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課自我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組劃分 管理模式 使用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師生交流互動過程,能夠改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我就如何劃分和使用學習小組做了初步的探討:
一、小組劃分和職能
為了確保課堂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首先應把全班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我分的小組是:每3-4人一組,人數(shù)不能太多,學生推選或教師指定自主探究能力強的為組長和副組長。組長的職能是:1.帶領組員積極合作交流;2.檢查組員對本節(jié)課盤點的知識是否記住;3.對于組員中少數(shù)沒把握好的再負責教會;4.對于個別課堂沒完成的在下節(jié)上課之前抽時間督促完成;5.課后及時向科代表匯報鞏固情況。副組長的職能是檢查組長收獲的情況和完成同樣的職能。組長和副組長無權放過任何一個學生。我的任務是:調查每小組的檢查情況,同時進行紀錄,對本節(jié)課作一反饋評價。這種學習小組的劃分有利于小組學習過程中各方面都得到優(yōu)勢互補,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高。
二、管理模式
在小組管理上按照“教師——課代表——組長——學生”的模式進行。
教師主要督促課代表,課代表主要抓小組長,小組長抓組員,加強對他們的培養(yǎng)訓練,使他們各負其責,形成一種模式,使用得心應手。
三、使用方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的使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為實現(xiàn)學習目標而進行的基礎性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解決了解、識記層面的知識并形成基本技能。學生將自主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點、方法、規(guī)律或疑惑進行合作交流,達到知識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能講、敢問、善思、善辯的能力。
2.展示成果、質疑深化中的使用
通過成果的展示,進行思維碰撞,點燃創(chuàng)新火花,交流探究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交流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對探究問題進一步深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創(chuàng)設一個交流爭辯的平臺,以增進相互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在爭辯中得到提高,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評析,激起主體與主導之間的思維共鳴,使個體從不同側面得到自我完善。
3.梳理知識、歸納整合中的使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學生及時構建知識體系而開展的整合性認知活動。先是學生個體自我總結,整合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再是組內討論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最后是教師引導組間交流,形成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因為是學生自己的總結整理,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完善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4.強化訓練、鞏固提升中的使用
對于每節(jié)課自主學習探究的知識,我要求當堂鞏固。我在每節(jié)課最后要留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來鞏固本節(jié)的收獲,多年來,我一直用利用小組長檢查和老師抽查的方法,受益匪淺。下課之前,對于沒有完成留有小尾巴的同學,讓課代表記下來與小組長一起在下節(jié)課之前督促完成,向老師匯報一下。每節(jié)課都這樣,形成了規(guī)律,人人都想把本節(jié)收獲的知識在10分鐘內鞏固住,快找組長檢查,無貪玩現(xiàn)象,并且組長在檢查一個組員時,多了一次互動學習和交流展示的機會。因為每節(jié)課都有這些任務,所以,學生自主學習時能很快進入狀態(tài),聚精會神地學習和探索,把本節(jié)的知識梳理清楚。
5.針對差異,適當評價
學習小組的成員是由個性不同的學生組成,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可能會有所不同,由此決定了各小組經合作、協(xié)商而形成的小組方案和活動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對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時,應把每個學習小組做為整體,關注學生在合作過程中的參與、交流與合作情況,關注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態(tài)度,關注他們對學習方法的運用,關注他們學習心理的變化。對表現(xiàn)好的小組應及時表揚,特別是對那些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的創(chuàng)新精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6.課堂延續(xù)
葉圣淘先生說過的:教是為了不教,所以要想把整堂課“導”好“導”活,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學案的編寫要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xiàn)“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提出不同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思維,允許學生異想天開,無論什么問題,都不是把現(xiàn)成的答案捧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二是教師要會“導”要把握住導學的時機,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先學后議、以問題承載知識,當堂訓練、及時達標”的預期目的。鑒于以上對 “學案導學”的認識及教學實踐經驗談一下筆者的一點思考。
一、關于導學案必備特點
(1)問題引領是導學案的關鍵。一份好的學案應是充滿了問題與質疑,這也是教師 “導”的重要手段,以做到“以問拓思,因問造勢”,并能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從理論闡述中掌握問題的關鍵。
(2)知識整理是導學案的重點。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3)引發(fā)思考是導學案的特色。只有引發(fā)了思考才能最大限度的訓練思維。
(4)典型例題是導學案的著力點。例題給出了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主要知識、考查方式、以及分析和解決的主要途徑和思想方法。
(5)鞏固練習是導學案的反饋點、補救點。在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反饋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缺失之處,并給出相應的補救方法。
二、關于學案的編寫
1、學案編寫的原則。學案應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思考和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其著眼點在于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體現(xiàn)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學案反映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環(huán)節(jié)以及學習活動過程。為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其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以生為本,切合實際的原則:每個導學案的編寫,均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來編寫,怎樣有利于學生學習怎樣編寫,容量和難度都要適合于學生的實際,容量過大或難度超出學生實際是毫無意義的。讓我們用學生的思維去備課,用學生的頭腦去思考,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來編寫導學案。
