,通過總量分析的方法,來探討經濟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問題。而在課堂上組織大型的宏觀經濟實驗比較困難,且實驗對象個體的偏好差異會對宏觀經濟實驗結果有較大影響,導致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穩(wěn)定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經濟實驗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的作用。正是由于傳統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以及經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都存在著局限性,筆者認為應該在綜合運用以上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引入經濟仿真實驗來輔助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從而避免和克服其他教學方法的不足。
一、經濟仿真實驗及其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經濟仿真實驗簡介
經濟仿真是以現實世界中的經濟環(huán)境和經濟人行為的特點為原型,將經濟系統抽象成為程序模型,在計算機中進行運算,模擬現實經濟運行的方法。它借助于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允許研究者建立非常復雜的虛擬經濟系統,并分析經濟主體在其中活動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社會科學研究無法重復實驗的困難。目前在我國經濟學教學中,應用仿真實驗的還不多,主要局限于證券市場、議價行為、拍賣行為、公共產品、演化經濟理論和產業(yè)組織理論等方面,特別是對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運用仿真實驗的研究還非常缺乏。
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教學的基本步驟是:一是將有關經濟理論,經過初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轉化為經濟數學模型。二是運用合適的仿真軟件將經濟數學模型轉化為經濟實驗模塊。三是將制作好的仿真經濟實驗模塊運用于相應的教學內容當中。前面兩個步驟由授課老師完成,而最后一個步驟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在最后一個步驟中,教師首先要對實驗模型進行解釋和演示;然后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自由探索,通過親自嘗試來獲得對模型運行結果的感性認識;待學生能夠熟練操控實驗模塊之后,可以安排相應的練習,讓學生觀察修改模型結構和參數帶來的結果的差異,并引導其進行解釋;最后,部分感興趣的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基于該實驗模塊設計更為復雜的模型,驗證自己的猜想。
(二)經濟仿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經濟仿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具有許多獨特優(yōu)勢:一是教學內容具體。教師可以用仿真軟件將模型做成相應的實驗模塊,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為直觀的教材。二是節(jié)約了板書時間,加大信息量。計算機具有高運算速度和高存儲容量兩大特點,所以在經濟仿真模型中可以實現一些多主體多周期的大型實驗,而不需要教師在黑板上進行長時間的演算,節(jié)約教學時間。同時,大量的經濟學實驗結果通過計算機以數據列表和圖形曲線等方式展示和導出,可以形成一個全新的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生動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大大增加教學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三是學生可以直接參與。學生可以直接操控模型,進行參與式學習,并且可以通過修改模型的機構和參數獲得對經濟理論和模型更加深入的理解,從記憶與知識建構角度來說其對學習效率的影響都優(yōu)于傳統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方法。
二、經濟仿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適用性
(一)適應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
進入新世紀后,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發(fā)展要求:一是高等教育需要有效率地與廣泛的運用信息科技。經濟類專業(yè)本科教育更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將信息技術引入到教育領域,加強財經專業(yè)知識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二是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yǎng)素質,培養(yǎng)有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著力培養(yǎng)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這就要求在教學上必須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強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運用經濟仿真實驗輔助宏觀經濟學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將信息科技運用于教學之中,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在新形式下對教學新要求的需要。
(二)適應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與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相比,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存在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授課對象是沒有太多經濟學背景知識的本科低年級學生。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授課對象一般是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有些高校甚至將其作為社會科學領域通識教育課程開設)的一年級新生。這些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大多未系統學習過經濟類前期課程,而且年齡總體偏小,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由于受到知識結構的限制,只是單純給學生進行經濟理論的講解與模型的推導,其所接受的刺激難以與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因此,學生記憶、理解難度較大,難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靈活運用的能力也較差。