(2)課時化原則:以課時為單位編寫學案。這樣便于確定課時內容,控制知識點的個數(shù)(題目數(shù)量),以一節(jié)課自主完成80%左右為宜;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較好的實現(xiàn)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問題化原則:問題是課堂思維的主旋律,只有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剿餍缘膯栴}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的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4)引導參與原則: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課堂上通過學案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激勵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還課堂于學生。
(5)學法指導原則:通過學案導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fā)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6)分層次原則: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做到循序漸進。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要使優(yōu)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7)方向性原則:高一、高二年級要注意對照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高三復習要注意對照考試說明,細化知識點考點、解析考重點難點,闡釋易錯易混點、精選高考真題模擬題,力爭既體現(xiàn)高考要求又符合學生的實際。
2、學案編寫的內容。以高二一輪復習為例,每個課時學案包括考綱要求、考點、基礎知識、基礎訓練、典題互議、練習檢測(當堂訓練)、學后反思等要點。各要點有機結合,各有側重,具體如下:
(1)考綱要求和考點:根據《考試說明》指出本節(jié)涉及的知識點及考試要求,制定便于操作的具體要求,要求學生仔細品讀,目的使學生明確復習重點,把握復習方向。
(2)基礎知識:將每個專題所涉及到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表式的5-6個問題,在問題設計時要做到基礎、全面、系統(tǒng);目的引導學生認真重讀課本,回顧基礎知識,形成網絡結構。
(3)基礎訓練:一般4個小題,充分體現(xiàn)“基礎性”,主要是源于課本的變式題,或體現(xiàn)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本題”,先由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討論辯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目的是啟迪思維,回顧基本方法,完善認知結構。
(4)典題互議:一般3-4個例題,精選或設計有代表性的例題(精選近3年全國新課程高考題及省市模擬題及改編題),每道例題題后設解題反思環(huán)節(jié),目的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互動探究,使學生學會入手分析,探求解題思路,規(guī)范解答過程,把握規(guī)律和技巧,總結思想方法,提升思維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5)學后反思:要求學生在每節(jié)學完之后,從知識、方法、易錯易混等方面自我總結,培養(yǎng)良好的反思習慣。
3.學案編寫的流程。
(1)主備準備階段:備課組長在學期初根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工并確定主備人,主備人明確了備課內容后,每人要充分研究考試大綱、教學要求、教學用書、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編寫學案的準備,確定本節(jié)課詳細的教學目的,重難點,知識考查方式。根據現(xiàn)代教學理念設計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形成初案。
(2)集體備課階段:主備人先說課,包括教學目標,重難點內容,及確立的依據,突破重難點的策略,課堂活動的準備,師生互動的方法,課堂例題和練習題的設計及理論依據,教學方法,手段等。然后全組人員結合自己的備課思路,各抒己見,充分討論,統(tǒng)一認識,同時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確立一個最優(yōu)的教學思路,由主備人進行整理,形成一個優(yōu)秀的導學案。確定后的導學案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可以共享,共享“導學案”必須體現(xiàn)有個性化修改的二次備課。
三、關于導學案的使用
1.課前用 :導學案在前一天晚自習發(fā)給學生 ,通過學案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的目標、重難點及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做到心中有數(shù);另外利用導學案引導學生積極地、 主動地、 科學地發(fā)現(xiàn)、 探索、 獲取新知識 ,指導他們學會閱讀、學會整理、 學會遷移、 學會探索、 學會總結 ,解決如何去獲取新知識的問題 ,在預習中進行學法指導;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不理解、不會的地方,并積極的與人交流,進行學習小組間的討論互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2.課堂用:課堂上通過基礎知識與訓練檢測學生預習情況、解決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的遇到的疑問、根據設問導讀和教學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學完成。對重點知識或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可采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研討、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上也應該有教師的點撥與精講點撥與釋疑,這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及學情(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進行重點點撥與評析。學生經過老師的適當點撥能解決的問題應盡量讓學生自主解決, 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應針對疑難點,抓住要害,講清思路。
3.課后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練習,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消化。對學案上反映出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和講解,還要指導學生日后還要經?;貞?、 整理、 充實、 再現(xiàn)知識 ,學案能很好完成上述問題. 將若干學案集中起來 ,就是一份很好的復習材料 ,簡明扼要 ,提綱挈領 ,便于學生復習 ,溫故知新。
總結,“學案導學”的教學方式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正如一個姍姍學步的孩子的學步車,它既新奇又有助于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對于學生而言它既是學習的路線圖,又是思考問題的路標,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當然“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但筆者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會不斷的開發(fā)它、完善它甚至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