第二,課程內容抽象,且理論性較強。在經濟學中,微觀部分是比較貼近現實的,微觀經濟學的每一個原理,幾乎都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故事來形象地闡釋。相比之下,宏觀經濟學則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宏大敘事”對剛剛從應試教育的重圍中殺將出來的大學生而言,大部分像“天方夜譚”,要真正理解其理論體系和實質問題并不容易。教學過程中常常要通過大量的圖形、表格、數學論證來加以分析和說明,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難以掌握。
第三,理論中數學的支撐性強,模型多。數學對經濟學理論的支撐性較強。而大多數經濟管理類學生的人文知識豐富,數學基礎則相對薄弱,這一知識架構的特點導致學生普遍對定性分析感興趣,而對定量分析方法不愿深入,對教學中的經濟學案例感興趣,而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不習慣接受。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宏觀經濟學理論學習中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對抽象復雜經濟問題的理性分析和研究能力。
第四,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宏觀經濟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訓練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式。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學習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馬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而是掌握其基本概念、分析方法以及基本理論模型,因此,在教學中使用案例分析等方法對于學生深入理解模型本身來說,幫助是有限的,而借助經濟仿真實驗恰恰能夠彌補這一缺憾。
總之,將經濟仿真實驗引入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適應了該課程教學的特點,將有助于低年級本科學生加深對理論性較強的經濟模型的理解,從而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
(三)符合授課對象的認知規(guī)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學習的含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
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開展經濟仿真實驗是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和計算機及網絡應用的普及而使建構主義理論在高等教育中得以應用的體現,符合了授課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就“情境”而言,經濟仿真教學正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模擬現實經濟運行的情境,這個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理解所面臨的學習任務,有利于將未知的知識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去。就“協作”而言,協作發(fā)生在學習過程的始終。協作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假設的提出與驗證、學習成果的評價直至意義的最終建構均有重要作用。在利用仿真軟件學習時,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諸如學習內容的布置,學習材料的分配之類的協作,在學生之間也會發(fā)生搜集資料,合作實驗、分析問題的協作,也有老師對學生、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協作,這些協作對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就“會話”而言,在仿真教學或學習過程中,由于各種協作的存在,必然會因此而產生各種會話,包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會話和學生之間的會話,也包括學生和電腦之間和互聯網之間的會話。這種會話,將加速意義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建構。就“意義建構”而言,在仿真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的仿真情境、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會話和協作,逐步理解問題情境中的知識,達成意義的建構,也就是將新的知識整合到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結構中,轉化成個人的能力。
三、經濟仿真實驗在初級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一)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課程的興趣
通過經濟仿真實驗將本來抽象的理論模型具體化為過程可操作、結果可直觀的實驗模塊,讓學生直接操控模型,進行參與式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生動的、可親近的學問。
(二)有利于豐富理論教學的手段,深化教學內容
利用經濟仿真實驗使學生參與到模型的教學中,能夠增加學生對模型的感性認識,符合學生學習經濟學的認知特點,從而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同時,在經濟仿真實驗中,學生可以通過改變一些參數的設置,模擬現實生活中某些經濟變量的改變,觀察和比較程序運行結果,從而加深對這些基本的宏觀經濟理論模型的認識和理解。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前,學生多接受的是升學教育,接受的知識是灌輸性的,獨立思考與創(chuàng)造能力還有待培養(yǎng)和開發(fā)。將經濟仿真實驗引入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之中,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勤于思考,充分發(fā)揮主體性,這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參加經濟仿真實驗不僅能對宏觀經濟理論得到更深入的理解,而且也獲得了一種提出問題-正式表述-提出猜想-驗證猜想的一般研究方法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huán)
在學生進行研究性理論學習和開發(fā)性實踐學習之后,要按照教師的要求提交實驗報告、研究論文或開發(fā)作品,教師也可以將這些作品存儲充實到教學資源庫中作為后續(xù)教學的案例,實現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教師與學生教學相長,教與學相互促進的動態(tài)良性循環(huán)。
總之,經濟仿真這一嶄新的研究手段應該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士龍.借助經濟仿真實驗開展宏觀經濟模型教學的設想[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0).
2、任韜.實驗經濟學與經濟仿真[J].理論與當代,2007(2).
3、.仿真教學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應用研究[DB/OL].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為世人展現了一個成功的央行行長形象。在格林斯潘就任美聯儲主席的18年里,美國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長久的經濟繁榮,出現了創(chuàng)紀錄的長達十年的持續(xù)增長期,期間只發(fā)生過兩次溫和的衰退。2005年,由誰來接替執(zhí)掌美聯儲18年的格林斯潘,一度成為美國國內和國際經濟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和考量,本伯南克最后戴上了美聯儲主席這頂桂冠。
伯南克的勝出顯示了各國政府在經濟官員的選擇方面,非常重視經濟學專業(yè)知識與經驗在政府公務職責行使中的作用。作為美國貨幣政策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伯南克對金融系統失靈、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問題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就任美聯儲理事之前,伯南克長期從事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17年,出版過包括本書在內的多部經濟學專著,在經濟學界享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如果以在名校的教職經驗、發(fā)表權威性學術論文以及編寫專業(yè)教科書等作為定義經濟學家的嚴格標準,則近20年來,國際上由經濟學家出任央行行長的情況并不多見,除了以色列央行行長斯坦利費希爾、英格蘭央行行長墨文金,就屬美聯儲新任主席伯南克。
伯南克自2006年2月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在貨幣政策方面比較側重于通貨膨脹率的目標控制,其民主、溫和的工作作風已經得到了經濟界的普遍歡迎。相信伯南克憑借其深厚的經濟學造詣,再輔以溫和的作風、靈活的外交手腕,一定能為高度全球化的美國經濟把好關。
近年來,國內已出版過多部宏觀經濟學方面的經典書籍,包括斯蒂格利茨、曼昆、巴羅等著名經濟學家的作品。梁晶工作室主持翻譯的伯南克與安德魯亞伯合著的這本宏觀經濟學教科書,在寫作框架和理論體系上與前述作品大體一致,對于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做出了清晰準確的講解。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于,對真實經濟世界中的各種經濟現象,如美國與歐洲失業(yè)行為的對比、經濟周期、社會保障體系與聯邦預算盈余之間的聯系、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貨幣與財政政策的選擇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經濟行為,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和分析。作為一本中級宏觀經濟學教材,本書引入了許多高級宏觀經濟學話題,如長期經濟增長、貿易平衡與資本流動、勞動力市場、政策制定的制度框架等,有助于拓寬讀者的視野。
相對于以亞當·斯密作為奠基人的古典經濟學體系,現代經濟學范式的形成和發(fā)展主要歸功于經濟學思想史過程中的兩次重要的思想革命:其一是19世紀70年代史稱“邊際革命”的經濟學價值理論革命;其二是20世紀30年代表現為“凱恩斯革命”的經濟學分析的方法論革命。這兩次重要經濟學思想革命的邏輯結果,使現代經濟學范式較之古典經濟學范式具有更加寬闊的思想發(fā)展空間。譬如說,現代經濟學的價值(效用價值)概念包含精神元素,從而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對象可以被視為精神過程與物質過程相統一的“行為學”過程。而凱恩斯明確地使用三大心理學因素,來解釋經濟過程的有效需求相對于供給機制的獨立性,則是對“邊際革命”之后的一條經濟學思想路線的繼承和發(fā)展。在本文中,我們把同這樣一條思想路線相聯系,并且對現代經濟分析思想產生重要影響的經濟學思想元素,稱作為現代經濟學范式中的“凱恩斯元素”。
由于近兩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顯性張揚,現代經濟學范式中的“凱恩斯元素”已經對近30年來居經濟學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義”構成了嚴峻的理論挑戰(zhàn)。本文依據經濟學思想演變的理論和歷史邏輯,對現代經濟學思想的這種前沿發(fā)展作出分析判斷,認為現代經濟學范式中的“凱恩斯元素”將在主流經濟學體系中“復興”。
二、現代經濟學中的“凱恩斯元素”
元素一:不確定性與無知(uncertainty and ignorance)
“不確定性”的概念最早由納特(f.h.knight)提出。凱恩斯(j.m.keynes)的貢獻是將這個概念同經濟行為主體的決策行為及其實際后果聯系起來。凱恩斯認為,人們對于未來的種種不同看法足以影響目前的情況,經濟過程的現狀是完全被動的、確定的,是由經濟體系中的不同的行為主體關于未來的不同看法所決定的,也就是說,經濟體系的現狀是行為主體關于未來看法的函數,人們對于未來的預期是主動的,是自變量,而經濟體系目前的狀況則是因變量。由于未來是不可確知的,因此,所有經濟行為主體的主動的“決策過程”都是在“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完成的。這意味著經濟體系的現狀始終是同“事前”的預期相出入的。
凱恩斯的“不確定性”概念中包含著“無知”(ignorance)的內涵。他從來就不相信“不確定性”能夠從經濟體系或經濟活動中消失掉,更不相信人類最終能找出一種方法來完全預期未來;相反,他確信,“時間和無知的黑暗力量”永遠是經濟體系和經濟活動的一個內在組成因素,因此,即使我們假定經濟行為主體是完全理性的,他們的經濟決策的現實結果也總是會同經濟決策的預期目標相出入,所以,實際經濟過程總是經濟行為不斷進行調整的過程,也是經濟的調整成本持續(xù)發(fā)生的過程。凱恩斯指出;“人們總是被無數主觀和客觀的偶然性包圍著、支配著,不得不持續(xù)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預期和決策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和條件,但這仍然不能保證新擬定的計劃就一定比以前的更好”。
元素二:“完全理性假設”不成立
現代經濟學的價值理論對于經濟學分析(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一項演繹屬性的邏輯貢獻,這就是將人類的精神活動過程通過包含精神元素的價值概念引入經濟行為和后果的分析。由于精神活動及其支配下的經濟行為貫穿全部經濟學分析,因此經濟學家們關于人類精神活動的基本狀態(tài)的理論假定,實際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決定了他們的經濟學分析的思想路線。
關于人類精神活動狀態(tài)的一項最便利的假定就是人類精神活動過程符合完全理性(complete rationality)的假設,這個假設給經濟學家提供的便利主要有兩點:其一,數學方法作為最佳理性工具,在完全理性假設的條件下可以作為經濟學分析方法的自然而然的替代品。其二,完全理性意味著人類精神活動及其行為后果對于經濟運行機制并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因為在完全理性假設的條件下,人類精神活動及其行為后果對于經濟運行過程不可能構成任何“意外的”自主性“沖擊”。所以,有了“完全理性假設”,由現代經濟學范式的價值概念引入經濟學體系的人類精神活動特質就被抹平了,經濟學分析的全部邏輯都可以被還原到古典經濟學的認識。這就是現代經濟學中的一條新古典經濟學的思想路線。
同由“時間和無知的黑暗力量”構成的客觀方面的“不確定性”相對應,人類經濟行為的心理過程的復雜性和波動性構成實際經濟過程中的起源于主觀方面的“不確定性”,凱恩斯關于這一認識所提出的經典概念是人類經濟行為中的所謂“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這種精神是同人類經濟行為“完全理性假設”水火不容的。人類經濟行為中的心理過程的復雜性、波動性和自主性,是凱恩斯經濟學解釋實際經濟過程缺乏穩(wěn)定性的主要理論依據。凱恩斯本人關于總有效需求規(guī)模的自主性決定因素的概括,就歸結為三大外生心理學因素;邊際消費傾向、投資的邊際效率和流動性偏好。事實上,從凱恩斯的經濟學分析框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精神或心理元素在經濟學分析框架中的自主獨立性和外生性,是凱恩斯思想路線的經濟學分析具備物理學涵義的“均衡”概念的邏輯依據。因此,在凱恩斯思想路線的經濟學理論認識中,心理狀態(tài)或精神狀態(tài)的起伏變動就會導致實際經濟過程起伏變動,正如庇古(a.c.pigou)在“凱恩斯革命”之后所認識到的那樣;“物體擺動的周期在磨擦的影響下趨于縮?。坏覀儾⒉荒苡纱硕普?,心理擺動的周期亦將如此,”
元素三:非瓦爾拉市場均衡分析的方法論
劍橋學派的馬歇爾承接“邊際革命”之后的新價值理論,啟動市場價值決定的“雙刃說”,主張幣場需求和市場供給是兩股相互獨立的市場力量?!皠P恩斯革命”在這個方面繼承了劍橋學派的傳統,將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的均衡分析框架由微觀個體層次提升到宏觀總體層次,并以三大心理學因素解釋了市場需求之所以獨立于市場供給的邏輯原因,從而使得凱恩斯經濟學的思想路線同古典經濟學的“薩伊定律”及其新的表現形式“瓦爾拉定理”劃清了界限。
然而,如前所述,曲于“完全理性假設”抹平了經濟行為主體的精神活動的復雜性和獨立性,古典經濟學范式的“薩伊定律”就可以以新的表述形式重新滲透到現代經濟學分析之中。這就是所謂的“瓦爾拉一般均衡”及其現代數理表達方式“阿羅—德布羅均衡”(k.arrow & g.debreu)。這一新古典思想路線的經濟學方法論實際上反映的是需求數量與供給數量派生于一個經濟體的總生產函數的“恒等”的關系,而非市場需求獨立于市場供給所產生的兩股力量交互作用而達至的物理學涵:義的“均衡”,數學形式反映數量相等的邏輯關系,但“數量相等”只是“均衡”概念的邏輯內涵之一,是事后的結果;“方向相反”才是構成“均衡”事前的原因。這是新古典思想路線的經濟學方法論同凱恩斯思想路線的經濟學方法論的基本區(qū)別之一。
作為以上“凱恩斯元素”合理的經濟學結論,凱恩斯經濟學的思想路線認為:現實經濟行為及其宏觀表現是內在地不穩(wěn)定的,經濟過程出現“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具體表現為工資和價格剛性以及調整成本(wage and price rigidities and adjustment costs)——完全正常,因此國家經濟管理作為市場經濟過程的穩(wěn)定因素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三、凱恩斯元素的失落:起因和后果
由于不能夠從經濟學范式轉換的高度來歸納和理解上述凱恩斯元素,凱恩斯經濟學同古典經濟學之間的“范式區(qū)隔”就為后人所忽視。凱恩斯在《就業(yè)通論》中關于“名義工資和價格剛性”的假定就被理解為一個權宜性的假設,而不是有著深厚思想基礎的見解。于是,伴隨著凱恩斯之后的標準宏觀經濟學體系的發(fā)生,現代經濟學范式之中的凱恩斯元素就開始流失,主流經濟學家對于凱恩斯經濟學的誤解和誤用開始泛濫。
(一)“新古典綜合”與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之爭”
一、教學目標再思考
現代宏觀經濟學包括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兩大部分,普通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教學幫助學生熟知宏觀經濟學分析工具,能夠運用工具認識理解經濟問題,尤其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因此,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縱觀國內高校,作為專業(yè)基礎課,宏觀經濟學一直以來在課序安排上都在低年級開設且較為注重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任務。與此同時,教改新形勢下專業(yè)基礎課授課學時不斷縮減,有限學時內學生對宏觀經濟部分學習只能局限于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論。而低年級的學生從高中應試教育進入大學階段,對社會缺乏感性認識,另外來自于文科的學生數理知識基礎薄弱,對模型的推導和應用理解不夠,通過課程學習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標不切實際,甚至無法達到最基本的培養(yǎng)學生“經濟素養(yǎng)”的目標。若是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后序有較多經濟類課程幫助學生深化對宏觀經濟問題的認知,可以多維度理解問題,提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對于非經濟學專業(yè)僅此一門課程且理論知識多、課時少、實踐少的教學模式下要達到能夠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目標較為困難。因此,針對經濟學大類非經濟學專業(yè)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的目的可以考慮定位為培養(yǎng)學生清晰認識和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再疏理
現代宏觀經濟學以凱恩斯的《通論》發(fā)表標志其研究開始,自此領域一直備受學者的關注,尤其聚焦于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相關研究,該部分取得的進展理所當然地成為宏觀經濟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以代表需求側管理的IS-LM模型最為典型,通過此模型,可以推導出均衡產出和均衡利率水平,并進一步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經濟意義?,F代宏觀經濟學建立在西方成熟的市場體系之上,西方國家未經歷過產品短缺,產能過剩是西方國家長期面臨的問題。應對產能過??赏ㄟ^兩種方法解決:一種是減少產能;另一種是擴大需求。而西方國家很難實現通過政策調整減少產能,因此需求管理成為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而現階段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相應的宏觀調控政策重心從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一方面當前在我國影響總需求擴大的主要因素發(fā)生變化;另一方面政府政策制度因素的影響作用愈來愈大,以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等為代表的制度因素對需求的制約更為凸顯,使刺激總需求的短期政策效應下降。從長期來看,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源不僅僅是需求,更為主要的支撐因素是有效供給對于需求的回應與引導。代表需求的“三駕馬車”并不能夠繼續(xù)成為經濟持續(xù)增長的動力,經濟增長的放緩甚至停滯由有效供給不足導致。新常態(tài)下經濟發(fā)展應通過優(yōu)化結構、提高質量以及提升效益來實現經濟發(fā)展方式從要素驅動轉向創(chuàng)新驅動。從供給角度“調結構”,堅持以市場配置資源,減少政府干預,提升企業(yè)效率和競爭力,重構經濟增長新動力。在此背景下,當前的教材沿用需求側管理的內容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現狀不符。現階段我國正進入中等收入國家階段、力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宏觀經濟學教學需圍繞如何實現供給側的結構性動力機制優(yōu)化構建增加相應的教學內容。
經濟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而宏觀經濟學在20世紀50年代才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學派眾多、理論觀點差異較大是最明顯的特點。不同學派從不同視角對同一問題解釋存在分歧,這些分歧正反映出現實經濟運行的復雜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過程中注重全面性、科學性和充分性,以便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如關于消費的決定,凱恩斯的觀點是消費者的絕對收入決定了消費的狀況,實際消費支出取決于實際收入。此處的實際收入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絕對水平和按貨幣購買力計算的收入。而杜森貝里則認為人們的消費并不取決于現期絕對收入水平,而是取決于相對收入水平,此處的相對一方面指相對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還相對于本人歷史最高收入水平。兩種學說各有嚴格的假設前提,進而得出相應的結論。教師授課需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圍繞某一主題介紹不同流派的研究內容和觀點,健全學生的知識架構,不能偏廢。
三、教學方法再探索
從教學實踐中可知,學生已充分認識宏觀經濟學的重要性,且對課程學習投入較大的熱情。傳統的宏觀經濟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大學教學中授課教師系統疏理宏觀部分的理論體系和邏輯架構,深厚的理論知識保證了“教”的科學性和完整性。但由于學生對經濟運行缺乏基本認知,教師必須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識和理論框架,授課過程中極易出現“填鴨式”和“滿堂灌”的課堂,無法保證“學”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宏觀經濟學需要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經濟學的魅力在于它能提供別具一格的分析框架,而且經濟學不是一種教條,是提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張維迎教授曾講:“一旦進入這塊新奇的思想園地,你就會發(fā)現世界同從前相比已大不相同?!币虼?,現代宏觀經濟學采用開放研討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通過檢索資料、沙龍討論、小組競賽等方式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評發(fā)揮課堂主導作用,幫助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教學實踐中,遵循“理論—問題—政策”的思路,理論模型、基本概念和原理需進行疏理同時加以細致講授,以便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隨后,將學習內容以項目形式呈現,教師在項目教學過程中設計若干任務,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參與教學直至完成任務。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內容,教師給出不同時期中國和西方國家宏觀經濟的背景資料,布置學生搜集相關內容同時先行歸納兩種政策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使用情況,最后結合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驗證當前中國政策的有效性,讓學生知道不少政策工具不僅影響總需求,而且也可能影響總供給。通過研究性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充分就業(yè)和失業(yè)部分的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可引導或組織參觀人才市場招聘會,通過真實體驗感受勞動力市場狀況,這樣理論上理解就業(yè)相關概念,實踐上做好就業(yè)的準備,讓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具有微觀基礎。可以組織學生結合區(qū)域經濟社會特點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專業(yè)設計、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模式、就業(yè)與社會需求的非均衡性,并提出相關對策供有關部門參考。從書本知識出發(f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學生研究取得成果,豐富了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成果應用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他們開展學習研究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再設計
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一般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從經濟學視角來看,教學過程也是對有限資源進行最優(yōu)配置的過程,但傳統的教學設計使得整個教學過程呈現硬性、封閉、固化等特點,如宏觀經濟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其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但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師生之間單純的施教與受教行為, “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主體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圍繞宏觀經濟學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需要重構課堂中師生關系,實現教師從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方法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彈性化的課堂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如在國民收入的決定部分,關于我國GDP的構成和增長,引導學生思考工資收入、投資水平、政府收入和進出口水平占GDP的比重,考慮時間序列變化,再探索四部門經濟對GDP增長的貢獻程度,進而聯系當前我國轉型升級階段,政府如何實現GDP穩(wěn)定增長提出對策建議?;罨慕虒W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知識和技能在師生間的流通,同時可以包容不同的觀點和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力和獨立批判精神的形成。
宏觀經濟學本科教學一直以凱恩斯的需求創(chuàng)造供給為主要內容,關注通貨膨脹和就業(yè)失業(yè)問題,強調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代表的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但現實的經濟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變化的、非均衡的經濟,對于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學習需要全面理解其假設前提、邏輯結構和分析方法直至研究結論,而且結合中國實際增加中國元素后要思考哪些可以直接借鑒、哪些需要在實踐中完善、哪些在未來可得以實現、還有哪些是需要摒棄。如菲爾普斯曲線,是在對1861~1957年英國的貨幣工資變化率與失業(yè)率相互關系研究后得出的一個經驗結論。教學教程中要強調勞動的供給是貨幣工資的函數是這一結論成立的假設前提,由于價格總水平的變化來自于貨幣工資的變化,因此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之間出現了交替變化。該曲線的成立還有賴于機制完善運行成熟的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同時由于是針對特定歷史時期,并不代表未來任何時期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這一結論依然成立,事實上,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就說明了這一點。而且如果公式化的套用該曲線分析我國現階段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yè)率關系,極容易推導出與事實不符的結論,有違科學研究的初衷。
五、教學團隊再組建
一般院校中,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都由若干教師單獨承擔授課任務,雖形成教學團隊但除教學計劃統一制定外,授課過程都是獨立完成。經濟學研究領域非常廣泛,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長,如有的教師偏好理論研究,有的教師喜歡計量模型運用,有的教師執(zhí)著于社會經濟熱點問題追蹤,因而對教學內容的見解必然存在差異。而作為初學者的低年級大學生,往往不具備批判精神,只能全盤接受教授的內容,不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由此,在專業(yè)建設過程中可組建宏觀經濟教學團隊,將教學內容項目化處理,不以行政班級而以教學內容安排授課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團隊中成員的專業(yè)特長和興趣愛好。近年來,筆者所在的省特色專業(yè)和重點專業(yè)——經濟學專業(yè),組建了宏觀經濟教學團隊,通過合作完成了對學生的理論基礎、數據調查、結構分析、計量模型設計等的指導工作,以IS-LM模型為核心,我們將現代宏觀經濟學分為概述部分、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國民收入決定理論、IS-LM模型、AD-AS模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fā)展、經濟問題與經濟政策、宏觀經濟前沿等八個專題,在后續(xù)的學習中設計了《當代中國經濟專題》課程,安排教師從事各個專題的教學。通過專題式學習,幫助學生厘清宏觀經濟學脈絡,各專題之間承前啟后的關系其實是假設逐漸放松的過程,研究的深入本質上表現為變量的增加。教師通過專題講座,可以致力于某一領域問題的研究,專精思索提升了知識傳遞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外,專題循環(huán)講座進一步拓寬教師研究視域,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六、考核體系再革新
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學業(yè)的最終評價,一直是大學生評優(yōu)、獎學金評定等方面最重要的條件,學生對學業(yè)考試總是傾注較多心血。宏觀經濟學的考核從傳統來看并沒有注重過程性要素,較多的側重期末試卷的卷面成績。加之為提高課程考核通過率,通常考試前劃定考核范圍,這種考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試能力,卻不利于經濟學專業(yè)素養(yǎng)的形成,閉卷式的考試結果無法真實反映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無法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宏觀經濟學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多種考核方式配合使用才能全方面、多層次的考查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不僅僅是書本知識和理論的學習,通過考核更重要的體現研究解決問題能力是否提升,能否達到教學目標所設定的用經濟學原理去認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考核方式必須進行動態(tài)調整。如學科考核成績中加入平時表現部分包括出勤、作業(yè)、小組合作等,與此同時為檢查學生對理論的認知理解和運用,授課過程中加入對課程論文和社會調研報告的評價也作為考核的一部分,期末考試則可以采取閉卷也可采用開放式考試形式,以便作出對學生全面綜合的評價。筆者所任課班級宏觀經濟學成績的評定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一是提高平時成績在總評成績中的比例,如平時的出勤和作業(yè)占20%,社會調研和課程論文占20%,期末成績占60%;二是平時考核中注重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的檢測,以演講、匯報等形式,組織學生將圍繞專題撰寫的課程論文進行交流。多種考核方式的綜合運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學習掌握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1]胡希寧等.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近二十年來的轉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